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一气候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1444150 上传时间:2018-05-2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5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必修一气候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地理必修一气候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地理必修一气候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地理必修一气候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地理必修一气候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理必修一气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必修一气候(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地理高中地理1大气的受热过程与气温时空分布:(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包括吸收、反射和散射:吸收具有选择性,平流层中臭氧吸收紫外线、对流层中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云层愈厚,反射愈强;散射也有一定的选择性,蓝紫光最易被散射。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并通过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从而起到了保温作用,又称为“温室效应” 。(2)气温的日变化:最高值出现在 14h(冬天) ,夏天最高值出现在 15h 时左右,最低值出现在天亮前(5-6h)(气温日较差落后土温的原因主要是热量有一个积累过程) 。气

2、温日较差要受到以下因子的影响:纬度,高纬度日较差小,低纬度日较差大;天气,晴天日较差大,阴雨天日较差小;云量, 多云日较差小,少云日较差大;地形,凸地(脊地)日较差小,凹地(谷地)日较差大;海拔高度,高海拔日较差小,低海拔日较差大;下垫面,海洋日较差小,大陆日较差大。(3)气温的年变化:最热月大陆 7 月,海洋 8 月;最冷月大陆 1 月,海洋 2 月。年较差要受到以下四个因子影响:纬度,高纬度年较差大,低纬度年较差小;距海远近,近海年较差小,远海年较差大;海拔高度与地形,高海拔比低海拔年较差小,凸地比凹地年较差小;云和降水,雨季年较差小,干季年较差大。(4)气温的非周期变化:春末夏初,我国由

3、暖到热,这时还有冷空气南下,遇到强冷空气,温度下降对正开花的植物不利。秋末冬初由凉转冷,如遇到南海气团北上,有几天温暖甚至爆热的天气,群众所说的“十月小阳春”,这种天气好景不长,意味着暴风雪的来临。气温非周期变化对农业生产不利。(5)气温的空间分布规律:垂直变化:在对流层中,海拔每升高 1000 米气温下降 6,在平流层中,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升高。世界气温水平分布规律: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冬季相反;气温高的地方,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反之,气温低的地方,等温线向低纬凸出;撒哈拉沙漠为全球炎热中心,世界极端最低气温出现在南极洲,北半球寒冷中心为西伯利亚地区。中国气温时空分布:

4、冬季我国南北温差大,因为:北方纬度高,太阳高度比南方小,且白昼短,获得太阳辐射少;北方靠近冬季风的发源地,冬季风加剧了北方的寒冷;南方地区因有层层山岭的阻挡,冬季风影响小。夏季我国南北普遍高温,因为:北方太阳高度虽比南方小,但白昼时间比南方长,因此,北方获得的辐射量与南方相差不大。(6)逆温现象:一般情况下,对流层大气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但有时候,低层空气也会出现相反的情形,即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逆温现象。产生逆温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种:辐射逆温:经常发生在晴朗无云的夜间,由于地面有效辐射很强,近地面气温迅速下降,而高处大气层降温高中地理高中地理较少,从而出现上暖下冷的逆

5、温现象。这种逆温黎明前最强,日出后自上而下消失。平流逆温:暖空气水平移动到冷的地面或气层上,由于暖空气的下层受到冷地面或气层的影响而迅速降温,上层受影响较少,降温较慢,从而形成逆温。主要出现在中纬度沿海地区。地形逆温:它主要由地形造成,主要在盆地和谷地中。由于山坡散热快,冷空气循山坡下沉到谷底,谷底原来的较暖空气被冷空气抬挤上升,从而出现温度的倒置现象。逆温的存在,对天气和大气污染的扩散有相当大的影响。它阻碍空气垂直运动,妨碍烟尘、污染物、凝结物质扩散,有利于雾的形成并使能见度变坏,使大气污染更为严重。2大气运动与气压时空分布:冷热不均: 垂直运动受热-气温高-气流上升 受冷-气温低-气流下沉

6、最基本的:热力环流大规模有规律的运 动:季风环流热力因素:赤道 受热、两极受冷夏季:陆地升温快 冬季:海洋降温慢气压不均: 水平运动高压-数值高-等压面上凸 低压-数值低-等压面下凹 气流-始终从高压流向低压动力因素:地转 偏向力、极锋夏季:陆地气压低 冬季:海洋气压低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 擦力对风的大小、速度和方向的影 响近地面形成 7 个 气压带 6 个风带东亚和南 亚季风大规模有规律的 运动:三圈环流太阳辐射山谷风、城市 风、海陆风等下垫面性质常见的天气系统:气旋与反气旋、锋 面不同气候类型的成因、特点及其分布高中地理高中地理(1)热力环流图解:如右图所示,ABCD 四点气压高

7、低排序为:BACD;气温高低排序为 ABCD;近地面 A 形成低压,等压面下凹,B 形成高压,等压面上凸;而高空 C 形成高压,等压面上凸,D 形成低压,等压面下凹。(2)大气水平运动:风的形成受力分析力的方向风向作图作用水平气压梯度力(原动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垂直于等压线既决定风力大小,又影响风的方向地转偏向力垂直于风向,北右南左高空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只改变风向,不影响风的大小,赤道附近不存在摩擦力与风向相反近地面风向与等压线斜交既减小风速,又影响风向,高空可以忽略风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共同作用下,北半球往右偏(背风而立,右侧为高压,左侧为低压);南半球往左偏(背风

8、而立,左侧为高压,右侧为低压) 。且摩擦力越小,风向偏转角度越大,风向与等压线的夹角就越小。当摩擦力为零时,风向偏转成与等压线一致。可以运用左右手定则判断:北半球用右手,掌心向上,四指指向与气压梯度力方向一致,拇指指向为风的偏向,如右图 4 所示,据此判断图中位于南半球,且受到的摩擦力最小的是 D。风向表示方法:风向标箭头指风吹来的方向;风频图坐标值表示风频率大小,方向表示风向;天气图上的风杆画有风尾的一方,指示风向。一道风尾表示风力 2 级,一个风旗表示风力 8 级。风力判断:依据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小,该力越大,风力越大。运用在同幅图中,等压线密集处,水平气压差异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

9、不同图幅中,计算水平气压梯度=两点气压差/(两点图上距离比例尺)(3)全球性大气环流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称为大气环流。低纬环流: 赤道上升气流高空高压向北流受地转偏向力影响30N 上空成西风积聚下沉近地面高压(副高)水平等压面高中地理高中地理流向赤道(东北信风)在赤道与南半球水平气流辐合上升。 中纬环流与高纬环流: 30N 上空下沉近地面副高向北流偏转成西风60N 与极地东风相遇上升高空高压向南偏转成西风30N 上空下沉中纬环流 极地上空下沉极地冷高压水平偏转成极地东风60N 与中纬西风相遇上升高空高压水平向北运动偏转成西风极地上空下沉高纬环流全球形成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风带风向

10、气压带 气压带和风带 北半球 南半球 成因 特征 气流 属性(影响气候) 极地高气压带(2 个) 热力原因 冷高压 下沉 冷干 极地东风带(2 个) 东北风 东南风 冷干 副极地低气压带(2 个) 动力原因 冷低压 上升 温湿 中纬西风带(2 个) 西南风 西北风 温湿 副热带高气压带(2 个) 动力原因 热高压 下沉 干热 低纬信风带(2 个) 东北风 东南风 干热 赤道低气压带(1 个) 热力原因 热低压 上升 湿热 地球的公转运动导致太阳直射点的季节位移,进而造成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规律是:北半球夏季北移,南半球夏季南移。 气压带、风带在一年内有规律地南北移

11、动,常使同一地区在不同季节出现不同的气候状况。(4)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存在,使得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并不成完整的带状分布。南半球海洋面积大,尤其是 40S 以南,下垫面性质单一,基本呈带状;北半球陆地面积较大,海陆相间分布,气压带被割裂成块状 ,具体表现为:热力性质差异影响 亚洲大陆上形成太平洋上形成 大西洋上形成 夏季(7 月) 副热带高压带被热低压切断 亚洲低压(印度低压) 夏威夷高压 亚速尔高压 冬季(1 月) 副极地低压带被冷高压切断 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阿留申低压 冰岛低压 (5)季风环流: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随季节而有显著改变的现象,称为季风。季风环流

12、也是大气环流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分布在东亚和南亚。东亚由于冬季南北温差大,而夏季南北普遍高温,所以冬季风势力强于夏季风;而南亚由于冬季受喜马拉雅山脉的阻挡,因此夏季风强于冬季风。我国由于面向世界最大的海洋太平洋,背靠世界最大的陆地亚欧大陆,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成为世界季风最显著的地区。高中地理高中地理冬季风 夏季风 项目 成因 源地 风向 性质 源地 风向 性质 东亚季风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西伯利亚、蒙古 西北风 寒冷干燥 副热带太平洋 东南风 温暖湿润 南亚季风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西伯利亚、蒙古 东北风 低温干燥 赤道附近印度洋 西南风 温暖湿润 3降水的形成与时空分布

13、:(1)水汽的凝结与降水的形成:雾:大气中水汽的凝结,一要空气达到饱和,二要有吸湿性凝结核存在,当近地气层空气中的温度降到露点以下时,凝结成水滴、冰晶飘浮在空中,形成乳白状,使人的视远能力不到 1000km 的现象,称雾。雾对生产一方面有利:“高山云雾出浓茶,生姜长在瓜棚下”另一方面有弊:湿度大,病虫害易发生发展,减弱植物光合作用,影响交通等。降水的形成条件:水汽遇冷凝结(上升气流或水平气流由低纬流向高纬) ;来自海洋的气流,水汽足够多;凝结核较多,促使水汽凝结;水滴增大到上升气流不能顶托。人工降雨:根据自然界中的降水条件,人为地通过高炮或飞机作业,向云层中喷洒碘化银等,补充降水的条件,达到降

14、低温度、增加凝结核等,促使降水的形成。(2)降水的类型: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台风雨 成因近地面空气受热上升空气受地形阻挡而上 升冷暖空气相遇,暖空 气上升热带、副热带洋面上空 气强烈受热上升典型地区赤道地区;我国夏季 午后雷阵雨山地迎风坡中纬地区;我国夏季 东部地区的降水夏秋季节我国东部沿海(3)世界降水的时空分布:世界降水量分布:世界降水量的分布受纬度、海陆分布、大气环流和地形等因素的制约。从纬度分布看,全球可分为赤道多雨带、温带多雨带和副热带少雨带、极地少雨带。 雨带名称年降水量气压带或风带位置大气环流状况降水类型赤道多雨带2000mm 左右赤道低气压带以上升气流为主多对流雨副热带少雨带50

15、0mm 以下副热带高气压带下沉气流为主大陆中西部降水少,大陆东岸受季风和台风影响降水多高中地理高中地理表 2-10 世界降水量分布(4)中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空间分布特点: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南方多、北方少,东部多、西部少。注意把握 800mm 等降水量线大体经过秦岭淮河一线,400mm 等降水量线大体经过大兴安岭兰州拉萨喜马拉雅山东部。成因:夏季风的影响。结合海陆位置、地形等因素考虑。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季节分布: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主要原因: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影响。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时间长;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时间短。年际变化:季

16、风气候区降水年际变化大,主要与夏季风强弱有关,北方降水年际变化比南方更大。4气压、锋面与天气:(1)锋面系统天气特征锋面类 型气团移 动方向暖气团上 升原因过境前 (锋前)过境时 (锋面)降水 部位过境后 (锋后)暖锋暖气团 主动向 冷气团 移动暖气团主 动沿冷气 团徐徐爬 升受冷气团控制, 气温低、气压 高、天气晴多发生连 续性降水锋前受暖气团控制, 气温上升、气 压下降、天气 转晴冷锋冷气团 主动向 暖气团 移动暖气团被 迫上升受暖气团控制, 气温高、气压 低、天气好常出现阴 雨、雪, 大风、降 温等天气锋后及 锋线附 近受冷气团控制, 气压升高、气 温和湿度骤降, 天气转晴(2)气旋与反气旋系统温带多雨带5001000mm西风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锋面、气旋活动频繁多锋面雨,气旋雨,大陆东岸夏季风影响极地少雨带300mm 以下极地高气压带下沉气流降水少气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