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忻州市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1376560 上传时间:2018-05-2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70.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忻州市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山西省忻州市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山西省忻州市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山西省忻州市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山西省忻州市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西省忻州市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忻州市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姓名 班级 准考证号 忻州一中 2015-2016 学年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语 文命题人: 杨文丞本试卷分第卷和第卷两部分。第卷共 70 分,第卷共 80 分,满分 150 分,考 试时间为 150 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 05mm 黑色中性笔,将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和答 题卡上。 2请把答案做在答题卡上,交卷时只交答题卡,不交试题,答案写在试题上无效。第 I 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关于重阳节的起源,一向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是南朝续齐谐记所载的东汉汝南人桓景经方士费长房指点登山辟邪躲过一劫的故事。不过这

2、个说法,并不可信。 齐谐是一部志怪书,连作者自己也没有把它视作史实。晋葛洪神仙传说,费长房在东汉时曾做过汝南市掾,后跟仙人壶公入山修道去了。而桓景,在有关东汉、三国史事的文献资料中都寻觅不到影子,仅仅在宋书符瑞志中提到东晋成帝时有个太守叫桓景。春秋战国时期对山神的崇拜已很普遍,并形成了一套祭祀礼仪,而这种登高祭祀活动,在人类早期是作为最直接的生存需求出现的。原始先民依靠采集和狩猎谋生,群居穴处,辗转山林。山林间生长着各种植物,隐栖着许多飞禽走兽,物产丰饶,早就引起人们的关注。山上云雾弥漫,而人们又观察到云气能致雨,以为山岳为神龙居所,有降雨的能力。而且,山峰插入云霄,高不可攀,人们以为是登天的

3、梯子或撑天的柱子,上面是神仙的居所,并且虔诚地相信,只要登上它,就能超越芸芸众生。原始先民领略了莽莽群山千变万化的自然现象,因而滋生了“万物皆有灵”的神秘自然观念,崇拜、敬畏山岳山神,并且激发了登临神山圣境的强烈愿望。 “崇”字从“山”从“宗”,说明“崇拜”原就是专对山岳而言的。秦统一中国后,一直到汉朝,皇帝对山川祭祀都非常重视,每年都要巡狩、祭牡或封禅名山大川,各地登高的活动也随之兴起。据史料记载,约于刘邦在中原创立汉朝之时,割据岭南的南越王赵佗就曾登临越秀山,君臣饮宴游乐。与刘邦同时代的汉闽越王无诸,也在九月九日率领臣属登上福州的于山,插茱萸,饮菊花酒,宴集游乐。这些登高活动,比桓景的所谓

4、“登高避祸”要早二百多年。最早明确记述九月九日登高习俗的是三国初期魏文帝曹丕的九日与锺繇书:“岁往月,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九是最大的阳数, “九九”相重,又与“久久”谐音,故认为是适宜于长久、十分吉利的节日。稍后,南朝梁宗懔的荆楚岁时记记述了当时的重阳节俗:“九月九日,四民并藉野饮宴。”北朝杜台卿的玉烛宝典进而解释说:“其时黍秫并收,因以黏米嘉味触类尝新,遂成积习。 ”这些记载都说明重阳节的最初涵义并非辟邪避灾,而是欢庆祈福。农历九月,夏季作物已经成熟,晚秋作物也丰收在望。黍秫收割后,各家各户满怀丰收的喜悦,品尝以黍米或秫米做成的新米饭

5、,娱神又娱人。士农工商各行各业的人,成群结队到都外铺草为席,设宴饮酒,欢乐相庆,答谢山川大地赋予的恩惠,并祈求神灵继续保佑,使人们丰衣足食,得以长寿。古人说:“重九须登高,不高无节气。 ”自各地开山建刹以来,重阳登高便由人类原生态山岳山神崇拜,过渡为朝觐山神与菩萨的朝山活动,并最终演变为群众性的登山娱乐体育活动。1下面有关“重阳节”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 分)A重阳登高源自原始先民的山岳山神崇拜,他们在领略群山千变万化的过程中,滋生 了“万物皆有灵”的神秘自然观念,并激发了登临神山圣境的强烈愿望。B古人认为, “九”是最大的阳数,而“九九”相重,又与“久久”谐音,因而“重

6、阳节”被认为是一个适宜于长久、十分吉利的节日。C重阳节的最初涵义并不是辟邪避灾,而是欢庆祈福。这从南北朝时期的荆楚岁时 记和玉烛宝典等著作的有关记述和解说中可以得到证明。D重阳登高的习俗由来已久,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就在九月初九重阳佳节登高祭 祀,汉朝时南越王赵佗、汉闽越王无诸等也曾在这一天率群臣登山饮宴游乐。2下面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 分)A作者说齐谐是一部连作者自己都未将其视作史实的志怪书,言外之意是续齐 谐记中关于桓景登山辟邪一事的记载也不宜作为可信的史实对待。B山林物产丰饶,能为依靠采集和狩猎谋生的原始先民提供最直接的生存资料,这是 他们崇拜山岳山神的一个重

7、要原因。C高耸入云的山峰如同登天的梯子或撑天的柱子,能够通往神仙的居所,只要虔诚地 登上它,就能超越芸芸众生。D史料记载的重九登高活动可以追溯到比所谓桓景登高避祸早二百多年的汉初,但直 到三国时期才有了重阳登高习俗的明确记述。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晋葛洪神仙传说,费长房在东汉时曾做过汝南市掾,而有关东汉、三国史事的 文献资料中却均无桓景其人的记载,可见费长房指点桓景登高避祸的说法并不可信。B秦统一至汉朝历代帝王对山川祭祀的重视和各地开山建刹的助推,使重阳登高由原 生态山岳山神崇拜过渡为朝觐山神与菩萨的朝山活动。C重阳节的习俗兼有“娱神” “娱人”两种功

8、能,前者在于感谢自然的恩泽,祈求神 灵的保佑;后者则在于亲朋相会宴饮,共享丰收喜悦。 D “重九须登高” ,如今,重阳登高已演变为一种群众性的登山娱乐体育活动,这与古 人登高祈福的风俗颇有不同,说明随着时代变迁,节日的风俗也会随之变化。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杜暹,濮阳人也。自暹高祖至暹,五代同居,暹尤恭谨,事继母以孝闻。初举明经,补婺 州参军,秩满将归,州吏以纸万余张以赠之,暹惟受一百,余悉还之。时州僚别者,见而叹曰: “昔清吏受一大钱,复何异也!”俄授郑尉,复以清节见知,华州司马杨孚深赏重之。寻而孚迁 大理正,暹坐公事下

9、法司结罪,孚谓人曰:“若此尉得罪,则公清之士何以劝矣?”开元四年,迁监察御史,仍往碛西覆屯。会安西副都护郭虔瓘与西突厥可汗史献等不协, 更相执奏,诏暹按其事实。时暹已回至凉州,承诏复往碛西,因入突骑施,以究虔瓘等犯状。 蕃人赍金以遗,暹固辞不受。左右曰:“公远使绝域,不可失蕃人情。 ”暹不得已受之,埋幕下, 既去出境,乃移牒令收取之。蕃人大惊,度碛追之,不及而止。暹累迁给事中,丁继母忧去职。十二年安西都护张孝嵩迁为太原尹或荐暹往代之蕃人伏其清慎深思慕之乃夺情擢拜安 西副大都护。明年,于阗王尉迟眺阴结突厥及诸蕃国图为叛乱。暹密知其谋,发兵捕而斩之, 并诛其党与五十余人,更立君长,于阗遂安。暹在安

10、西四年,绥抚将士,不惮勤苦,甚得夷夏 之心。 二十年,为户部尚书。上行幸东都,诏暹为京留守。暹因抽当番卫士,缮修三宫,增峻城 隍,躬自巡检,未尝休懈。上闻而嘉之曰:“卿素以清直,兼之勤干。自委居守,每事多能,政 肃官僚,惠及黎庶。慰朕怀也。 ”二十八年,病卒,谥曰“贞孝”。 暹在家孝友,爱抚异母弟昱甚厚。常以公清勤俭为己任,弱冠便自誓不受亲友赠遗,以 终其身。及卒,上甚悼惜之,遣中使就家视其丧事,内出绢三百匹以赐之。尚书省及故吏赙赠 者,其子孝友遵其素约,皆拒而受。 4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A十二年/安西都护张孝嵩迁为太原尹/或荐暹/往代之蕃人/伏其清慎

11、/深思慕之/乃 夺情擢拜安西副大都护/ B十二年/安西都护张孝嵩迁为太原尹/或荐暹往代之/蕃人伏其清慎/深思慕之/乃 夺情擢拜安西副大都护/ C十二年/安西都护张孝嵩迁为太原尹/或荐暹往代之/蕃人伏其清慎深思/慕之/乃 夺情擢拜安西副大都护/ D十二年/安西都护张孝嵩/迁为太原尹/或荐暹往代之/蕃人伏其清慎/深思慕之/乃 夺情擢拜/安西副大都护/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文中“初举明经”的意思是起初通过明经科考试。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 目,始于汉武帝时期,至宋神宗时期废除。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 B “甚得夷夏之心”中“夷

12、夏”泛指少数民族和汉人。 “夏”是古代汉民族的自称;在 古代,以中原为中心,人们将处于东、西、南、北方的少数民族分别称为东夷、西戎、南 蛮、北狄。 C “弱冠便自誓不受亲友赠遗”中“弱冠”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古代男子二十岁 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 。冠, 帽子,指代成年。 D “授” “迁” “补” “擢”是古代官职任免升降的术语,常见的还有“拜” “转” “徙” “ 升”等。 “授” “拜” “转” “补”是关于任职授官的, “擢” “升”是关于提升职务的, “徙 ” “迁”是关于调动职务的。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

13、一项是( ) (3 分) A杜暹孝顺友爱。自高祖到杜暹,五代同居,他在家里不仅特别恭敬谨慎地侍奉继母, 而且十分关心爱护异母弟弟杜昱;在任给事中时,还因继母去世而辞去官职,回家守丧。 B杜暹为官清廉。在他进入突骑施营帐查究蕃人与郭虔瓘等人的冲突时,不得已接受 了蕃人赠送的黄金,但他把黄金埋在幕帐之下,走出蕃境以后,才传书让蕃人去收取。 C杜暹行事果敢有方。在他出使碛西期间,于阗王尉迟眺秘密勾结突厥和一些蕃国图 谋叛乱,杜暹暗中探知他的阴谋,便发兵逮捕斩杀了他,并诛杀其党羽,重新选任君长, 使于阗得以安定。 D杜暹勤干多能。他在安西四年,安抚将士,不怕劳苦,深得蕃汉人民拥戴;皇上巡 幸东都,作为

14、京城留守的杜暹抽调轮流值勤的卫士,修缮三宫,加高城墙,受到皇上的称 赞。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俄授郑尉,复以清节见知,华州司马杨孚深赏重之。(5 分)(2)暹坐公事下法司结罪,孚谓人曰:“若此尉得罪,则公清之士何以劝矣?”(5 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 89 题。 鹊桥仙陆游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酒徒一半取封候,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苹洲烟雨。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注】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博,古代的一种棋戏。 占断:占尽。苹洲 烟雨:指长满苹草、烟雨空濛的风光。镜湖:即鉴湖,在

15、今浙江绍兴。唐天宝初,贺知 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8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5 分)9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6 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表达词人旷达之情的句子是“ ,。”(2)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中,辛弃疾赞叹刘裕北伐的赫赫战功的两句是“ , 。 ” (3) ) 出师表中陈述作者诸葛亮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巴金的“巴金”和别人眼里的“巴金”朱强 刘建平 现在传媒热点中的巴金,多半不是巴金的巴金,是别人的巴金,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他 已经是在为别人活着。 1998 年,巴金对前来采访的赵兰英说:“我一生没写什么东西,不过就写了随想录这 一郜作品。”赵后来对此的评述是:“我感觉得出,这不是虚伪,而是清醒。这就是作家巴金。” 对于巴金 1999 年的这句言说,上海大学历史系教授朱学勤的理解是他晚年的亮点所在。这 是巴金的巴金。被人们一演再演的家春秋他并不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