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周口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

上传人:洪易 文档编号:41396348 上传时间:2018-05-2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周口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河南周口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河南周口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河南周口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河南周口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周口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周口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 Technology Yinchuan College 作者:阮晓 光- 1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的调查报告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的调查报告调查参与者:阮晓光调查参与者:阮晓光调查时间:调查时间:2012 年年 7 月月 25 号号-8 月月 24 号号调查地点:河南省淮阳县葛店乡调查地点:河南省淮阳县葛店乡一、一、 调查说明调查说明( (一一) )调查背景:调查背景:近年来,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规模的不断扩大,劳务经济已成 为农民致富的重要途径。但由于种种原因,许多外出务工人员将子女留在农村, 由此产生了

2、一批特殊群体,即“留守儿童” 。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 如下据全国妇联统计,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约 5800 万人,占全部农村儿童 28.29%。 河南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居全国首位:目前河南省外出务工农民达到了近 1002.2071 万人,由此产生了 201.8118 万名农村留守儿童,占全省义务教育阶 段儿童总数的 15.20。2009 年,国务院就农民工问题,专门下发了“五号文 件” ,特别强调一定要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关注留守儿童。( (二二) )调查地概况:调查地概况:葛店乡位于豫东平原黄泛区的腹地,隶属淮阳县,东与郸城县李楼接壤, 南临淮郸公路, 西与大连乡隔狼牙沟相望,北倚黑河与黄集

3、乡为邻。总面积 70 平方米公,辖葛店村、大王庄村、朱寨村、小徐楼村、孔王庄村、杨楼村、 秦阁村、徐寨村、邱张楼村、朱庄村、梁寨村、陈庄村、代集村、贾庄村、李 瓦房村、王关村、薛寨村、杜洼村、王集村、姜楼村、李关村、大徐楼村、徐 集村、徐韩村、孟堂村 25 个行政村,107 个自然村,307 个村民组 16800 户,7.8 万亩耕地。 河南省作为我国农村劳动力输出大省,也是全国农村留守儿童最多的省份 之一,全省从事农业的劳动力约有 3500 万人,外出务工半年以上人员达到 1557 万人,他们的子女大多在家乡接受教育,或生活在有父母一方抚养的“单 亲家庭”里或由祖父母、亲戚朋友代为抚养。有的

4、孩子甚至独自留在家中,从而 形成了一支庞大的“留守儿童”队伍。据不完全统计,我省农村 14 周岁以下留 守儿童数量约 300 万人,占全国留守儿童总人数约 10。全省各地通过采取实 施“留守儿童关爱工程” , “代管家长”制度建设,开办寄宿制学校等各种方式 帮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淮阳县地处豫东黄淮平原、周口市 8 县 1 市 1 区腹心,现有建制镇 7 个、 乡 12 个,辖 497 个行政村,总面积 1407 平方公里,耕地面积 154 万亩,总人 口 135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 100 万。淮阳县是国家级贫困县,也是劳务输出大 县,大部分青壮年都离开家乡外出务工,很多儿童长年见不到父母。

5、近年来,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 Technology Yinchuan College 作者:阮晓 光- 2 -淮阳县针对农村儿童存在的“家庭缺位、亲情缺失、交流缺少、监护缺乏”等 问题,采取相应措施,动员全社会力量和政府各部门、各群众团体,开展关爱 活动,形成了“心有人爱,身有人护,难有人帮”的留守儿童关爱机制,努力 营造社会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 (三三) )调查方式:调查方式:基本思路:采取分层抽样调查的方式进行,并制作一份关于农村留守儿 童教育现状的调查问卷的分析报告。调查范围为葛店乡葛店村、梁寨村、陈 庄村、代集村、李瓦房村

6、、王关村、王集村等 7 个自然村中的 7 村民小组。调 查时点为 2012 年 7 月 25 号-8 月 24 号。 由于地理和历史等原因,我国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农村人地矛 盾尖锐,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为改变生存状况外出务工,由此引发“留守儿童” 问题。为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现状,本调查组成员对淮阳县葛店乡部分中小学生, 特别是就读淮阳县葛店乡各留守儿童关爱学校的留守儿童情况展开了调查,基 本摸清了留守儿童的数量、教育状况、生存发展状况和心理需求,为相关部门 制定有效措施提供了决策依据。二、二、 调查目的调查目的周口市存在 60.9 万的留守儿童,所以作为一个经济相对落后,留守儿童数 量庞

7、大的这样一个典型的地方而言,对于其问题的研究探讨和解决将具有普遍 意义。该项调查的目的有: (一)(一) 为更好地了解这些农村留守儿童的身体和心理健康状况; (二)(二) 通过对村落留守儿童现状问题进行实地调查,提出一些能改善情况 类似于该村落留守儿童现状的建议,使留守儿童问题能得到改善,促进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良好发展。 (三)(三) 为能够给家乡新农村教育事业提供智力、人力等方面的支持,为早 日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早日实现。三、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三、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一)(一)基本情况基本情况汇总结果显示:7 个村民小组总人口 430 人,劳动力 266 人。2010-

8、2012 年长期在外务工人员总数为 106 人。据此推算,全县外出务工人员为 134779 人, 比去年同期减少 2926 人。在留守儿童中,由父母一方照顾的有 23121 人,占留 守儿童的 68.4%,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照顾的有 10596 人,占留守儿童的 25.5%,其他亲人照顾的有 2138 人,占留守儿童的 5%,独立生活的有 44 人, 占留守儿童的 1.1%。(二)(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存在的主要问题1. 教育情况令人堪忧。14 个乡镇的调查结果显示,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 和学习均存在这样的问题,即由于父母长期在外,监护人的文化水平较低,对 孩子教育帮助不够。调查中发现,83%以

9、上的监护人没有参加过家长会,13%的 监护人偶尔辅导孩子学习,仅有 10%的监护人和老师联系。从而致使部分留守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 Technology Yinchuan College 作者:阮晓 光- 3 -儿童的学习成绩时好时坏,对学习缺乏热情和进取心,甚至有的厌学、辍学,成为老师眼中的“双差生”和“问题儿”。 2. 性格行为存在缺陷。由于正常的家庭心理环境的缺失、农村教育环境的 不理想以及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和渗透,使得留守儿童形成了典型的个性特征 和行为缺陷。集中表现为:任性、郁闷、敏感、不安、胆怯等。祖辈的溺爱, 造成留守儿童

10、我行我素、固执倔强、情绪波动大、爱发脾气等不良性格。在学 校常常表现的不合群、易嫉妒、叛逆心理严重,不能与老师和同学和平共处。 而且由于留守儿童处于身心发展的转折期,其可塑性大、自制力差、缺乏成人 适当的约束和科学的引导,使其极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诱惑和影响,很多儿 童由于无人管理或管理不当而与社会上的不法分子混在一起,养成了不良的行 为习惯,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调查显示,留守儿童中遵纪守法表现较 好的占 17%,一般的占 65%,差的占 18%。 3. 安全方面得不到保障。面临拐骗、打架、斗殴、交通等方面的安全隐患。 由于学校与家庭之间安全纽带衔接不上,学校不可能面面俱到,留守儿童年幼

11、 无知,监护人又普遍缺乏安全保护意识和防范防护能力,导致留守儿童伤人或 被伤害等安全隐患无处不在,安全事件时有发生。 4. 政府、社会关注不够。留守儿童在成长期需要家庭、社会的关爱和引导。 目前他们尚处于心智未完全成熟的阶段,缺乏对社会生活事物的准确判断,没 有父母在身边交流、教育和疏导,让他们面临了更多的疑惑和不安,目前社会 上对留守儿童的关注不够,未形成有效的管理机制。调研发现,教育、民政、 关工委、团委、妇联等部门虽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开展了一些关爱工作,但覆 盖面还是很小。如:学校尚未建立留守儿童档案,村委会也没设立外出务工人 员花名册,相关部门对留守儿童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也尚未进行政策性

12、的思考等。(三)问题产生的原因(三)问题产生的原因1. 社会原因。城乡流动人口数量不断扩大,家庭化流动的趋势日益明显。 但城乡二元结构使进城打工的农民无法长期将子女带在身边给予照顾。原因在 于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以及与这种制度相伴而生的子女免费或低收费入学,必 需在原籍所在地中考、高考等制度形成的壁垒。农民工无法承担子女入学的高 昂费用问题、在简陋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入学无法解决升学考试问题、各地教材 的选用不同使得这些群体的子女在转学后面临两地教育内容不能衔接的困境等 问题,直接推动了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产生。 2. 家庭原因。在经济收入与子女教育之间取舍失衡,为了改善家庭生活, 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

13、了土地,到城市里务工谋生。他们希望自己的生活越来越 好,也希望给下一代成长提供更充裕的经济支持。但在外出务工与子女就学、 教育之间产生冲突时,他们往往选择前者。这其中,既有生活压力的原因、也 有教育意识的原因。但不同原因导致的结果却是相同的,即:使儿童在不完整 的家庭中成长,在流动留守流动的变动中长大,同时,从家长自身来 看,家长的教育能力与孩子教育需求之间形成落差。外出务工的家长整日忙于 打工,没有时间和精力过问孩子的学习,对孩子的困惑、需求、交往、兴趣的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 Technology Yinchuan College 作

14、者:阮晓 光- 4 -关注就更少了,而留在家的父亲或母亲忙于操持家务,对孩子的教育关注仅限 于让孩子完成作业,家庭教育基本处于空白状态。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时期的 中小学生,对学习、生活、自身的变化有太多的问题需要解决,但家庭不能充 分给予他们以精神上的支持和知识上的解答。 3. 学校原因。从学校教育来看,课程设置与留守儿童身心发展不相适应, 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儿童在心理发展上存在更多的困惑和问题,他们 需要学校给予更多的帮助与疏导,需要通过教师、通过集体的温暖弥补亲子关 系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形成的消极影响。但由于教育理念、办学条件、师资 力量等多方面的制约,农村学校很少开设专门的心理

15、课程并配备专门的心理老 师,也很少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 制教育。这些教育内容不但对留守儿童是必要的,对生活在社会飞速变化,媒 体迅猛发展这一时代的所有儿童都是必要的。四、对策和建议四、对策和建议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 75%,今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涌现出了一大批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于 是农村的留守儿童成了备受社会关注的主体。 (一)转变农村思想观念,提高教育认识。意识指导行动,农村小学教育 要健康快步发展,转变对于教育的思想观念是关键。从地方行政领导到学校各 级教师、从家长到学生以及整个农村社会,都要先从思想上解

16、放过来,要充分 认识到实施素质教育对孩子发展的必要性,认识到培养学生基本素质的重要性, 为他们学会生存打下基础。 1.对于整个农村社会而言,政府和其他社会各界友好人士应该通过宣 传教育,通过访问,讲学,调研等手段将先进的教育理念传达给农村的村民, 逐渐改变整个农村对于教育的看法; 2.教师是学生的诊断师、指导者、评价者、激励者和管理者,同时教 师又是一个研究者,是一个不断在教学上获求进取的人,所以学校,政府等应 该对给教师提供一些外出交流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机会,让教师不断充实自己, 以便更好的教书育人; 3.家长在推进农村教育的过程中也是十分关键的。学校通过办家长协 会或召开家长会,定期向家长们宣传学校的办学思想和新教学理念,加强学校 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融合沟通,形成教育共识,合力促进素质教育发展,让家长 逐渐改变“教育无用论”的论调; 4.各级各部门要加强联动管理,净化社会风气,营造良好的社会教育 氛围。让农村的孩子们在一个上进的环境中感受到学习改变命运,不断激励自 己努力学习。 (二)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