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哈尔滨市老龄人口形势分析课题组成员:市老年学学会副会长 黑龙江大学教授 曲文勇市老年学学会秘书长 市老龄办调研处副调研员 李粤【 【摘要摘要】 】老龄化社会是当前全社会关注度最高的话题之一老年群体是社会养老制度、社会养老政策引导下形成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的直接服务对象和受益者,同时也是社会养老制度、政策和服务体系的实际成效以及完善程度的最直接的感受者和最具权威的评判者分析哈尔滨市老龄人口发展趋势有助于掌握老龄型社会特点和结构,更好地应对老龄化社会产生的问题;有助于制定老龄相关政策和发展规划,惠及老年人,提高老年人生命生活质量;有助于丰富老龄工作第一手资料,把握老龄型社会发展走向和趋;有助于创新和提高老龄研究,助推哈尔滨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截止 2013 年 12 月 31 日,我市户籍总人口为 995.2 万人,其中 60 岁以上老年人口为 164.05 万人,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 16.5%,较上年增加 9.85 万人,增长了 6.4%较“十一五”末期(2010 年底)增加 21.45 万人,增长了 15%与全国相比,全国 2013 年老年人口为 2.02 亿,占总人口的2比例为 14.8。
我市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高出全国 1.7 个百分点2008 年至 2013 年,五年期间全市总人口增加了 5.3万人,增长 0.53%,老年人口增加了 41.1 万人,增长 33%,老年人口增长是总人口增长的 7.8 倍,增长率是 63 倍80 岁以上高龄老人从 2008 年的 17.3 万人,至 2013 年的 22.1 万人,增加了 4.8 万人,增长 28%2008 年高龄老人占老年人口13.5%我市已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期,呈现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加速、失能老人增多的“三加速一增多”、未富先老、未备先老,老龄化与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不同步等特征,对经济发展、养老保障、医疗保障等产生了极大影响面对人口老龄化日益严峻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我们应制定相应的养老政策、制度和措施,整合社会养老资源,建立养老机构综合责任保险机制,建立“医养护康”四位一体养老新模式,发展扩大和规范管理养老服务机构, ,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使老年人能够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能够有尊严地安度晚年哈尔滨市老龄人口形势分析3老龄化社会是当前全社会关注度最高的话题之一老年群体是社会养老制度、社会养老政策引导下形成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的直接服务对象和受益者,同时也是社会养老制度、政策和服务体系的实际成效以及完善程度的最直接的感受者和最具权威的评判者。
一、分析哈一、分析哈尔滨尔滨市老市老龄龄人口人口发发展展趋势趋势的必要性的必要性1、有助于掌握老龄型社会特点和结构,更好地应对老龄化社会产生的问题2、有助于制定老龄相关政策和发展规划,惠及老年人,提高老年人生命生活质量3、有助于丰富老龄工作第一手资料,把握老龄型社会发展走向和趋势4、有助于创新和提高老龄研究,助推哈尔滨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二、哈二、哈尔滨尔滨市老市老龄龄人口人口发发展展现现状、状、趋势预测趋势预测及特征及特征1、哈、哈尔滨尔滨市老市老龄龄人口人口发发展展现现状状截止 2013 年 12 月 31 日,我市户籍总人口为 995.2 万人,其中 60 岁以上老年人口为 164.05 万人,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 16.5%,较上年增加 9.85 万人,增长了 6.4%较“十一五”末期(2010 年底)增加 21.45 万人,增长了 15%与全国相比,全国 2013 年老年人口为 2.02 亿,占总人口的比例为 14.8%我市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高出全国 1.74个百分点从老年人口结构上看,60-69 岁的低龄老年人口为95.77 万人,70-79 岁的中龄老年人口为 46.79 万人,80 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口为 21.49 万人,分别约占老年人口的 6成、3 成和 1 成。
从城乡看,城市老年人口为 84.78 万人,农村老年人口为 79.27 万人,城乡比例为 1.07:1从性别看,男性老年人口为 77.87 万人,女性老年人口为 86.18 万人,男女比例为 1:1.11截至 2014 年 8 月,全市有 178 位百岁老人,最高年龄者为 109 岁 2008 年至 2013 年,五年期间全市总人口增加了 5.3 万人,增长 0.53%,老年人口增加了 41.1 万人,增长 33%,老年人口增长是总人口增长的 7.8 倍,增长率是 63 倍80 岁以上高龄老人从 2008 年的 17.3 万人,至 2013 年的 22.1 万人,增加了 4.8 万人,增长 28%2008 年高龄老人占老年人口 13.5%我市老龄人口调查反映了哈尔滨人口数量、年龄结构等客观数据,为客观准确地把握老年人口状况提供了依据但人口老龄化并不是洪水猛兽,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负面因素从人的年龄来看,应该有两个“黄金十年”,一是 0-10 岁的黄金十年,无忧无虑没有紧张社会规范的压力,是一种生物性的快乐另一个是 60 到 70 岁之间的十年,又称为“白银十年”5,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一身轻松,儿女纷纷离开了家庭,忙碌于自己的生活,父母也相继离世。
一生的愿望和理想都可以在这十年中去实践,很多人实现了青少年时期的梦想,成为艺术家、知名企业家的例子屡见不鲜随着养老收入和养老体系的不断完善, “白银十年”是人生最幸福、最理性的十年,是真正意义上自由快乐的十年2 2、哈、哈尔滨尔滨市老市老龄龄人口人口发发展展预测预测本预测主要是在 2010 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基础上,以2010 年为基年,哈尔滨市人口普查时 60 岁及以上老年为1358719 人,以此为本预测的基年老年总人口,对哈市未来到 2050 年老年人年龄构成进行推测(摘自李德滨《哈尔滨市老龄型社会发展趋势研究》)其预测结果:哈尔滨市 2020年 6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 252 万人,占总人口的25%;2030 年老年人口为 299 万人,占总人口的 31%;2040年老年人口为 312 万人,占总人口的 33%;2050 年老年人口为 343 万人,占总人口的 38%2020 年到 2050 年哈尔滨市处于老龄化初级阶段,即低龄老人占主体地位,低龄老人(60-69 岁)占老年人口的 57%以上其人口规模和比例都是一个上升的态势,在老年人口中比例处于 7%-11%间;超高龄老人(90 岁及以上)在老年人口中比例围绕于 1%上下波动。
63、哈、哈尔滨尔滨市人口老市人口老龄龄化化发发展特征展特征哈尔滨市人口老龄化的特征是总人口增长趋于平稳,人口总量变化小,基本保持稳定,而老龄人口规模大、增长速度快,人口结构加速老龄化,老龄化程度高于全省和全国同时,老年人口还向高龄化发展,空巢、失能老人增多我市已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期,呈现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加速、失能老人增多的“三加速一增多”、未富先老、未备先老,老龄化与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不同步等特征,使得人口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三、哈三、哈尔滨尔滨市人口老市人口老龄龄化化带带来的来的问题问题及建及建议对议对策策 (一)存在(一)存在问题问题1、老龄化发展快延缓了经济发展速度出生率、死亡率共同降低,老龄人口寿命延长,劳动力供给格局发生变化,劳动年龄人口负担加重,劳动力资源不足,引起劳动力短缺,从而影响经济发展而我市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是我国工业化最早的大城市,大企业较多,退休职工逐年快速增加2003 年全市企业退休职工 37.9 万人,2013 年 77.6 万人,十年间增加了 39.7 万人,人数增长了 104%,养老金统筹负担沉重2、冲击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养老服务供给不足家庭规模变小,空巢家庭增多、失能半失能老人增多,增加了社7会为老服务压力。
社区服务还远远不能适应快速老龄化的步伐和需求,社区是社会养老服务资源的最佳供给主体目前除示范典型社区作的好之外,整体上社区建设上远远不能适应各层次老年人福祉需求我市养老机构发展较快,但行业机构不尽合理,缺乏面向失能、失智等特殊群体老人和集“医养护康”四位一体多功能的养老服务机构,全市面向失能老人的养老服务机构只有 6 家,床位 1379 张,分别占全市机构总数和床位总数的 1%和 3.7%民办机构除硬件条件不足,在制度保障、机构管理、规范服务等方面还很弱化,亟待提高3、增加社会保障压力 “人口红利”将逐渐消失,社会抚养比将不断提高,劳动力负担和成本将不断加大,增加了社会和家庭负担,使社会保障和福利费用支出大幅上升,尤其是农村养老问题形势严峻,给我市带来沉重的财政负担4、老龄政策在养老、医疗保障等方面碎片化严重,各部门都可以出台政策,政策大多缺少前瞻性和全局性,也缺少统筹意识和统筹制度性设计比如同样是城市老年人群,有退休和离休之分,在退休的人群中,由于退休前的职业、身份等不同,退休政策包括退休金差别很大同样是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和新农合又具有很大的差别而且,现在出台的惠老政策大多是救急,而不是普惠型政策,特别是处于政策边缘化的老年人享受不到惠老政策,老龄政策中存8在着不公平和不均衡。
对于大城市、大农村的哈尔滨一定程度上固化了城乡二元结构,阻碍了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为老服务的相关政策需不断完善和落实,有的需尽快制定,有的需调整,有的需抓落实5、70 岁渐入衰老期的哈尔滨老年人主要面临四大困难:首先是经济能力,农村和城市贫困老年人生活得不到基本保障,因贫陷入绝境;其次是疾病发生,目前我国医疗保障水平不高,一旦患重难症得不到有效的医疗救治;再次是精神需求,老年人得不到情感、家庭慰籍等心理上的满足,情感寂寞,精神孤独;最后是失能后照护,空巢家庭不断增加,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在逐渐弱化,儿女都在为自己的工作、生活忙碌,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得到体面有尊严的照护成为了极大的困难,这是老年人内心的集体恐惧二)(二)对对策建策建议议针对严峻的养老形式,为降低社会老龄化风险,缓和养老压力提出六点建议:1 1、建立养老机构、建立养老机构综综合合责责任保任保险险机制机制养老机构是集高龄、高危人群活动、高风险的“三高”行业机构中时常发生老年人摔伤、骨折、猝死、走失等伤害事故家属因此与养老机构在解决纠纷时往往闹得不可开交,甚至对簿公堂对机构而言,经营利润率低,高额的意外伤9害赔偿就是灭顶之灾,一次就可能造成多年的苦心经营付之东流,这种风险强烈地抑制了养老机构的良性发展,也抑制了社会资本向养老产业投入。
如果以政府补贴的形式引入养老机构商业保险,建立老年人意外伤害和长期护理保险等综合责任保险机制,将有效提高养老机构抵御意外风险及善后处置能力,确保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减少或弥补因意外伤害给老年人及其家庭带来的经济损失,降低养老机构运营风险目前北京、上海、辽宁、吉林等 9 个省市已相继推行养老机构综合责任险2007 年上海浦东就率先试水“养老机构入住老人意外伤害事件保险” ,2008 年 11 月开始在全市范围内开始推行,目前已覆盖全市民政部门的补贴按核定床位数发放,被保险养老机构在本保险期内无理赔发生,下年度续保时每床保险费在本年度标准保费基础上优惠 15%辽宁省从 2014 年开始,按每位入住老人每年 120 元保费标准计算,省按 50%给予补贴,其余由各市和养老机构负担目前,我市已建立了机构养老人员意外伤害保险制度,规定每年参保费为每人 120 元,由政府、养老机构、入住机构老人三方承担,每方承担 40 元需要强调的是,哈尔滨漫长的冬季更使“三高”问题雪上加霜,天冷气压低对心脑血管疾病老人影响很大,因中风、脑溢血发生意外的屡见不鲜室内的用电、防火安全也尤为10突出,2013 年发生的海伦联合敬老院火灾事故就引发了社会对黑龙江省养老机构安全的热切关注。
由于事故的多发和高风险性,哈尔滨市建立的养老机构综合责任保险机制应是一种类似交强险的强制保险,对养老机构和入住老人双方都是强有力的“生命”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