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耕地退化面积超四成中低产田占7成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1457302 上传时间:2018-05-29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90.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耕地退化面积超四成中低产田占7成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我国耕地退化面积超四成中低产田占7成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我国耕地退化面积超四成中低产田占7成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我国耕地退化面积超四成中低产田占7成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我国耕地退化面积超四成中低产田占7成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耕地退化面积超四成中低产田占7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耕地退化面积超四成中低产田占7成(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国耕地退化面积超四成中低产田占7 成发布时间: 2014-12-20 21:13:44来源: 黄河新闻网 作者:乔金亮责任编辑:任刚万物土中生, 有土斯有粮。 我国用不到世界十分之一的耕地产出了世界四分之一的粮食。但长期高投入、高产出、超负荷运行也给土地带来了巨大的负担。当前耕地质量现状如何,怎样提高耕地质量,如何才能让累“ 瘦” 的耕地肥起来?耕地退化面积超四成“ 松辽平原上一锹下去见黄土的,破皮黄 ? 地已有不少。 ” 中国工程院院士、沈阳农业大学教授陈温福说,“ 黑土层是土壤的腐殖质层,其厚薄是黑土地土壤肥力的重要标志。现正以每年 1 厘米的速度退化,这警示我们一定要注意提高耕地质量。

2、”世界 3 大黑土区之一、 曾经 “ 捏把黑土冒油花” 的东北黑土地, 正面临黑土层逐渐变薄的问题。据农业部统计,目前东北大部分耕地黑土层厚度由开垦之初的80 至 100 厘米下降到目前的 20 至 30 厘米;土壤中有机质由开垦之初的3%至 6%下降到目前的2%至 3%。“ 近年来,农业生产保持高投入、高产出模式,耕地长期高强度、超负荷利用,耕地质量呈现出 ,三大 ?、,三低 ? 态势。 ” 中国农科院资源与区划研究所副所长徐明岗告诉记者,“ 三大” 是中低产田比例大、耕地质量退化面积大、污染耕地面积大,“ 三低 ” 是有机质含量低、补充耕地等级低、基础地力低。整体看,我国农田基础地力贡献率

3、平均约为50%,比欧美发达国家低约20 个百分点。据调查,我国现有耕地中,中低产田占耕地总面积的70%。耕地退化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 40%以上,东北黑土层变薄,南方土壤酸化,华北平原耕层变浅,西北地区耕地盐渍化、沙化问题突出;全国耕地土壤点位污染超标率达到19.4%,南方地表水富营养化和北方地下水硝酸盐污染也很突出,西北等地农膜残留较多;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特别是一些补充耕地质量等级较低等问题,都严重影响了耕地的产出。地力提升需加大投入记者采访中了解到,造成我国耕地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对耕地的利用和管理不当。在农业生产中,农民大多使用小型农机具耕翻整地,浅耕、旋耕面积占到机耕面积的64%。

4、由于长期频繁浅耕作业,造成耕层变浅,土壤物理性能变差,土壤有机质减少,肥力下降。 由于种植业比较效益低,农民既缺乏能力也不愿在养地方面加大投入,虽然知道过多使用化肥会降低农田质量,但为追求产量,大多数农户依然增加化肥使用量。同时, 保护耕地质量的制度性安排也需要完善。目前, 在国家层面还没有专门的耕地质量保护法律法规,现有法律法规在耕地质量保护上缺乏“ 硬杠杆 ” ,耕地质量保护长效机制尚未建立。近年来,我国耕地质量建设的投入规模不断扩大,但与农业生产实际需求相比,相关投入仍显不足,而且建设资金分散,投资与实际需求差距较大,亟待设立专门的耕地质量建设资金。为了更好地掌握我国耕地地力状况,农业部

5、已经完成了2400 多个农业县的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 并于日前公布了全国耕地质量等级情况公报,基本摸清了我国耕地质量状况和耕地土壤质量退化的主要原因、分布及障碍因素,为今后提升耕地质量指出了方向。“ 数据显示,高等级耕地占耕地总面积的27.3%,基础地力较高,要用养结合;低等级耕地占 27.9%, 生产障碍因素突出, 短时间内较难得到根本改善;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44.8%的中等级耕地,正是未来的潜力股。” 农业部种植业司副司长何才文分析说,这部分耕地所处环境气候条件基本适宜,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条件较好,障碍因素不明显。到2020 年,按照耕地基础地力平均提高1 个等级测算,可实现新增粮食综合

6、生产能力1600 亿斤以上。“ 两提一改 ” 藏粮于地“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的阶段,保持耕地数量稳定的压力增大。同时,粮食连年增产, 高位护盘极为艰难, 各种资源要素绷得很紧,保护与提升耕地质量十分紧迫。”农业部种植业司司长曾衍德说,“ 必须加强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努力做到,两提一改 ?,才能实现藏粮于地。”如果把农田基础设施比喻成人体的骨骼,那么基础地力就是血肉。“ 两提 ” 正是要提高田间设施水平和耕地基础地力。提高田间设施水平方面,要按照 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要求,确保到2020 年建成 8 亿亩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提高耕地基础地力方面, 要通过土壤改良培

7、肥等耕地内在质量建设,力争到 2020 年,耕地基础地力提高0.5个等级,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0.5 个百分点。 “ 一改 ” 就是改善耕地质量环境,推动开展耕地质量修复和污染综合治理,力争到 2020 年, 畜禽粪便等有机肥资源利用率提高20 个百分点,秸秆还田、残膜回收达到80%,实现化肥、农药用量零增长,耕地酸化、盐渍化等问题得到有效控制。业内人士认为, 耕地质量建设不单是提高当年产量,而是着眼于根本性的土壤改良,提高土地长期的综合生产能力,把粮食稳产高产的动力从外部的大水大肥投入转到依靠自身的基础地力上来,从而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据介绍,农业部将以全国耕地质量等级划定成果为基础,推动

8、开展“ 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 ” ,实施地力培肥、土壤改良、养分平衡、质量修复等措施,着力提升耕地质量。同时,抓紧制定耕地质量保护条例,加快建立健全耕地质量保护长效机制。不断完善耕地质量、 土壤墒情、 肥效三大监测网络,建成国家、 省、市、县四级耕地质量监测预警体系。)中国耕地退化面积超四成长期高强度超负荷利用2014 年 12 月 20 日 11:04来源:人民日报 推荐朋友 打印本稿 字号大 中 小 农业部 17 日发布了全国耕地质量等级情况公报,这是我国首次将耕地分等定级。根据公报,全国18.26 亿亩耕地(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前的国土数据)质量等级由高到低依次划分为一至十等。农业部种植

9、业管理司司长曾衍德介绍,为摸清土壤家底,农业部2002 年即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了耕地地力调查和质量评价工作。经过多年数据积累,2013年2014 年组织专家从耕地的立地条件、耕层理化性状、土壤管理、土壤剖面性状等多方面进行分析,划分出一至十等级耕地的数量及分布。根据公报,评价为一等至三等的耕地面积为4.98 亿亩,占耕地总面积的 27.3%。这部分耕地基础地力较高,基本不存在障碍因素,应按照用养结合方式开展农业生产,确保耕地质量稳中有升。评价为四至六等的耕地面积为8.18 亿亩,占耕地总面积的44.8%。这部分耕地所处环境气候条件基本适宜,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具备一定基础,增产潜力最大。预计到 20

10、20 年,按照耕地基础地力平均提高1 个等级测算,这部分耕地可实现新增粮食综合生产能力1600 亿斤以上。评价为七至十等的耕地面积为5.10 亿亩,占耕地总面积的27.9%。这部分耕地基础地力相对较差, 生产障碍因素突出, 短时间内较难得到根本改善,应持续开展农田基础设施和耕地内在质量建设。我国耕地质量当前存在哪些问题?农业部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专家指导组徐明岗研究员说: “这些年来,我国农业生产一直坚持高投入、高产出模式,耕地长期高强度、超负荷利用,耕地质量呈现出三大三低态势。”其中, “三大”指中低产田比例大、 耕地质量退化面积大、 污染耕地面积大。据调查,我国现有耕地中,中低产田占耕地总面

11、积的70% 。粗放的耕作方式,特别是化肥过量施用造成耕地质量的退化,目前我国耕地退化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40% 以上,南方土壤酸化,华北平原耕层变浅,西北地区耕地盐渍化、沙化问题也很突出;全国耕地土壤点位污染超标率达到19.4%,南方地表水富营养化和北方地下水硝酸盐污染,西北等地农膜残留较多。“三低”指的是有机质含量低、补充耕地等级低、基础地力低。在很长一段时间,我国建设用地所谓“占补平衡”指的只是数量的平衡。专家介绍,一般来讲,补充耕地与被占耕地地力也要相差23 个等级,其中 1 个等级就相当于每亩地 100 公斤的产王振峰:耕地退化面积超过四成坚守质量红线不能松2014 年 12 月 19

12、日 10:49来源 : 中国经济网 打印本稿 字号大中小 手机看新闻 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网友王振峰认为,要保持粮食生产增长势头,就必须坚决守住粮食安全底线,掌握粮食安全的主动权。只有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才不会在粮食供给上被别人牵着鼻子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才会稳定。农业部 17 日发布了 全国耕地质量等级情况公报, 这是我国首次将耕地分等定级。农业部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专家指导组徐明岗研究员表示,我国现有耕地中,中低产田占耕地总面积的70% 。粗放的耕作方式,特别是化肥过量施用造成耕地质量的退化,目前我国耕地退化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40% 以上。( 12 月 18 日人民日报

13、)人是铁,饭是钢,一天不吃饿得慌。粮丰农稳则国安!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大国来说,解决好人们的吃饭问题始终是领导层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不久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模式”作为明年五项经济工作主要任务之一。如何按照中央对明年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积极推进农业农村改革发展各项工作,促进我国农业农村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发展,将是今后农业发展一件重要且艰巨的任务。要保持粮食生产增长势头,就必须坚决守住粮食安全底线,掌握粮食安全的主动权。只有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才不会在粮食供给上被别人牵着鼻子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才会稳定。12 月 5 日的国新办发布会上,农业部官员表态称,农

14、业部将按照中央要求全力加强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农业部将围绕着 “两提一改” 展开工作, 即提高田间设施水平(主要是建设高标准农田),提高耕地基础地力:改善耕地质量。农业部还强调,将围绕这两方面工作主抓四件事,具体为制定分区耕地改良的实施方案;制定耕地质量等级标准,引导国内对耕地加强评价;制定耕地保护条例,依法保护耕地;抓好永久基本农田的划定。守不住耕地数量和质量红线,粮食产量肯定难以保证,更谈不上保证粮食的质量安全。假如我们过多关注住房建设和缓解工业用地的紧张问题,没有把耕地数量和质量红线作为经济发展的硬约束条件,导致粮食生产土地失控、耕地质量不断退化;假如看不到一些地方被扭曲的所谓“土地占补

15、平衡”政策将对粮食安全带来极大隐患,无视过度城市化对耕地的侵占与搞工业化对耕地和水资源的污染;假如不能通过农业科技创新来改善耕地质量,扎实推进农业发展“转方式调结构”,那么,目前我国粮食的供求平衡格局和安全基础将会面临严峻的考验。(中国经济网网友王振峰)农业部发布关于全国耕地质量等级情况的公报http:/2014-12-19 10:51:16中国青年网 我要评论万物土中生,有土斯有粮。耕地是最宝贵的农业资源、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在这片占世界耕地面积不到1/10 的大地上,稻香谷丰、物产富饶,生产出了世界1/4 的粮食,将世界1/5 人口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然而,过大的承载也给土地带来巨额负担

16、,努力提升耕地质量,实现“藏粮于地”,成为新形势下粮食安全战略的重要内容。提升和保护必须首先摸清家底。近期, 农业部发布的 关于全国耕地质量等级情况的公报就等于是为全国耕地质量画出一张全景式地图。超负荷的耕地在一望无垠的稻田里,大型收割机雪亮的犁头在黑土地上分波破浪,新翻开油润润的黑土映着丰收稻谷的金黄,颜色煞是好看。 这是记者曾经在黑龙江农垦五九七农场看到的收获景象。不过现在, 东北的黑土层正在逐渐变薄。据农业部统计, 目前东北大部分耕地黑土层厚度由开垦之初的80100 厘米下降到目前的2030 厘米;土壤中有机质由开垦之初的3% 6% 下降到目前的2% 3% 。“这些年来,我国农业生产一直坚持高投入、高产出模式,耕地长期高强度、超负荷利用,耕地质量呈现出三大、三低态势。”农业部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专家指导组组长、中国农业科学院资源与区划研究所副所长徐明岗研究员告诉记者。其中,“三大”指中低产田比例大、耕地质量退化面积大、污染耕地面积大。据调查,我国现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