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鲜卑音乐论略(上)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1451422 上传时间:2018-05-2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慕容鲜卑音乐论略(上)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慕容鲜卑音乐论略(上)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慕容鲜卑音乐论略(上)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慕容鲜卑音乐论略(上)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慕容鲜卑音乐论略(上)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慕容鲜卑音乐论略(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慕容鲜卑音乐论略(上)(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慕容鲜卑音乐论略慕容鲜卑音乐论略( (上上) )慕容鲜卑音乐论略(上)正文音乐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民族特性及其外在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因此研究一个民族的音乐,是探索该民族的心态、性格和文化特征的重要方面。原先狩猎、游牧于北方森林、草原,十六国时期在北部中国建国的鲜卑族的一支慕容鲜卑,与中国古代许多少数民族一样,也有自己的音乐和相应的歌辞,但是他们虽有自己的语言,却没有自己的文字,因而他们的歌辞很少留传下来,只有少量翻译成汉语的歌辞才得以保存下来。这就给研究慕容鲜卑的古代音乐带来极大的困难。关于慕容鲜卑的音乐,到目前为止学术界还很少有人进行研究,本文试图通过对历史资料的钩稽,探索慕容

2、鲜卑音乐的发展变化过程,以见慕容鲜卑文化与汉文化和其他民族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吸收及其汉化历程。慕容鲜卑是在公元 2-5 世纪时期活跃于北部中国政治舞台的一支北方少数民族,我们大体可以公元 337 年慕容 huang称王和公元410 年南燕灭亡为分界,将其历史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在慕容huang称王之前为第一阶段,是其由部落联盟逐渐向封建国家的过渡时期;在此之后为第二阶段,是其入主中原建立封建国象的时期;以南燕亡于东晋为标志而进入第三阶段,随着慕容国家的消亡,慕容民族也基本上完成了汉化进程,融合于汉族及其他民族之中。慕容鲜卑的音乐基本上也经历了这样三个发展阶段,即由第一阶段的早期慕容鲜卑民歌向

3、第二阶段的宫廷音乐的发展变化,具体说来其早期的音乐主要是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慕容鲜卑民歌,第二阶段的音乐则是在此基础上吸收了汉族的传统音乐,并逐渐将两者结合起来,上升为新型的宫廷音乐。而第三阶段随着慕容国家的消亡,慕容音乐也逐渐完成了与汉族和其他民族音乐融合的进程,融入中华民族的古代音乐之中了。一、慕容鲜卑早期的民歌慕容鲜卑同其他民族一样也有着悠久的音乐发展历史,其先民早在原始社会就已创造了原始音乐。鲜卑与乌丸同出于东胡民族, “其言语习俗与乌丸同” (注:三国志卷三乌丸鲜卑东夷传裴松之注引魏书 。 ) ,史载他们的习俗“贵兵死,敛尸有棺,始死则哭,葬则歌舞相送至葬日,夜聚亲旧员坐,牵犬马历位,

4、或歌哭者” (注:三国志卷三乌丸鲜卑东夷传裴松之注引魏书 。 后汉书卷九乌桓鲜卑列传所载略同。 )可见鲜卑族在举行葬礼时必以歌舞表达哀思,这种质朴粗犷的原始歌舞,无疑是源于其生产、生活,并成为其思想感情流露和宣泄的一种艺术形式。由于鲜卑族没有文字,作为时间艺术的音乐也就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因而其原始音乐不可能留传下来。慕容氏从鲜卑族中分化出来之后,随着其与汉民族接触的增加和入主中原,慕容鲜卑音乐也就逐渐见诸汉文字记载。慕容鲜卑民歌,见于文献记载的有阿干之歌 (注:见晋书卷九七四夷传。吐谷浑 ;魏书卷一一吐谷浑传 ;宋书卷九六鲜卑吐谷浑传等。 ) 、 慕容可汗 、 吐谷浑 (注:新唐书卷二二礼

5、乐志十二。 ) 、 慕容垂 、 慕容家自鲁企由谷(注:乐府诗集卷二五。 )等。这里的吐谷浑歌也是慕容鲜卑歌曲。吐谷浑是从幕容鲜卑中分离西迁的一支,后立国于西北地区,至唐龙朔三年(公元 663 年)被吐蕃所灭,存在三百余年。 旧唐书卷二九音乐志二对这首歌进行解释说:“吐谷浑又鲜卑别种,知此歌是燕、魏之际鲜卑歌。 ” 认为这首歌是慕容诸燕国家至北魏建国之际的鲜卑歌,这实际上就是慕容鲜卑的歌曲。而且这首吐谷浑歌可能就是阿干之歌 ,或者至少是包含阿干之歌在内的慕容鲜卑歌曲, 太平御览卷五七乐部八。歌一引崔鸿十六国春秋。前燕录说:慕容 wi“以孔怀之思,作吐谷浑阿干歌 (” 于“当为” 干“之讹) 。

6、” 可见阿干之歌的全称是吐谷浑阿干歌 ,省称为阿干歌 ,或可省为吐谷浑歌。除了这些留下有歌名、内容可解者之外,还有其内容“不可解者,咸多可汗之辞” (注:旧唐书卷二九音乐志二。 )的一些鲜卑民歌,这里面也应当包含歌颂慕容可汗的歌曲。可见慕容鲜卑民歌的数量应当是不少的。这些歌原来是用鲜卑语演唱的,所谓“其辞虏音不可晓” (注:通典卷一四六乐典六。 ) ,大多产生于慕容鲜卑早期狩猎、游牧生活时代,因而被称为“马上之声” (注:新唐书卷二二礼乐志十二。 ) ,是一种适于狩猎、游牧民族演唱的歌谣。慕容鲜卑早期的民歌可以阿干之歌为代表。在慕容鲜卑早期的民歌中,以阿干之歌留下可供探讨的线索相对来说比较多,

7、故我们试通过这首民歌来探讨慕容鲜卑早期的音乐。阿干之歌虽然在十六国春秋和晋书 、 魏书 、 宋书 、北史等史籍中均有歌名的记载,但是都没有记载其歌辞内容。据陈澄之伊犁烟云录说,在甘肃兰州附近的阿干镇一带,曾流行一首阿干之歌 ,其歌辞曰:阿干西,我心悲,阿干欲归马不归。为我谓马何太苦?我阿干为阿于西。阿干身苦寒,辞我土棘住白兰。我见落日不见阿干,嗟嗟!人生能有几阿干!陈氏认为这就是当年慕容 wi所作的阿干之歌 (注:伊犁烟云录第 23 页鲜卑和羌 ,中华建国出版社 1948 年版。 ) ,可惜他没有说明其来历和出处,因此我们无法确定它就是慕容 wi的原作。有的学者根据歌辞内容与历史事实大体相符,

8、而断定这个歌辞应当是慕容 wi的原作(注:见阿尔丁夫关于慕客鲜卑阿干之歌真伪及其他 , 青海社会科学1987 年第 1 期。 ) 。虽然从歌辞内容来看,大多是符合当时历史事实的,但仍然不能据此认为它就是慕容 wi的原作。因为后人根据历史资料也可以写出上述歌辞。事实上包括阿干之歌在内的大多数慕容鲜卑歌,在古代一直是用鲜卑语演唱而没有翻译成汉语,因而早在唐代对于它们就已经是“虽译者亦不能通知其辞,盖年岁久远,失其真矣” (注:旧唐书卷二九音乐志二。 ) 。可见从它产生直至唐代都没有被翻译成汉语,那么一千多年后的这首汉译歌辞就不能不令人怀疑了。不过这首歌发现于兰州附近,也不会是空穴来风,据王先谦合校

9、本水经注卷二河水二引清人全祖望语云:“阿步干,鲜卑语也。慕容 wi思其兄吐谷浑,因作阿干之歌,盖胡俗称其兄曰阿步干。阿干者阿步干之省也。今兰州阿干峪、阿干河、阿干城、阿干堡,金人置阿干县,皆以阿干之歌得名。阿干水至今利民,曰溥惠渠。又有沃干岭,亦阿干之转音。 ” 可见阿干之歌曾在这一地区广泛流传。这个地区是在吐谷浑的活动范围和影响之内,流传阿干之歌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关于阿干之歌的产生,据晋书。吐谷浑传记载, “吐谷浑,慕容 wi之庶长兄也,其父涉归分部落一千七百家以隶之。及涉归卒,wi嗣位,而二部马斗,wi怒曰:” 先公分建有别,奈何不相远离,而令马斗!吐谷浑曰:“马为畜耳,斗其常性,何怒于人

10、!乖别甚易,当去汝于万里之外矣。 于是遂行。wi悔之,遣其长史史那楼冯及父时耆旧追还之。吐谷浑曰:” 先公称卜筮之言,当有二子克昌,祚流后裔。我卑庶也,理无并大,今因马而别,殆天所启乎!诸君试驱马令东,马若还东,我当相随去矣。 楼冯遣从者二千骑,拥马东出数百步,辄悲鸣西走。如是者十余辈,楼冯跪而言曰:“此非人事也。 遂止。鲜卑谓兄为阿干,wi追思之,作阿干之歌 ,岁暮穷思,常歌之。 ” 这段记载告诉我们,由于慕容 wi与其庶兄吐谷浑发生了争夺牧场的矛盾,导致吐谷浑率部西迁,后来慕容 wi后悔,怀念其兄吐谷浑,鲜卑语谓兄为“阿干” ,于是作阿干之歌 ,以抒发和寄托其怀念之思。那么,吐谷浑西迁这一

11、事件发生于何时呢?有的认为“大概在西晋武帝太康六年(公元 285 年)稍后” (注:王仲荦:魏晋南北朝史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0 年版,第 683 页。) ,或认为在太康四年(公元 283 年)至太康十年(公元 289 年)之间(注:周伟洲:吐谷浑史 ,宁夏人民出版社 1985 年版,第 3页。 ) 。但我以为此事似应在太康十年(公元 289 年)之后。据旧唐书卷一九八吐谷浑传记载:“吐谷浑,其先居于徒河之清山。 ” 可知吐谷浑是从徒河之青山开始西迁的。如所周知,鲜卑慕容部在吐谷浑、慕容 wi之父慕容涉归时居于辽东北,慕容wi于太康六年(公元 285 年)继位后,才于太康十年(公元289

12、年)从辽东北徙居徒河之青山。那么这一兄弟 xi墙事件应当发生在太康十年慕容 wi迁居徒河之青山以后。汉徒河县城在今辽宁锦州附近,青山为今义县、北票、阜新一带群山(注:孙进己等:东北历史地理第二卷,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89 年版,第 45 页。 ) ,其地在西晋时均在昌黎郡辖境内,故吐谷浑之孙叶延说:“吾祖始自昌黎,光宅于此。 ” (注:晋书卷九七吐谷浑传 。)这与旧唐书。吐谷浑传的说法是一致的。叶延于咸和四年(公元 329 年)继位时,上距吐谷浑西迁当不超过四十年,时其叔祖慕容 wi尚在世,故其从父、祖那里得知的西迁历史应当是准确可靠的。而且叶延其人“好问天地造化,帝王年历” (注:晋书卷九

13、七吐谷浑传 。 ) ,是位勤学好问的有心人,他对于自己家族的历史自然会比较熟悉。关于慕容 wi创作阿干之歌的时间,上引阿尔丁夫的文章文认为“基本上是公元二八六年下半年之后,二八九年五月之前,慕容 wi为追思西去的长兄吐谷浑而作” 。我认为这个时间不可能是创作阿干之歌的时间,公元 289 年慕容 wi才开始由辽东北迁居徒河之青山,慕容 wi兄弟之间发生上述矛盾事件,最早也只能在这年,而创作阿干之歌的时间,则应当更在其后。我认为阿干之歌不是在吐谷浑西迁时立即创作的,据晋书。吐谷浑传应是在事后“追思” 而作,而且可能是在吐谷浑于永嘉之乱南迁陇右之后才创作的。崔鸿十六国春秋。前燕录在叙述阿干之歌的创作

14、时是这样记载的:吐谷浑“遂附阴山面黄河,晋永嘉之乱南迁陇右。wi以孔怀之思,作吐谷浑阿干歌 ,岁暮穷思,常歌之” 。从这个记载可知阿干之歌是在永嘉之乱、吐谷浑南迁陇右之后,慕容 wi怀念其兄而创作的。魏书。吐谷浑传也说:吐谷浑“于是遂西附阴山,后假道上陇。若洛 wi(即慕容 wi)追思吐谷浑,作阿干歌 ” 。 宋书。鲜卑吐谷浑传说得更明确:吐谷浑“于是遂西附阴山。遭晋乱,遂得上陇。后(慕容)wi追思浑,作阿干之歌 。 ” 此二书的记载与十六国春秋。前燕录的记载都是一致的。据旧唐书卷一九八吐谷浑传记载:“吐谷浑自晋永嘉之末,始西渡洮水。 ” 时在公元 313 年。那么阿干之歌应当是在这年吐谷浑南

15、迁陇右之后才创作的。各种文献记载都说慕容 wi愈到晚年愈加追念此事,常唱阿干之歌以抒发自己的思念之情。慕容 wi卒于咸和八年(公元 333 年) ,永嘉之末吐谷浑南迁陇右至咸和八年的 20 年间,正是慕容 wi的晚年阶段。慕容 wi何以步入晚年之后愈益思念其兄吐谷浑?他创作和歌唱阿干之歌的目的是什么呢?从文献的记载来看似乎是他后悔早年兄弟 xi墙之事,怀念其西去的庶长兄。但我认为这只是表面上的原因,在这一表象后面还应当有更为深刻的原因:他不是一般的为怀念而作,而是有着一定的政治目的的。这与慕容氏统治集团内部长期的、激烈的家族内争,特别是嫡庶之争有关。据晋书。慕容 huang载记:“慕容 huang字元真,wi第三子也wi为辽东公,立为世子。 ” “初,huang庶兄建威翰骁武有雄才,素为 huang所忌,母弟征虏仁、广武昭并有宠于wi,huang亦不平之。 ” 可见在慕容 wi的晚年,慕容氏统治集团家族内部又在重演兄弟 xi墙之事,日后继承慕容wi之位的慕容 huang也在排挤其庶兄慕容翰,甚而排挤其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