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均压缓冲电路引起的晶闸管电流应力计算方法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1345546 上传时间:2018-05-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动态均压缓冲电路引起的晶闸管电流应力计算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动态均压缓冲电路引起的晶闸管电流应力计算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动态均压缓冲电路引起的晶闸管电流应力计算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动态均压缓冲电路引起的晶闸管电流应力计算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动态均压缓冲电路引起的晶闸管电流应力计算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动态均压缓冲电路引起的晶闸管电流应力计算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态均压缓冲电路引起的晶闸管电流应力计算方法(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动态均压缓冲电路引起的晶闸管电流应力计算方法仲崇山 1,杨仁刚 1,李成榕 2(1中国农业大学 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北京市 海淀区 100083; 2高电压与电磁兼容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华北电力大学),北京市 昌平区 102206)An Approach to Calculate Current Stress Caused by Dynamic Voltage-Sharing Snubber Circuit During Thyristor Turning-on Process ZHONG Chongshan1, YANG Rengang1, LI Chengrong2(1. College o

2、f Information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hina Agriculture University,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100083, China; 2. Beijing Key Laboratory of High Voltage the key parameter in the exponential voltage-source model of thyristor is influenced by many factors, in which the voltage plays the biggest role

3、.压措施。在晶闸管阀关断过程中须采用缓冲电路对 晶闸管两端电压上升率 du/dt 和可能出现的过电压3-7加以抑制 。 为解决上述问题, 在工程中普遍采用 的措施是: 在每只晶闸管两端并联阻容 R-C 串联动 态均压缓冲电路。 在晶闸管导通瞬间, 电容 C 与晶闸管之间形成 放电回路,将产生浪涌电流。正常工况下,晶闸管 开通前正向电压较低, 由 R-C 引起的电流幅值和电 流上升率 di/dt 一般比较小, 电流本身对晶闸管尚不 构成威胁。 非正常工况下, 如 HVDC 换流阀发生保护性触 发时,晶闸管在导通前两端出现很高的电压,C 被 充电到很高电压,此时晶闸管导通,R-C 可能产生 危险的

4、冲击电流,该电流具有较高的幅值和电流上 升率 di/dt,对晶闸管的安全和寿命构成威胁8。同 时,电流在电阻 R 上产生的瞬时功率损耗很高,可 能导致 R 热击穿。 晶闸管导通时, 由 R-C 引起的浪涌电流与其他 快速暂态电流叠加在一起,形成综合的开通电流应 力;R-C 引起的电流一般在 13 s 内上升到峰值。 杂散电容在晶闸管开通时形成的振荡电流,其第 1 个波峰和波谷也往往在该时间段内,在特定参数下 可能出现以下 2 种危险工况:电流幅值和电流上升 率 di/dt 过高; 振荡电流反向过零。 电流反向过零会 导致开通的晶闸管异常关断,引起换相失败。 综上所述,在晶闸管阀的设计工作中,需

5、要对 R-C 引起的电流应力及其波形进行准确的计算,现 有文献对于晶闸管大多数采取理想开关模型来等KEY WORDS: thyristor; dynamic voltage-sharing; snubber circuit; current stress摘要: 为精确计算动态均压缓冲电路引起的晶闸管开通电流 应力, 分析理想开关模型的缺陷, 通过正交实验研究晶闸管 开通指数电压源模型的影响因素。应用该指数电压源模型, 推导出开通电流应力的计算公式。并在仿真平台 PSCAD/ EMTDC 中应用指数电压源模型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 明:理想开关模型不能客观、准确地反映该电流应力,应采 用指数电压

6、源模型进行计算; 影响该指数模型中的关键参数 的多种因素中,电压因素影响力最大。关键词:晶闸管;动态均压;缓冲电路;电流应力0引言高压晶闸管阀在高压直流(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HVDC)输电和灵活交流输电系统(flexible AC transmission system,FACTS)中有着广泛的应 用,它一般由多只高压大功率晶闸管串联而成1-2。 不同晶闸管级之间的特性存在差异,这导致晶闸管的结果,本文对理想开关模型存在的缺陷进行了分 析,采用晶闸管指数电压源模型计算该电流应力, 对该种模型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验研究,同时给出 了开通电流的仿真和理论计算方法。

7、1 晶闸管理想开关模型的缺陷分析1.1 理想开关模型中 R-C 引起的电流应力计算在理想开关模型中,t=t0 时刻,晶闸管门极施 加触发信号,晶闸管两端电压立刻由 U0 下降到正 向导通压降 UT ,图 1(a) 为该模型的等效电路,图 1(b)为晶闸管两端的电压/电流波形。则电流密度会很高,致使该区域的结温急剧上升, 造成器件烧毁。因此,对于晶闸管而言,能承受的di/dt 有一个极限,为临界 di/dt11。 对于理想开关模型,晶闸管触发瞬间,电流突变,开通面积 S(t)=0,该时刻电流密度无穷大,这显然与实际不符,无法正确计算动态均压缓冲电路 引起的电流应力的风险。 实际上,晶闸管从正向

8、阻断到完全开通要经历延迟时间 t 、电流上升时间 t 和扩展时间 t 这 3 个drs 时段12, 图 2 为本文研究实验中的 1 组典型晶闸管开通实测波形,图中给出了上述时间的定义。 Cu, i, p电压 uC+ uU0 0.9U0触发 信号+RRUT (a) 等效电路瞬时功率 p=uii 0.1U0 0U0Uo/Rtrtdts 图 2 开通过程中电压、电流和功率变化曲线 Fig. 2 Voltage, current and power curves in turning-on process 在电流上升时间 tr 内,电压近似呈指数规律下降, 电流开始快速上升, 瞬时功率也达到较高水平,

9、 因此, 考察 tr 时间段内的电流应力更具有实际意义。 图 2 所示电流波形与理想开关模型得到的电流波形 存在较大差异。UTttt0t0(b) 电压/电流波形 图 1 晶闸管开通的理想开关模型及电压/电流波形 Fig. 1 Schematic diagram of ideal turn-on switch model for thyristor and waveforms of voltage and current 正 向导通压降 UT 与晶闸管导通前初始电压 U0相比一般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在理想开关模型中, 晶闸管开通瞬间电流应力可以按照一阶 R-C 零输入 电路来计算8-10。晶闸管导

10、通电流 i(t)及电流变化率 di/dt 分别为晶闸管开通指数电压源模型及模型参数2 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2.1晶闸管开通指数电压源模型 晶闸管在开通过程中可近似等效为一个指数i(t ) = U 0 exp (t t0 ) (1)R di(t) = U 0RCexp (t t0 ) 13-14衰减的电压源 u(t),即(2)u(t ) = U e t + UR2C dtRC(3)0T 1.2应用理想开关模型计算电流应力的缺陷 根据式(1), 电流的最大值出现在晶闸管开始导 通时刻 t0,t=t0 时刻电流发生突变,电流变化率为 无穷大,如图 1(b)所示。当 tt0 时,电流开始下降, 式(2)

11、给出的电流变化率实际上是电流下降率, 并不 是电流上升率。电流从导通瞬间就突变到初始值并 开始下降,这与实际不符,当同时考虑该电流与杂 散电容引起的振荡电流来计算合成开通电流应力 时,该计算方法将对合成电流应力带来较大误差。 晶闸管开通过程中,导通面积扩展并不是瞬间 完成的,最初只有紧靠门极很小一部分的阴极区域 开通,随后初始导通面积 S(t)以一定速度扩展到整 个阴极面。 若初始导通面积过小, 电流上升率过大,U0 较高时,UT 可忽略不计。该指数模型以晶 闸管正向电压下降到 0.9U0 的时刻为计时起点 (t=0), 即认为晶闸管两端电压在 t=0 时刻开始下降, t=时下降到 UT(本文

12、下述分析中令 UT=0)。式(3) 中是一个关键参数, 文献14指出可按式(4)计算, 该式中 tr 为图 2 电流波形所示的电流上升时间,即 = ln9/ tr(4)2.2晶闸管开通指数电压源模型中参数影响的实验研究1)实验方案。 根据本文的实验观测,参数受 多种因素影响, 并不是常数。本文设计了正交实验15-16研究晶闸管开通时以下 4 个因素对 的影响:1)晶闸管结温 t,u电流 itii将晶闸管置于恒温箱中 1 h 以上,使晶闸管 PN 结温度接近设定温度; 2) 开通前正向阻断电压 U0; 3) 均压缓冲电容 C;4)均压缓冲电阻 R。每个因素选 择 3 个水平,如表 1 所示。表

13、1 正交实验因素与水平Tab. 1 Factors and levels of the orthogonal experiment 方法。 2)实验结果分析。 对以上实验数据进行处理, 计算第 i 个因素、 第 j 个水平下的实验结果之和 Tij(i=1,2,3,4; j=1,2,3), 并求 T ij 的平均值 K ij ,计算出各因素极差 R i = max(Kij)min(Kij),数据处理结果如表 3 所示。表 3 正交实验数据处理结果Tab. 3 Processed data of the orthogonal experiment 温度 t/ 正向阻断电压 U0/V 电容 C/F

14、电阻 R/ 30 6050 1000.47 0.9420 3080 200 1.41 40 处理结果 t/ 电压 U0/V 电容 C/F 电阻 R/ Ti1Ti25.305.745.561.771.911.851.485.865.385.361.961.791.791.685.675.395.541.891.801.850.935.405.415.781.801.801.931.26实验接线如图 3 所示:将晶闸管充电到指定正 向电压后, 打开开关 S, 同时触发晶闸管, 通道 CH1 和 CH2 纪录波形。晶闸管试品为 1 200 V/200 A 晶 闸管;波形纪录仪为 Tektronix1

15、012B 双通道数字示 波器;电流测量采用阻值为 0.25 的分流器。STi3Ki1Ki2Ki3Ri由表 3 可以看出, 4 个因素对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该实验表明了受多种因素影响,且影响程度不同:CH1触发电路RU Rt RR RC 0(5)源开通前正向阻断电压 U 的影响最大, R 和 C 这0CH22 个参数的影响相对比较小。因此,追加 1 组实验,研究电压对的影响,实验温度设置为 30,R=40 ,C=1.41 F,U0 在 20200 V 内变化,每个实验仍然重复 5 次, 试验结果如图 4 所示。 可以看出,随着电压升高,呈现逐渐总体缓慢下降趋势。图 3 实验接线 Fig. 3 S

16、chematic diagram of circuit connection in experiment 在参数 的获取上,通过瞬态高压采集装置,采集开通时电压下降波形,对该波形按照指数函数进行非线性拟合,即可得到参数。选取正交表 L9(34)安排实验,只需 9 次实验,正交表保证实验点在实验空间内均衡分布、整齐可 比,然而如果按照常规全面实验的方法,4 因素 3 水平需要进行 81 次实验。根据正交表确定的实验方案如表 2 所示,为保 证实验的一致性,并缩短实验时间,对 L9(34)表中 的实验顺序进行调整,将温度相同的 3 个实验相邻放在一起。每个实验重复 5 次,同一实验的多次实 验结果采取剔除极大、极小值后计算平均值的处理表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