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离平衡教案1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41458621 上传时间:2018-05-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76.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离平衡教案1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电离平衡教案1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电离平衡教案1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电离平衡教案1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电离平衡教案1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离平衡教案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离平衡教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华夏教育-您值得信赖的专业化个性化辅导学校 教师:_ 学生:_ 时间:_年_月_日_段一、授课目的与考点分析:电离平衡及酸碱中和滴定二、授课内容:电解质的强弱与导电性、溶解性无关。电解质的强弱与导电性、溶解性无关。电离平衡:在一定的条件下,当电解质分子电离成 离子的速率 和离子结合成 时,电离过程 就达到了 平衡状态 ,这叫电离平衡。 4、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 A、温度:电离一般吸热,升温有利于电离。 B、浓度:浓度越大,电离程度 越小 ;溶液稀释时,电离平衡向着电离的方向移动。 C、同离子效应:在弱电解质溶液里加入与弱电解质具有相同离子的电解质,会 减弱 电离。 D、其他外加试剂:加入能与弱

2、电解质的电离产生的某种离子反应的物质时,有利于电离。 5、电离方程式的书写:用可逆符号 弱酸的电离要分布写(第一步为主) 6、电离常数:在一定条件下,弱电解质在达到电离平衡时,溶液中电离所生成的各种离子浓度的乘积,跟溶 液中未电离的分子浓度的比是一个常数。叫做电离平衡常数, (一般用 Ka 表示酸,Kb 表示碱。) 表示方法:ABA+B- Ki= A+ B-/AB 7、影响因素: a、电离常数的大小主要由物质的本性决定。 b、电离常数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受浓度变化影响,在室温下一般变化不大。 c、同一温度下,不同弱酸,电离常数越大,其电离程度越大,酸性越强。如: H2SO3H3PO4HFCH3C

3、OOHH2CO3H2SHClO水电离平衡:水的离子积:KW =cH+cOH- 25时, H+=OH- =10-7 mol/L ; KW = H+OH- = 1*10-14 注意:KW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一定,则 KW值一定; KW不仅适用于纯水,适用于任何溶液(酸、碱、 盐) 2、水电离特点:(1)可逆 (2)吸热 (3)极弱3、影响水电离平衡的外界因素:酸、碱 :抑制水的电离 KW1*10-14温度:促进水的电离(水的电离是吸热的)易水解的盐:促进水的电离 KW 1*10-144、溶液的酸碱性和 pH: (1)pH=-lgcH+ (2)pH 的测定方法: 酸碱指示剂 甲基橙 、 石蕊 、 酚酞

4、 。 变色范围:甲基橙 3.14.4(橙色) 石蕊 5.08.0(紫色) 酚酞 8.210.0(浅红色)华夏教育个性化辅导教案提纲 ggggggggggggangganggang 纲华夏教育-您值得信赖的专业化个性化辅导学校 pH 试纸 操作 玻璃棒蘸取未知液体在试纸上,然后与标准比色卡对比即可 。注意:事先不能用水湿润 PH 试纸;广泛 pH 试纸只能读取整数值或范围 酸碱中和滴定:酸碱中和滴定:1 1、中和滴定的原理:、中和滴定的原理:实质:H+OH=H2O 即酸能提供的 H+和碱能提供的 OH-物质的量相等。 2 2、中和滴定的操作过程:、中和滴定的操作过程: (1)仪滴定管的刻度,O

5、刻度在 上 ,往下刻度标数越来越大,全部容积 大于 它的最大刻度值,因 为下端有一部分没有刻度。滴定时,所用溶液不得超过最低刻度,不得一次滴定使用两滴定管酸(或碱) ,也不得中途向滴定管中添加。滴定管可以读到小数点后 一位 。 (2)药品:标准液;待测液;指示剂。 (3)准备过程:准备:检漏、洗涤、润洗、装液、赶气泡、调液面。 (洗涤:用洗液洗 检漏:滴定管是否漏水用水洗 用标准液洗(或待测液洗)装溶液 排气泡 调液面 记数据 V(始) (4)试验过程 3、酸碱中和滴定的误差分析、酸碱中和滴定的误差分析 误差分析:利用 n 酸 c 酸 V 酸=n 碱 c 碱 V 碱进行分析 式中:n酸或碱中氢

6、原子或氢氧根离子数;c酸或碱的物质的量浓度;V酸或碱溶液的体积。当用酸去滴定碱确定碱的浓度时,则:c 碱=VnVcn 上述公式在求算浓度时很方便,而在分析误差时起主要作用的是分子上的 V 酸的变化,因为在滴定 过程中 c 酸为标准酸,其数值在理论上是不变的,若稀释了虽实际值变小,但体现的却是 V 酸的增大, 导致 c 酸偏高;V 碱同样也是一个定值,它是用标准的量器量好后注入锥形瓶中的,当在实际操作中碱 液外溅,其实际值减小,但引起变化的却是标准酸用量的减少,即 V 酸减小,则 c 碱降低了;对于观察 中出现的误差亦同样如此。综上所述,当用标准酸来测定碱的浓度时,c 碱的误差与 V 酸的变化成

7、正比, 即当 V 酸的实测值大于理论值时,c 碱偏高,反之偏低。 同理,用标准碱来滴定未知浓度的酸时亦然。 若酸为多元酸, HnA + nBOH=BnA+nH2O1mol nmolC(HA).V(HA) C(BOH).V(BOH)华夏教育-您值得信赖的专业化个性化辅导学校 则有关系:)HB()HA()BOH( )HA(V . nV .CC(1)准确测定两种反应物的溶液体积 (2)确保标准液、待测液浓度的准确(3)滴定终点的准确判定(包括指示剂的合理选用)滴定实验所用的仪器和操作要点滴定实验所用的仪器和操作要点(1)仪器: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滴定管夹(带铁架台) 、锥形瓶(或烧杯+玻棒) 、

8、量筒(或移液管) 。(2)操作:滴定前的准备:查漏、洗涤、润洗、充液(赶气泡)调液面、读数。 滴定:移液、滴加指示剂、滴定至终点、读数。计算。 (3)滴定管“0”刻度在上。 二、滴定曲线和指示剂的选择二、滴定曲线和指示剂的选择 随着标准液的滴入,溶液的 PH 在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有何特征?为何能用指示剂判定终点是否到达? 如何选用合适的指示剂? 1、滴定曲线、滴定曲线 请看两个实例 实例 1:用 0.10mol/L NaOH 溶液滴定 0.10mol/L HCl 溶液 20.00mL加入的 VNaOH (mL)余 VHCl (mL)过量 VNaOH (mL)PH0.0020.001.018.0

9、02.002.319.800.203.319.980.024.320.000.007.0 突跃范围20.020.029.720.200.2010.722.002.0011.740.0020.0012.5用 0.01mol/L NaOH 滴定 20mL 0.10mol/L CH3COOH 溶液加入的 VNaOH (mL)余 VHCl (mL)过量 VNaOH (mL)PH0.0020.002.918.002.005.719.800.206.719.980.027.720.000.008.7 突跃范围20.020.029.720.200.2010.722.002.0011.740.0020.001

10、2.6华夏教育-您值得信赖的专业化个性化辅导学校 由上表数据可看出:在滴定接近终点时,少加或多加 0.02mL NaOH 溶液,即一滴之差造成的误差在允 许范围内,但 pH 值出现突变,因此选择指示剂时,应选择变色范围与滴定时 pH 值突跃范围相吻合的指示剂。酸碱指示剂酸碱指示剂 (1)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PH 值)3.14.4甲基红橙黄510酚酞无色浅红红88石蕊红紫蓝(2)根据滴定曲线和指示剂的发色范围选用指示剂。 从上面滴定曲线图可依次看出0.1mol/L NaOH 滴定盐酸,酚酞和甲基均可使用,当然两者测定结果不同。 0.1mol/L NaOH 溶液滴定 0.1mol/L CH3CO

11、OH 溶液 恰好中和生成 CH3COOCa,溶液呈弱碱性,选酚酞为指示剂,PH=810 浅红色,误差小。 用 HCl 滴定 NH3.H2O 恰好中和生成 NH4Cl,溶液呈弱酸性,选甲基橙为指示剂,3.14.4 橙色,误差小。 用 HCl 滴定 0.1mol/L Na2CO3溶液 第一步生成 N aHCO3时,可选用酚酞为指示剂,由红色浅红无色。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HCl=NaHCO3+NaOH 第二步生成碳酸(CO2+H2O) ,可选用甲基橙为指示剂,由黄色橙色,化学方程式为:NaHCO3+HCl=NaCl+H2O+CO2华夏教育-您值得信赖的专业化个性化辅导学校 0刻度由小到大上

12、下误读及结果:若起始平视,终仰视,则 V读偏大 C测偏大若起始平视,终俯视,则 V读偏小 C测偏小若先仰后俯,则 V读偏小,C测偏小若先俯后仰,则 V读偏小,C测偏大小小 结:(结:(1)指示剂的选择:)指示剂的选择:(由滴定曲线可知) 强酸强碱相互滴定,可选用甲基橙或酚酞。 若反应生成强酸弱碱盐溶液呈酸性,则选用酸性变色范围的指示剂(甲基橙) ;若反应生成强碱弱酸盐, 溶液呈碱性,则选用碱性变色范围的指示剂(酚酞) 石蕊试液因颜色变化不明显,且变色范围过宽,一般不作滴定指示剂。 (2)终点判断:)终点判断:(滴入最后一滴,溶液变色后,半分钟内不复原)指示剂 操 作酚酞甲基橙强碱滴定强酸无色变

13、为浅红色橙色变为黄色强酸滴定强碱浅红色变为无色黄色变为橙色一、一、误差分析误差分析以一元酸和一元碱的中的滴定为例 定读标 测读标定测VVCCVCVC.因 C标、V定分别代表标准液浓度、所取待测液体积,均为定值,代入上式计算。 但是实际中 C标、V定都可能引起误差,一般可把各因素引起的误差转嫁到 V读上,若 V读偏大,则测定结果偏大;若 V读偏小,则测定结果偏小,故通过分析 V读的变化情况,可分析滴定的误差。引起误差可能因素有以下几种: (1)视(读数)视(读数)注意:滴定管中液体读数时精确到 0.01mL 一般需滴定 2-3 次,取其平均值 洗(仪器洗涤)洗(仪器洗涤) 正确洗法: 二管二洗滴

14、定管和移液管先用蒸馏水清洗多次,再用待装液润洗几次。 一瓶一洗锥形瓶只能用蒸馏水洗。 注意:一般滴定管装标准液,锥形瓶里装待测液。 错误洗法导致结果: 滴定管仅用水洗,使标准液变稀,故消耗标准液体积一定变大,V读变大,结果偏大。 移液管仅用水洗,则待测液变稀,所取待测液溶质物质的量变少,V读变小,结果偏小。 锥形瓶用待测液洗过,则瓶内待测液的溶质量偏多,V读偏大,结果偏大。 第一次滴定完后,锥形瓶内液体倒去后,尚未清洗,接着第二次滴定,滴定结果如何,取决于上次滴 定情况如何。 (3)漏(液体溅漏)漏(液体溅漏) 滴定过程中锥形瓶内液体溅出,则结果偏小。 终点已到,滴定管下端尖中级有液滴,则 V

15、读偏大,测定结果偏大。俯视:看小平视:正确仰视:看大华夏教育-您值得信赖的专业化个性化辅导学校 (4)泡(滴定管尖嘴气泡)泡(滴定管尖嘴气泡) 正确操作应在滴定前把尖嘴管中的气泡赶尽,最后也不能出现气泡。如滴定开始有气泡,后气泡消失, 则结果偏大。若先无气泡,后有气泡,则结果偏小。 (5)色(指示剂变色控制与选择)色(指示剂变色控制与选择) 滴定时,眼睛应紧盯着锥形瓶内溶液的颜色变化。指示剂变色后应半分钟内不复原。如变色后立即复原, 则结果偏小。另外,同一种滴定,选择的指示剂不同,测定结果不同。 (6)杂(标准物含杂)杂(标准物含杂) 用于配制标准液的固体应该是纯净物。但其中有可能混有杂质,称量时又按需标准物固体质量来称取的, 帮一般均会产生误差,在此杂质又分两种情况: 杂质与待测液不反应 如 NaOH 中含 NaCl,所配的 NaOH 溶液浓度变小,滴定盐酸时,NaCl 不参与反应,所需标准液的体积 偏大,故测定结果偏大。 若杂质与待测液反应,则应作具体分析。关键:比较与等物质的量的待测物反应消耗的杂质质量和标 准物的质量。若消耗杂质的质量较大,则相当于削弱了原标准液的作用能力,故与一定量待测物反应时,消 耗的标准体积变大,测定结果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