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上传人:正** 文档编号:41343580 上传时间:2018-05-29 格式:DOC 页数:64 大小:19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6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中国特级教师论坛中国特级教师论坛 (http:/ 辅导员之家辅导员之家 (http:/ 写优秀教师,学优秀教师,做优秀教师写优秀教师,学优秀教师,做优秀教师-优秀教师材料汇编优秀教师材料汇编 (http:/ 作者:谢百云- 发布时间:2005-4-17 7:42:50- 写优秀教师,学优秀教师,做优秀教师-优秀教师材料汇编教 研 的 一 面 旗 帜-记湖北省特级教师王世发王世发:1958 年 6 月出生,大学本科学历,党员,曾在松滋一中任教四年,1984 年调入松滋市教研室工作至今;现任松滋市教研室副主任,松滋市文联副主席;系中学高级教师,湖北省特级教师

2、,湖北省优秀共产党员,荆州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全国中学语文专业委员会农村中学语文教改研究中心理事兼教学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全国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单元教学研究中心理事,省中语会会员,荆州市中语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他 1989 年承担省下达的语文单元教学实验项目,组织编写初中语文 1-6 册单元教案,编著、主编中学语文单元教学研究 、 作文教案 、他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教研论文 131 篇,曾在国家级学术论文评选中获一等奖 5 次,被收入中国当代教育名人辞典 、 中国百科学者传略和中国专家大辞典等辞书。 入夜,华灯初上,松滋市城区乐乡大道“名师一条街”镀亮了夜空。绿树掩映之中,松滋市教研室王世发的

3、灯箱片格外引人注目。他,目光睿智,满面春风,一个沉稳儒雅的造型,一副亲切、和善的面容。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这 12 个字正在绿荫中放射着道道异彩18 年了!王世发洒一路汗水,留一路真情,高擎教研教改大旗,谱写出一曲“学习、实践、探索”的浩歌。 “特级教师”、 “荆州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湖北省优秀共产党员”、 “松滋市科技名人”党和人民授予他许多崇高的荣誉。 中学语文 、 语文教学通讯还先后把他作为“封面人物”予以介绍, 人才开发 、 湖北教育报 、 中小学教师培训 、 党员生活等刊物相继报道了他勤于教研、矢志进取的事迹。松滋市人事局、松滋电视台联合拍摄松滋专家专题片,于 19

4、99 年 10 月在松滋电视台播放,同年 12 月在荆州电视台江汉风栏目播放。2001 年 4月,全国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教改研究中心副理事长闫银夫先生来松滋调研,他肯定松滋的教师是一个优秀的群体,认为松滋的文学社成果和教师的教研成果之和都堪称全国之最,亲切地称王世发是教研的一面旗帜。“课堂是教研的源头活水。要当好一名教研员,就得把根扎在课堂。 ”这是王世发的教研主张,也是他的实践指南。1984 年秋,王世发出任松滋市初中语文教研员。走上新岗位,他经过思考,在工作笔记上郑重地写下了这样一段话:“课堂是教研的源头活水。要当好一名教研员,就得把根扎在课堂。 ”这是王世发的教研主张,也是他的实践指

5、南。 1984 年秋至 1986 年秋,王世发的足迹踏遍了松滋的山山水水。全市 62 所学校,他一一跑遍;465 名初中语文教师的课,他一一听遍。最远到达澧县、五峰、松滋三县市交界的桃树中学,最高登上崇山峻岭深处的黄林桥中学。六七月间,他顶着骄阳扎进课堂;大雪纷飞,他提着椅子走进教室。有时候骑着自行车到学校,中途遇雨,泥泞路滑,他只得扛着车子进校门。1986 年春,王世发到一所山区学校-胜利中学听课,途中天色骤变,下起了大雨。他没有犹豫,借来一把雨伞,脱下鞋袜,赤着脚,走了 20 多里山路,赶到学校老师们见了深受感动。松滋市实验初中副校长、荆州市明星教师李万球就是王世发在听课中发现并培养的一颗

6、新星。那是 1988 年秋的一天,王世发来到地处湘鄂山区的黄林桥中学视导。在检查完教师的备课本后,王世发记住了一个叫李万球的名字,于是决定听李万球执教葫芦僧判断葫芦案这节课。王世发指导他有意写错课题-“糊涂僧判断糊涂案”,造成学生的误会,设疑激思,步步牵引,绘声绘色地上了一节“糊涂”课,揭示出“主人公不糊涂,案子也不糊涂,而是社会太糊涂”的主题。 “语文课的入题要抢眼,要吸引人!”王世发给教学刚刚起步的李万球指引了上好语文课的方向。事隔多年,这谆谆的教诲还在李万球耳畔回响。 王世发有一个善于思考的大脑,并且总是在不停地运转。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实际,1988 年以来,他

7、先后进行了改革教学方法,探究语文课型 、 浅谈语文单元教学的三个“基本 、 关于单元教学两个问题的探讨 、 语文教学要注重三个“加强“、 关于改革语文课堂教学结构的思考等 20 多个专题教学讲座,撰写教学辅导报告 20 余万字,每学年举行教学专题讲座 30 余场次,受训教师 1500 余人次。语文同行们从他的讲座中感受到他严谨、扎实的教研风格,自觉地唤起热情。在他高擎的语文教研的旗帜下,松滋的初中语文教师一批批地成长起来,成熟起来 “语文课应该是生动活泼的课,为什么有些老师上得那么死板?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学生不爱听语文课?”灯下,一个个问号引起了王世发的思索,他翻开了一摞教研员听课笔记,丰富的“

8、课例”激活了他的思维他总结出课堂教学生动的 8 个技巧:创设情景。引人入胜;借助“视听”,熏陶感染;顺“势”牵引,平中见奇;妙点美读,鉴赏韵味;变直为曲,易色翻新;标注评点,领悟精髓;整理提炼,含英咀华;模拟辩论,寓庄于谐。他进而制成卡片,带在身上准备挤时间撰写成文。1997 年 3 月中旬,全市初中语文教学竞赛在八宝中学举行。四天时间,他白天听课、主持评议,晚上不顾一天的疲劳琢磨论文。其间,东道主为这次教学竞赛安排了一场电影,王世发婉言谢绝了,拉上窗帘专心致志地写作。一连三个晚上,他终于“磨“出了一篇 7000 字的论文-论语文教学的生动艺术 ,该文很快传播到全市各学校,给语文教师如何使课堂

9、生动探明了路径,指明了方向。在荆州市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研究会第七届年会上,他作了会议主体报告。该论文被评为一等奖,后来在人民教育出版社教与学杂志上发表。举旗的人要冲锋在前,游泳教练须下水示范。王世发在他 18 年的教研工作中,多角度、全方位地实践着、探索着。多年来,他一直走着送教到校、送教下乡的教研之路,把“教”与“研”牢牢地“焊接”起来。诗歌教学怎样做到有感染力?王世发深钻教材,如琢如磨,把一节激情洋溢的周总理,你在哪里带进庄重、肃穆的课堂,让“周总理,你在哪里”的深情呼唤响彻金松滋的四面八方文言文的教学怎样出彩?王世发钻研大纲, “吃透”教材,率先“下水”。2001年 12 月下旬的一天

10、,他带着文言文下水课三峡走进了松滋市实验初中二(5)班的教室。他首先给学生导向,明确本单元要落实“疏通文义”、 “感知内容”、 “背诵默写”三个任务,和学生们一道品读吟诵;他在紧要处设悬激思,引导学生进入“研究性学习”的状态;他轻松愉快地带领学生畅游三峡 ,课堂时时飞扬起情、理、趣的串串浪花听课的 30 多位老师眼睛豁亮了:王老师创造了多么美妙的文言文教学境界啊!十年磨一剑,收获在金秋。松滋语文单元教学成果全面验收合格,居于全省领先地位。王世发执掌大旗,功不可没,单元教学丰富了他的人生也成就了他的事业。2000 年 12 月 26 日,湖北省中学语文单元教学结题表彰大会在松滋召开。在这一具有里

11、程碑意义的盛会上,王世发 10 年语文单元教学实验受到了省领导、专家及与会人员的高度肯定,松滋市教研室、新江口镇第一初中等四个单位被评为湖北省先进单位,王崇明、谈方梅等 27 名教师被评为省先进个人,宋邦银、杨波等 19 位教师的论文获省一、二等奖,居全省之冠;李万球、晏雪、黄小艳、周明悦四位教师执教的一组研究课,受到省、市专家高度评价。王世发代表松滋作专题发言,全面介绍了他矢志不移开展语文单元教学实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经验,令听者动容,专家颔首。十年磨一剑,收获在金秋。回望走过来的串串足迹,松滋的广大教师笃信:王世发擎起了语文单元教学实验的大旗。这项教学实验丰富了他的人生,也成就了他的事

12、业。1989 年秋,松滋作为湖北省首批语文单元教学实验点,正式启开了单元教学实验的大幕。王世发组织周章轼、王兴涛等 10 多名骨干教师成立了“单元教学研究中心小组”,制订研究方案,带头开展实验,组织教研活动,总结研究成果。 “一花引来万花开”,不久,各乡镇成立“单元教学研究小组”,并在乡镇中心初中确立了 20 个单元教学实验班,于是单元教学研究的触角伸向金松滋的角角落落。1990 年春,王世发通过轮回讲座、印发资料,组织教师学习单元教学理论,假期组织教师300 多人赴北京、大连、成都、济南、武汉等地参加培训,开阔眼界。1991 至 1992 年,王世发组织 74 名骨干教师编写初中语文一至六册

13、单元教案 。 单元教案洋洋 42 万字,分上、下两辑,不仅服务于松滋的单元教学实验,还辐射到了荆州及全省其他地区。1992 至 1993 年,王世发受湖北省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委托,开始系统总结、整理单元教学研究成果。他通读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 张志公文集等著作,查阅数十种语文教学期刊,做读书笔记 20 余万字,制作读书卡片 1000 余张,并复印了大量的文章、资料。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 ”193 年春,一部 20 余万字的专著-中学语文单元教学研究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这一成果迅速在全省范围内推广。专家、学者评价该书是“内容精深的成果荟萃,是实用性很强的操作手册,是切合时宜的师资培训

14、资料,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松滋的教师说,这是王世发理论与实践的最佳融合。语文单元教学实验如何拓宽领域,打造出新成果?王世发经过近一年时间的座谈、调查,又把目光投向了处于“两无”状态(教材“无本” 、教学“无序” )的作文教学。作文教学如何走出“少” 、 “慢” 、 “差” 、 “费”的尴尬境地?他从叶圣陶、张志公、于漪等名家的实践中受到启迪:作文教学要走学生“生活-作文”的道路,写身边事,说心里话,抒心中情。于是,全市结合义务教育教材开展的作文教学专题研究的攻坚战,又旋即打响了。1995 年,王世发设计的“初中作文分段循环五步教学”教改实验在全市初中全面铺开。1996 年秋,王世发组织的首轮

15、全市初中作文课堂教学竞赛在涴市中学拉开帷幕,30 多名经层层选拔出来的参赛选手闪亮登台。1997 年春,王世发组织的新一轮全市初中作文课堂教学竞赛在八宝镇长寿河畔搭起了竞技舞台。各路赛手带来了作文教改的气息,交融着、酝酿着,加浓了醉人的春色。1997 年 4 月,凝聚着王世发心血和众人智慧的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科书作文教案,正式列人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计划。5 月 18 日,王世发与另一位副主编赶赴武汉终校、定稿。两位挚友蜗居在一个小招待所里,聚精会神地“挑错”,竭力打造作文教学精品。1997 年 7 月,这部“填补全国初中作文教案空白”(全国语文教学法研究会会长朱绍禹语)的作文教案正式出版,面向全国发行。在 1998 年全国首届“语通杯”语文教研成果大赛中获奖,王世发被评为优秀主编。省内外的教师用了此书后,都赞不绝口。随州市的一位教师写来热情洋溢的信,盛赞此书为基层的教师送去了作文教学的指路灯。王世发,高擎起一面飘扬的教研大旗!“人因追求而忙碌,因忙碌而充实,因充实而快乐。 ”王世发如是说。他的“三个舍得”便是这番话的形象注解。王世发自 1984 年担任初中语文教研员以来,工作一直是满负荷:1987 年任初中组组长,负责松滋初中教研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