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个性为音乐课堂插上创新的翅膀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1353026 上传时间:2018-05-2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让个性为音乐课堂插上创新的翅膀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让个性为音乐课堂插上创新的翅膀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让个性为音乐课堂插上创新的翅膀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让个性为音乐课堂插上创新的翅膀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让个性为音乐课堂插上创新的翅膀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让个性为音乐课堂插上创新的翅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个性为音乐课堂插上创新的翅膀(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7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 1宽容,让宽容,让“个性个性”为音乐课堂插上创新的翅膀为音乐课堂插上创新的翅膀内容摘要:内容摘要:新课标指出:音乐教育要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生活背景,充分调动他们的主体意识,为他们创造参与体验、主动探索、积极实践的条件,鼓励他们进行个性化的艺术活动,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独特性和价值,形成个性化的审美趣味。可见,在音乐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个性,研究、发现、培养、发展学生的个性显得尤为得要。教学中,在基本课堂纪律保证下,面对小学这个年龄阶段学生所特有的好动和顽皮,让我们教师学会“换位思考”,多一份宽容,让“个性”在音乐教学中闪光,为课堂插上创新的翅膀。关键词:换位思考关键

2、词:换位思考 宽容宽容 个性个性 创新创新问题的提出问题的提出:常规的课堂教学,强调了统一,扼杀了个性,使学生慢慢对音乐课感到常规的课堂教学,强调了统一,扼杀了个性,使学生慢慢对音乐课感到失望。失望。强调一定的教学常规,是保证教学有序地进行,保证课堂教学有效实施的前提之一。但是小学阶段孩子天性好动、顽皮,有时甚至会捣乱或恶作剧,课堂上时不时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小插曲”, 如果从教师的角度出发,自然是步调一致,整齐划一的课堂氛围更利于教学的开展,所以经常性的做法就是批评不守纪律、不完全跟老师思路走的同学。殊不知这样做,熄灭了多少思考的火花,扼杀了多少创新的萌芽。一个星期就那么一两节音乐课,孩子们

3、可都是憋足了劲儿伸长了脖子等着上音乐课,课堂那动听的音乐、美丽的插图是多么让他们心弛神浮想联翩啊!那快乐的音乐活动更是让人兴奋不已。可是“乐极生悲”,一不留神就超越了老师的“警戒线”,被老师狠狠地剐了一眼,甚至还得罚站,这剩下的时间哪还有心情跟老师一起“在音乐的天空中尽情飞翔”呢!提问时老师总是请那些“乖”的同学,回答的也都是千篇一律的“标准答案”,没点新意,没点空间,慢慢地,孩子们觉得“音乐课也就那么回事儿”,从而慢慢地对音乐课感到失望了起来。实践与思索:换位思考,多一份宽容,让实践与思索:换位思考,多一份宽容,让“个性个性”在音乐教学中闪光,为课堂插上在音乐教学中闪光,为课堂插上创新的翅膀

4、。创新的翅膀。“愉快教学”是近年来提得比较多并且也行之有效广受赞誉的一种教学理念。试问在这样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中,那天性活泼好动的儿童们怎么能全象那扯线木偶一样完全操控在老师手里而没有一个脱线的呢?顽皮的、捣蛋的,有时甚至来点儿恶作剧,课堂上时不时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小插曲”。此时,让我们不要先忙着发火,换位思考一下:2007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 2假如你是一个特别活泼好动的小孩子,在那样的氛围中还能完全象个“小公主”、“小绅士”般地正襟危坐吗?我曾经这样问过自己,答案是:不行!那太不符合我的个性了!所以此时教师的宽容就会显得格外重要。 在基本课堂纪律保证下,让我们多一份宽容,让“个性”在音乐教

5、学中闪光。而且,在那些灼灼的“个性”之光中得益的不仅仅是学生,更多的时候它还能触发我们教师的灵感之源,给因为不断重复讲授相同内容而显得公式化且呆板的我们以新的想法和思路,为音乐课堂插上创新的翅膀!一、允许个性化的空间一、允许个性化的空间许多教师认为:把学生教得没了任何问题是教学效果好。而美国教师则认为:把学生教得有许多问题才是教学成功的表现。事实证明:美国学生比中国学生更具个性、创造力和实践能力。古人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学不问,难有学问,思维从疑问开始。在艺术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自己提出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如在教一年级学生唱数鸭子这首歌时,我就尝试着让学生自己来发

6、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一起讨论研究,最后解决问题,完成教学目标。我先请学生看课本,仔细观察歌谱,找出最不能理解的地方发问。一年级的小同学以前基本都是跟唱为主,还没有养成看歌谱的习惯。这次我让他们自己去观察歌谱,果然,一双双手举了起来:“这首歌是一开始就是很多交叉(X X X X X X X X)是什么意思啊?”,“为什么有些数字上面还有一个小圆点( i )呢?”,“有些数字下面有一条线( 2 1 2 3 )是什么意思啊?”小小的几个问题,就像一块块神奇的魔石,激起了孩子“心动”的涟漪。由学生自己发现并提出问题,首先便有了一种很强的求知欲,迫切想解开这些疑问。当然有些乐理知识现在对一年级来说还比

7、较难,但是我们可以深入浅出,通过一些例子或者比喻来讲解,比如:“2 1”就是一个小朋友一坐张凳子,“2 1”就象两个小朋友合坐一张凳子,所以每人只能坐一半,那我们唱的时候就要比一人坐一张凳子的稍微快一点”,学生听得特别认真,也明白了老师讲解的意思,学唱时基本上都可以注意并且正确唱出来。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能够有一些看法,有一点问题,有一点收获,尽管也许只是那么一点点,但确实是他们所问,确实是他们所得。学生体验到了通过自己的努力而获得成功的喜悦,在成功中既发现了自身的能力价值又激起了个性的形成、创造思维的发展,对学习也就更加充满自信了。在上课时,如果我们能多问问学生的意见,多采纳他们提出的建议,

8、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教师“懒”一点,在旁只是起到一个点拨、引导的作用;学生忙一点,忙着提出学习目标,设计学习方法。这样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而教学却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何乐而不为呢?二、尊重个性化的回答二、尊重个性化的回答曾看到这样一则报道:某小学进行语文考试,试卷上有这样一题:雪化了是什么?其中有一位学生答道:雪化了是春天多么富有诗意的回答,可却被老师打上了大大的叉,因为标准答案上赫然印着:雪化了变成了水。2007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 3我还清楚地记得一个人物传记,大概内容是这样的:当老师提问“弯弯的月儿象什么?”,一位同学很快地根据课文回答“弯弯的月儿象小船”,老师点头赞许。故事的

9、主人公抑制不住心头的激动,回答道:“象田埂边嫩嫩的豌豆荚”从这个回答里我们似乎可以看到一个顶着烈日的小男孩赤着脚丫从田埂上欢快地跑过。老师冷冷地看了他一眼“月儿怎么会象豌豆荚呢!你又开小差了吧?”犹如一瓢凉水兜头泼下。从此男孩立誓将来绝不做这样的老师。后来男孩成了一名老师,他培养了无数著名的文学家,当记者采访他有什么诀窍时,他说:“每当我问到学生弯弯的月儿象什么?时我总是鼓励他们说出课本上没有的东西,并对他们自己想出来的那些丰富多样的的答案给予肯定和赞扬。然后我会告诉他们老师觉得弯弯的月儿就象我家乡田埂边嫩嫩的豌豆荚!” 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及所谓标准答案的限制,我教你学、我讲你

10、听的传承式教学牢牢禁锢着老师和学生的思维,老师不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独立思考与见解,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一个个标准答案。但是音乐课程它是一种综合艺术,更是一种情感艺术,它的魅力就在于能给人一个驰骋想象的自由空间,一首乐曲带给人的感受不是单一的,而是丰富且多姿多彩的。比如我喜欢在六年级的欣赏课上亲自给学生弹奏水草舞,我让学生跟随着感觉走,情绪随音乐流动,听完曲子,同学们纷纷说“河水清澈,缓缓流动,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夏日黄昏,海风轻轻吹来,顽皮的细沙从脚趾缝里钻出来”“公园里,喷泉自由倾泻,似珍珠落玉盘”这些答案都各不相同,但却是学生们自身的真实感受,作为教师,我们能扼杀他们这些丰富有趣的

11、想象吗?当我热情地鼓励学生“太好了,你想得真不错!”“你真是个与众不同的孩子!”“你的想象力真丰富,老师要向你学习!”时,就会明显感觉到这些孩子的学习劲头更大了,信心也更足了。这远比罗列一大串音乐片段的中心思想让他们来背效果好得多。倡导个性化教学,就应该从标准答案中走出来。让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有见地的意见,让创造精神在他们个性化的思考中闪耀,让每一个个体都参与到思考中来,发挥个性,发展创造力。三、鼓励个性化的表演三、鼓励个性化的表演新的音乐课程标准要求在教学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也就是说要注重个性的发展,注重自信心的培养。让学生尽情地表现,形成个性化的表演,恰恰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创造,给予

12、学生自由发挥的天地。表演是小学生非常乐意参与的一种艺术活动形式,也是培养其艺术综合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在教学实践中,我注重对学生表演能力的培养,让他们尝试表演成功的喜悦。小燕子是小学一年级的歌曲。它诉说了小燕子南飞避寒的情景。歌曲节奏舒展,旋律流畅起伏,学生非常喜欢。一(4)班教学时,初听完歌曲后,学生就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还随着音乐自编动作自唱自娱呢!歌曲学会后,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小伙伴,根据歌曲中的燕子形象一起表演。随着轻轻的乐曲声响起,同学们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2007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 4表演了起来,大多数女孩子酷爱跳舞,纷纷展现出了或优美或活泼的舞姿;部分同学手拿书本,好似拿着麦克

13、风在歌中陶醉;喜欢画画的同学在黑板上,画了一个百花盛开高楼林立的花园城市,小燕子在丛中飞来飞去;喜欢打击乐的同学用乐器给歌曲伴奏;还有些可爱的小燕子围成圈扮做花朵伴唱呢。正当我为学生们的表现高兴,为自己平时的教学感到自豪时,“轰轰轰”一道不和谐的声音传入了大家的耳膜,“怎么回事?”“老师,小龙来捣乱了!”有学生忿忿地喊道。(小龙是他们班最顽皮的学生,有点小儿多动症,学习习惯较差,而且喜欢搞破坏)。我向发出声音的地方望去,只见小龙扭动着腰肢,张牙舞爪要往花丛中挤,我看了有些恼,很想制止他,而脑中的“换位思考”这个词提醒了我,对于一个确实有小儿多动症的孩子来说,他也是受到课堂热烈气氛的影响所以表现

14、过了头,此时发火是不明智的,我再看他的动作挺像狗熊的形象,于是灵机一动,微笑着对他说:“小龙你在表演狗熊吗?”他以为我要批评他,歪着脑袋低着头不吭声,眼睛却偷偷地往我瞧,同学们都静静地注视着我们,看我怎么做,我笑着对同学说:“燕子们,原来你们请了狗熊来做客呀,你们还请了哪些小动物呢?”同学们一愣,似乎有些不相信,“还有小白兔,”有位大胆点的学生冒出一句。“讲得不错,小白兔的舞姿很美,肯定能为燕子音乐会添彩的!”我马上鼓励道。“还有布谷鸟,它的歌声最美!”又有学生接道,“有天鹅,它会跳舞!”“小猴会演奏乐器。”越来越多的孩子加入进来,学生的兴致上来了,再看小龙,他也不再乱叫嚷了,跳得也是有滋有味

15、。望着兴致勃勃的学生们,我突然有个感触,这不是很好的第二次创作吗?该给它改个名儿,叫动物音乐会了。上完这堂课,我感触颇大,我在教学设计时没有想到过整堂课会有这样的一个结尾。无疑,学生们创造出的动物音乐会是课堂学习的升华,是想象力、创造力、表现力的极好表现,我们新课程所追求的不就是这些吗?当然,这要归功于学狗熊的小龙,还要归功于我对那位学生的宽容。设想,如果没有他给我的启示,我不会对学生提出那样的疑问;如果我没有对他的宽容,而是严厉地责备,他肯定会有逆反情绪,从此对音乐课失去兴趣。正是对他的行为给予“独出心裁”的肯定,并巧妙地加以应用,才有后面精彩的场面,才有动物音乐会的诞生。 由此可见,教师的

16、态度对学生的创造性的发挥起着关键的作用;同时,学生个性化的表现还能触发我们教师的灵感之源,给因为不断重复讲授相同内容而显得公式化且呆板的我们以新的想法和思路,为音乐课堂插上创新的翅膀。四、引导个性化的实践四、引导个性化的实践音乐教育的一个根本任务就是利用音乐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最大限度地激活或唤醒学生的创造潜能,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美丽动人的艺术世界中,创造性地体验、感受、想象与表现。音乐的天地是自由的,如果在课堂上束缚学生的个性,限制了自由的空间,让学生跟着老师的教学思路走,问题答的与老师备课时设计的一模一样,学生又怎么能够领略艺术之美?又怎么能够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呢?在音乐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一方自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奇思妙想,引导他们参2007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 5与各种艺术实践,最终形成自己的个性。如在上生活中的声音这一课时,我让学生在教室中寻找一切能发出声响的东西,报纸、玻璃瓶、筷子、风铃,学生很快发现这些普通的东西也能发出好听的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