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用生物制品概述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1440469 上传时间:2018-05-29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19.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兽用生物制品概述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兽用生物制品概述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兽用生物制品概述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兽用生物制品概述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兽用生物制品概述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兽用生物制品概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兽用生物制品概述(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兽用生物制品概述兽用生物制品是根据免疫学原理,利用微生物、 寄生虫及其代谢产物或免疫应答产物制备的一类物质。 这类物质专供相应疾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之用。从狭义上讲, 可将用于畜禽疾病的诊断、检疫、治疗和免疫预防的诊断液、疫苗和抗血清统称为兽用生物制品。一、生物制品简史自 11 世纪起,我国就有峨嵋山人用天花病人的痂皮接种儿童鼻内或皮肤划痕以预防天花的记载, 以后又相继传到日本和欧洲,这种种痘术被视为生物制品创制及主动免疫的雏型。1976年英国医生詹纳根据种痘术的启示,用牛痘浆或痘痂给人接种预防天花,发明了牛痘疫苗,在英语中也由牛痘(Vaccinia)而延伸为疫苗(Vaccine) 。其后,法

2、国免疫学家巴斯德在1881年及其之后的工作中,用理化方法以及生物学方法,减低病原微生物毒力,相继研制成了用减毒株制成的炭疽芽孢苗、连续通过兔体获得的减毒狂犬病疫苗以及减毒禽霍乱和猪丹毒,为免疫学和生物制品学奠定了基础。1889 年耶森等从白喉杆菌培养物滤液中分离到白喉菌素,免疫小鼠和家兔后在血清中发现有中和白喉菌素的物质,从而创制了抗毒素血清,用于治疗感染, 使之获得被动免疫,这一血清学的发现为以后制备各种被动免疫血清提供了科学依据。贝菲福和科勒在1898 年提出制造灭活苗的方法。罗曼在 1923 年用加热或福尔马林溶液使一些细菌的蛋白毒素(如破伤风毒素)失去毒性,但免疫原性不变,并命名为类毒

3、素,用以免疫动物获得保护。此后, 又相继研制出了明矾、氢氧化铝和矿物油等作佐剂,为提高生物制品的免疫效果起到了重要作用。值得一提的是活德菲等人在本世纪30 年代用鸡胚增殖鸡痘病毒获得成功,首次成功地在实验室大量增殖病毒,为病毒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础。冈德氏 1949 年又用鸡胚组织培养技术,为生物制品的研制开辟了一个新途径。1975 年科勒和密尔斯坦又创造了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从而使单克隆抗体的研制得到蓬勃发展。自20世纪 80 年代起基因工程技术迅速发展,获得了大量基因重组疫苗和遗传工程疫苗新制品,把生物制品的研制推向了现代高新技术领域。生物制品生产工艺中应用生物发酵法大量培养细菌、 细胞培养

4、法大量增殖病毒、真空冷冻干燥技术生产活疫苗等先进技术的应用,使生物制品的生产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与提高。我国从 1918 年起便研制出了鼻疽菌素、牛瘟血清等,开创了我国兽医生物制品的新时代。1930 年上海商检局设立了兽医生物制品研究机构,生产出了牛瘟、炭疽、猪瘟及禽霍乱等高免血清及牛痘、 狂犬病组织苗等。 继后南京中央农业实验所畜牧兽医系、广西家畜保育科、四川家畜保育所、兰州西北防疫处、江西农学院、 中央畜牧实验所以及在全国先后建立的以生产抗血清和组织苗为主的血清厂,生产为数不多的抗血清和几种疫苗。到1950 年,全国共有 9 个兽医生物药品厂,年生产生物制品3500 余万毫升, 1952 年组

5、建了国家兽医生物制品监察所, 制定出了我国第一部兽医生物药品制造及检验规程,及至 80 年代末,全国已有 29 个兽医生物制品厂,年产量达90 亿毫升以上,从业人员超过万名,截止1993 年国家批准的兽医生物制品标准已达138 种。二、兽用生物制品分类生物制品由于微生物种类、动物种类、制备方法、毒株性状、应用对象等不同而品种繁杂。按其性质、 用途和制造方法可分为疫苗、类毒素、 诊断制剂、 抗血清、 微生态制剂等几大类。我们在此只对防制动物疫病的重要生物制品疫苗进行讨论。有关疫苗的几个慨念疫苗: 凡具有良好免疫原性的微生物,经繁殖和处理后制成的制品,接种动物后能产生相应免疫力、能预防疾病的一类生

6、物制剂均称为疫苗,包括细菌性疫苗、病毒性疫苗,以及寄生虫疫苗。灭活疫苗: 又称死疫苗, 是以含有细菌或病毒的材料利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处理,使其丧失感染性和毒性而保持有免疫原性,并结合相应的佐剂,接种动物后能产生自动免疫、预防疫病的一类生物制品。如禽霍乱组织灭活苗,新城疫油乳剂灭活苗等。弱毒疫苗: 又称活疫苗, 是微生物的自然强毒株通过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学的方法,连续传代, 使其对原宿主动物丧失致病力,或只引起亚临诊感染,但仍保持良好的免疫原性、遗传特性的毒株,用以制备的疫苗,如猪瘟兔化弱毒疫苗、传染性支气管炎弱毒苗等。此外,从自然界筛选的自然弱毒株若同样具有上述遗传特性,也同样可以制备弱毒疫

7、苗。如鸡新城疫系苗、禽霍乱“1010”弱毒菌苗等。单价疫苗:利用一种微生物菌(毒)株或同一种微生物中的单一血清型菌(毒)株的培养物制备的疫苗。 如新城疫I 系苗、 传染性支气管炎H120 弱毒苗、 鸡马立克氏病CVI1988 苗等。多价疫苗: 用同一种微生物中若干血清型菌(毒)株的增殖培养物制备的疫苗,如鸡马立克氏病多价苗( SB1+HVT ) 、口蹄疫A、 O 型鼠化弱毒疫苗等。多联疫苗: 凡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微生物培养物,按免疫学原理、方法组合而成。 接种动物后能产生针对相应疾病的免疫保护,具有减少接种次数、免疫效果确定等优点,是一针防多病的生物制剂。如鸡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减蛋综

8、合症三联油乳剂灭活苗等。同源疫苗: 是指利用同种、 同型或同源微生物株制备的,而又用于同种类动物预防疾病的疫苗。如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异源疫苗:用不同种微生物制备的疫苗,接种动物后能使其获得对疫苗中不含有的病原体产生抵抗力,如火鸡疱疹病毒免疫鸡后,能够防制马立克氏病。用同一种中一种型(生物型或动物源)微生物种毒制备的疫苗,接种动物后能使其获得对异型病原体的抵抗力。如接种猪型布氏杆菌弱毒苗后能使牛获得对牛型布氏杆菌病的免疫力。亚单位疫苗:微生物经物理和化学方法处理,除去无效的毒性成份,提取其有效抗原部分,如细菌的荚膜、鞭毛,病毒的囊膜、衣壳蛋白等,经提取后制备不同的亚单位疫苗,如大肠杆菌K88、K

9、99 疫苗等,禽巴氏杆菌荚膜多糖苗等。通过基因工程方法由载体表达的微生物免疫原基因产物,经提取后制备的疫苗,如鸡传染性贫血基因工程亚单位苗。基因重组疫苗:病毒微生物的免疫原基因,通过分子生物方法将其分离,然后与载体DNA相连接, 实现遗传性状的转移与重新组合,再经载体将目的基因带进受体进行正常复制与表达,获得增殖培养物供制苗用,或直接将活载体接种宿主动物,直接在其体内表达抗原,诱导免疫反应,如以鸡痘病毒为载体的重组新城疫活疫苗,这类疫苗是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基因缺失疫苗: 应用基因操作技术,将病原微生物中与致病性有关的毒力基因序列除去或失性,使之成为无毒株或弱毒株,但仍保持有良好的免疫原性。这

10、种基因缺失株稳定性好,不会因传代复制而恢复毒力,如传染性喉气管炎基因缺失苗。核酸疫苗:是指将一种病原微生物的免疫原基因,经质粒载体DNA 接种给动物,能在动物体细胞中经转录转译合成抗原物质,刺激被免疫动物产生保护性免疫应答。它能通过主要组织相容性I 类和 II 类抗原的途径提供给动物免疫系统而激起体液免疫应答和细胞免疫应答,故既具有亚单位疫苗或灭活疫苗的安全性,又具有活疫苗的免疫全面的优点,这也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三、我国兽用生物制品目前的状况解放后,我国曾使用疫苗消灭了牛瘟和牛肺疫。享誉世界的我国C 侏猪瘟弱毒苗是我国兽医科学工作者为全世界所做出的伟大贡献之一,许多国家使用该疫苗后消灭了猪瘟,

11、我国也因此苗的普通使用而控制信了疫情。C 是 China 的第一个字母,是中国株的缩写。马传染性贫血弱毒苗是我国兽医科技工作者的又一创举,它是世界上第一种逆转录病毒疫苗,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全国大会战,在很短的时间里开发出了火鸡疱疹病毒疫苗,为马立克氏病的控制作出了很大贡献。进入八十年代以来,由于研究经费减少等多方面的原因,兽用疫苗特别是禽用疫苗的研究和开发成为了大热门,趋者如过江之鲫, 一方面由于疫苗的开发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科研经费的不足,另一方面工作人员也因此得到了一定的实惠,改善了生活。 加上一些高等院校的研究生在学位论文选题时,通常选择素材相对便宜、经费消耗少、 周期短的禽病方面的研究。

12、 一些原不具备禽病研究条件和研究基础的单位甚至一些管理部门也纷纷加入到其中来, 使禽用疫苗的开发白热化,生产上、 销售上的无序性和短期行为使原本相对稳定的疫苗供求关系一片混乱。1.兽用疫苗方面(1)常规疫苗从数量上看, 2000 年仅禽苗就为397 亿羽份,加上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生产车间生产的大约 200 亿头(羽)份,总量达到600 多亿头羽份,发展速度之快令人难以想象。在技术进步方面,主要表现为:生产环境有了较大改善:近10 年来,农业部已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兽药管理政策和技术措施,对兽用生物药厂提出了按GMP 管理的要求,并规定了2005 年所有生产企业必须达到GMP 标准。活疫苗冻干工艺基

13、本完善。较好的解决了灭活疫苗的配苗佐剂和乳化工艺问题。疫苗品种方面:从 1987 年到现在的近15 年间,共计批准新生物制品134 个品种, 超过了在此之前所有生物制品的总和。在生产疫苗用原材料和检验用培养基及实验动物上逐渐实现标准化和规范化。在疫苗的质量方面:1999 年以后的连续三年抽检合格率都在95左右。除此以外, 在细胞培养技术,生物发酵工艺, 抗原浓缩技术及产品质量检测技术等方面都有明显的技术进步。(2)基因工程疫苗:由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等单位将猪致病性大肠杆菌的K88、K99 柔毛质粒导入非致病性大肠杆菌,成功地制备成双价大肠杆菌疫苗。华中农业大学、 四川农业大学已成功研究出猪伪狂

14、犬病基因缺失疫苗;宁夏大学研究出的犊牛、羔羊腹泻双价基因工程疫苗已获批准生产;哈尔滨兽医研究所构建的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gB 基因的重组禽痘病毒疫苗、 上海复旦大学合成的口蹄疫多肽疫苗已进入田间安全试验阶段。此外, 扬州大学农学院构建了马立克氏病毒gB 基因的重组禽痘病毒。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利用杆状病毒表达的禽流感病毒HS 亚型血凝素( HA )和神经氨酸酶(NA )基因的亚单位疫苗及以脂质体转染技术构建的H7 亚型禽流感病毒、血凝性基因重组的鸡痘病毒,均能使鸡产生良好的免疫保护作用。 HS 和 H7 亚型 HA 基因重组禽痘病毒载体疫苗也即将获得成功。2.生物技术在诊断试剂和诊断方法上的应用(

15、1)单克隆抗体:我国已有20 多个单位分别建立了针对哺乳动物的12 种病毒、禽类的9种病毒、各种动物的12 种病原细菌、 10 种寄生虫及一些微生物毒素和其他可能用于疫病诊断的数百个杂交瘤细胞株,单抗的种类已覆盖了大多数畜禽传染病。(2)核酸探针: 该技术是 80 年代初期发展起来的一种基因诊断技术,与传统病原分离和血清学方法相比,它具有简便、快速、高度特异的优点。(3)聚合酶链反应(PCR) :PCR 技术是诞生于80 年代的一项体外酶促扩增DNA 新技术,具有特异性强、敏感性高、操作简便、节省时间等优点,现已用于生物学科的各个领域,它可以将被检样品中单拷贝基因序列扩增到毫克水平。我国对生物

16、制品的管理历来比较严格,早在 50 年代,在总结国内外研制生物制品的基础上,有关部门便组织制订了我国第一部兽医生物制品制造及检验规程,加强对生产用菌 (毒)种的选育与管理,规范了疫苗生产,也从而促进了畜禽疫病的防制研究,各种新型活疫苗和灭活疫苗不断研制成功。至70 年代,农业部原部长何康又颁发了五号部长令对生物制品的中试、生产和规程审定作了详尽的规定,从而规范了生物制品的研制质量要求和标准化。兽医生物制品监察制度,是对生产过程监督、全面检验与考核制品的依据。与规程同时设立的中国兽药监察所,负责监督制度的执行和产品的抽检,其后又成立了农业部兽用生物制品规程委员会,负责制定兽用生物制品生产及检验的国家标准。96 年 5 月,农业部原部长刘江又颁发了6号部长令针对兽医用生物制品的生产与经营又作出了许多明确规定,从而使生物制品的管理进一步走向规范化。四、当前我国生物制品生产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近年来,随着我国畜牧业的不断发展,畜禽品种和数量有了很大幅度的增加,与此同时,我国畜禽疾病的种类和发生频率也大大增加,就养禽业而言, 几乎是每年新增加一个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