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通论复习提纲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1432160 上传时间:2018-05-29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465.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古通论复习提纲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考古通论复习提纲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考古通论复习提纲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考古通论复习提纲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考古通论复习提纲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考古通论复习提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古通论复习提纲(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判断题(每小题1 分,共 10 小题, 10 分)1,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丁村人,许家窑人,马坝人,山顶洞人都属于旧石器时代人类。 ()2,晚期直立人的石器打制方法中,锤击法、碰砧法、砸击法属于直接打击法,击棒法、压制法属于间接打击法。 ()3, 仰韶文化因首先于1921 年发现于豫西渑池县仰韶村而得名,其分布中心地区是渭河流域、豫西和晋南地区。仰韶文化最明显的特征是红陶器上常有彩绘的几何形图案或动物形花纹,故也称彩陶文化。 ()4,进入新石器时代以后,旧石器就消失了。()5,河南舞阳贾湖墓地出土了二十多支骨笛,是世界上最早,保存最完整的乐器。()6,大约距今1.2 万年开始,中国进入

2、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主要以磨制石器为生产工具。 ()7,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的根本区别是人类经济生活的变革,从攫取性经济到生产性经 济的转变。()8,新石器时代文化诸要素有:农业、家畜饲养业、磨制石器、陶器。9,黄河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发展序列是:后李文化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10,龙山文化的陶器以黑陶为主,典型器物是蛋壳陶高柄杯。()11,长江下游新石器时代文化发展序列为: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12,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出土的骨耜是一种农业生产中的翻土工具,说明在近7000 年前的杭州湾以南的宁绍地区已经进入耜耕农业阶段。()13,河姆渡遗址下文化层的房屋是一种靠榫卯结构组合

3、的干栏式建筑木构建筑,是为了适应低洼潮湿的沼泽地而设计的建筑形式。()14,夏代文化指的是夏王朝时期夏民族的文化,这是探讨夏代文化的前提。与夏人活动有关的地区主要是豫西和晋南地区。15,二里头遗址发现的两座宫殿建筑布局特点为:北部有殿堂, 殿前有广阔的庭院,周围有廊庑, 南面有大门, 其平面设计开创了我国宫殿建筑的先河,对于判定二里头遗址为一处都邑遗址具有重要意义。16,属于商代的城址有偃师商城、郑州商城、 湖北黄陂盘龙城,其中偃师商城时代最早。 ()17,商代大型墓葬有四条墓道的“亚”字形墓、两条墓道的“中”字形墓。()18,西周族葬墓地分为“公墓”和“邦墓”两种公墓。“公墓”是天子及其同姓

4、的墓地,由冢人负责管理;邦墓是国中庶民的葬地,由墓大夫掌管。西安张家坡墓地属于邦墓。19,晋侯墓地位于山西临汾地区天马曲村遗址的中心部位。墓地南北均有一条壕沟,与其他墓地隔离,是一处晋侯及其夫人专用的墓葬区,是一处公墓。20,永固陵和万年堂分别是北魏文明太后和孝文帝在平城地区的陵墓。永固陵规模大于万年堂,设有附属寺院建筑思远佛图。21,邺城遗址位于今河北临漳县和河南安阳县交界处,曹魏邺北城位于漳河之北。东魏邺南城位于漳河以南。北周大象二年,杨坚讨平尉迟迥,焚毁邺城。22, 曹魏邺北城以一条东西大道分为南北两区,北区为宫殿、 中央官署、 园林和皇族居住区,南区为普通居民区,又以中阳门大道为南北中

5、轴线。改变了以前宫殿南北分散的形制和都城的不规整布局, 形成了中国都市规划中轴线对称的新模式,给南北朝和隋唐都城规划以重大影响。 ()23, “汉营此城,经今八百岁,水皆咸卤,不甚宜人”, “谋新去故,如农望秋,虽暂劬劳,其究安宅”。说的是隋文帝谋弃汉长安城,新建大兴城。()24,隋代新建大兴城和洛阳城的总设计师都是宇文恺。清徐松的 唐两京城坊考是研究唐代两京的集大成之作。 ()25,含嘉仓又叫含嘉仓城,东西宽612 米,南北长710 米,是隋唐洛阳城的重要组成部分。 ()26,唐扬州城由蜀岗上的“子城”和蜀岗下的“罗城”组成,“子城”利用了隋代的“江都宫”旧址。()27,唐代关中十八陵中,采

6、用“ 封土为陵 ” 的只有高祖李渊献陵、敬宗李湛庄陵、武宗李炎端陵、僖宗李儇靖陵等4 座,其余14 座为 “ 依山为陵 ” 。 ()28,唐太宗昭陵重要的考古遗迹有“昭陵六骏”石座、“十四国蕃君长”残躯等,位于九骢山的北坡。()29,乾陵位于陕西省乾县城北6 公里的梁山上, 是中国唯一的一座两个皇帝合葬陵。唐僖宗靖陵是唐代十八陵中最晚的一座,也是唯一经过考古发掘的一座唐代帝陵。()30,割据今岭南地区的南汉政权,留下的重要考古遗迹有南汉奠基者刘隐的德陵、开国皇帝 刘龑的康陵以及中宗刘晟的昭陵。()半地穴式房屋: 半地穴式建筑是北方少数民族的建筑风格,最早的半地穴式建筑出现在半坡遗址。这种建筑有

7、利于防寒保暖,与现在的窑洞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它有一部分深入地下,还可以抵御野兽的侵袭。小口尖底瓶 :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典型水器,泥质红陶,杯形小口,细颈,长圆腹,尖底,腹偏下部置环形器耳一对,腹中上部拍印斜向绳纹。妇好墓 :1976 年发现于河南安阳小屯村西北,墓主妇好为商王武丁的配偶之一。墓圹为长方形竖穴,南北向,墓内有二层台和腰坑,有棺椁、殉人、殉狗。墓内出土大量铜器、玉石器、骨器、 陶器等,所出带铭铜器为武丁时期断代的标准器物。妇好墓的发现对于研究商代晚期社会经济、 政治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殷墟科学发掘以来发现的唯一保存完整的商代王室成员墓。 墓上建有被甲骨卜辞称为“母辛宗”的享堂。

8、妇好墓是目前唯一能与甲骨文联系并断定年代、墓主人及其身份的商王室成员墓葬。司母戊鼎 :中国商代晚期的青铜器。于河南安阳殷墟商代晚期墓出土。因腹内壁铸有“司母戊”三字而得名。 长方形腹每面四边,两耳做虎食人纹饰,四足中空。 高 133cm,宽 78cm,重 875kg。司母戊鼎比较接近殷墟二期的器物特征。铭文“司母戊”,司,是祭祀,母是母亲,戊是人名。商王祖庚或是祖甲铸造了这个巨鼎祭祀母亲“戊”。此鼎的合金配比情况与妇好墓中出土的 “司母辛鼎”的极其相似,可能是与妇好同时代生产的器物。司母戊鼎是前已发现的中国古代形体最大和最重的青铜器,反映出商代青铜冶铸业具有极高水平。侯马盟书 :中国春秋晚期晋

9、国世卿赵鞅同卿大夫间举行盟誓的约信文书。为毛笔所写, 多为朱书,少为墨书。 它见证了春秋末期晋国赵鞅参与晋国内部由六卿内争至四卿并立的一场激烈政治斗争,正是这场政治斗争,拉开了作为标志战国时代开端的“三家分晋”这一重大事件的序幕。列鼎制度 :也称为用鼎制度。所谓“列鼎”,是指在一个墓葬中发现的一组形制相同、纹饰相同、 大小依次递减的鼎的组合。这种用鼎制度最早萌于西周早期。商代虽然用鼎随葬,但无规律。西周用鼎逐渐形成一定的规律。西周中期,用鼎制度趋于成熟,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用鼎制度最为流行。从西周中期开始,改变了以酒器为主要礼器的礼制,用鼎制度成为周礼中埋葬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周代天子和贵族的随

10、葬品以青铜礼器为主,其数量多少是墓主人生前身份地位的标志。周代礼制规定,天子用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士用三鼎或一鼎。秦始皇陵兵马俑坑: 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的陵墓,位于陕西临潼县城东5 公里,南靠骊山,北临渭水,陵区内地势南高北低,东高西低。陵园称丽山园,由两重夯土垣墙围成。始皇陵的整体布局可分为4 个层次:核心部位的封土和地下宫城(地宫),内城,内外城之间。兵马俑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有三座,分别为一号坑、二号坑和三号坑,在秦始皇陵外城墙以东1225 米处,坐东向西,呈品字形排列。兵马俑坑为地下坑道式土木结构。现已发现和真人、真马大小相似的陶俑、陶马近8000 件。有车兵、骑

11、兵和步兵等不同的兵种,排列整齐有序。陶俑的形象各不相同,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兵马俑坑是研究秦代军队阵列的可靠资料,陶俑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汉阳陵 :西汉汉景帝刘启及其皇后王氏同茔异穴的合葬陵园,位于今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咸阳原上, 是咸阳原西汉诸帝陵中最东的一座。景帝阳陵位于陵区中心位置,从阳陵陵园四门伸出的四条司马道将陵区分为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部分,东北区为孝景王皇后陵,西北区分布着阳陵的北区从葬坑,东南区分布着南区从葬坑、罗经石遗址和一座性质不明的建筑遗址。 西南区也有一处建筑遗址。整个陵区是以景帝阳陵为中心进行规划和设计的。汉阳陵已经发现数以千计的大量彩绘裸体陶俑,与秦兵马俑风格完

12、全不同,非常有历史意义。满城汉墓 :是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及其妻窦绾之墓,位于河北省满城县。整个墓葬由墓道、甬道、南北耳室、前室、后室、侧室组成。墓内出土大量珍贵文物,尤以“金缕玉衣”“错金博山炉”闻名海内外。满城汉墓的发现,揭示了西汉时期诸侯王的墓葬结构和埋葬制度,为研究汉代冶炼、 铸造、漆器、 纺织等手工业和工艺美术等方面的发展情况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金缕玉衣 :刘胜殓服,于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由玉片和金丝编缀而成。玉片表面磨光,四角有小孔,用以穿缀金丝。玉衣分头罩,上衣、裤筒、手套和鞋五大部分。是我国发现的第一具完整的玉衣实物。完整的金缕玉衣,外观和人体外观相似。玉衣制度始于西汉中期或稍早

13、,终于曹魏黄初三年。诸侯王墓如河北满城西汉中山王刘胜墓发现有金缕玉衣,说明金缕玉衣并非皇帝专用。南朝陵墓石刻:我国南北朝时期宋、齐、梁、陈四朝帝王陵墓前的石刻,分布在江苏南京附近。石刻分石兽、石柱和石碑,帝陵用独角兽、双角兽各1 件, 称麒麟;王侯墓用无角兽1 对,称辟邪。是南朝石雕艺术的代表作品。昭陵六骏 :是指唐太宗李世民陵墓昭陵北面祭坛东西两侧的六块骏马青石浮雕石刻。六骏是李世民在唐朝建立前先后骑过的战马,分别名为 “拳毛騧”、 “什伐赤”、 “白蹄乌”、“特勒骠”、“青骓”、 “飒露紫”。其中的“拳毛騧”和“飒露紫”两石,于1918 年被当时我国的古董商卢芹斋盗卖到国外,现藏于美国费城

14、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其余四石现藏于陕西西安碑林博物馆。是珍贵的古代石刻艺术珍品。长信宫灯: 西汉。宫灯的整体造型是一个跪坐着的宫女双手执灯,通体鎏金。河北省满城县中山靖王刘胜妻窦绾w n墓中出土。汉代漆器 :主要以饮食器皿为主,制作精巧,色彩鲜艳,花纹优美,装饰精致。扣器、金银平脱等工艺。马王堆汉墓帛画:西汉。为T 字形,自上而下分段描绘了天上、人间和地下的景象。描绘出许多代表祥瑞的图案(有6 条龙、 3 只虎、 3 只鹿、 1 只凤和 1 个仙人)。出土于湖南省长沙市马王堆1 号汉墓。竹林七贤拼镶砖画:南朝。内容为“竹林七贤与荣启期”,以上八人,或抚琴啸歌,或颔首倾听,皆席地而坐,各具神态

15、,性格特征鲜明。每个人物身旁均标明身份,相互间以银杏、松树、槐树、垂柳等树木间隔,艺术价值极高。出土于南京南朝帝王陵墓。乾陵石刻: 唐朝。内城四门石狮各一对、北门立马六 “神路”排列的石刻计:华表一对、翼马一对、鸵鸟一对、石马和马夫五对、 石人十对、 无字碑、述圣记碑各一、 六十一宾王像。出土于陕西乾县梁山。唐墓典型壁画:唐朝。客使图 :描绘了三个唐朝官吏和三个来使一起参加谒陵吊唁典礼的场面。出土于陕西乾县梁山章怀太子李贤墓。观鸟捕蝉图 :它生动地描绘了宫女在庭园捕蝉的情景。出土于陕西乾县梁山章怀太子李贤墓。马球图:画有二十多个骑者。画者着重描绘了打球者激烈争夺的一瞬间。这个处在紧张夺球场面中

16、的“球员”,正骑马持杖作反身击球状。出土于陕西乾县梁山章怀太子李贤墓。宫女图 :画面上的两组宫女结队缓行,她们或前后顾盼,或细声低语,正是典型的初唐妇女的形象。出土于陕西乾县梁山永泰公主墓。1,从山顶洞人的文化遗迹和遗物角度说明人类灵魂观念的产生。有墓地、 装饰品类随葬品,说明他们已经有了灵魂的观念。尸体上及周围的赤铁矿粉可能象征血液加上和人血同样是红色的物质是希望死者在另外的世界中复活。2,简述仰韶文化姜寨遗址聚落布局的特征。由居住区、 制陶区和墓葬区组成。包括五个较大的建筑群和三篇公共墓群。五个较大的建筑群被三条人工壕沟和一个自然河所环绕。墓葬区位于大围沟的北部、东北部及东南部。制陶区在大围沟以东。聚落西半部则因破坏严重而情况不详。居住区是聚落的中心部分。3,简述商代的人殉与人牲。人殉是为侍奉死后的社会或家族中某些特权者而从死的人,其身份有陪臣、 妻妾、 侍卫和亲信。人牲是祭祀时人像牛羊猪等牲畜一样被供奉给神灵的人,被杀者大都是战俘和奴隶。演变:商代早期的人殉、 人牲数量较少, 商代晚期大增。 人殉是父权家长制出现以后的产物,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