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必修1复习提纲---张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41445500 上传时间:2018-05-29 格式:DOC 页数:64 大小: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历史必修1复习提纲---张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高一历史必修1复习提纲---张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高一历史必修1复习提纲---张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高一历史必修1复习提纲---张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高一历史必修1复习提纲---张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历史必修1复习提纲---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历史必修1复习提纲---张(6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高一历史必修高一历史必修 1 复习提纲复习提纲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第 1 课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一、夏、商政治制度的内容:一、夏、商政治制度的内容:(一)夏朝(一)夏朝-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公元前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公元前 2070 年)年)禹沿用禅让制,出现公共权力,但保留氏族公社特点。(二)商朝(二)商朝-商汤建立(公元前商汤建立(公元前 1600 年)年)(三)政治制度内容(三)政治制度内容1、中央:(1)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2)参与决策相、卿士,负责祭祀占卜和记录王朝大事的卜、祝、史,执掌军权的师等。

2、2、地方:侯、伯 3、夏商政治制度的影响:夏商的早期政治制度,对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影响。二、西周的政治制度二、西周的政治制度(一)建立:(一)建立:约公元前 1046 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史称西周。(二)分封制(二)分封制1、目的:扩大统治范围,巩固周王朝的统治(封建诸侯,以藩屏周:封建指分封建立) 。2、内容:周武王把土地土地和人民人民分封给诸侯;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诸侯可以进行再分封。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先代的贵族(古代帝王的后代) 。受封者义务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受封者权利职位世袭、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3、特点:按血缘关

3、系分配政治权力,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秩序。4、作用(评价、影响)积极作用: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形成对2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消极作用:诸侯国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埋下分裂割据的隐患。5、结果: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受到破坏。(三)宗法制(三)宗法制 1、含义:是依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一种社会制度。2、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3、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周王室天下的大宗,也是政治上的最高领袖。4、作用:保证贵族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

4、和团结。(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5、宗法制与分封制关系:(1)在家族内部实行宗法制,宗法制上升到国家层面就是分封制。(2)根据大宗、小宗而形成的严格的等级。(3)为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制定了严格的礼乐制度。6、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王权与神权的紧密结合。(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宗法制)(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分封制)(4)具有相对的延续性(继承性)和稳定性。3第第 2 课课 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秦的统一一、秦的统一 (一)统一原因(历史条件)(一)统一原因(历史条件)1、春秋战国时期人民经受长期分裂和混战,

5、渴望统一2、秦国经商鞅变法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二)统一时间:(二)统一时间:公元前 221 年,秦灭六国,结束诸侯割据。(三)性质:(三)性质: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定都咸阳。(四)统一的意义:(四)统一的意义:秦的统一,标志着中国进入“大一统”政治时代。有利于人民生活安定和社会经济发展,符合各族人民的愿望。二、秦朝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形成二、秦朝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形成(一)历史背景(条件)(一)历史背景(条件)1、秦统一中国2、法家思想理论成熟,为建立中央集权政治制度奠定了理论基础。3、秦王嬴政个人的雄才大略。(二)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二)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6、1、确立皇帝制度:、确立皇帝制度:皇权至上、皇位继承制(1)称号来原:嬴政自以为功德超过传说中的“三皇五帝” ,便用“皇帝”称号作为自己的尊号,自称“始皇帝” 。从而确立了“皇帝”制度。(2)皇帝制度特征:皇帝独尊、皇位世袭、皇权至高无上。(3)皇帝的地位及权力: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都由皇帝总揽,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也都由皇帝任免。2、中央设置三公九卿制中央设置三公九卿制-丞相、御史大夫、太尉 三公的职责:丞相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监察百官;太尉负责全国军务。 三公九卿制特点:分工明确,互不相属,相互牵制,绝对受制于皇帝,大权最后集中在皇帝手中。减少了君主专制下重

7、大事情的决策失误。3 3、在地方实行郡县制:、在地方实行郡县制: 4(1)郡县制的建立:春秋时期,就有县和郡。战国时期:商鞅变法时,废分封,行县制。秦统一后秦始皇采纳了李斯建议,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2)郡县制的内容:地方政权机构分郡县两级。郡,最高的地方行政机构。郡的长官是郡守,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3)郡县制的特点: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官僚机构。(4)郡县制建立的作用(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区别)与分封制相比较,郡县制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统一。郡守和县令都由皇

8、帝任免,不得世袭。也是官僚政治取代世袭贵族政治官僚政治取代世袭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三、三、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 (一)积极作用1、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2、使秦实力增强,通过战争扩大疆域,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 族的封建国家,成为当时世界大国。3、使秦能一实行各种巩固统一的措施。(二)消极作用依靠皇帝的专制权威,对人民压榨,容易导致暴政,造成阶级矛盾激化。四、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四、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1、颁布秦律、统一法令; 2、统一货币、度量衡;3、统一文字;4、修建驰道、灵渠;5、修筑万里长城;组

9、织移民。5第第 3 课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一、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一、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1、背景:汉初郡国并行,即郡县制和分封制并存。2、措施: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实行“推恩令”。3、“推恩令”作用:通过分割王国,中央集权得到加强,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局面。二、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1、中央:设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三省。2、三省职责:中书省(负责草拟和颁布皇帝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负责执行命令),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尚书省下设六部:吏、户、礼、兵、刑、工六部。3、评价: 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

10、,保证了君权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而六部分工明确,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三、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三、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1、措施:(1)军事上收精兵: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又抽调各地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2)行政上削实权,由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3)财政上制钱谷,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2、影响: 利:消除了藩镇割据现象,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弊:造成冗官、冗兵、冗费,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四、元朝的行省制度四、元朝的行省制度1、内容:除河北、山西、山东河北、山西、山东由中央直接管理外,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行省

11、之下设路、府、州、县,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管理。2、意义(作用、评价):6 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行省制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五、君主专制的演进五、君主专制的演进君权与相权的斗争,虽有反复,但呈现了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被分割、削弱的趋势。1、汉武帝削弱相权汉初,丞相集决策、司法、行政于一身,位高权重。为了加强皇权,汉武帝重用身边侍从、秘书等人参与军国大事,削弱相权。2、隋唐三省六部制加强了君主专制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集体行使相权,相权分散。三省长官相互制衡,这样,就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3、宋初削弱宰相职

12、权,皇帝得以总揽大权北宋设立中书门下作为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为分割宰相权力。又增设参知政事(副宰相)、枢密使(掌军权)、三司使(掌财权),这些官员的设置大大削弱了宰相的权力,皇帝得以总揽大权。4、元朝设中书省中书省总揽政务,其长官中书令实为宰相,例由太子兼任,实际政务委以左右丞相等。但元朝后期相权大增,有时甚至威胁皇权。六、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六、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1、汉朝:察举制,、汉朝:察举制,汉武帝令郡国每年举孝、廉,建立人才选拔制度。2、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即可步入仕途。3、隋唐宋元科举制:、隋唐宋元科举制: 隋文帝:开始采

13、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 隋炀帝:政府开始设立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唐、宋、元:继承并完善了科举制。4、评价:打破了贵族垄断官场的情形,扩大了统治基础,加强了中央集权;七、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特点七、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特点 1、皇权不断加强,相权日益削弱。2、中央对地方的集权不断加强,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73、历代王朝都重视选官制度的建设,科举制成为隋唐以后重要的选官制度第第 4 课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一、明朝宰相制度的废除一、明朝宰相制度的废除1、主要原因:军权与相权的矛盾。2、概况:1380 年明太祖废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并规定以

14、后不许再立丞相,宰相制度从此废除。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二、设内阁二、设内阁 1、设立原因:废除丞相制度后明太祖政务繁忙。2、内阁的形成和发展(1)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侍从顾问。(2)明成祖正式设立内阁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3)明宣宗授予内阁票拟权对奏章拟出处理意见。(4)明神宗内阁首辅权力膨胀“部权尽归内阁” 。3、内阁的性质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进一步巩固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三、三、1818 世纪初英国内阁制与中国内阁制的区别世纪初英国内阁制与中国内阁制的区别1、性质不同:英国内阁制属于一种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中国明清时期的内阁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的表现。2

15、、内阁权限不同:英国内阁权限比中国内阁权限大。3、组成方式不同:英国内阁是由选举产生,中国的内阁是皇帝专制独裁的产物。4、影响不同:英国的内阁制促进了英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国的内阁制则是促使专制制度在强化的同时逐步走向衰落,日益成为社会发展的障碍。四、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四、清朝军机处的设置雍正帝设立军机处,军机处不是“决策”机构,职能是跪受笔录,传达皇8帝的旨意。作用:提高了行政效率,能快速处理各种文书全国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使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我国多民族国家大一统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第第 5 课课 古代希腊政治民主政治古代

16、希腊政治民主政治一、一、古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原因古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原因1、独特的地理环境:多山、多岛、少地、环海、地中海式气候。2、经济因素:海外贸易和工商业的发达。 3、历史条件: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城邦是具有共同血缘和地域的公民团体,城邦的狭小,使公民能更直接地参与城邦政治,更积极地追求民主权利。4、人文条件:公民共同的价值观。二、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二、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一)雅典民主政治基础(一)雅典民主政治基础梭伦改革(公元前梭伦改革(公元前 6 世纪初)世纪初) 1、内容:按财产多寡把公民分为四个等级。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各等级公民均可参加建立四百人议事会建立公民陪审法庭废除债奴制;2、作用(影响):动摇了旧氏族贵族世袭特权,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权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