电工学(ⅱ):电子技术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1472187 上传时间:2018-05-29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工学(ⅱ):电子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电工学(ⅱ):电子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电工学(ⅱ):电子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电工学(ⅱ):电子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电工学(ⅱ):电子技术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工学(ⅱ):电子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工学(ⅱ):电子技术(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电工学电工学()():电子技术:电子技术第 1 章常用半导体器件半导体器件是用半导体材料制成的电子器件,最常用的有二极管、三极管、场效应管、晶闸管、单结晶体管等。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新型半导体器件层出不穷,几乎所有电子设备都离不开半导体器件。因此,全面了解各种半导体器件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技术参数和性能及其适用范围,是学好电子技术的关键所在。1.1 半导体基础知识自然界中的物质可以按导电能力的强弱分为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导电能力强的物质称为导体,不导电的物质称为绝缘体,导电能力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物质称为半导体(如硅、锗、硒等) 。半导体之所以得到广泛的应用,是因为它具有热敏感性

2、、光敏感性、掺杂敏感性等特殊性能。 1.1.1 本征半导体图 11 本征半导体结构模型经过高度提纯(99.9999999%,简称 9 个 9)、晶体结构完整有序的半导体称为本征半导体。目前用来制造半导体器件的材料主要是单晶硅(Si) 、单晶锗(Ge)和砷化镓(GaAs)等。硅和锗都是 4 价元素,其原子序数分别为 14 和 32。它们的原子结构如图 11(a)所示,最外层轨道上都有 4 个电子,称为价电子。在本征半导体(硅或锗)的单晶体结构中,原子在空间有规律地整齐排列,组成一定形式的晶格点阵。由于晶体中相邻原子间的距离很近,相互影响大,价电子受到所属原子核及相邻原子核的共同约束,使 1 个价

3、电子为相邻 2 个原子所共有,形成了晶体中的共价键结构,如图 11(b)所示。这样,晶体中每个原子的 4 个价电子都与相邻 4 个原子的价电子分别组成 4 对共价键,相当于每个原子核最外层有 8 个等效价电子,这是稳定的原子结构。共价键内的 2 个电子叫做束缚电子。在热力学温标零度(T=0K)或无外界能量激发时,由于共价键的束缚力很强,价电子不易挣脱原子核束缚而成为自由电子,因此,本征半导体的载流子数目有限,其导电能力很差。这时即使有(不太强的)外电场作用,也不会产生电流,呈现绝缘性。当温度上升时,一些价电子因原子的热运动而获得足够的能量,使之可以脱离共价键的束缚成为自由电子,这种现象叫做本征

4、激发。自由电子是本身带有负电荷的粒子,在外电场作用下可以定向运动形成电流。当价电子脱离共价键后,共价键中就留下了1 个空位,称为空穴。由于原子外层轨道的能级相同,空穴很容易被任一相邻共价键中的价电子所填充,所以空穴可以在共价键中“自由移动” 。注意,空穴所在原子缺少 1 个电子,相当于带有 1 个正电荷,空穴的移动可视为正电荷的移动,因而可以把空穴看成是带 1 外电场作用下也可以定向运动而形成电流。带有电荷的自由电子和空穴都称为载流子,它们的定向运动是半导体导电的内部机制,即半导体中的电流是电子电流和空穴电流之和。在本征半导体内,自由电子和空穴总是相伴出现的,所以本征半导体中自由电子和空穴数目

5、是相等的。半导体内部除了本征激发产生电子空穴对以外,电子和空穴在无规则的游离状态下,也会相遇而互相填补,使自由电子和空穴一同消失,这一过程称为载流子的复合。电子空穴对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在一定温度下,它们的产生、复合在持续不断地进行,使载流子数目在变化中处于一种动态平衡,半导体中的载流子浓度将保持一定的数值。温度升高时本征激发使电子空穴对数目相对增多。理论分析表明,载流子浓度会随温度的升高按指数规律增大,在电场一定的情况下,本征半导体内载流子数目越多,电流就越大。所以,温度是影响半导体性能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另外,光照、辐射等外界条件的加强都会使半导体导电能力增大。1.1.2 杂质半导体如上所

6、述,影响半导体性能的另外一个因素是在本征半导体中掺入微量杂质,形成杂质半导体。因掺入的杂质不同,可将杂质半导体分为 N 型半导体和 P 型半导体两类。1. N 型半导体在本征半导体(如硅)中掺入微量的五价元素,如磷(或砷、锑等),这些微量的杂质原子掺入后基本上不会改变本征半导体的晶体结构,只是在某些位置取代了硅原子。在磷原子的五个价电子中,有四个与其相邻的硅原子组成共价键,多余的 1 个价电子不受共价键的束缚,受原子核的引力也较小,在室温下极容易脱离磷原子的吸引成为自由电子,而磷原子成为不能移动的带正电荷的离子。除了磷原子提供的自由电子外,原晶体中也有由于本征激发产生的自由电子和空穴。每个磷原

7、子都能提供 1 个自由电子,却不能同时产生空穴,所以这些额外的自由电子使半导体中的自由电子数目大大增加,而空穴数目则远远小于自由电子数目。因此,在这种掺杂半导体中,电子是多数载流子(简称多子),空穴是少数载流子(简称少子),这种杂质半导体主要以电子的定向运动形成电流,故称为 N 型(电子型)半导体。2. P 型半导体在本征硅(或锗)内掺入微量的三价元素,如硼(或铝、铟等),晶体中的某些位置被硼原子所替代。由于硼原子最外层只有 3 个价电子,它们与相邻的四个硅原子组成共价键结构时,其中 1 个共价键中必然留有 1 个空位。其他相邻硅原子中的价电子在室温下或其他能量下,很容易填补这个空位,使硼原子

8、成为带负电的不能移动的离子。硅原子中的价电子移走后,原来的位置就产生 1 个空穴。在常温下每个硼原子都能提供 1 个空穴,但不能同时产生 1 个电子。除此之外,晶体中也存在由于本征激发而产生的电子空穴对,其数目远远少于硼原子提供的额外的空穴数目。因此,在这种杂质半导体内的两种载流子中,电子只占很少的一部分,绝大多数载流子都是空穴,所以空穴是多数载流子,电子是少数载流子。显然,参与导电的载流子以空穴为主,故将这种杂质半导体叫做 P 型(空穴型)半导体。综上所述,在掺入杂质后,载流子的数目都有相当程度的增加。因而对半导体掺杂是改变半导体导电性能的有效方法。无论是 N 型半导体还是 P 型半导体,其

9、中的正电荷量与负电荷量都是相等的。如在 N 型半导体内,磷原子失去电子后形成的正离子数与本征激发产生的空穴数之和,等于磷原子提供的自由电子数与本征激发的自由电子数之和,所以自由电子是多数载流子并不表明 N 型半导体带负电,它对外部呈现电中性; 类似地,P 型半导体对外部也呈现电中性。1.1.3PN 结在本征半导体中掺入杂质后,载流子数目剧增,相应导电能力也大大加强。1. 半导体内部载流子的运动半导体没有外加电场时,内部的载流子处于杂乱无序的运动状态,它们自由地向各处移动。有外加电场后,载流子在电场作用下将有序地定向运动。在呈电中性的半导体中,如果一种载流子的分布不均匀,即浓度有差别时,载流子会

10、从浓度高的区域向浓度低的区域扩散,载流子作微观上无序但宏观上有序的运动,从而形成电流。这种由于载流子扩散运动形成的电流叫做扩散电流。2. PN 结的形成在一块完整的硅片上,用一定的工艺使其一边形成 P 型半导体,另一边形成 N 型半导体,在这两种不同半导体的交界面附近会形成一个特殊的区域PN 结。N 型半导体中电子是多数载流子,P 型半导体中空穴是多数载流子,它们结合在一起时,存在明显的浓度差。N 区的电子必然向 P 区扩散,P 区的空穴也必然向 N区扩散。当载流子通过两种半导体的交界面后,N 区的电子与 P 区的空穴复合,P 区的空穴与N 区的电子复合,如图 12所示。在交界面附近,N 区出

11、现了带正电的杂质离子区域,这些杂质离子不能移动,不能参与导电,结果使这一区域带有正电荷; P 区同样出现不能移动的负离子,相应的这一区域带有负电荷。这些正负离子所在区域形成一个空间电荷区,即 PN 结。在空间电荷区内,P 区空穴和 N 区的电子在扩散过的数目很少,即载流子的浓度从很高迅速下降至很低,所以 PN 结又称为耗尽层。交界面两侧空间电荷的存在,使得这个区域产生了由 N 区指向 P 区的内电场。载流子浓度越大,空间电荷区越宽,内电场越强。注意到内电场的方向与多子扩散运动的方向相反,所以它阻碍了两区域多子的扩散,图 12PN 结的形成因此,又将 PN 结称为阻挡层。内电场虽然阻碍各方载流子

12、向对方扩散,但却促使双方的少数载流子向对方漂移(P 区的电子向 N 区漂移,使空间电荷区内的正离子数减少; N区的空穴向 P 区漂移,使负离子数也减少),其结果是空间电荷区有变窄的趋势。另一方面,空间电荷区变窄后,内电场对多子扩散的阻碍作用减弱,又使得多数载流子继续向对方扩散,PN 结又有加宽的趋势。最终当扩散运动和漂移运动达到动态平衡时,PN 结的宽度和内电场的场强都稳定下来。PN 结的宽度一般为数微米。内电场的电压与半导体材料、掺杂浓度及环境温度有关。在室温下,硅材料 PN 结的电压约为 0.60.7V,锗材料 PN 结的电压约为 0.10.3V。3. PN 结的特性讨论 PN 结的性质时

13、,不仅要了解其内部的情况,更重要的是通过它掌握 PN 结外加电压后所呈现的特性,而 PN 结的基本特性就是单向导电性。另外,还存在着电容效应,这在外加高频电压时就会呈现出来。(1) 单向导电性在 PN 结上施加正向电压(P 区接电源正极,N 区接电源负极),也叫正向偏置,如图 13(a)所示。外加的正向电场与内电场叠加,共同作用于空间电荷区,破坏了原有的平衡状态,使内电场的作用减弱,P 区和 N 区的多子在外电场作用下被推向 PN 结,将一部分杂质离子中和,使空间电荷量减少,阻挡层变窄,有利于多子的扩散但不利于少子的漂移。所以,在外加正向电压时,P 区的空穴和 N 区的电子源源不断地向对方扩散

14、,形成较大的扩散电流。此时,PN结的内电场并未消失,所以两侧的少子依然存在漂移运动,形成的漂移电流与扩散电流的方向相反,但因其数值很少,无法与扩散电流相抗衡,可忽略不计。在 PN 结上施加反向电压(P 区接电源负极,N 区接电源正极),也叫反向偏置。此时,外电场与内电场的方向一致,共同作用使局部场强增大,阻挡层加宽,结果阻止了多子的扩散,促进了少子的漂移,因而形成了 PN 结的反向电流,如图13(b)所示。在半导体内少子的浓度很低,能够参与漂移的少子数量有限,所以即使外加的反向电压较大,通过 PN 结的电流也很小,并且在外加电压增大时,电流保持基本不变,所以把该电流称为反向饱和电流 IS。从上

15、面的讨论可知,PN 结加正向电压时,有较大的正向电流通过,称为正向导通; 而图 13PN 结的单向导电性示意图PN 结加反向电压时,反向电流很小,称为反向截止。即 PN 结只允许一个方向的电流顺利通过,这就是 PN 结的单向导电性。由理论分析得知,PN 结两端的电压 U 和流过 PN 结的电流 I 之间可以用下式来表示: I=IS(eU/UT-1)(11)式中,U 为 PN 结外加电压,参考方向由 P 区指向 N 区; I 为流经PN 结的电流,与 U 关联方向; IS 为 PN 结反向饱和电流; UT=kT/q称为温度电压当量,其中 k 为波耳兹曼常数,T 是热力学温标,q 为电子的电量,在

16、室温下(T=300K),UT26mV。对式(11)进行简单的分析就可得出 PN 结正向特性和反向特性的大致情况。PN结在正向偏置时,只要 U 大于 UT 几倍以上(如 U=5UT),式(11)就可简化为I=ISeU/UT(12)即电压 U 大于 UT 一定的数值后,电流 I 与电压 U 之间按指数规律变化。PN 结反向偏置时,只要U大于 UT 几倍,式(11)可化简为I-IS(13)这时,PN 结的反向电流就是反向饱和电流,而且与反向电压无关。根据式(11)可以画出 PN 结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 13(c)所示。当 PN 结的反向电压加大,达到某一数值时,PN 结的电流不再保持IS,而是迅速变大,这时只要电压 U 的数值稍有增加,电流就增加很多,这种情况叫做反向击穿。发生击穿时的反向电压 UBR 称为反向击穿电压。产生反向击穿的基本原因是,在强电场的作用下,PN 结内的自由电子和空穴大量增加,使反向电流突然增大,PN 结内载流子数目瞬时激增,基于以下两种机制: 当反向电压足够大,PN 结内的电场强度很高,参加漂移的电子在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