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语年会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训练

上传人:正** 文档编号:41446431 上传时间:2018-05-2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语年会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训练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语年会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训练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语年会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训练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小语年会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训练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小语年会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训练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语年会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训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语年会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训练(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训练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训练传统语文教学注重强化训练,无论是识字、写作还是阅读,都是施行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认为似乎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达到教师所期望的目标。事实上,这种教学方法束缚了学生的思想个性,阻碍了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训练,要把学生放在教育教学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充分展示其自身的才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为主动学,变呆板学为灵活学,变苦学为乐学。新课标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读”作为一种简单而

2、又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正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关注。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新课堂中,教师应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潜心读书,深入思考,让学生真正地与文本对话、与文本交流。语文教学应“读”占鳌头,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让他们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抒情,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一、教给学生正确的读书方法。一、教给学生正确的读书方法。外国有的教育家预言说:“未来的文盲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可见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引导学生寻求正确、科学的学习方法,增进学习效果,达到最后不需要教师到现场,当

3、面督促,步步施教的地步。如果学生把读书当成一件苦差事,被迫应付,收效将甚微。心理学家认为,自觉主动性是一种心理品质,不充分发挥学生的自觉主动性。就谈不上读书,教师必须善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使之达到“善学”。二、学生在自读中感知,要讲究量。学生在自读中感知,要讲究量。许多教师往往只重视中间的精读领悟阶段而忽视了自读感知和诵读表达这两个阶段,孰不知自读感知阶段是基础,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在学生对课文还不熟悉的情况下就对课文进行条分缕析,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自然是支离破碎的,缺少整体的把握和自身的感悟。同样没有最后的诵读表达阶段,学生对课文的这种零零碎碎的理解就难于得到整

4、合和深化。因此我们教师在重视点拨、指导的同时,更应重视多给学生自由阅读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去感知体味。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因而教师在重视精读领悟阶段的教师的引领的同时,也应注重自读感知阶段学生的自悟自得和诵读表达阶段学生情感的表达和提升。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会意,欣欣然。”读书贵在自悟自得,“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讲的就是这个道理。然而我们教师就是不敢充分相信孩子,认为与其让学生自己读,不如教师多讲些。于是,没有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教师就对文章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大加分析,由于学生自主读课文的时间太少,学生对课文的认识并不真

5、切,思考并不深刻,感受并不强烈。此时的学生只是一个听者而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读者,他们体会到的“情”、感悟到的“理”无非是老师个人的读书心得、体会。这势必会使原本富有个性的学生变成一个个只用同一个脑袋思想,用同一张嘴巴说话的“机器”。因此教师不应以自己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一定要把读书、思考的时间还原给学生。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多读读书,让学生通过眼前所读到的文字自己去体会,去领悟,而老师只要退至后台充当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三、阅读教学中,教师还要善于引导。三、阅读教学中,教师还要善于引导。 阅读仅停留在学生的自悟自得上是远远不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细心咀嚼课文中的

6、语言,让他们自己动脑筋,经常比较、揣摩,养成习惯。”学生的水平毕竟是有限的,教师应该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有重点,有目的地给予点拨、引导。引导他们细细品味好词佳句的绝妙之处,揣摩布局谋篇、立意构思的独到之处,深入探究领悟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当然教师的点拨应以学生的读为根本,以学生自己的领悟为主。教师的“点”必须“点”在关键之处,“拨”必须“拨”在疑难之处,无疑而“点”则不如不“点”。四、精心设计课前导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四、精心设计课前导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俗话说一篇好的文章,能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就如遇到了一顿美餐,让你垂涎三尺,美美地享受一番。同样的道理,一段好的导语,能引起学生阅

7、读的极大兴趣。小学生对什么事物都怀有一种好奇心,有一种不达目的,誓不休的求知欲望,我就抓住他们的这种心理,精心设计阅读课文的导语,积极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五、精讲多读,读出情感。五、精讲多读,读出情感。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最反对的是教师无休止的讲授、讲授再讲授,就像一个妈妈,反复唠叨孩子,孩子必起逆反心理,一般达不到预期效果。因此,讲课文时,尽量做到精讲多读,在整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只当配角,不当主角,只当导演,不当演员,只传授孩子理解课文之方法,不包办代替孩子的主观意识。讲读课文应引导孩子们理解难懂的重点句、重点段。通俗易懂的句段,充分让孩子们反复读,反复念,让其读出情感,念出含义。阅读课文应

8、该全权放手,让学生自渎,自疑,自己解决问题,遇到较难的先让他们互议,教师再做适当点拨。这样以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提高,知识水平和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升华,教学任务完成得轻松愉快。六、创设意境,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六、创设意境,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虽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但适当地给学生创设意境,给他们提供阅读的背景,更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入了解,有助于学生很好地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因此,在学习每篇课文前,教师应充分准备与之相适应的意境,如优美的散文、古诗配乐、图画等。记叙文配以课本剧,说明文设制电动课件等。这样以来学生在各种特定的环境中反复读课文,既是一种欣赏,又自然而然地悟出了作者的情感,陶冶了情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只有抓住以读为主线,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才能达到阅读教学的真正目的。才能更好进入小学阅读教学的最高境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真正兴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