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资料--文言文答案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139497 上传时间:2017-08-1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35.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复习资料--文言文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复习资料--文言文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复习资料--文言文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复习资料--文言文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复习资料--文言文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复习资料--文言文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复习资料--文言文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期 末 文 言 文 复 习 答 案(一 ) 小 石 潭 记 柳 宗 元 ( 唐 )从 小 丘 西 行 百 二 十 步 , 隔 篁 竹 , 闻 水 声 , 如 鸣 佩 环 , 心 乐 之 。 伐 竹 取 道 , 下 见 小 潭 , 水 尤 清 洌 。 全 石 以 为底 , 近 岸 , 卷 石 底 以 出 , 为 坻 , 为 屿 , 为 嵁 , 为 岩 。 青 树 翠 蔓 , 蒙 络 摇 缀 , 参 差 披 拂 。 潭 中 鱼 可 百 许 头 , 皆 若 空 游 无 所 依 。 日 光 下 澈 , 影 布 石 上 , 佁 然 不 动 ; 俶 尔 远 逝 , 往 来 翕 忽 , 似 与 游 者相

2、乐 。 潭 西 南 而 望 , 斗 折 蛇 行 , 明 灭 可 见 。 其 岸 势 犬 牙 差 互 , 不 可 知 其 源 。 坐 潭 上 , 四 面 竹 树 环 合 , 寂 寥 无 人 , 凄 神 寒 骨 , 悄 怆 幽 邃 。 以 其 境 过 清 , 不 可 久 居 , 乃 记 之 而 去 。一 、 解 释 下 列 加 点 字 或 加 横 线 的 词 语 。1、闻水声:听见 2、伐竹取道_开出、开辟_3、水尤清洌尤其 特别_ _4、可百许头大约; 表约数, “来” 5、全 石 以为 底 把 6、佁然 不动_愣住的样子_7、俶尔远逝_:忽然 8、不可久居 停留 9、悄怆幽邃 寂静得使人感到忧

3、伤; 深 10、隶而从者 _随从; 跟随 11、以其境过清 因为;凄清冷清 12、蒙络摇缀_覆盖_;_缠绕_;摇动_;连结_ 13、心乐之:以-为乐 14、下见小潭 向下 往下 15、近岸 靠近 16、日光下彻 直照到水底 17、影布石上 映18、斗折蛇行 像北斗七星那样; 像蛇爬行那样_ 19、凄神寒骨 使-凄楚;使-寒冷20、犬牙 差互 像狗的牙齿那样;相 互 交 错 21、篁 竹 成林的竹子 22、佩环 都是玉制的装饰品 23、青 树 翠 蔓 _翠绿的茎蔓 24、为 坻, 为 屿, 为 嵁 水中高地 ;小岛;不平的岩石 25、明灭可见 或现或隐 二 、 翻 译 下 面 句 子1、如鸣佩环

4、,心乐之。_(水声)像人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相碰撞发出的声音, (我)心里很喜欢它。2、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潭)由整块石头形成潭底,靠近岸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坻,屿,嵁,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3、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茎蔓,覆盖着,缠绕着,摇动着,连缀着,参差不齐,随风飘动。4、潭 中 鱼 可 百 许 头 , 皆 若 空 游 无 所 依 。潭 中 的 鱼 大 约 有 一 百 来 条 , 都 好 像 在 空 中 游 动 , 什 么 依 靠 都 没 有 似 的 。25、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阳光向下直照到水底,

5、鱼的影子映在石头上, (鱼影)呆呆地一动不动。_6、俶 尔 远 逝 , 往 来 翕 忽 , 似 与 游 者 相 乐 。 忽 然 间 ( 又 ) 向 远 处 游 去 了 , 来 来 往 往 , 轻 快 迅 速 , 好 像 在 同 游 人 玩 乐 。 7、潭 西 南 而 望 , 斗 折 蛇 行 , 明 灭 可 见 。向 潭 的 西 南 望 去 , ( 那 小 溪 ) 像 北 斗 星 那 样 曲 折 , 像 蛇 那 样 蜿 蜒 前 行 , 一 段 看 得 见 , 一 段 看 不 见 。8、 其 岸 势 犬 牙 差 互 , 不 可 知 其 源 。 那 溪 岸 的 形 状 像 狗 的 牙 齿 那 样 相

6、 互 交 错 ,不 能 知 道 它 的 源 头 ( 在 什 么 地 方 ) 。 9、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我)坐在石潭上,四下里竹子树木包围着,静悄悄的没有其他人,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三文意理解1、 本文的写作顺序是 发现小石潭 - 潭中景物 -潭水源流 -潭周围环境 2、 作者对小石潭产生兴趣的原因是什么?作者隔着竹林,就能听到清脆的水声,因此心生向往,所以要去看看。 3、 用自己的话说说小石潭的几个特点。一是由石头围成的 ;二是潭水清澈;三是鱼儿多且反应敏捷。 4、 小溪的溪身与岸势有怎样的特点?(1)溪身曲折,或隐或现;(2)岸

7、势参差不齐 5、 根据第四段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说出小石潭“不可久居”的原因。答:环境冷清;作者内心感到凄寒或(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6、结合原文内容,说说作者观景赏物时的心情是怎样发展变化的。答: “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折射出作者欣赏美景之初的愉悦之情。后来,这种感情发生了变化,“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正是作者抑郁忧伤心情的曲折反映。7、“不可知其源”一句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为小石潭增添了一份神秘色彩。 (二 )记 承 天 寺 夜 游 苏 轼 ( 北 宋 ) 元 丰 六 年 十 月 十 二 日 夜 , 解 衣 欲 睡 , 月 色 入 户 , 欣 然 起 行 。 念 无 与

8、 乐 者 , 遂 至 承 天 寺 , 寻 张 怀 民 ,怀 民 亦 未 寝 , 相 与 步 于 中 庭 。 3庭 下 如 积 水 空 明 , 水 中 藻 荇 交 横 , 盖 竹 柏 影 也 。 何 夜 无 月 , 何 处 无 松 柏 , 但 少 闲 人 如 吾 两 人 者 耳 。一 、 解 释 下 列 加 点 字 或 加 横 线 的 词 语 。1、 解衣欲睡想,将要 2、月色入户: _门_ 3、欣然起行: 高兴的样子_散步 4、 念无与乐者想,思考;_游乐_ ;的人 5、怀民亦未寝 _睡,卧_6、相 与 步 于 中 庭 : 共同,一起_ ;徒步徐行,散步_7、藻 荇 交 横 泛称水草 8、 庭

9、 下 如 积 水 空 明 : 清澈透明 9、 盖竹柏影_原来 10、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是,不过_;这里指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_; 罢了 二 、 翻 译 下 面 句 子(1)月色入户,欣然起行。月光照进堂屋的门户,(我)便很高兴的起来走动。(2)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_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起在院子里散步。_ (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自上而下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水藻、荇菜交叉错杂,原来那是竹子、柏树的影子。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不过少有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_(5)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想到没有(可以)

10、共同游乐的人,于是(我)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 三、 文意理解1、这篇短文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你认为哪些语句与“闲”字有关?本文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在贬谪中感慨深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如“月色入户”透露其民庭冷落, “念无与乐者”透露其交游之稀,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更是直接透露其闲。 2、文中表现兴奋和喜悦的句子是欣然起行,它与 解衣欲睡一句相照应,显得一起一伏,一沉闷一活泼。3、文中最能表现作者自豪自慰又惆怅悲凉心境的句子是哪一句? _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4 全文没有一处直接写友情,但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来。请你找出能表现苏轼与张怀民友情的句子(写出两句),并以其中一句

11、为例,说说你选择它的理由。原句:遂至承天寺;怀民亦未;理由:唯张怀民可以同乐;心境相同; 欣赏趣味相同 5、作者笔下的月色有什么特点?请用原文回答。作者是怎样写出月色的这种特点的?请结合原文,作简要分析。作者笔下的月色具有空明的特点。作者主要运用了正侧面结合的方法和比喻修辞来写月光的这一特点的。先用4“积水空明”四个字,来比喻院中月光的清澈透明,正面描写月光。接着用“藻荇交横”四个字,来比喻月下美丽的竹柏倒影,以竹柏倒影来烘托月光。这两句,一正写,一侧写,从而创造出一个冰清玉洁的透明世界。 6、小石潭记和记承天寺夜游,两篇文章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用原文回答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小石潭记 四

12、 面 竹 树 环 合 , 寂 寥 无 人 , 凄 神 寒 骨 , 悄 怆 幽 邃 记承天寺夜游 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三 )治 水 必 躬 亲 钱 泳 ( 清 代 ) 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昔海忠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一 、 解 释 下 列 加 点 字 或 加 横 线 的 词 语 。1、治

13、水之法_方法_2、不可执一:固执一端,不知变通 3、泥于掌故:拘泥于;对于;古代的典章制度4、亦不可妄意_随意_5、盖地有高低 _原因(是)_6、潴有浅深_水停聚的地方 7、非相度不得其情 _观察和测量;_那_ 8、 _河流的形势_9、非咨询不穷其致 _访问,征求意见;追究到底 ;事理 10、布袍缓带 _指轻便服装11、 是以必得躬历山川、因此,所以;_亲自登山涉水 12、冒雨冲风 _迎着,顶着13、 亲劳胼胝:使劳累_;_手脚因劳动而磨成的茧子 14、亲给钱粮: _亲自_15、 昔海忠介治河 _从前_16、往来于_在_17、而随官人役 并且_18、亦未尝横索一钱 _横行勒索_19、必如是 必须_;_像这样_18、 可举也 _能够_;_办事成功_21、计利而忘义 _考虑私利_; _道义_22、 如 好 逸而恶劳 _如果_;_喜欢_;_安逸_;_厌恶_23、 则事不举 _那么_;_办事成功_24、远嫌而避怨 :_远远躲开嫌疑,避免抱怨二、翻译句子1、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治理水患的方法,既不能固执一端,不知变通,拘泥于古代的典章、制度,也不能随意相信别人的话1、 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原因是地形有高有低,水流有快有慢,水停聚的地方有深有浅,河流的形势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