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台农业先行区规划与建议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1426484 上传时间:2018-05-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闽台农业先行区规划与建议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闽台农业先行区规划与建议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闽台农业先行区规划与建议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闽台农业先行区规划与建议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闽台农业先行区规划与建议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闽台农业先行区规划与建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闽台农业先行区规划与建议(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闽台农业先行区规划与建议闽台农业先行区规划与建议福建社会科学院亚太经济研究所 陈彤2008 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支持海峡西岸和其他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地区经济发展”。作为海峡两岸合作最为成功领域之的闽台农业合作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闽台农业合作历经 20 余年的发展,迄今已形成以水海产品、蔬菜、茶叶、食用菌、水果、花卉、畜牧的种养及其加工出口的特色产业链,奠定了福建以外向型为主的农业产业格局。同时,福建成为承接台湾水产养殖业、园艺产业、林业的产业移植前哨和重镇。台湾农业及其台资农业企业对福建农业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新的发展时期,随着大陆经济发展战略的调整,福建以传

2、统产业为主导、以中小型规模为代表的台资农业企业也面临着产业的整合与升级。闽台农业先行区设想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酝酿的,它将立足福建对台农业优势和闽台农业合作基础,将打造区域性农产品种质资源研发总部和区域性农产品物流中心作为未来闽台经济一体化的增长点,使两岸共赢发展。 闽台农业一体化的区域优势 闽台农业一体化将加速闽台农业诸要素的流动,有利于推动两地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及农产品贸易一体化进程,并进一步提升两地农业科技实力。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1. 激发闽台农业的贸易谈判效应和贸易创造效应 闽台两地农业资源禀赋差异形成的绝对比较优势与资源配置效率差异形成的相对比较优势有很强的互补性以及无可替代的区域特

3、性。在外贸领域,闽台农业合作与联盟有助于加强两地农产品在第三方市场的拓展合力与“贸易谈判效应”。由于两地出口农产品的高度同质性,两地的果蔬、花卉、水产品等优势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在第三方市场呈现此消彼长的竞争格局。一旦闽台达成农业策略联盟,将加强两地在国际贸易中的谈判地位,提升闽台外向型农业的国际竞争力。在区域内,台湾大量进口的蔬菜、水产品、甘蔗和茶叶等正是福建具有比较优势的大宗农产品,可以从福建供应台湾,台湾的优质农产品也可以进入福建市场。在不远的将来,大陆将进一步开放台湾 40种滞销农产品优惠登陆,并且台湾具有竞争优势的农产品,包括具有技术与资本优势的植物种苗、花卉、水产种苗、观赏鱼、深海网

4、箱养鱼、种畜禽、远洋高级水产品、深加工食品等,以及具有台湾本地特殊风味的台湾土鸡、黑毛猪等,也将可逐步拓展大陆消费市场。闽台农业一体化带来的闽台农产品“贸易创造效应”,使闽台区域内的农业资源得到更加有效的运用,也有利于提升两岸民生福利。 2.加速闽台农业产业格局和布局升级转型 台湾地区在农业应用研究、技术引进与转化、农业合作组织建设、营销文化和生物技术等领域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与实力,农业良种更新速度很快。福建作为海峡两岸台湾农业试验区,农业产业化和农产品加工业水平和规模在全国处于领先,拥有对台农业合作的产业和科技基础,拥有全国最早的(漳浦)台湾农业投资区,而且能够提供一个以大陆为支撑的先进高

5、科技研发平台和庞大的农产品市场潜力。在共同市场框架下,闽台优势互补、分工合作,福建凭借和台湾相近的气候生态环境优势,成为台湾热带亚热带水果、蔬菜以及水产品产业移植的首选基地及其种苗繁育基地,带动福建农业产品档次、产业结构和产业规模不断优化。同时,台商对大陆农产品市场的拓展将借着福建这个基地和跳板北上西进,闽台农产品物流联盟的产业规模和市场容量基础由此确立,使得闽台农业依存度不断增强。 3.整合两岸农业科技优势打造竞争合力 福建农业科技依托中国大陆先进的转基因技术、太空育种、人才优势和丰沛的农业种质资源(中国大陆是世界公认的八大种源库之一),可以互补和填补目前台湾农业科研的空白。福建省在农业生物

6、技术某些领域的研究也有较高水平,如福建的抗虫转基因水稻选育项目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福建的生物技术在品种改良、植物保护、动物疾病预防控制、土壤改良和生物肥料研制等方面也有很好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基础。台湾的园艺、设施、生物技术领先福建 15 年,并且台湾的热带亚热带作物基因库、农业生物技术、冷藏库技术、加工技术、栽培技术等已经达到或者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台湾从 20 世纪 60 年代起就十分重视从世界各地引进水果、花卉、蔬菜等优良品种,经过几十年的引种和筛选,培育出大量代表着世界先进水平的优良品种。从某种程度上讲,引进台湾的名优品种,也就等于引进世界的名优品种。可见,闽台农业科技具有互补互惠性。闽

7、台共建热带、亚热带农业种质资源研发总部,将确立两地在亚太地区的农业研发领军地位。 闽台农业一体化瓶颈与隐患 闽台农业一体化虽然已经势不可挡,在民间和业界形成共识,但政治和体制的瓶颈仍有待进一步的化解与协调。今后,闽台农业需要正视并解决好三个方面的问题: 1. 农业互动层面低,双向交流实质性突破不显著 台湾方面至今仍然将投资大陆农业分为准许、禁止与审查三类,制约了闽台农业产业转移与承接的速度与深度。福建方面对台招商项目前期准备和项目存储不足,致使承接台湾农业产业转移的反应能力和承载能力相对薄弱。两地在农业高科技、信息交流共享、人才培训、营销服务等高层次领域的互动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例如生物工程技

8、术、电子及信息技术、遥感技术、激光技术等在台湾广泛得到推广运用的农业核心技术几乎都没有在福建推广,闽台农业合作组织在共同运销和农业技术推广方面没有达成实质的合作。同时,在闽台合作的特色优势产业领域形成规模和规模效应的企业也可谓凤毛麟角。 台湾方面对从大陆进口产品也实行严格的品种和数量限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前,台湾准许进口的大陆农产品仅为 482 项,占其放开进口农产品比重的 23.3。入世后,逐步进行放开,达到 901 项,目前尚有近 40%的大陆农产品没有开放进口。台湾主要的进口农产品如玉米、黄豆等五谷杂粮及棉花等也是大陆生产的大宗产品,但台湾方面仍没有完全开放大陆大宗农产品进口,而主要从美

9、国等地进口。同时,岛内需求较大的大陆农产品,特别是一些特色农产品,无法通过正常转口贸易进口,因而主要通过被台湾当局视为走私的民间海上“小额贸易”及其他途径进入台湾。此外,目前大陆企业还不能在岛内设立机构或是进驻人员,大陆采购团也无法前往台湾采购,农产品信息的不通畅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两地间农产品贸易的进程。并且由于两岸政治的因素,一些农产品如新鲜水果、蔬菜等对储存保鲜和运输的时效性要求较高,因不能“三通”直接导致两地农产品运输时间和交易成本偏高,从而削弱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2. 农业制度和平台建设有待规范和创新 目前在闽台农业产业分工方面,台湾占据了产业链的高端研发和精致农业,福建处于产业链

10、的中下游生产与种苗繁育基地。未来两地在共同市场概念下,两地产业与科技应相互交融,发挥彼此优势。两地管理部门应在制度整合上有所创举,对接和创新两地农业知识产权制度、农产品运销制度、农业合作组织制度、农地制度以及检验检疫制度等;此外,还应统一农产品标准,建立农产品原产地认证制度和农业管理机构合作与磋商机制,为两地农业互动和争议处理探讨出可行的机制,共建或对接相关管理和仲裁机构,并不断发展与完善相应的运作平台。闽台必须建立市场化、网络化的贸易、科技、人才与产业互动平台,逐步推动诸要素间的共享与有序互动,打造闽台走向共同市场的基础平台。 在农业知识产权方面,大陆农产品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尚不规范与健全,影

11、响到台商维权和经营效益,引进良种的台商的经济利益缺乏相应的保障机制。大陆从台湾引进良种需上报农业部审批,常常因此错过正常生产季节,而非正规渠道引种又存在物种安全隐患。同时,福建本土物种的流失也将削弱福建农业的可持续竞争力。此外,企业临时出口需要提供的濒危证要逐级上报国家林业局,最快批复也要近一个月时间,影响了企业正常经营。 3. 闽台产业合作缺乏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 两地一些农业合作项目因多头管理和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而无法实际运作。由于目前福建的农业合作组织还在起步阶段,在维护农户利益、规范农户和台商的利益合同制度方面还未能有效发挥作用,有关台资农业企业分担当地农民的生产与市场风险责任、利润分配

12、等没有健全的解决机制加以保障,尤其是在福建城乡贫富差距拉大的现阶段,在一定程度阻碍了两地农业合作的进一步深化。一些台资农业加工企业将农业生产的风险转嫁给农民,也有一些农民在市场上农产品供不应求、农产品价格超过合同价格时违约。 闽台农业先行区规划 “520”之后,继续发挥闽台农业合作优势,加强闽台农业产业对接,深化农产品加工、研发、物流合作,完善产业链,提升闽台农业产业合作深度,吸引台资龙头企业及其科技精英落户,是闽台农业合作走出新局的新思路。展望闽台农业合作前景,我们在不断扫清障碍、取得共识的同时,更应积极布局,发挥优势,未雨绸缪。 1. 规划建立国家级“闽台农业合作先行实验区”,作为闽台农业

13、一体化的试验基地 “闽台农业合作先行实验区”的规划要从可持续发展和节能减排的战略高度,立足闽台农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将先行实验区建成闽台良种交流、研发、中试隔离和检验检疫合作的先行区以及闽台产学研交流合作的示范基地;同时,严格先行实验区准入标准,坚持高科技农业技术优惠政策,坚持以台资龙头企业带动关联企业整体落户集聚的产业链发展准入模式。 先行实验区要在产业政策导向上加大重点扶持力度,培育区域性现代农业示范龙头和辐射中心,鼓励闽台农业龙头企业和科研院所建立研发中心;要摆脱传统的台资农业投资格局,鼓励农业高新技术研发、推广和产业链整体发展,建立两岸农业高科技研发总部,完善闽台农业一体化的实施平台。

14、建议选址在漳州龙海、漳浦一带,先行试点。 2. 打造区域性闽台热带、亚热带农业种质资源研发总部 闽台热带、亚热带农产品种质资源研发总部的构想是以产权链为纽带,实现企业的跨地区分布和跨地区并购,形成总部经济,促进要素在区域间的自由流动,实现资源有效配置和整体利益最大化为基础的区域专业化分工格局。研发总部是全球经济跨国发展的核心布局,也是生产力和竞争力的培育中心。农业种质资源关系到农业发展最核心最根本的竞争力和可持续性,是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的战略资源。作为农业种质资源研发总部,应该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的功能区:高科技及其精英体系、种苗繁育体系、种苗推广辐射体系(见图 1)。 闽台农业种质产业各有优势。

15、总体而言,台湾在种质基因库、应用研究和推广上处于世界先进水平。目前,台湾已经规划设立了屏东县农业生物科技园区、台南县台湾兰花生物科技园区、嘉义县香草药草生物科技园区、漳化县花卉园区和宜兰县海洋生物科技园区,重点发展农业生物技术产业。福建依托大陆丰富的物种资源和基础研究力量,在生物技术和航天育种领域具有和台湾互补的科研和人才优势。福建已建成乌龙茶种质资源圃、香蕉种质资源库、闽台果树种质试管苗库等;水稻分子育种、农业遗传工程等省级农业重点实验室和省级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也具备一定的科研成果和人才储备;全省各地的台湾种苗繁育中心也列入福建省“十一五”规划,全部在建或完善中。引进台湾和海内外农业科技精

16、英,联合国内外相关科研机构,构建闽台热带、亚热带农业种质资源研发总部,已经具备产业、科技和人才基础。 漳州的东园现代农业示范园是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之一,基础设施配套齐全,已建成一座集科研、实验、示范、推广、培训为一体的占地 1 735 平方米的科教中心,与福建省农林大学、福建省农科院、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有着密切的长期科技合作。可先期培育东园镇农科所为闽台农业科技合作先行基地,引进两岸科技人才,并授权其负责下蔡引种隔离区的经营与管理,与漳州市农办共同协调好隔离区的运作,推动闽台良种繁育产业健康发展。同时,配合福建“十一五规划”,建设一批省级园艺作物种苗繁育基地,进一步完善闽台热带、亚热带水产品、食用菌、茶叶、水稻等种质资源基因库,推动两岸农业新物种和农业生物技术领域的合作,探索两岸合作研发、中试、推广的一体化协作模式。在此基础上,闽台两地可共同完善热带、亚热带水产品、食用菌、茶叶、水稻等种质资源基因库,开展农业新物种的研发合作,重点加强农业生物技术领域的合作。闽台热带、亚热带农业种质资源研发总部的建立可以有效缩短新品种引进与本土化进程,使闽台农业物种更新速度同步,从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