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格考试__选择判断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41443904 上传时间:2018-05-29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资格考试__选择判断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资格考试__选择判断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资格考试__选择判断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资格考试__选择判断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资格考试__选择判断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资格考试__选择判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资格考试__选择判断(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心理学选择判断1:1.心理动力系统决定着个体对现实世界的认知态度和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偏向,它包括动机、需要、兴趣和世界观等心理成分2.人的心理是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3.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言语等4.心理状态是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表现出的相对稳定而持续的状态5.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6.通过对行为的直接观察与科学分析,可以间接地推断人的心理活动的性质与水平7.意识是能为个体所清晰觉察的心理活动8.德国心理学家冯特 1879 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这是现代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9.西方心理学的理论流派有构造

2、主义、机能主义、行为主义、格式塔心理学、精神分析学派10.教育心理学是一门介于社会与自然、应用于理论之间的交叉学科1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景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12.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改造、繁荣、破坏、新生四个时期13.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论原则有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教育性原则14.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观察法、试验法、调查法、个案法。15.教师的领导方式有四种:强硬专制型、仁慈专断型、放任自流型、民主型。民主型是最理想的16.教师期望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17.教师职业角色意识的形成过程包括三个阶段:认知阶段、认同阶段、信

3、念阶段18.教学效能感是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19.教学效能感的感念来源于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20.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分为一般教学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21.教学反思的过程包括具体经验阶段、观察与分析阶段、重新概括阶段、积极的验证阶段22.教学反思的方法:反思日记、详细描述、实际讨论、行为研究23.教育机智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一种特殊智力定向能力,是指教师对意外情况和偶发事件能够及时作出灵敏反应24.教育机智的表现方式:善于因势利导、善于随机应变、善于对症下药、善于掌握教育时机和分寸25.我国的教育学家冯忠良认为规范的学习分三类:知识

4、的学习、机能的学习、行为规范的学习26.联结理论认为,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 S 和反应 R 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27.巴普洛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是条件在前,反应在后;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强调反应在前,条件在后28.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29.奥苏伯尔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30.信息加工学习论是由加涅提出的3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是:知识观、学习观和学生观32.动机是引起和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教育心理学选择判断2动朝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33.动力有三种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强化功能34.学校情景中的学习驱力由

5、三个方面组成,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交往内驱力35.内驱力随着年龄、性别、个性特征、社会地位和文化背景等变而变。儿童早期附属内驱力最突出;儿童后期和少年期赢得同伴的赞许是内驱;青年期,认知内驱力和自我提高内驱力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机。36.学习期待是主观估计,是构成学习动机结构的一个基本要素。是静态的37.诱因是定向行为,是外部条件或刺激物。是动态的。38.学习需要是个体从事学习活动的最根本动力,没有这种自身产生的动力,个体的学习活动不可能发生。学习需要在学习动机结构中主导地位。39.近景的直接动机是兴趣不稳定、远景的间接性动机是前途稳定。40.内部动机指个体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外部动

6、机外部诱因引起的动机。41.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多元性、间接性、社会性、职业化。42.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并不直接,它们以学习行为主中介,学习行为不单受动机的影响,还受主客观因素,如学习基础、教师指导、学习方法、学习习惯智力水平、个性特点、健康等制约。43.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学习活动的唯一条件。激发学习动机重要,但 应把改善主客观条件以提高学习行为水平作为重点来抓。如此,才能保持正向一致和正向不一致,消除负向一致与负向不一致。44.学习动机五论:强化动机、成就动机、成败归因、自我实现、自我效能感理论。45.成就动机是一种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又

7、快又好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趋势。成就动机是人类所独有的,是后天获得的具有社会意义的动机。成就动机是主要学习动机。46.个体的成就动机有二类:力求成功、避免失败。力求成功者的目标 50%;避免失败则小于 50%。47.美国维纳把归因分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和非稳定性、可控和不可控归因。人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的六影响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48.自我效能感:人对自己是否能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49.学习迁移:学习中习得的经验对其他学习的影响。学习迁移分四类,正迁移起促进作用,负迁移起干扰或阻碍作用。学习迁移是促进学生心理发展的

8、关键,是使习得的知识、技能与道德规范与品德转化的关键。50.学习迁移的影响条件:学习对象的共同因素、已有经验的概括水平、认知技能与策略;定势的作用。51.定势:心向,指先于一定活动而指向这种活动的心理准备状态。52.感知、感觉、 观察53.感知:感觉与知觉的总称,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最基本的认知形式。54.感觉:反应事物的个别属性与特征。包括视、听、嗅、味、触55.知觉:反映事物的整体及其联系与关系56.知觉的结果依赖于感觉信息、与过去的知识经验及个性特征有关。教育心理学选择判断357.观察(思维的知觉)是一种受思维影响的、有意识的、主动的和系统的知觉过程,包含理解、思考,是意识知觉的高级形式

9、58.思维:是以已有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概括的、间接的反映。59.思维品质:主要指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批判性等。 60.思维发展五阶段:言语前、直觉行动、具体形象、形式逻辑、辩证逻辑思维阶段。61.辩证逻辑思维是大学生的典型思维,亦称论理型的抽象逻辑思维。62.大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由形式逻辑思维向辩证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在常规思维继续发展的同时,创造思维也显著发展;在思维能力高度发展的同时,形成了对思维的元认识。63.实物直观:通过直接感知要学习的实际事物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实物指实际事物、模像指事物的模拟性形象。64.模像直观:各种图片、图表、模型、幻灯片和教学电

10、影电视等的观察和演示均属65.教材概括与知识理解的三过程:分析与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66.提高教材概括与知识理解成效的条件:配合运用正例与反例、提供丰富多彩的变式、科学地进行比较、启发学生进行自学概括。67.记忆:是通过识记、保持、再现(再认或回忆)等方式,在人的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68.记忆的五种类型:形象、情景、语义、情绪、运动记忆。69.瞬时记忆 0.252s、短时记忆 2s1分、长时记忆大于 1 分。70.知识保持与存贮的组织形式:空间、系列、联想、网络、更替组织。71.遗忘:记忆的内容不能再认和回忆,或者再认和回忆时发生错误。遗忘规律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72.前

11、摄抑制指前对后,倒摄抑制指后对前干扰。73.防止遗忘:复习时机要得当、复习的方法要合理、复习次数要适宜。74.知识: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75.安德森把个体知识分二类: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76.陈述性知识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可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用来解决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包括智慧技能和认知策略。学校陈述性知识77.心智技能也叫智力技能,是经验,是心理活动方式。78.心智技能的三阶段: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79.问题:个人不能已有的知识经验直接加以处理并因而感到疑难的情境。80.桑代克的尝试错误模型(渐进) 、苛勒的

12、顿悟模型(突发) 、杜威的问题解决模型、瓦拉斯的创造性解决问题模型。81.问题解决的四过程:发现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82.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有关的知识经验、定势与功能固着、问题情境、酝酿效应、原型启发、情绪和动机状态。另外、人体智力水平、性格特征、认知风格、世界观等。83.对解决问题起了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原型;中等强度的动机和相对平和的心境,有利于问题的解决。84.创造性:个体产生独特性成品的能力或特性。创造有真创造与类创造。真创造是一种产生八具有人类历史首创性成品的活动,教育心理学选择判断4类创产生的成品在人类历史上并非首创,只对个体而言具有独创性。真创造与类创造的区别在于,

13、成品的衡量是依据人类文化的传统或凭借为个体的发展。表现出来的思维或认知能力在本质上是相同的。85.美国、吉尔福特把智力分为三个维度:内容、操作、产品。86.发散思维有三种基本特征:流畅性、灵活性、独特性。87.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的意识,自己和人我关系。就是主体和和客体我的意识。88.自我意识表现为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自我认识是自我意识的认知成分,指个体对生理自我、心理自我和社会自我的认识,包括自我感觉、自我观察、自我观念、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等。89.青春期以前,个体的眼光是向外的,引起兴趣和注意的是外部世界,对自己的内心世界视而不见。90.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体行为选择的

14、内部状态。态度包括认知成分、情感成分、行为成分。91.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品德不是个体先天的禀赋,而是通过后天的学习活动获得的,其实质是把外存主体的社会行为规范内化为主体内在的道德行为观念,并进而通过个体的道德价值取向,稳定个调节主体外显的道德规范行为的过程。92.品德的特征:稳定的道德行为;以道德观念为基础,是道德观念与道德行为的有机统一。93.品德的心理结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94.道德认识(道德观念):指对道德行为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95.道德情感:指伴随着道德认识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形式:直觉

15、、想像、伦理96.道德行为:指个体在一定的道德认识指引和情感激励下所表现出来的对他人或社会具有道德意义的行为。97.道德行为是道德观念和道德情感的外存表现,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98.皮亚杰提出:儿童道德有一个他律到自律的发展过程。6 岁以前处于无道德规则阶段;6-10 岁处于他律道德阶段;10 岁以后进入自律道德阶段。99.柯尔伯格提出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阶段论。一前习俗水平; 二习俗水平;三后习俗水平。100.态度与品德形成的三过程:遵从、认同、内化。认同是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实质是对榜样的模仿,出发点是主体企图与榜样一致。101.内化则将信念融为一体,构成

16、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102.态度与品德改变的三阶段:醒悟阶段、转变阶段、巩固与稳定阶段。103.群体也称团体,是心理上存在共同感并具有情感联系的两人以上的人群。群体有三个特点:有共同目标;是组织化的人群,具有一定结构;群体成员心理上有依存关系和共同感,并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与相互影响。104.根据群体是否具有显著的表面结构,将群体划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正式群体的特点是成员有固定编制,群体内各成员的角色地位都是由群体规范明确规定的,有明确的隶属关系、权力结构。非正式群体成员间有明显的情感色彩。教育心理学选择判断5105.社会助长:也称社会助长作用,指个体对别人意识,包括别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所带来和行为效率的提高。106.社会惰化/社会干扰:效率下降。107.群体背景起社会促进作用还是社会干扰作用,取决于工作任务性质的复杂程度。108.从众:指人们在群体影响和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行为的心理状态,即在知觉、判断、信仰以及行为上表现出与群体中多数人一致的现象。从众对社会稳定、保存文化有意义。109.服从:指个体按照社会要求、群体规范或者别人的意志而作出的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