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对初中语文创新教学的思考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1387241 上传时间:2018-05-2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改下对初中语文创新教学的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新课改下对初中语文创新教学的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新课改下对初中语文创新教学的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新课改下对初中语文创新教学的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新课改下对初中语文创新教学的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改下对初中语文创新教学的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改下对初中语文创新教学的思考(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重庆市綦江县石壕中学:翁明文,电话:13708332577新课程下初中语文创新教学的几点思考新课程下初中语文创新教学的几点思考 摘要摘要 “语文创新教学”是当今语文教学的重大课题,根据新课程、新课改的理念,结合自己的语文课改教学实践,站在初中语文教师的角度上,采用文献研究法,笔者将从“创新教育的必要性” 、 “语文教学创新性与规范性的关系处理”和“语文教学创新的五点体会”等语文教学创新问题的三方面进行思考,以期推动语文新课改,以期推进语文创新教学。 关键词关键词 语文 新课程 课改 创新 思考“创新”是相对于“守旧”而言的,因而就有“创业”与“守业”之别。但“创”与“守”、 “新”与“旧”是

2、继承与发展的辩证关系。 “创新”有“开创”、 “开拓”、“更新”之意。世人早在 20 世纪初就提出了创新教育的思想。我国最早明确提出创新教育的是现代教育史上的著名教育家陶行知,1939 年便发表了创造宣言,提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在我国,创新教育作为一种思潮是在 1999 年 6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公布以后形成的。在这一过程中,江泽民同志关于创新的重要论述给大家以极大的鼓舞和启发,江泽民同志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缺乏创造能力,就难于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国家“创新教育研究与实

3、验”课题组从中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指导精神,创新教育已成为我国从政府到学术界、教育界共同关注和理论研究、实践探讨的教育热点问题。一、一、创创新教育的必要性。新教育的必要性。孔子“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2信仰,为我国的传统文化和传统教育注入了“重守成轻创新”的基因,儒家“言必称师”、 “以六经为准绳”、 “师道尊严”的传统又使之变成了我们的一种社会遗传。这绝不是孔子的错,而是几千年封建社会的历史局限性。改革开放后,虽然我国的政治经济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处处充满了创造性,教育也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但由于教育发展固有的滞后性和久经不退的考试压力,我们的教育仍然是

4、守成有余,而创新不足。难以满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民族复兴对大量创新人才的需求。开展创新教育,把创新性培养明确地提出来,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并要求在所有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加以培养提高,对传统教育具有巨大的冲击力和创造性。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由于强调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等创新性学习方式,从而对旧课程和旧的教育教学方法造成了巨大冲击的现实已经说明了这一道理。特别是关于学生创新性的评价与测量方面的改革,必将引起我国考试制度与内容的重大变革。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创新教育的教育创新价值。中国现行的基础教育存在着一个认识误区。中国人传统的观点一直是:初级教育是打

5、基础,高级教育才是做学问、搞研究。在所谓的“打基础”的中小学,又着重是“老师讲、学生听”;讲集体,讲统一,很少讲个性、特性的发展,用划一的内容、方法、规格,培养的是做“标准答案”的“标准人”。社会上批评中学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独特体验,一道阅读练习题常常只有一个答案。学生作文严重雷同,千篇一律。可想而知,在这个教育误区,创新教育是无以 发展的。3按照建构主义心理学和接受美学的观点,每个人都是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去构建对事物意义的理解,不同的人往往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之处。在语文教学中,同一篇课文、同一个人物形象,学生的理解往往是各式各样的。对于“我手写我口”的文学作品的理解,应当是“横看成岭侧成峰,

6、远近高低各不同”。如一部红楼梦,有的人读出缠绵悱恻的爱情;有的人读出玩弄权术的心机;有的人读出大厦将倾的悲凉。外国人说“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中国人说“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林黛玉”,就是这个意思。所以,那种给语文定标准答案,特别是现在时兴的语文标准化考试是不科学的。过分死板的标准答案只会束缚学生的创造力,禁锢学生的思想。语文教师在诠释课文时,应当大胆放手地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阅历去感悟文学作品,去做出自圆其说的解读。对学生而言,这就是创新。二、二、语语文教学文教学创创新性与新性与规规范性的关系范性的关系处处理理依依“纲纲”据据“本本”,善用,善用“教参教参”。 。教师必然依照大纲要求,根

7、据课文内容实施教学。但决不能“定于一尊,囿于一见”。孟子说:“尽信书不如无书。 ”教参书是智囊团的结晶,甚具权威性和通用性。不过语文教学是一项最具个性化的教学活动,不同的教师对同一篇教材应当有不同的理解。知识是无边际的,但人的知识范围是有限度的,因此,专家、权威也不例外, “教参”终归为“教参”,难免有不尽人意之处。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变迁,对课文的诠释也就难免打上时代的烙印,对课文的理解也应有所变化。例如我的叔叔于勒一文, “教4参”界定为:“文章深刻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赤裸裸的金钱关系,资本主义社会是个人情淡薄的社会。 ”我认为,在金钱这块“试金石”面前,很多本来坚不可摧的东

8、西都会变得脆弱,不管是亲情,爱情,还是理想,信念,这一点都与社会形态无关。在社会主义社会里,连“希望工程”的捐款、抗洪、抗震救灾的救命钱,也有人中饱私囊;生活中兄弟之间因分家不均而刀戈相见之类的事情也时有所闻。这些则是我对我的叔叔于勒一文的辩证诠释。又如社戏,文中还刻画了以六一公公为代表的淳朴乡民的形象,他对于孩子们偷他的豆,只是责备“不肯好好的摘,踏坏了不少”,听说摘豆是为了请客,马上说“这是应该的”,他并不是吝啬的人;后来他又亲自送豆,表现了他热情好客的性格。“我”夸了他一句, “竟非常感激起来”,体现了他的老实厚道的农民本色。至于他夸“我”“读过书”“将来一定要中状元”之类的话,只不过是

9、当时的时尚风气而已。有人据此批判六一公公受封建礼教影响,据此加入抨击黑暗社会的内容等,这就有些偏颇了,真是既上纲又上线。三、三、语语文教学文教学创创新的几点体会。新的几点体会。“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但对语文来说,打破常规,采用新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实属一件难事。根据作者体会,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要搞好语文教学改革,要作好语文教学创新,应该注意以下五个问题。1、 、别别具慧眼,抓住具慧眼,抓住创创新教育的核心新教育的核心独独创创。 。世界著名心理学家吉尔福特的研究表明:“创造性能力具有六种成分,即敏感性、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再定义性和洞察性。 ”而其中的“独创性”便是创新能力中的核心内5容

10、。语文教师在深刻研究课文的前提下,对课文的讲解应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且在思维方法、方式上也应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在教学中要具有强烈的反思能力和独创意识,应具有批判和怀疑的精神,不能迷信权威,要勇于向专家、学者挑战,要敢于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语文教师只有具备创新品格,才能有利于对创造型人才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国民素质与创新教育目标的实现;有利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发挥教育的多种功能;有利于学生自身创新潜能的生成,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才能够同样培养出具有创新品格的学生。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就是会思考,善思考,敢说别人没有说过的话,敢于发表独创的见解。如我在

11、讲授冰心的散文小桔灯时,因为我一直以为冰心的散文美轮美奂,但失于肤浅、做作,所以在学生领略了冰心散文清丽隽永、诗般意境后,让学生思考:就小桔灯这篇散文来谈谈冰心散文的特点。这个问题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打破了学生的思维定势,避免了学生的思维惰性。2、遵循、遵循规规律,充分运用律,充分运用创创新教育的展示工具新教育的展示工具语语言。言。实验证明,没有个性,就没有创新思维,也就不会有什么创造。著名的特级教师陈钟梁曾经说过:“创新的土壤是个性,没有个性就没有创新。 ”教学正式把共性的东西教给学生。但事实证明,用陈词滥调,不痒不痛,不带个人感情、个人见解来诠释课文,即使再正确的内容,在学生心里也不容易激起

12、反应,只会成为学生的催眠曲。所以,语文教师可以在把握住语文教材的总体脉络6和总体要求的前提下,根据具体内容结合自己的特长来授课。唯其如此,才能促进学生独立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善用幽默言词的老师,可以把课上得诙谐有趣;擅长抒情的老师可以用饱含情感的语言引起学生共鸣;善于理性思考的老师可以用富有哲理的语言来激发学生心智。3、在教学内容上,敢于、在教学内容上,敢于对对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进进行取舍。行取舍。现实中的语文教学,有不少老师还在搞“尸体解剖”“碎尸万段”,一篇课文划作几十道题,搞烦琐而零碎的题海训练,这种作法显然与教学改革背道而驰,应该尽快摒弃。事实上,很多文章和诗词一样有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13、”的妙处,何必把它们肢解成块状放在条条框框中分析、研究,把意境优美的文章搞得支离破碎,文采尽失?至于语法,只要语感强,大可不必特别关注这些令人生厌而生畏的语言法则,徒增语文课的烦琐。本着“一课一得”的原则,就不必每篇课文都“眉毛胡子一把抓”,劳心费神,却收效甚微。4、在教学形式上,善于灵活运用多种、在教学形式上,善于灵活运用多种课课型。型。由于中国有着渊源的传统教育模式,加之深受前苏联的影响,导致单一的教学模式根深蒂固,这正是当今要实施教学改革的核心原因。试想,如果把语文课堂搬到大自然中来讲授朱自清的春、峻青的海滨仲夏夜、刘增山的秋魂和老舍的济南的冬天,那是多么令人愉悦啊!同时,也给我们编撰教

14、科书的专家们提出了创新的要求。5、必、必须对现须对现行教学手段和方法行教学手段和方法进进行改革。行改革。中国语文教学问题研究一文中谈到:“教学方法陈旧,呆板,满堂灌,注入式,先生讲,学生被动听在7不少教师的教学过程中仍普遍存在。 ”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陈旧单一,是语文教学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读论语,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代教育家孔子灵活的教学方法。他一般采用座谈式教学方法和问答的教学模式。如“子贡问曰”一则中记述了孔子与子贡对话的情景,孔子表现出冷静和敦厚的教育家形象,师生谈话的气氛如此和谐愉快。新颖灵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如听仙乐耳暂明”,精神为之一振,思维处于敏捷状态,更容易接受知识。如分析朱自清的

15、春、 背影时,我教给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方法,并结合以前所学的文章,引导学生对朱自清散文风格做出评价,形成了课内知识向课外迁移,加大了课堂容量,也激发了学习兴趣。又如上皇帝的新装一课,我请学生将“皇帝举行游行大典”那一段自编自演为课本剧。当演员的学生在模仿中体会揣摩人物心理,做观众的学生在欢声笑语中感受主人公的愚昧可笑,收到良好的效果。一孔之见,贻笑大方。但时代呼唤课改,时代呼唤创新,而且,创新教育是一项全方位的改造教育过程和学生成长过程、提高全体学生全面素质、提供有创新的、有人格特征的综合性的系统性教育工程。可以说,抓住了创新教育就等于抓住了中国教育改革的牛鼻子。只有搞好创新教育,教育创新才具有时代的先进性,课改才能落到实处。愿语文教师积极投入课改和语文的创新教育!附件: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陶行知:创造宣言 。82、江泽民:在全国科学大会上的讲话 。3、西南大学博士生导师李森:创新教育与课堂教学改革 (讲稿) 。4、谢劲松:创造力与教育观念的变革。5、黑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温恒福:从创新教育走向教育创新。6、四川省泸州市梓桐路小学校长:刘川大胆“经营” 创新求发展 。7、林崇德:关于创造性学习的特征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 。8、齐梅:创造教育的几个问题 (吉林信息教育网) 。9、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