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站自动化监控系统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1457624 上传时间:2018-05-29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电站自动化监控系统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水电站自动化监控系统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水电站自动化监控系统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水电站自动化监控系统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水电站自动化监控系统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电站自动化监控系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电站自动化监控系统(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水电站自动化监控系统水电站自动化监控系统本文由 sd83227 贡献doc 文档可能在 WAP 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 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水电站自动化监控系统 电站自动化监控系统系统介绍 概况: 概况 为了适应电网发展、技术进步的需要,满足设备更新、改造要求,开发水电厂计算机监 控系统以实现全厂和开关站主要设备的安全监控、 经济运行和实时管理等功能, 不但将使全 厂的综合自动化水平大大提高,而且能改善劳动条件,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监控系统设计原则: 监控系统设计原则 1按照全厂综合自动化以计算机监控为主、常规控制为辅的指导思想进行总体设计和系统 配置,使计算机在水电厂的

2、应用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2对于梯级电站,在梯级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之间进行通讯;从安全性和经济性的角度实 现部分梯级调度的功能。 3系统应高度可靠、高度冗余,不但其本身的局部故障不会影响现场设备的正常运行,而 且系统的 M T B F 等各项指标均达到部颁“水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设备技术要求“的规定。 4系统配置和设备选型应符合计算机发展迅速的特点,充分利用计算机领域的先进技术。 5、全分布开放式系统,既便于功能和硬件的扩充,又能充分保护用户的投资。分布式数据 库及软件模块化、结构化的设计,使系统更能适应功能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充。 6.实时性好,抗干扰能力强。 7人机接口功能强,操作方便。 系统结构

3、及配置说明 1.系统结构 系统结构 1.1 分布式开放系统 、自动发电 (1)主计算机管理全厂的自动化运行控制。即全厂经济运行(E D C) ) 控制(A G C)、自动电压控制(AVC) 、历史数据保存、运行报表打印、与外系统的通讯等。 (2)值班员工作站作为运行人员与计算机系统的人机接口,完成实时的监视与控 ) 制。 (3)当地控制单元 L C U实现对当地生产对象的监控。每个 L C U 单元,完成 L C ) U 的运行管理和控制,并同主服务器进通讯,实现开放式全分布系统的数据库分布,并实现 L C U 上网。 (4)所有上述计算机都按 I E E E 802.3 E t h e r

4、n e t 标准联成网络,网络介质则采用同 ) 轴电缆(或光纤电缆)。 (5)所有上述计算机都采用开放系统的操作系统 UNIX,图形系统符合 X-Window 标 ) 准,网络协议为 T C PI P。 (6)厂级计算机通过网络终端服务器串行通讯接口与打印机以及外系统通讯。 ) (7)时钟同步。采用电视时钟系统与厂级计算机及各 L C U 进行时钟同步。 ) 1.2 系统特点 (1)采用局域网的分布式开放系统结构,L C U 的 C P U、厂级主计算机、中控室操作 ) 值班员工作站均使用 UNIX 操作系统, 网络软件为 TCPIP, 工作站图形系统符合 X-Window 标准。上述各计算机

5、都直接接入网络,可获得高速通讯和共享资源的能力。如来自 LCU 的第 1 页 共 20 页实时信息直接在工作站 CRT 上显示,控制命令直接由工作站下达给各 L CU,都不需要经厂 级计算机转发。 (2)网络上接入的每一设备都具有自己特定的功能。实现功能的分布,既提供了某一 ) 设备故障只影响局部功能的优点,又利于今后功能的扩充。 (3)厂级计算机和操作员工作站采用国际上先进的工作站,该系列工作站是目前国际 ) 上最高性能的计算机之一。L C U 的 CPU 采用符合工业标准的微机,性能优越。 (4)系统先进。冗余化的设计和开放式系统结构,使系统可靠实用、便于扩充,整个 ) 系统性能价格比高。

6、 (5)系统高度冗余、可靠。 ) a.计算机为双机热备用。 b.中控室操作值班员工作站可互为备用。 1.3 关于开放系统 开放环境使用的原因, 是因为近年来计算机系统更新换代速度很快, 价格不变的情况下, 计算机性能和速度成倍提高。 硬件设备的质量也已各有所长, 没有一家公司的硬件可以独自 称雄。用户会发现在前几年还是非常先进的设备,现在已到了淘汰的时候。换言之,现在选 的机器会不会过几年又要淘汰。而淘汰意味着,过去的设备元器件、备件将难以买到,对计 算机上的巨大应用投资会丢失, 在监控系统上多年积累的使用经验将会丢失。 系统全部硬件 /软件的状况不复存在。这就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研究开发者提出

7、了以下课题: (1)对用户来说如何保护其在开发大型系统中积累的资源和投资。即如何提供不同计 算机的互操作性。 (2)如何保证用户在更新其计算机设备的同时,应用软件依然可用。即如何解决不同 产品间的可移植性。 (3)如何提供给用户一个网络环境,让其使用最适合自己的不同厂商的硬件设备。即 提高系统对计算机设备的可集成性。 因此,IEEE(国际电子及电机工程协会)负责制订可移植操作系统接口(POSIX)标准的 P1003 工作组,把开放系统定义为: “按照开放的接口、服务和支持格式规范而实现的系统, 使应用软件能以最少修改, 实现在不同系统中的移植; 并能同本地的或远程系统中的应用实 现互操作;能以

8、方便用户迁移的方式实现用户的交互。 ” 1.4 分布式 我们推荐的全分布式方式, 是指系统上的每个节点都可安装与本节点应用相关的数据库 以及有关的控制和执行程序。对系统而言,节点功能、资源相对独立而又便于为其它节点共 享,同时了便于分期投运,并且为今后扩充提供了较大的方便。完全满足分布式的三个特征 即自治性、模块性、并行性。上一代监控系统常用的分层分布模式,一般都有一个主计算机 (或称得上位机) ,系统的全部数据集中在主计算机中,数据库不分布,自治性不好。这样 的缺点是一旦上位机出现故障,系统数据库全部丢失,系统功能如监视、控制功能也只有丢 失,这样只有冗余,即使冗余工作正常也不能满足系统分期

9、投运和今后扩充的要求。 所谓全分布是指数据库、控制功能分布。图形工作站不依赖于任何一台机器,可直接读 写 LCU 数据库或厂级控制数据库, 直接实现全系统监视和控制。 网络上的任一部分不工作, 不影响系统其它部分。1.5 成熟性 全分布开放系统是目前国际上应用于水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中最先进的系统。第 2 页 共 20 页2.1 设备配置 系统设备的详细配置由系统概算决定,选用当前先进、可靠的名牌机型。 2.1.1 中央处理机: 中央处理系统两套;每套推荐配置:选用高性能的工作站或服务器, (视应用环境可采 用高性能的工控机) 。控制台终端为 19以上高分辨率彩色 CRT。 2.1.2 操作工作

10、站: 中控室操作值班员图形工作站两套;每套推荐配置:选用高性能的图形工作站。控制台 终端为 21高分辨率彩色 CRT。 2.1.3 LCU: LCU(本地控制单元)分两部分,一部分是机组用 LCU,即每台机组配置一套 LCU; 另一部分是公用 LCU,总共配置一套公用 LCU。 LCU 的具体配置如下: (1)同期控制: 机组 LCU 带有一套单对象的双微机自动准同期装置。 开关站 LCU 带有一套多对象的双微机自动准同期装置。 (2)处理机: LCU 的 CPU 部分,采用工业控制微机。用以管理各自 LCU 的/装置、实现开放式 全分布系统的数据库分布,并组织 LCU 上网。 (3)I/O

11、容量: 每套 LCU 均可支持以下 I/O 量:中断开关量输入(包括脉冲量) 、非中断开关量输入、 模拟量输入、开关量输出。 2.1.4 机组控制装置(PLC) : 选用进口可编程控制器作为主设备(可支持采用各种主流 PLC 设备) ,并配有机柜、电 源、风机、插箱以及必要的当地操作面板等设备。机组顺序控制的机柜与机组 LCU 的 CPU 进行通讯,机组顺序控制装置可以独立使用。 每套 PLC 可支持以下 I/O 量:开关量输入/输出(包括面板及通讯使用的点数) 、模拟量 输入,并可实现与 LCU 之间的开关量上/下行通讯及模拟量上/下行通讯。 2.1.5 网络支持: 主处理机、操作站、LCU

12、 之间,采用以太网来进行通讯以实现数据传输及控制管理, 通讯线(网线)采用五类双绞线为传输介质。网络环境的具体配置如下: (1)网卡(如果采用双网结构,则每个节点需配两块网卡) : 要求配置的节点有:中央处理机、操作员工作站、各 LCU 的控制机; (2)网线; (3)网络交换机; (双网结构需两台) (4)网络服务器; (视应用需要而定) 2.1.6 时钟同步系统: 设置一套卫星时钟系统,作为系统的时钟标准,并对全系统进行时钟同步。时钟装计算 机房,直接与中央处理机进行通讯,再由中央处理机对各 LCU 进行时钟同步。 (也可让各节 点直接与 GPS 进行时钟同步,推荐采用前者) 2.1.7

13、网络打印服务器: 采用一台网络终端服务器,用于连接打印机及与外系统的备份。 2.1.8 其它设备 (1)中央处理机配有磁带机,用于主处理机及工作站的系统安装以及系统的备份。第 3 页 共 20 页(2)打印两台,一台用于中控室,一台用于机房。 (3)音响报警系统,一套。 2.1.9 UPS(选件) : (1)各 LCU 均带有交直流双供电源,可替代常规的 UPS 不间断电源; (2)中央处理机与工作站配有不间断电源,可维持 30 分钟的备用供电; 2.1.10 与外系统的通讯接口: 网络终端服务器留有与外系统的异步串行接口 RS-232C,可用于连接实现: (1)长监视终端; (2)大坝安全监

14、测系统; (3)中调; (4)管理网; (5)为实现联合调度,与梯级电站监控系统进行通讯; 系统技术指标 系统技术指标 技术 1 对系统的一般技术要求: 对系统的一般技术要求: 1.1 环境条件: 环境条件: (1)周围环境温度和湿度: a. 环境温度: 机房(有空调) :夏季 232; 冬季 202; 每小时温度变化率0.5,个数0.5,个数100ms;负载能力10mA; (2)输入电平:无源接点或 12VDC/24VDC 电平。 3.4 数字量输入: 数字量输入: 输入电平:无源接点或 12VDC/24VDC 电平。 3.5 开关量输出: 开关量输出: (1)开关量输出信号采用继电器输出。

15、 (2)每一开关量输出设有 LED 状态显示。 (3)开关量输出接口参数: 输出形式:空接点 接点容量:阻性:50Hz,220VAC,5A;220VDC,0.3A 感性负载:30W。 4.电源:电源: 电源 4.1 主控级计算机 主控级计算机: 主控级计算机(包括主机、各工作站以及对外通信服务站等)配有 UPS。 (1)交流电源消失,备用蓄电池应能维持负载 0.5 小时以上。 (2)输入电压:AC220V20%; (3)输入电源频率:50Hz5%; (4)输出电压:220V2%; (5)输出电压波形:工频正弦波,50Hz1%; (6)波形失真:8000 小时; (2)现场控制单元 MTBF16

16、000 小时; 3.可利用率(可用性) 可利用率(可用性) : 可利用率 (1)计算机监控系统全系统可种用率99.96%; (2)系统运行中的可用性考核计算所取时间以设备投运后一年时间为限; (3)非关键性故障以及冗余部件中不影响功能的故障,不计入故障时间中;4.可维护性: 可维护性: 可维护性 设备平均故障排除时间4 小时。 为增强系统可维护性要求承包单采取的措施: (1)设备具有自诊断和寻找故障的程序,按照现场可更换部件水平确定故障点; (2)软件故障检测可准确到任务级;第 18 页 共 20 页(3)具有便于试验和隔离故障的断开点; (4)配备有合适的专用实装和拆卸工具; (5)互换件和不可互换件应有保证识别的措施; (6)预防性的维修所造成的磨损性故障将尽量减少; (7)提高硬件的代换能力; 5.系统安全性: 系统安全性: 系统安全性 系统的安全性、容错性主要由系统全分布方式保证。由于各节点独立,每节点的退出不 影响系统的其它部分,或者说对系统的影响最小。为了保证每一节点的可靠性,LCU、CPU 各节点与相邻节点 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