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实践活动报告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1446372 上传时间:2018-05-29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538.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术实践活动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学术实践活动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学术实践活动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学术实践活动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学术实践活动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术实践活动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术实践活动报告(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寻踪古楹联,传承汉文化”学术实践报告- 以武汉市黄鹤楼为例黄鹤楼在武昌蛇山的黄鹤矶上, 是一座仿照我国古代木建筑形式的塔式楼阁,共五层高50.4 米。其楼挺拔独秀,辉煌瑰丽,峥荣缥缈,几似仙宫。 关于黄鹤楼的由来有很多传说,有的说仙人王子安曾经乘鹤经过黄鹤矶, 后人为了纪念他在此地建楼成为黄鹤楼;有的说道人费文祎成化后乘黄鹤在这里休息,因此称此楼为黄鹤楼。然而,不管是仙人王子安之说, 还是道人费文祎之说都与黄鹤有关,有联为证:一楼萃三楚精神,云鹤俱空横笛在;二水汇百川支派,古今无尽大江流。此联气势雄突,用典自然,文辞凝炼。上下联相对,亦极为工贴。上联“云鹤俱空横笛在”与一个精彩的故事有关。有

2、个姓辛的寡妇,在黄鹤矶头开了一个酒店。有一天,一个老道走进酒店讨酒喝。辛氏见他衣衫破烂,骨瘦如柴,很是可怜,就笑脸相迎,以礼相待,给他端来好酒好菜。谁知老道吃饱喝足以后,连个招呼都不打便拂袖而去了。第二天,老道又来讨酒喝,好心的辛氏仍然用好酒款待他。以后每天如此,辛氏从来不问他要一分钱。转眼过了一个多月,一天,老道喝完酒后对辛氏说:“我要到远地去云游了,蒙你一向照料,不能不谢。”说着,拿起一块桔皮,在墙壁上画了一只黄鹤,说道: “这只黄鹤送给你了,以后有客人来喝酒,你只要拍拍手,黄鹤就会下来跳舞。 ” 他又指指店后的水井说:“那水也会变成酒,怎么都打不空的。”辛氏疑或不解,正待询问,那老道却忽

3、然不见了。此事一传十,十传百,到店中品尝仙酒滋味,观看黄鹤跳舞的客人越来越多,黄鹤矶上整日人山人海络绎不绝。 辛氏更是财源滚滚,富甲一方,成了这里有名的爆发户。辛氏发财后,再也不把穷苦人放在心里,甚至连老道也忘了。十年以后的一天,老道突然回来了,辛氏见到老道,不但没有提起黄鹤和酒井带来的好处,反还要求老道再给她变出些好东西来。老道沉思片刻,掏出一支笛子,用笛声唤下墙上的黄鹤说:“此地不宜久留,我们走吧。”就这样,老道乘着黄鹤离开了黄鹤矶。黄鹤飞走了,酒井里的酒也还原成了水。辛氏后悔不迭,决心痛改前非,就用全部家产在黄鹤矶头建了一座高楼。供游人登山观览, 以此纪念老道和黄鹤。这楼便是著名的黄鹤楼

4、。何时黄鹤重来?且自把全樽,看洲渚千年芳草;今日白云尚在,问谁吹玉笛,落江城五月梅花。楼以诗名,诗以楼传。这副对联同样与黄鹤故事有关,靠化用名人诗句而得以与楼并传。唐代诗人崔颢登览古迹黄鹤楼, 泛览眼前景物即景写下千古传诵的名篇黄鹤楼诗“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显而易见,上联便是由诗句 “黄鹤一去不复返” , “芳草萋萋鹦鹉洲” 化用而来,中间用“自把全樽”四字连接,一气呵成,同时首句以发问出之,感概深沉。下联化用李白诗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中句:“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5、联系崔诗“白云千载空悠悠”搏击自如,气盛言宜。化用诗人李白“眼前景和口头语” ,用一个“问”字反拮,发人遐想,上下联巧妙地借鉴前人的传说和诗句,致使全联典尤隽雅,是为妙对。一枝笔挺起江汉间,到最上层放开肚皮,直吞得八百里洞庭,九百里云梦;千年事幻在沧桑里,是真才人自有眼界,哪管他去早了黄鹤,来迟了青莲。这副对联同样与黄鹤有关。 系清光绪进士云南通海人陈宝裕所撰上联用“一枝笔”形容黄鹤楼的挺拔雄姿,颇有新意。去早了黄鹤,语出崔颢诗“昔人已乘黄鹤去”句,来迟了青连,语出“元人辛文房唐才子传记李白登黄鹤楼本欲赋诗,因见崔颢黄鹤楼诗作深感来迟而搁笔不咏,并信服地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6、然而,李白毕竟属于那种充满创作天才的诗人,在黄鹤楼时没有尽情尽意,于是弃而至金陵,步崔颢诗原韵,作登金陵凤凰台诗一首:“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入。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古人愁。”此诗一出,马上博得了“与崔颢黄鹤楼相似,格律气势未易甲乙”的赞评,成为登览怀古的双壁。上联从空间写黄鹤楼,想像奇异,气魄宏大。下联以时间跨度上写登临此楼,展现才识,深化主题既登楼本无迟早,关键在自己的气度与才华。联语气势磅礴,语言通俗,明白如话。对江楼阁参天立;全楚山河缩地来。这副对联是晚清名臣张之洞登临黄鹤楼时所作。这副对联气势恢宏,写出了站在

7、黄鹤楼头俯瞰荆楚大地的感受。“参”、“缩”二字,用得极妙!从表现上看,此二字似乎对立,实际上都体现出一种伟势。他还在黄鹤楼写过一副楹联:江汉美中兴,愿诸君努力匡时,莫但赏楼头风月;輶轩访文献,记早岁放怀纵目,曾饱看春暮烟花。作者于同治六年( 1867)来武汉任湖北学政,以后又调任湖广总督兼湖北巡抚。此联为湖广大总督任上所作。上联述今:江汉事业今日商贾辐辏,百业繁荣, 为国家中兴事业增光添美,由此而希望游人以关心国运,力挽时局为重,不要一味沉醉于楼头美景。江汉,本指长江与汉水,此指素有九省通衢之称的武汉。美,使动用法,使之美。中兴即“洋务运动”。匡时,挽救时局。风月,清风明月,指美好景色。下联追

8、惜。即回忆昔年暮春三月,奉派来此任职,于访求地方文献之余,也曾饱览了槛外绮丽景色。 輶(yu) 轩,使臣的轻车。烟花,绮丽的春景。语出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历来题黄鹤楼的诗或联,多从白云黄鹤、玉笛、李白、崔颢等典故着笔,可发思古之幽情,无裨当今之世道。此联别具手法, 于写楼、写景、写情之处,勉励洲人关怀国事,共济时艰,至于绯徊风月,乃其余事。联语立意高而旨趣远。此地饶千秋风月;偶来作半日神仙。黄鹤楼楹联甚多, 此联写法不同。 此联作者余本敦生卒年月不详,上联写楼的总体面貌。风月,本指良辰美景。饶,这里是尽的意思。下联写感受。 全联意为此地自有千秋风月,

9、大家应当抛弃俗念尽情享受,暂且过一过神仙生活。联中没有写出黄鹤楼的具体景物,而黄鹤楼的潇洒脱俗的风度已足今人神往。可惜的是对仗不工稳,“此地”对“偶来”不妥。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憾;大江东去,波涛洗尽古今愁这是北宋著名词人苏轼登黄鹤楼所撰对联。此联气势恢宏,意境深远。词人走出蜗居登高望远,顿觉清新扑面,神清气爽,人生在世,天地间的多少遗憾俱随云消雾散一扫而空;望大江东去, 只觉得历史的长河也似此奔腾向前, 古往今来,世界上的多少忧愁都由这滚滚波涛荡涤干净。他的联和诗词一样,清旷豪放,读之令人胸襟开阔,精神抖擞。清代诗人李联芳, 独具匠心,以排比手法把黄鹤楼四周的美景和历史典故写得淋漓尽致,使

10、对联的节奏感、旋律美融为一体。数千年胜迹,旷世传来,看凤凰孤屿,鹦鹉芳洲,黄鹤渔矶,晴川杰阁,好个春花秋月, 只落得剩水残山!极目古今愁,是何时崔颢题诗,青莲搁笔;一万里长江,几人淘尽?望汉口夕阳,洞庭远涨,潇湘夜雨,云梦朝霞,许多酒兴风情,尽留下苍烟晚照!放怀天地窄,都付与笛声缥缈,鹤影蹁跹。作者在上联中,首先列数登楼后所见到的历时欠长的胜迹凤凰屿,鹦鹉洲,黄鹤矶,晴川阁。这样春花秋月般的美好胜迹,现已残缺不全了。放眼远望,不由勾起古今的愁绪,回想起崔颢题诗、李白因此搁笔的故事。下联由滚滚东流的万里长江, 联想到人事的兴衰变化, 凭楼眺望汉口、洞庭、潇湘、云梦一带的景致,顿时激起的酒兴风情,

11、都留在那暮色苍茫的烟雾和晚间落日时昏暗的光线之中。放开心怀,让古今愁绪,酒兴风情,消失在隐隐约约的笛声和蹁跹起舞的鹤影中。这副对联,先写近景,后写远景,并借助丰富的想象,把时代的变迁与现实联系起来,抒发了作者丰富的思想情感。黄鹤楼头名人题联浩如烟海,如:入是门由是路,翠柏苍松,莫问蓬莱在何处?登斯楼览斯景,青山绿水,别有天地非人间。吕洞宾长笛一声,此曲只因天上有;大江千古,今朝都到眼前来。周锦澜一笛清风寻鹤梦;千秋皓月问梅花。胡翰泽莫嫌我辈题诗晚;又见仙人驾鹤来。罗亭馨到来径欲凌空去;吟罢还思借笛吹。佚名鹤影欲飞,吹笛神仙今何在?鸿泥可印,落梅时节我重来。佚名忆当年银汉月游,落梅有句;叹今昔白

12、云初度,玉笛无声。孙嘉猷黄鹤飞去且飞去;白云可留不可留。胡文忠白云随爽气西来,除当年玉笛横吹,更谁文字风流独有千古?黄鹤逐大江东去,幸此日琼楼重建,又觉江山景物焕然一新!僧云岩鄂渚秋花沿岸白;汉阳枫树隔江红。李东白白云黄鹤,回顾苍茫,有如诗传九百年前,楼阁重新谁更上?酒客词仙,一流人物,望钱塘在三千里外,海潮不到我能来。施山中国古盈联是中国古代文化所凝结的一个亮点,身为现代人的我们虽然已经无法投身于古盈联的创作当中但我们可以学会欣赏,存在于古盈联中的不仅是作者的理想与遭遇更有的是人生哲理,细细品读我们会发现在短短的字里行间存在着的是另一个无便宽广的世界。更重要的是古盈联不仅仅拘泥于被创作当时那

13、个年代和历史背景下,它对后人的影响更是巨大, 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更是处于现代的一个高点上,它教会我们如何豁达面对挫折并且在其中更好的成长,还有最重要的就是从前人的话语中感受成人处世的规则,历史在推进,万事变迁,不过大自然的根本法则不变, 所以古盈联的影响延伸到了现代的各个方面,上到大自然生灵万物,下到柴米油盐,这些是古人几千年总结下的宝贵经验, 我们需要虚心借鉴, 大学生即将面临的是工作压力,从古盈联中不仅可以找到减轻压力的办法,更可以从中学到一技之长,有些知识在现代文献中欲求无索但并无意味着古人几千年的经验也毫无用处。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碰到挫折事常有的事,在古盈联中同样可以找到解决办法

14、,这时它会教你如何开阔心胸化解挫折变为力量, 可想而知这将会是一种多么神奇的力量,犹如大江东去带走一切烦恼,又如一阵春风袭面,千树万树梨花尽开遍。作为即将入党的大学生而言则要从中学习到忠诚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比如文天祥曾写下: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也曾有副对联写过:无论平地与山涧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不知辛苦为谁甜。细细品味每句话都是艺术, 然而更可贵的是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说的没错,我们正需要这种精神,无私奉献却不求任何回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并处处以身作则,当然更重要的是要有正直的思想作风、公道正派, 廉洁从政两袖清风德昭后世,贪图钱财一朝失足愧对今生。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古盈联则是整个文化的浓缩结晶、主干精髓所在, 它需要我们去借鉴去学习, 有利于整个社会文化的提高,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有责任掀起一阵学习古盈联的热潮,将古人的经验变成自己的知识, 将利益最大化, 只是希望能为社会尽我们的一份力量,而古盈联就是这条道路的捷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