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教材辅导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1353080 上传时间:2018-05-2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教材辅导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辽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教材辅导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辽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教材辅导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辽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教材辅导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辽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教材辅导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辽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教材辅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教材辅导(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辽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教材辅导辽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教材辅导(2009-06-19 16:20:41) 转载 标签: 教材辅导杂谈分类: 教学相关 辽师大版品德与社会教材辅导本册教材由我们生活的地球、珍惜人类共有的家园、走进地球村三个单 元构成。 本册教材主要引导学生了解世界地理环境以及人文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差异 性以及人口增长过快、环境污染和能源紧张等当今世界性的社会问题,体会人 类与地球的关系,懂得要珍惜人类共有的生存环境,并将保护环境视为人类共 有的责任。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我们生活的地球我们生活的地球 一、单元介绍一、单元介绍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 本单元是遵照课程标准“走进

2、世界”第一条 “初步知道世界的海陆分布及主要 地形等基本知识。”和 “我是中国人”第十四条“了解曾经发生在我国的重大 自然灾害,认识大自然有不可抗拒的一面,体会人们在危难中团结互助精神的 可贵。学习在自然灾害面前自护与互助的方法,形成相应的能力。”的内容标 准要求编写的。 设计本单元意图是引导学生认识我们生活的自然环境地球,理解、体会地 球自然环境与人类生存的关系,理解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性,懂得要遵 循自然规律,爱护大自然的道理。 单元目标单元目标 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大致过程,感受前人勇于探索的精神。 2初步了解世界海陆分布及主要地形等基本知识 3了解大自然的力量给人类带来的正反两

3、个方面的作用。认识大自然有为人类 造福的一面,也有给人类带来灾害不可抗拒的一面。(地震、海啸、台风、火(地震、海啸、台风、火 山、雷暴、泥石流等等。)山、雷暴、泥石流等等。) 4了解各类自然灾害形成危害的特点,学习灾害中自救、互助的方法,提高自 救自护能力。(教师用书中的目标没有提到各类自然灾害形成危害的特点,我(教师用书中的目标没有提到各类自然灾害形成危害的特点,我 认为了解灾害特点,是成功预防和避险的前提。)认为了解灾害特点,是成功预防和避险的前提。) 单元结构单元结构 揭开地球神秘的面纱、大自然的力量两课构成。 教学提示教学提示 1本单元知识专业性较强,要认真备课,知识讲授要准确到位。2

4、教学过程 要注意目标达成。 二、课节分析与教学二、课节分析与教学 1 1揭开地球神秘的面纱(揭开地球神秘的面纱(5 5 课时)课时) 编写意图编写意图 本课意在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认识地球。 达成目标达成目标 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大致过程,感受前人勇于探索的精神,培养学生探 求科学奥秘的兴趣。 2了解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知道世界海陆分布及主要地形,知道世界分为七大 洲和四大洋。 3了解海陆的变迁,渗透海陆不断运动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观点。 4知道地球是目前所知唯一有生命的星球,初步了解地球有生命存在的主要原 因。 5初步体会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初步形成保护地

5、球、保护生态 环境的意识。 结构结构 宇宙中的小行星 蔚蓝色的星球 地球上的大洲与大洋 宇宙中的小行星宇宙中的小行星 1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教学要点:(1)通过文字叙述和一组学生议论,让学生从外观上宏观 地把握人类家园地球在宇宙空间的位置。(2)通过一组学生议论和实验活 动,让学生知道地球是目前所知唯一有生命的星球,了解地球有生命存在的主 要原因。2主要教学活动 交流活动:交流活动:课前引导学生搜集有关地球相关知识的资料,教学时组织学生开展 交流活动,介绍自己了解到的有关太阳系、地球知识。 讨论活动:讨论活动:组织学生开展讨论活动,探索地球影响生命起源和发展的环境因素。实验活动:实验活动:参阅教

6、材开展植物生环境条件实验,验证温度、空气、水是生命存 在的必备条件。 蔚蓝色的星球蔚蓝色的星球 1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教学要点:(1)通过杨利伟的太空感受引入和比例图,让学生知道世 界海陆分布。(2)通过资料介绍,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大小。(3)通过一系列 图片和文字介绍,揭示了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大致过程,让学生知道地球是一 个球体,感受前人勇于探索的精神。2主要教学活动 讨论活动:讨论活动:播放地球全貌纪录片(有条件)、展示学生课前搜集的各种地球卫 星图片,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从太空看地球是蔚蓝色的?讨论后,引导学生 参阅教材比例图,了解地球海陆分布。 阅读活动:阅读活动:阅读教材关于地球大小的资

7、料,也可补充一些地球大小的相关数据, 对地球大小有一个认识。 交流活动:交流活动:阅读教材,交流从古到今,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怎样的 探索过程?使学生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过程的大致几个阶段:天圆地方 麦哲伦航海认识的地球形状卫星拍摄精确测量的地球形状。 讨论活动:讨论活动:从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的过程中,你感悟到了什么?(人类对事(人类对事物的认识是无穷尽的、人勇于探索的精神。)物的认识是无穷尽的、人勇于探索的精神。) 地球上的大洲与大洋地球上的大洲与大洋 1教材分析 本课题主要教学要点:(1)通过地球仪上的学问框题,使学生了解地球仪、东 西半球划分图、大洲大洋分布图、南北半球划分图,

8、知道七大洲、四大洋。 (2)通过美丽多样的地形框题,使学生知道陆地的地表形态(主要地形)和人 类生存的关系。(3)通过沧海桑田框题,使学生知道海洋与陆地并不是静止的, 不断在变迁。渗透海陆不断运动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观点。2主要教学活动 地球仪上的学问 实物介绍:实物介绍:教师出示地球仪,介绍地球仪概念。 实物观察、探究:实物观察、探究:分组观察地球仪,根据学生的发现,引导学生探究:地球仪 为什么要绕着一根轴转动哪?地球仪上的不同颜色和符号分别表示什么哪?地 球仪上横向和纵向的线是什么,他们有什么作用?使之认识地球仪。 阅读交流:阅读交流:阅读教材,交流东西半球、南北半球是怎样划分的。 阅读

9、地图:阅读地图:出示大洲、大洋分布图,介绍大陆、岛屿、大洲概念。引导学生阅 读大洲、大洋分布图,有哪些大洲和大洋。 美丽多样的地形 阅读地图:阅读地图:阅读世界地形图,了解陆地的地表形态(主要地形):山地、平原、 丘陵、高原、盆地五种基本地形。 观察交流:观察交流:观察五种地形示意图,阅读图注,说一说五种地形的海拔高度和地 表起伏特点。 讨论交流:讨论交流:参阅教材,结合家乡的地形,讨论、交流:不同的地形所造成的不 同地区的不同资源与气候条件;不同的地形地貌使人们的生活、生产方式过有 哪些特点;家乡的地形给家乡的生产和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沧海桑田 探究分析:探究分析:参阅教材,结合搜

10、集的资料,讨论探究:喜马拉雅山的岩石中海洋 化石、我国东部海域的海底古河道及水井等人类活动的遗迹等说明了什么? (说明海洋与陆地并不是静止的,不断在变迁。渗透海陆不断运动变化的辩证(说明海洋与陆地并不是静止的,不断在变迁。渗透海陆不断运动变化的辩证 唯物主义科学观点。)唯物主义科学观点。) 拼图活动:拼图活动:参阅教材,进行拼图活动。讨论:通过拼图发现了什么?说明了什 么? 2 2大自然的力量(大自然的力量(3 3 课时)课时) 编写意图编写意图 本课教材从正反两个方面引导学生认识、感受、了解大自然的力量。从知识角 度讲,使学生了解经常发生的自然灾害的种类以及形成原因;从能力培养的角 度讲,重

11、点提高学生在灾害发生时的生存能力;(掌握一些自然灾害的知识与(掌握一些自然灾害的知识与 自救和互救的方法。其实还应培养学生的求生意识。)自救和互救的方法。其实还应培养学生的求生意识。)从情感价值教育的角度 讲,注重培养学生关爱自然、珍爱生命的情感,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 意义。(对大自然的认识、培养学生遇险中求生存的意识。)(对大自然的认识、培养学生遇险中求生存的意识。) 达成目标达成目标 1初步了解大自然的力量以及与人类生存的关系,知道自然灾害对生命的危害 性与对人类生存环境的破坏性,(各类灾害的危害、破坏性特点。)(各类灾害的危害、破坏性特点。)感受自然 灾害的不可抗拒性,懂得要遵循自

12、然规律、爱护大自然的道理。2懂得危难中团结互助的重要性,增强珍爱生命、关爱他人的意识。 3体会科技的发展在与自然灾害的斗争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学习灾害中自救、 互助的方法,提高自救自护能力。 4初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能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结构结构 利用大自然的力量 感受大自然的另一面 利用大自然的力量利用大自然的力量 1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教学要点:通过直观图片和详实的数据,展示了大自然所蕴藏的巨大 力量,从正面的角度,介绍了大自然的巨大力量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的影响。2主要教学活动 搜集资料:搜集资料:课前引导学生搜集关于体现大自然力量以及给人类带来的正、负面 的影响图片、资料。 交流展示

13、:交流展示:展示课前搜集的资料,交流:通过图片和资料介绍,说明了什么? 古代人类是怎样利用大自然的力量的?现代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又是怎样利 用大自然的力量的。 讨论交流:讨论交流:谈一谈你对人类今后对大自然力量的利用有哪些设想。 感受大自然的另一面感受大自然的另一面 1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教学要点:(1)通过典型事例,从负面的角度,展示了大自然的巨大 力量,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的影响,使学生认识灾害极大的破坏性。(2)通 过图文,介绍了比较常见灾害的现象、原因、避险知识。2主要教学活动提示:在进行各类灾害的教学时,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从灾害的现象与破坏提示:在进行各类灾害的教学时,教师一定要引导

14、学生从灾害的现象与破坏 性、原因、避险方法几个方面来分析;另外,知识性较强,要注意从科学的角性、原因、避险方法几个方面来分析;另外,知识性较强,要注意从科学的角 度来分析,注意纠正错误方法。度来分析,注意纠正错误方法。 调查活动:调查活动:课前组织学生进行自然灾害的调查活动。 交流模拟:交流模拟:交流灾害的现象与破坏性、原因、避险方法,对有些灾害的避险, 有条件的学校可搞一下模拟活动。(灾害包括:地震、泥石流、雪暴、台风、(灾害包括:地震、泥石流、雪暴、台风、 洪涝等。)洪涝等。) 讨论交流:讨论交流:在近几年我国发生的重大自然灾害中,(20082008 年四川汶川年四川汶川“5.12”“5.

15、12”, 地震,地震,19981998 年洪涝,年洪涝,20072007 年雪暴。)年雪暴。)是怎样战胜这些灾害,把损失减少到最小 限度?(自然灾害是自然界运动界结果,目前我们还不能左右某些灾害的发生,自然灾害是自然界运动界结果,目前我们还不能左右某些灾害的发生, 但可以依据科学的方法和团结互助的精神把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减少到最低但可以依据科学的方法和团结互助的精神把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减少到最低 程度。)程度。) 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珍稀人类共有家园珍稀人类共有家园 一、单元介绍一、单元介绍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 本单元是遵照课程标准“走进世界”第六条“初步了解环境恶化、人口急剧增 长、资源匮乏是当今世界面临的共同问题,理解人类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共存 的重要,体会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含义。”的内容要求编写的。 通过本单元教学意在让学生通过本单元学习,知道地球家园为我们人类提供了 宝贵的财富,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资基础,了解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自我恢复与平衡能力是有限的,由于人类在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使我们的家园 遭到了破坏,环境恶化、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