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综合改革方案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41426859 上传时间:2018-05-2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生综合改革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学生综合改革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学生综合改革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学生综合改革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学生综合改革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生综合改革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生综合改革方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一、高度重视以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强化教育教学的制度环境建设(一)开展教育教学大研讨活动,理清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思路。深入分析全球化背景下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凝练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过程中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和重点任务,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教育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等重要文件,努力营造加强和改进教育教学工作的政策环境。(二)完善激励机制,营造重教氛围,强化以制度创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出台加强高水平教育教学工作办法 ,在学校新一轮教师岗位分类管理改革和岗位聘任中,有针对性地出台相关管理文件,对教师的教学投入课时和教学质量提出明确要求。设立求是特聘教学岗、高端教学

2、实验岗、高级讲师岗,鼓励擅长教学的教师发挥所长、安心教学。从根本上改变目前教师考核的标准和导向,明确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任务、教书育人是高校教师首要工作的根本认识。特别设置本科教学奖励专项经费,奖励本科教学投入课时最多和绩效最好的院系及相关教师。一、高度重视以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强化教育教学的制度环境建设(一)开展教育教学大研讨活动,理清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思路。深入分析全球化背景下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凝练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过程中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和重点任务,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教育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等重要文件,努力营造加强和改进教育教学工作的政策环境。(

3、二)完善激励机制,营造重教氛围,强化以制度创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出台加强高水平教育教学工作办法 ,在学校新一轮教师岗位分类管理改革和岗位聘任中,有针对性地出台相关管理文件,对教师的教学投入课时和教学质量提出明确要求。设立求是特聘教学岗(校内)、高端教学实验岗、高级讲师岗,鼓励擅长教学的教师发挥所长、安心教学。从根本上改变目前教师考核的标准和导向,明确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任务、教书育人是高校教师首要工作的根本认识。特别设置本科教学奖励专项经费,奖励本科教学投入课时最多和绩效最好的院系及相关教师。(三)实施校院两级年度教学工作报告制度,构建本科教学量化考核和绩效评价体系,完善教学质量内部评价与保障

4、体系。推动院系本科教学工作改革,建立浙江大学本科教学量化考核和绩效评价体系,首次使教学成为和科研一样可量化、可评估的对象。从教学基地、教学队伍、课程及教学、学生国际交流与创新能力培养、教学改革及成果、毕业生情况和教学异常情况等七个方面指标,对学院首次发布了院系教学量化考核与绩效评估报告,激发了院系进一步加大本科教学投入的热情。二、不断理顺本科教育体制机制,进一步落实本科教育教学质量的管理体系和育人环节(一)整合本科教育教学资源,成立本科生院。本科生院主要负责本科生思政教育与素质拓展,本科教学运转与日常教学事务,本科教育改革、研究与发展,本科教学条件保障与质量监控。本科生院的成立,变原先的单一多

5、部门分散决策管理为统一高效管理。目前,学校本科教育教学质量管理的长效机制已初步建成,下设教务处负责教务运行、教学质量处负责教学评价、教研处负责教学提升,形成了质量提升的闭环机制,增强了面向教师和学生的教育教学服务功能,打造了和谐、务实、高效的本科教育教学综合管理平台。本科生院的设立,还进一步优化了育人环境,形成了全校上下全力关注本科生成长的优良氛围。(二)适应大类招生与培养需要,不断完善“一横多纵”的本科生培养与管理模式。在本科生院下新设“求是”学院,负责大类招生和大类培养模式下的一、二年级学生管理,称为“一横”;各专业院系负责专业确认后的高年级学生管理,称为“多纵” 。近年来,学校进一步完善

6、“一横多纵”的学生培养和管理模式,不断优化求是学院与专业学院和本科生院的关系,加强求是学院队伍建设,建立园院合作的指导机制和教师广泛参与的帮助机制。(三)实施“新生之友”寝室联系制度,完善“三全育人”工作体系。从 2011-2012 学年开始,实施“新生之友”寝室联系制度,引导学校教职工尤其是优秀教职工与本科一年级学生寝室建立联系,开展学业指导和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多样化的形式深入到学生当中,真心真情主动关爱学生,实心实意真正助力学生,在生活适应、学习方法、思想品德、心理健康等方面给学生全面指导,营造关爱学生的良好氛围。三、秉承通识教育理念,不断探索完善通识教育新模式(一)全面推进通识核心课程建

7、设,提高本科通识教育质量。着手建设一批高质量的通识核心课程,充分发挥学校学科综合优势以及自身人才培养特色,全面提高本科通识教育质量。课程定位方面强调学习经典与前沿知识,培养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课程教学模式方面采用大班理论授课和小班课堂研讨相结合的方式;课程的考核方面,要求以创造性、批判性思维为主,开放性题目为主的考试和高要求、大容量的作业或当场练习、现场演讲相结合的考核办法。(二)推动开放课程建设,倡导网络化教育和移动学习。2010 年起,全面推动网络公开课程和视频公开课程建设,开设浙江大学开放课程网站,初步完成基于移动-网络平台的开放课程体系和平台建设,使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利用碎片时间学习,促

8、进效率和自主能力的提高。四、以承担国家教育体制机制改革试点工作为契机,不断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途径(一)承担国家教育体制机制改革试点,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学校基础医学院承担“试点学院”改革任务,以培养生物医学创新人才为核心,围绕人才选拔与培养、师资管理制度和学院内部治理结构等方面存在的瓶颈问题进行综合改革,着力推进人才培养机制和管理体制创新,努力建设国际一流的研究型基础医学院。(二)改革招生制度,着力推进完善优质生源选拔机制。积极探索和实践大类招生制度改革,同时开展“大学准新生计划” “西迁之路学子计划” “保送生计划” “攀登计划” “创意设计人才计划”等学生多元选拔机制;推行本

9、科招生宣传工作学部院系责任制,招生宣传工作阵地前移、重心下移,提高本科生源质量。借助网络手段,实现素质教育的信息化管理。为有效管理学校素质教育开展情况,方便学生申报素质拓展学分,学校组织开发了大学生素质拓展学分信息管理系统通过网络,实现学生素质教育成果的动态管理,学生通过互联网经个人信息门户登陆学校素质拓展学分管理系统,随时可以申报和查询个人素质拓展学分。学校职能部门和院系在网上对学生申报的素质拓展学分进行认定和审核,管理工作更加方便和快捷,素质教育成果能够得到及时地肯定和鼓励,学生参与积极性得到有效提高。鼓励个性发展,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学校素质教育培养体系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在素质拓展学

10、分认定的六个方面内容中,细化为 17 个方向 33 个小点的审核和认定对象,为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指引方向。毕业时,学校为学生颁发素质拓展学分成绩单,详细记载学生在校期间接受个人技能培训、社会实践、参与各类活动、取得各类成果等方面的综合信息,直观地反映学生在校期间的综合表现。与此同时,在素质拓展学分系统运行过程中,学校鼓励学生在个人兴趣和特长方面重点发展。除学校规定的思想政治与道德修养、国防教育方面的必修学分外,学生在个人兴趣和特长方面取得的学分在素质教育的其他四个方向可以进行冲抵,以此促进和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素质拓展学分实施三年来,全校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明显提高,个性发展获得鼓励,毕业生受到用

11、人单位认可,学校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保持在较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建设内容1.推进校企对接。以区域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明晰人才培养目标,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现代企业优秀文化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强化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推进素质教育;与企业(行业)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专业教学要求与企业(行业)岗位技能要求对接;推行“双证书”制度,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引入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积极试行多学期、分段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将学校的教学过程和企业的生产过程

12、紧密结合,校企共同完成教学任务。2.探索系统培养。推进中高职衔接,探索技能型人才系统培养的制度和形式,促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载体,注重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目标、专业内涵、教学条件等方面的延续与衔接,系统设计、统筹规划课程开发和教学资源建设,明确各自教学重点,调整课程结构与内容,完善教学管理,改革评价办法,改革招生考试制度,探索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贯通的人才培养通道。3.强化实践育人。系统设计、实施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探索建立“校中厂” 、 “厂中校”等形式的实践教学基地,推动实践教学改革。强化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

13、设备、技术和师资,校企联合组织实训,为校内实训创建真实的岗位训练、职场氛围和企业文化;将课堂建到生产一线,在实践教学方案设计与实施、指导教师配备、协同管理、实习实训安全保障等方面与企业密切合作,提高教学效果。4.转变培养方式。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大力开展学生技能(设计、作品)竞赛(展示)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模式,共享优质教学资源,破解校企合作时空障碍。与企业合作开发虚拟流程、虚拟工艺、虚拟生产、虚拟运营等数字化教学资源,搭建校企数字传输课堂,将企业的生产过程、工作流程等信息实时传送到课堂,使企业兼职教师在生

14、产、工作现场直接开展专业教学,实现校企联合教学。5.建设教学团队。建立和完善“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培养和评聘制度,促进专业骨干教师积累企业工作经历和树立行业影响力,促进来自生产一线的兼职教师承担相应比例的教学任务。通过校企合作,建设专兼结合专业教学团队,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教学机制,推进校企之间技术研讨和经验交流的制度化建设,提高技术服务能力;突出教学团队的梯队建设,发扬传、帮、带作用,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形成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德技双馨的专业教学团队。6.实施第三方评价。建立就业(用人)单位、行业协会、学生及其家长、研究机构等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的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将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创业成效等作为衡量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并对毕业生毕业后至少五年的发展轨迹进行持续追踪。通过对教育教学活动和职业发展信息化管理,分析学生(毕业生) 、教师、管理人员等有关学习(培训) 、教学、工作等方面的信息,为教学质量管理、招考办法改革、专业设置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调整创新、办学成本核算、制度设计等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