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缩短政策决策时滞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3KB
约4页
文档ID:41391997
缩短政策决策时滞_第1页
1/4

缩短政策决策时滞,提高宏观调控摘要:从 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和 2007 年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我国的宏观调控是滞后的,经济政策时滞过长,原因是政府重视经济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应对外部冲击的灵活性和应急性还不够,一定程度上殆误了决策时机所以政府要提高宏观调控的科学性,缩短政策时滞,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关键词:经济波动;宏观调控;政策时滞我们都知道我们一直要要追求经济增长的持续和平稳健康发展,也就是追求长期的稳定增长,稳定发展但经济本身增长也好,发展也好,肯定是不平衡的,波动的,波动也是必然的要克服这个波动,使经济平稳较快地发展,宏观调控是一个重要的措施我们讨论的就是 1998 年和 2008 年这两次外部冲击对我们经济波动的影响从而影响到我们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以及政策的反应又是怎样的呢?一.一. 以以 19981998 年和年和 20082008 年宏观调控看我国的经济政策时滞决策年宏观调控看我国的经济政策时滞决策(一)受 1997-1998 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国外贸出口连续下滑,国际需求减少,致使中国出口增长减缓,出口增幅下降,1998 年,我国出口较上年仅增长 0.4%,进口增长率为 1.53%。

实际利用外资下滑,1997 年实际利用外资较上年减少 3535 亿美元,1998-1999 年持续减少国内市场需求不足,经济增长趋缓,国企改组改制,减员增效,失业问题严重,形成对中国经济的冲击,为了增加有效需求,扩大内需,促进经济的发展,政府部门开始进行刺激经济的措施1.扩大国内需求,刺激消费,促进经济增长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支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中共中央发出了指导性文件,调整投资计划,扩大投资规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幅度由原来的 10%调整到 15%以上,集中力量加快了铁路,公路,通讯,环保,城市,农林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加大投资力度和投资领域,增加国家直属储备粮库,城乡电网,城市经济适用住房及生态环境建设的投资2.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1998 年 3 月 5 日在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国务院总理李鹏提出关于 1998年政府工作报告的建议,即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包括两个方面,第一:继续实行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严肃财经纪律,努力增收节支,控制债务规模,继续压缩财政赤字第二:继续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改善金融调控方式,注意适时微调也就是实行双紧政策,但此政策在当时经济形势来看是行不通的,很难继续实行。

也反映了我们的政策对经济形势的的反映明显的不及时或者是滞后的为了应对亚洲金融危机,扩大需求,1998 年 8月 29 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央财政预算调整方案,积极的财政政策正式启动,即宏观调控开始启动二)2008 年宏观调控的背景是美国次贷危机爆发,2007 年 2 月 13 日,美国押贷款风险开始浮出水面2007 年 3 月 13 日,New Century Financial 宣布濒临破产,美股大跌2007 年 8 月,美国等发达国家开始救市这个反映了发达国家就是时滞 5,6 个月然而中国的经济也受到冲击,出口增长:自 2008 年 4月开始,我国出口增长一直低于上年同期水平经济增长:2008 年我国 GDP 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 9.6%,增长速度比上年回落 4.6 个百分点,其中第一季度比上年同期增长 10.6%,第二季度增长 10.2%,第三季度增长 9%,第四季度增长 6.8%,经济增长逐季走低,2009 年第一季度 GDP 增长进步下滑到 6.1%,为 7年来最低水平然而我们政府政策又做出什么反应呢?1.2008 年 7 月至 2008 年底,央行调整金融机构宏观调控措施连续三次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取消对商业银行信贷规划的约束,引导商业银行扩大贷款总量,08 年 11 月 5 日,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

2.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国家高层分别与 2009 年中央工作会议,2010 年 3 月 5 日政府工作报告,20107月 22 日中共中央政治会议先后强调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三)由上可知,从 2007 年 2 月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到 2008 年 11 月,我国宏观调控经济政策做出重大调整,时滞为 21 个月从 2007 年 8 月美国等发达国家救市到我国宏观经济政策调整,时滞为 14 个月从 2008 年 4 月我国出口增长下滑到实施扩大内需政策,时滞为 7 个月但我认为这两次来看,我们的政策反映的时滞还是偏长的,反映不及时四)1998 年,2008 年这两次我国应对外部金融危机冲击的政策反应是滞后的,不及时的,因为一般认为认识时滞和决策时滞是<=6 个月的这说明我国宏观调控经济政策调整和宏观调控的预见性和前瞻性还有待改善和提高政策时滞越长外部冲击对经济的损害就越大,经济衰退和萧条期就可能越长,经济损失就越大,这就好像一个人生病了,早看病就越快好,在经济向下滑行时,救市如救火下面的问题就是我们的政策为什么时滞过长?二.我国经济政策决策时滞过长的原因二.我国经济政策决策时滞过长的原因1 客观原因是认识时滞与决策时滞过长。

2 主观原因是政府重视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应对重大外部冲击的灵活性和应急性不够及时,宏观经济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报喜不报忧3 市场经济经验不足,认识不到位,时间不长三.因此,缩短我们的经济政策决策时滞就要做到:三.因此,缩短我们的经济政策决策时滞就要做到:1 政府要深化市场经济全球化的认识,提高对外部冲击的影响的预见性,提高经济形势的判断力2 政府决策部门要兼听各方(官方,非官方)的意见3 建议国家设立非官方的,组成人员定期更换的经济政策咨询机构如:经济政策顾问委员会,经济学家委员会4 建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商制度和协调机制,使我们的经济增长更加平稳有效四.由上文可知,我们应该有所启示四.由上文可知,我们应该有所启示我国应对此次金融危机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有助于扭转当时经济下滑局面,说明我国连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符合我国的国情,也说明了政府要提高宏观调控政策时滞的长短取决于认识时滞的长短经1998 年积极的财政政策没有调动市场活力是因为政策导向决定的,也受制于当时的市场发育程度,所以政府要重视经济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及时应对外部冲击的灵活性和应急性,及时决策。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金人庆.中国科学发展与财政政策,2006[2]苏剑. 《经济学动态》 ,2008 第六期[3]朱剑红.中国经济大盘点[4] 国家统计局。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