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椎段脊柱相关疾病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1443879 上传时间:2018-05-2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胸椎段脊柱相关疾病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胸椎段脊柱相关疾病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胸椎段脊柱相关疾病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胸椎段脊柱相关疾病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胸椎段脊柱相关疾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胸椎段脊柱相关疾病(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胸椎段脊柱相关疾病胸椎段脊柱相关疾病胸椎段脊柱相关疾病编辑导读 脊柱相关疾病,是现代医学领域中从脊柱生物力学角度出发,研究脊柱与疾病关系的-门新学科。胸椎椎周软组织损害、胸椎微小移位和/或胸椎节段性的排列紊乱,影响交感神经致使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出现所支配脏器功能紊乱并出现相应症状时,称胸椎段脊柱相关疾病。(编者按:我们特意将此专业性较强之题目放到此处作为专栏第一篇文章,目的仅在于表明提倡学术民主之态度脊柱网应该代表广大脊柱医学工作者的声音,应向朋友们推介更多个性鲜明的研究成果)(一)释义脊柱相关疾病,是现代医学领域中从脊柱生物力学角度出发,研究脊柱与疾病关系的-门新学科。胸椎椎周软组织损害、胸

2、椎微小移位和或胸椎节段性的排列紊乱,影响交感神经致使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出现所支配脏器功能紊乱并出现相应症状时,称胸椎段脊柱相关疾病。(二)诊断要点: 1按交感神经节段、所处脊椎节段及所支配脏器的规律,对有内脏、器官功能性症状的,进行脊椎节段定位诊断。-般的规律如下表:功能紊乱脏器 相应受累脊髓节段 治疗部位功能紊乱脏器 相应受累脊髓节段 治疗部位 心 C7-T3 TI-T5 支气管、肺 C7-T3 TI-T5 胃、胆、肝、胰 T4-T7 T6-T9 小肠 Ta-T9 T10-T12 结肠 T8-Tll T10 L3 肾 T4-T7 T6-T9 输尿管 T8-T11 T10-L3 直肠、膀胱、子

3、宫 T10-T11;L1 L1-3;S2 例如,心脏功能性症状,受累而影响心脏功能紊乱的脊髓节段是CT-Ta,软组织微创手术治疗及手法复位的部位是 T-T6 处微小移位的脊椎。2按椎周肌肉、韧带的附着点与体表投影规律,对局部症状进行定性及定位诊断。3按与脊柱有关的供血、回流关系,对脑及脊髓缺血症状进行定性及定位诊断。4通过触诊,对脊椎在矢状面、冠状面和水平面的三维立体微小移位的方向和程度进行诊断。5通过 x 光片、CT、MRl 等对脊椎微小移位进行明确、具体的诊断。(在相当多的情况下,影像学所显示的胸椎的椎间盘退变、突出、以及先天性畸型等,-般均不出现临床症状。但当合并脊椎微小移位时,就会出现

4、临床症状,丽当矫正了微小移位,临床症状减轻或消失后,复查的影像学结果仍显示原先的改变。这给临床上治疗这些疾患提供了个新思路。)6必要时,可按生物力学中的“瞬时中心轨迹测量法”诊断。(三)治疗:1软组织微创手术:(1)胸椎旁软组织微创手术 患姿 坐位或俯卧位(胸部垫枕,使胸椎后凸),上肢自然放在体侧。 定位 胸椎棘突旁,肌肉上的压痛及异常改变处。 层次 1T1.2 棘突旁: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菱形肌-上后锯肌-颈夹肌-竖棘肌。2T3 棘突旁: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菱形肌-上后锯肌-竖棘肌。3T4.5 棘突旁: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菱形肌-竖棘肌。4T6 棘突旁: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竖棘

5、肌。5T7 棘突旁: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背阔肌-竖棘肌。6T8、9、10 棘突旁: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背阔肌-下后锯肌竖棘肌。7T11 棘突旁:皮肤-皮下组织-背阔肌-下后锯肌-竖棘肌。8T12 棘突旁:皮肤-皮下组织-胸腰筋膜浅层和背阔肌腱膜-竖棘肌。 方向 与局部体表垂直刺入。 深度 逐层深入,达竖棘肌层。 操作 纵行切割、纵行摆动、必要时调转刀刃 90 度切割 1 下。 配法 1术后立即进行:坐位旋转-镇定-顿挫;上提-顿坠;前屈-镇定-顿挫。2治疗间隙进行:按揉,分筋,弹筋。 注意 1逐层入刀,仔细体会,遇病灶层即可治疗。2最大深度达竖棘肌层即止,切勿盲目深入寻找骨面,以免误入

6、肋骨间发生意外!临床经验丰富者可达胸椎横突或肋骨骨面。 (2)胸椎棘突端部软组织微创手术患姿 坐位或俯卧位(胸部垫枕,使胸椎后凸),上肢自然放在体侧。 定位 有压痛及异常改变的胸椎棘突端部。 层次 皮肤-皮下组织-棘上韧带-胸椎棘突端部骨面。 方向 刀刃与后正中线-致;刀体与局部体表垂直刺入。 深度 逐层深入,达胸椎棘突端部骨面。 操作 1端部骨面:纵行切割、纵行摆动、必要时调转刀刃 90 度切割 1 下。2端部上、下角及左、右边缘:边缘切割。 配法 1术后立即进行:坐位旋转-镇定-顿挫;上提-顿坠;前屈-镇定顿挫。2治疗间隙进行:切揉,分筋,理筋。 注意 棘突端部上、下角是棘上韧带与棘间韧带

7、的移行部;棘突端部左、右边缘是筋膜、肌肉的附着部,二者均是应力集中点,也是最易损害处,治疗时切勿忽略。 2现代手法治疗:主要强调胸椎在矢状面上向前或向后的旋转微小移位(1)矫正胸椎在矢状面上的向前旋转微小移位:俯卧位,胸部垫枕使胸椎后凸,患者深呼吸屏气,术者双掌叠压患椎棘突,向胸(前)足(下)方向按压一镇定一顿挫;或患者坐位,术者后扳患双肩、膝项患椎棘突向胸(前)足(下)方向,按压一镇定一顿挫。(2)矫正胸椎在矢状面上的向前旋转微小移位:俯卧位,胸部垫枕使胸椎后凸,术者双掌分压患椎上、下椎棘突,上手向胸头、下手向胸足方向按压数次,再嘱患者有节律地鼓气咳嗽,术者顺势按压,于某一声咳嗽时瞬间适力顿挫一下。(3)按压调节脏器功能紊乱:根据膀胱经上相应穴位的主治,进行按压,力度中等,30-60 秒1 个穴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