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和至小峡公路工程施工测量方案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41444903 上传时间:2018-05-29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和至小峡公路工程施工测量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民和至小峡公路工程施工测量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民和至小峡公路工程施工测量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民和至小峡公路工程施工测量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民和至小峡公路工程施工测量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民和至小峡公路工程施工测量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和至小峡公路工程施工测量方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民和至小峡公路民和至小峡公路 4 4 标段标段YK43+200YK43+200(ZK42+000ZK42+000)K48+000K48+000施工测量专项方案施工测量专项方案编制单位:编制单位:湖北兴达路桥股份有限公司湖北兴达路桥股份有限公司编制人员:编制人员: 审核人员:审核人员: 审核时间:审核时间: 施工测量专项方案施工测量专项方案一、工程概况一、工程概况 民和至小峡公路第四标段 ZK42+000(YK43+200)K48+OOO,主线全长 4.876026 公里。主要工程量包括:1、路基挖方 85308 立方米,路基填方 249868 立方米;2、大桥 3 座,中桥 2 座,通道桥 2

2、 座,涵洞 16 道。3、隧道一座,左洞长 205.5 米,右洞长 247 米;4、排水防护工程浆砌片石 54000 立方米; 二、施工控制测量等级二、施工控制测量等级 本标段首级控制点的等级为三等导线。导线点编号分别为 : E185、 E184 、E183、E182、D038、D037、E157、E156、E155、E154、E153、E152,为了便于施工测量控制,我们在各大、中桥附近加密了 3 个四等导线点和 3 个二等水准点。隧道进出口附近各加密 3 个四等导线点和 1 个水准点。涵洞附近设 2 个四等导线点和一水准点。路基方面根据具体情况加密导线点和水准点或采用后方交会法进行三维坐标

3、控制。 施工控制测量等级是在首级控制网下加密的,加密等级精度要求按照图纸及规范要求精密导线点和水准点进行测设,埋设使用22 钢筋(钢筋顶上刻十字线)埋于坚固稳定的地面上,并用混凝土固定桩位,点与点之间通视良好。点位布置完毕后,利用设计院交接的导线网点 GPS 点(已知)作基准点,使用全站仪引测附合导线上各点的坐标值(并经平差) ,使用精密水准仪从高等级的 2 个BM 点测定导线上各点的高程(并经平差) 。水平角的观测正倒镜 2个测回中误差5,每条附合导线长度必须往返观测各 2 次读数,在允许值内取均值,导线全长闭合差1/30000。主要控制点和水准点数据见后附导线、水准点附合成果汇总表。三、设

4、备配置三、设备配置 测量工作不同于一般的其它工作,它要求控制测量及施工放样精度高,整体横向贯通中误差控制在 25 mm,纵向贯通中误差控制在 L/10000,我单位对测量工作非常重视,派遣经验丰富的测量工程师负责测量工作,并配备进口高精度的测量仪器,以满足工程施工测量精度要求。 仪器设备如下表 设备名称产地及型号数量全站仪日本拓普康 GTS-332N1GPS南方1水准仪博飞 DZS3-12水准仪索佳2四、精密导线加密点布置方法四、精密导线加密点布置方法 (一)加密导线点选点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相邻边长平均不宜超过 600 米,个别边长不宜短于 100 米,。 2、点位应选在工程施工不易发生

5、沉降变形区域以外的地方。 3、点位应避开工程施工现场 4、应充分利用控制的导线点。 5、如导线点位置不明显时,必要时设置指示桩。 五、精密高程加密点布置方法五、精密高程加密点布置方法 1、高程控制点复测精度评定按照二等水准测量技术规范要求,加密点精度要求及观测方法按照精密水准测量技术规范要求,观测路线按照附合路线往返观测。2、精密高程加密点应充分利用施工区域的导线点及水准点,这样便于长期保护和方便使用。 3、加密水准点间距平均控制在 300m 左右,点位应选在离施工场地变形区域以外稳固的地方,墙上水准点应选在永久性构造物上。4、水准点点位应便于寻找、保存和引测。5、水准点观测应在标石埋设稳定后

6、进行,观测时间可选在上午或下午进行。 6、如水准点位置不明显时,必要时设置指示桩。 六、施工测量六、施工测量 在接到施工设计图纸后,对线路的平纵设计参数、承台中心设计坐标、跨径、梁长、墩台构造尺寸认真复核,确认无误后方可施工。高程复核从路面顶设计中心标高往下部推算(复核时一定要注意支承垫石和支座的厚度)与桩基底标高相吻合。在复核过程中如果发现问题通知监理、建管处及设计单位。 本合同段施工测量主要包括桥涵施工测量、隧道施工测量和路基、防护施工测量,所有部位的放样均采用全站仪和 GPS 坐标法。仪器设置测站均采用已知和自由建站两种方法。 ( (一一) )、桥梁施工测量、桥梁施工测量 1.应先进行桥

7、梁线路地面中线的测设,中线点的横向允许误差应在10mm 之内。 2.根据地面中心点来控制桥墩桩位中心 ,桥墩间距的允许误差应在10mm ,各跨的纵向累积允许误差应在10n mm(n 为跨数)。详细测设如下: 1)桩基施工测量 1.1 首先对桩基中心进行测量定位。 1.2 测量出护筒顶面标高,以便控制桩顶混凝土浇筑标高。 1.3 在承台基础施工时,测量出桩位的实际位移偏差,纵横向偏差不大于 50mm 。 2)承台、墩柱施工测量 2.1 首先定位出承台的中心及四个角的位置。 2.2 承台模板支立完毕后定位出墩柱预埋钢筋位置的纵横向轴线,定位误差控制在 5mm 。 2.3 在承台模板上测量出承台顶标

8、高,以便控制承台顶混凝土浇筑标高。 3)墩柱施工测量 3.1 承台施工完毕后,在承台顶面上放样出墩柱的纵横向轴线,定位误差控制在 5mm 。 3.2 测量出承台顶面标高,计算出承台顶面与墩柱顶的高差,及时提供给现场技术员,以便准确的计算出墩柱的实际高度,更好的指导施工。 3.3 墩柱模板垂直度控制采用普通的锤球法,对于高度超过 8 米墩柱的垂直度控制采用全站仪控制,垂直度允许偏差为 1 。 3.4 墩柱模板支立好后用全站仪复测模板顶的纵横向轴线偏差,偏差控制在 5mm ,复测值超出允许范围应督促工程队重新调整。 3.5 墩柱顶混凝土浇筑标高控制,采用常规的倒悬挂钢尺配合水准仪,测量出模板顶标高

9、,或用全站仪三角高程控制。三角高程控制是本工程的主要施工高程测量的控制方法(等级高程控制点除外) 。 4)支承垫石、支座施工测量 支承垫石和支座是施工测量的关键控制部位,直接影响到箱梁架设工序,支承垫石的顶面标高误差控制在2mm,平整度控制在1mm ;控制支座安装时一定要注意支座的方向,安装误差控制在2mm。 ( (二二) )、隧道施工测量、隧道施工测量1、平面控制测设隧道平面控制测量的任务主要是保证隧道的精度和正确的贯通,并定出施工中线。1) 、洞口投点测设施工时通过洞外精测点,引进洞内采用双导线布置形成闭合导线,采用全站仪、精密水准仪等测量仪器,精确控制隧道中线。洞口导线点位埋设使用 22

10、 钢筋(钢筋顶上刻十字线)埋于洞口附近坚固稳定的地面上,并用混凝土固定桩位,点与点之间通视良好。点位布置完毕后,利用设计院交接的导线网点 GPS 点(已知)作基准点,使用全站仪引测附合导线上各点的坐标值(并经平差) ,使用精密水准仪从高等级的 2 个 BM 点测定导线上各点的高程(并经平差)。水平角的观测正倒镜六个测回中误差2.5,每条附合导线长度必须往返观测各三次读数,在允许值内取均值,导线全长闭合差1/30000。2) 、洞内导线测量隧道洞内导线控制测量在洞外控制测量的基础上,结合洞内施工特点布设导线,以洞口投点为起始点,沿中线布设,形成导线环。导线边长根据测量设计的要求并考虑实际通视条件

11、,选择长边布设。导线点布设在施工干扰小、稳固可靠的地方。由洞外向洞内的测角、测距工作,在夜晚或阴天进行,洞内的测角测距,在测回间采用仪器和觇标多次置中的方法,并采用双照准法(两次照准、两次读数)观测。照准的目标应有足够的明亮度。并保证仪器和反射镜面无水雾。洞内导线平差,采用条件平差或间接平差,也可采用近似平差。洞内导线的坐标和方位角,必须依据洞外控制点的坐标和方位角进行传算。2、高程控制高程控制点的布设是利用平面控制点的埋石,如特殊需要时进行加密,其布置形式也为附和水准线路。精密水准点的复测按四等水准控制。观测精度符合偶然误差2mm,全中误差4mm,往返闭合差8(L 为往返测段路线段长,以 k

12、m 计) 。两次观测误差超限时重测。当重测结果与原测成果比较不超过限值时,取三次成果的平均值。洞内高程必须由洞外高程控制点传算。每隔 100150 米设立一对高程控制点。洞内高程采用水准仪进行往返观测。并定期进行复测。3、放样洞内开挖断面、钢支撑定位隧道开挖采用全站仪进行中线放样及水准仪进行高程测量。开挖面至预计贯通面 100 米时,开挖断面可适当加宽(加宽值不超过隧道横向贯通误差限差的一半。初期支护完成后,采用断面检测仪对开挖断面进行检查,发现欠挖后及时报与施工班组处理。仰拱断面由设计高程线每隔 0.5m(自中线向左右)向下量出开挖深度。4、放样衬砌断面隧道立模衬砌前,必须对衬砌段进行中线放

13、样和高程测定。并标注特殊部位的高程位置。隧道衬砌施工完成后,必须对衬砌段进行中线放样和高程复合,并测出衬砌后的净空断面。5、贯通误差的测定及调整为确保施工进度和改善施工环境,项目部采用单向掘进,考虑出口施工条件比较好,预计贯通点为 ZK44+433.5,取 YK45+057 的理论坐标为贯通点,由两端导线分别测量该点坐标,测量该点横向贯通误差、纵向贯通误差、水平角求算方位角贯通误差和高程贯通误差。隧道贯通误差式中:m 外控制网误差对横向贯通误差影响值;m1由进口计算的影响值;m2由出口计算的影响值;m由控制点放设中线时理论高度中误差;隧道贯通后,中线和高程的实际贯通误差,应在未衬砌地段调整,调

14、线地段的开挖和衬砌,均应以调整后的中线和高程进行放样。通过导线测得的贯通误差按下述要求调整:(1) 、方位角贯通误差分配在未衬砌地段的导线角上;(2) 、计算贯通点坐标闭合差;(3) 、坐标闭合差在调线地段导线上,按边长比例分配,闭合差很小时按坐标平差处理;(4) 、采用调整后的导线坐标作为未衬砌地段中线放样的依据。高程贯通误差在规定的贯通误差限差之内时,按下列方法调整:1) 、由两端测得的贯通点高程,取平均值作为调整后的高程;2) 、按高程贯通误差的一半,分别在两端未衬砌地段的高程点上按路线长度的比例调整;3) 、以调整后的高程,作为未衬砌地段高程放样的依据。6、竣工测量隧道竣工后,在中线复

15、测的基础上埋设永久中线点。在直线上每 200 米设一个,曲线上按曲线五大桩埋设。永久中线点设立后在隧道边墙上绘出符合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城市测量规范CJJ8-99。(三)(三) 、路基、防护施工测量、路基、防护施工测量道路施工测量主要包括恢复道路中线、路基边桩的测设、竖曲线的测设等项工作。1、恢复道路中线从路线勘测到开始施工这段时间里,会有一些中桩丢失,所以在施工之前,应根据设计文件进行恢复工作,并对原来的中线进行复核,保证路线中线位置准确可靠。2、路基边桩的测设路基边桩测设就是在地面上将每一个横断面的路基边坡线与地面的交点用木桩标定出来。边桩的位置由两侧边桩至中桩的距离来确定

16、。3、原地面测量由于原地面测量是测定中桩两侧垂直于中线的地面线,首先要确定横断面的方向,然后在此方向上测定地面坡度变化点的距离和高差。横断面测量的宽度,应根据测量的宽度,填挖尺寸、边坡大小、地形情况以及有关工程的特殊要求而定,一般要求中线两侧各测 1050m。对于重点工程地段,可根据需要加密。对于地面点距离和高差的测定,一般只须精确至 0.1m。在进行施工前,通过路基横断图标注的与中线支距尺寸进行挖方开口线与填方坡交线三维坐标控制。如果实地高程数据与设计高程数据略有误差,根据实地高程进行略微的调整。保证路基几何尺寸的准确性。(四)(四) 、测量资料管理、测量资料管理测量放样的依据是施工图纸及相关规范,要求使用的图纸及规范必须盖“受控”章,确保其有效。对工程所用测量资料加以分类存档,并按要求进行管理。所有原始测量数据必须在现场用铅笔记录在规定的测量手簿内,记录数据字迹应端正、整齐、清楚,不得更改、擦改、转抄。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