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主体性教学策略的运用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1430475 上传时间:2018-05-2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数学教学中主体性教学策略的运用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初中数学教学中主体性教学策略的运用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初中数学教学中主体性教学策略的运用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初中数学教学中主体性教学策略的运用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初中数学教学中主体性教学策略的运用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数学教学中主体性教学策略的运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数学教学中主体性教学策略的运用(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浅析初中数学教学中主体性教学策略的运用浅析初中数学教学中主体性教学策略的运用【摘 要】 本文作者结合新课标要求,利用数学学科广泛应用性、内涵丰富性以及解题思想多样性等特性,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创新教学手段,实现学生在探知新知、解答问题进程中主体特性的有效培养和树立。【关键词】 初中数学;主体性教学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具有显著的社会性和深刻的自然性。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提升和学习素养的有效树立,能够对有效教学活动的深入推进起到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构建主义学者认为,学生作为独立存在社会个体,具有学习主动性、探究积极性和思维创新性。应试教育理念下的传统教学活动,重视教师主导特性的作用,教师成为教学活

2、动的“主宰” ,学生则成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口袋” ,学生学习积极性、探究性、创新性等主体特性未能得到锻炼和培养,导致“事倍功半”现象的发生。而新课标下的数学学科教学活动,提倡“以生为本”的教学观念,将学生内在潜能激发和学习能力培养作为教学重点和目标归宿,利用数学学科内在特性,结合学生认知特点,采用灵活多样教学方式,促进和提升学生良好学习素养的提升。一、发挥数学知识广泛应用性,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愿意学习”数学学科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又时时刻刻服务于生活。生活性是数学学科内在特性的重要表现之一,这就为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运用提出了要求,制定了轨迹。而学生作为具有丰富情感特性的客观存在体,学习活

3、动的有效开展需要建立在良好学习情感基础之上。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将学生“主动学习” 、 “主动探知”内在情感激发作为有效教学的首要条件和关键环节,按照教学目标要求,抓住教学内容重难点,设置出具有浓厚生活“气息”的现实性问题情境,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达到“要我学”向“我要学”的有效目的。“一次函数”是“数”与“形”有效结合的重要章节,学生在初步接触时,对一次函数性质,特别是一次函数图像性质以及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组) 、正比例函数、一元一次不等式关系等方面知识内容学习时产生一定的学习困难。教师在教学该章节知识内容时,针对这一实际,就抓住一次函数的“

4、生活性”特征,将“数学问题”转化为“现实问题” ,设置“小明和父亲在晚饭后出去一起散步,从所在小区走了 20 分钟到一个离家 900 米的书报亭,看 10 分钟的报纸杂志后,用 15 分钟时间返回家里。试画出表示“小明父亲的离家距离与时间之间关系”的图像”生活性问题,让学生体会一次函数知识内容的现实生活意义,从而实现内在情感得到激发,学习“欲望”得到争抢,主动参与新知内容和问题解答活动。二、凸显数学问题内涵丰富性,让学生在问题探究中“能够学习”数学问题是数学生活内涵特征展现的有效平台,在揭示数学知识点方面具有显著特性,能够将多个知识点内涵进行有效融合,渗透到数学问题条件之中。这就为培养和锻炼学

5、生探究动手能力提供了条件和载体。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可以将解答问题的过程转变为学生探求解题要领的过程,设置具有探究性、丰富性的数学问题案例,通过启示性问题,引导学生逐步进行问题探究活动,逐步引导和帮助学生“拨开迷雾” ,找寻和掌握问题解答要领,形成正确高效的动手探究方法。问题:已知一个二次函数 y=ax2+bx+c 的图象顶点为(1,-9/2) ,且经过点(-2,0) ,求这个二次函数的函数关系式。教师在该问题解答进程中,先引导学生学生进行问题内容初步感知活动,学生在感知活动中认识到,该问题实际是“运用二次函数图像求解析式”方面的问题。此时,教师向学生提出“在已知二次函数顶点坐标时,可以得出什么

6、结论?” 、 “再结合经过点(-2,0)这一条件,是否可以确定 a 的值?” 、 “解答该类型问题求解析式一般可以运用什么方法?”问题,让学生结合启示性问题开展探究、分析活动,教师在学生解答基础上,与学生共同归纳总结出该类型问题解答的一般方法:“已知二次函数图象的顶点坐标(h,k) ,一般设 y=a(x-h)2+k,再根据其他条件确定 a的值。同时,也可以采用另设 y=a(x-h)2+k 这种形式,在顶点已知的条件下,只需确定一个字母 a 的值。 ”三、紧扣解题思想多样性,让学生在评价辨析中“有效学习”教学实践证明,同一数学问题,可以采用不同解题思想,运用不同解题方法进行问题的有效解答。这就为

7、创新性技能人才培养提供了锻炼和实践的舞台。但由于学生学习能力水平“参差不齐” ,致使学生创新方法及结果“差强人意” 。这就要求教师要发挥教学评价作用,让学生之间开展问题解答过程辨析活动,评析研判学生解题过程解题思路、解题方法等方面的不足,使学生能够及时、全面认识自身学习活动不足,制定改进措施,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和能力素养。问题:解方程组教师向学生设置了如下解题过程:由(2)得:x=y-1(3)把(3)代入(1)中,并整理得 3y2-2y=0解这个方程得,y=0,y2=2/3 将 y=0 代入(1)得:x2=1,x1=1,x2=-1将 y=2/3 代入(1)得:x2=1/9,x3=1/3,x4=-

8、1/3原方程组的解为:教师引导学生开展问题评价辨析活动,学生在反思、分析基础上,认识到该问题解答存在“将求得的根代入二元二次方程,所求得的解只符合这个二元二次方程,片面的认为式方程组的解。但所求的解不符合二元一次方程,就会产生增根”解题错误,而应该“采用代入法解二一型方程组,将方程组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解这个方程的根应分别代入二元一次方程” ,可以避免错误的发生,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形成解题方略和思路,从而使学生思维创新活动通过“辨析评价”形式进行完善和提高。总之,初中数学教师要树立“以生为本”理念,围绕学科内在特性,紧扣学生主体特性,开展有效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有效教学中“愿意学” 、 “能够学” 、 “学得好”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