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心理压力状况调查分析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1341560 上传时间:2018-05-2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代大学生心理压力状况调查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当代大学生心理压力状况调查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当代大学生心理压力状况调查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当代大学生心理压力状况调查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当代大学生心理压力状况调查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代大学生心理压力状况调查分析(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当代大学生心理压力状况调查分析当代大学生心理压力状况调查分析化工学院 化学工程与工艺 09 工艺 2 班顾彩虹 200905020043【摘要摘要】:心理压力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的普遍问题。通过调查发现,这些压力主要来自于生活、学习和就业等方面。调适和解决大学生心理压力要通过加强 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建立健全心理健康咨询机构等方法 加以解决。 【关键词】: 大学生 心理压力 解决方法 心理健康教育 管理工作 人际关系 应 对方式 学习 状况 针对性 大学阶段是一个人身心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长期以来,贫困大学生的经 济求助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其实一些大学生的“精神求助”同样不容忽

2、视。 据北京高校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研究课题组的一项调查显示,北京市有 16.5的 大学生存在中度以上的心理卫生问题,其中女生的心理健康差于男生,低年级 学生差于高年级学生,农村学生差于城市学生,来自边远山区的学生存在心理 问题的比例最高,为 19。大学生的心理困惑从何而来?概括来说就是一“高” 一“低”:高,大学生是个承载社会、家长高期望值的群体,自我成才欲望非常 强烈;低,其心理发展尚未成熟,缺乏社会经验,适应能力较差。正是这欲与 不能之间的矛盾造成了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具体来说,我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 考虑。 一、家庭教育的影响 1、不适当的教育方法和教养方式。长期以来,在高考指挥棒的调遣下,学

3、校和 家长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往往采用应试教育的方法,只重视智力教育,而没有 将培养学生心理素质渗透到其中,忽略了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同时,在教养 方式上,相当一部分家长因为受教育程度较低,多采用简单、粗暴的传统的家 长制手段。这种消极的教养方式,容易使子女形成敏感多疑、自卑易怒、抑郁 焦虑、偏执敌对等不健康的品质。总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学校、父母 的教育观念、家庭教养方式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正相关系。 2、大学生家庭教育的忽视。相当多的家长在子女考入大学后将更多的精力转移 到提供经济支持上,而对子女的心理成长问题则关注不够。家庭教育是一个连 续的过程,大学阶段的家庭教育是以往各阶段家庭教

4、育的延续,但又有其特殊 性,这主要体现在对大学生的家庭教育主要是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其内容是配 合学校、社会进行综合素质培养。这就要求家长要不断学习新的教育观念,了 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做好其心理压力的调节和疏导工作。 二、社会现实的影响 市场经济中的激烈竞争在促进社会各方面飞速发展的同时亦造成了一系列的社 会问题,紧张的生活节奏和巨大的工作压力使人感到精神压抑、身心疲惫。改 革开放给大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但随之出现的一系列社会不良现象亦使大 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了诸多矛盾,甚至切身感受到社会转型期的阵痛,这使得大 学生人格弱点泛浮出来,形成心里疾患。 人的心理素质是伴随着人的成长而逐渐形成和发展

5、起来的,由于我们过去 忽视了对青少年心理素质的培养和训练,因此,加强高等教育中的心理素质教 育尤显重要,只有心理素质提高了,大学生才能正视社会不良现象,才能变压 力为动力,更好地争取和把握社会机遇。 三、高校心理咨询工作欠缺 学校教育在一个人格的形成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正值青春期的大学 生身心发展趋于成熟,但尚没有形成完全健康的人格。从现在大学生的心理困 惑看,许多都是由于人格障碍而导致的。然而,据报道,北大校医院心理咨询 中心每周一至周五下午应诊,预约就诊的患者已经排到了两个月以后;北京 52.2的高校至今还未设立心理咨询机构,亦没有经过专门训练的心理咨询教 师,学生的许多心理问题仍被

6、混同于一般的思想问题施以不科学的教导。 近年来,“星座决定命运”的说法在社会中流行开来,尤其是大学校园里的青年 学生,对此很是热衷。如果说中、小学生对它的“迷信”多半是由于他们年龄尚 小,世界观发展还不成熟的话,那么“星座迷恋”现象在大学生这一高知识群体 中的流行就不能不让人产生疑问了。可以发现,各大报纸和电视媒体对此都有 过相关报道。可见,社会已经越来越关心这个问题了。在一些青少年杂志上, “星座与命运”、“星座与性格”等等,已经成为了一个重大的卖点。而在大学生中, 各大高校的 BBS 上几乎都为“星座”开辟了专版,网络正以它特有的广度、深度 和速度成为“星象迷恋”现象最有力的传播者。 大学

7、生是怎样接触到“星象学”的?为什么它可以在大学生中如此流行?它 是否真的到了另人担忧的程度?它会对大学生的行为产生什么影响?大学生是 否认为这是一种现代迷信?这些问题都是本文试图去了解和探讨的。绝大多数 人都知道自己是属于哪一个星座的,可见它影响范围极广,大部分人都是由大 众传媒和周围人接触到“星座”的那么,可以看出,大众媒体和周围人对个人行 为的影响,个人容易受所处群体的亚文化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从众心理 的体现。从众是在集体影响下放弃个人意见而与大家保持一致的心理行为。社 会心理学家认为,从众现象之所以发生,主要是由于集体规范压力与信息压力 对个人的作用造成的。集体规范一旦形成,它就有

8、迫使其成员去遵守的力量, 集体规范的遵守与否是一个成员是否受集体欢迎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为了 不被集体所排斥,个人常常在集体规范的压力面前出现从众现象。另外,从众 的产生也常常与信息不详、情况不明、把握性不大有关系,这就是所谓的信息 压力。青年文化的流行有从众的因素起作用。大学生对“星座预测”的准确性并 不要求,其态度主要以娱乐为主;所以,大可不必担心我们的大学生迷信此道, 从而会危害社会的进步,要相信大学生的判断力。大部分学生对于“星座预测是 否是一种迷信”持模糊态度。为了能更好的了解大学生在这个问题上的态度,首 先,我们必须搞清楚“迷信”的概念。有社会心理学家认为“迷信通常被认为是一 种

9、非理性的、无根据的信念,其外化为迷信行为”。社会心理学辞典中给 出的迷信定义为“在缺乏充分根据的情况下持有的某种观念或信念,有些权威人 士把迷信看作是人们最初企图理解解释不了的事物、解释复杂而混乱的世界的 派生物;其他学者,突出的如行为主义者,认为它是人们认识不了周围世界中 自己的行为和与之相继发生的事件二者间存在或不存在的因果关系的自然结果。 ”因此,“星座预测”这种貌似有充分根据的现象是应该属于迷信的,而且其最初的产生也是为了解释那些所谓的“超自然”现象。大学生对此之所以持一种“模糊 态度”主要是因为它从西方传入中国不久,并且是以客观的观察星空为基础的, 可以说是借科学做载体,同时,它又不

10、同于我们中国一直在反对的封建迷信, 因此出现判断标准的混乱,而青年对其他异文化、新鲜事物的好奇也导致了对 这种文化的接纳和包容。 青年群体,尤其是大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还没有确定下来,因此,他 们会追求一些可以确定的、能给他们保证的东西,所以,他们会去相信“星座预 测”星座预测中大学生最想了解的前三项依次为性格、爱情、职业。在这个问题 中,选项在设计上有意把有关“科学”的选项与有关“星座预测”的选项相混杂,但 被选出来的前三项都是与“星座预测”有关的,这说明“星座预测”这一现象的流行 目前虽不会在很深的程度上影响大学生,但也决不能忽视,需要社会、学校加 以正确的引导。 日本社会心理学家荫山庄

11、司说过:流行是青年人创造的。说明了青年本身 在时尚的制造与流行中的地位与作用。青年群体由于其生理与心理的固有特征, 对时尚有着本能的敏感、先天的爱好与急切的追求。80 年代以来,转型时期的 新旧两种体制、两种思想、两种观点的并存对峙所形成的碰撞与摩擦日益剧烈, 使这一代青年人未能从根本上摆脱“边缘人”的地位,他们的社会化极其向成年 人的过渡遇到了相当大的困难和严峻的挑战。青年时尚之所以快速流行,也是 青年的从众模仿心理和个性表现心理因素交错影响的结果。青年时尚能迎合青 年的个性追求与自我实现的愿望。青年作为身心尚不完全成熟的社会群体,特 别急于模仿社会上或自己周围的人群中那些正在流行的生活方式

12、、行为方式, 以求得社会的认同,适应迅速变化的社会生活,获得安全感,从而达到心理上 的平衡。青年的从众模仿心理,即“求同于人”的心理,是青年时尚流行的重要 的心理条件。 青年人的未确定性也决定了他们这 一群体要追求确定的东西,这一群体的特征是:大学生的地位是临时的,他们 对新事物好奇、心理发展还不成熟、前途未卜、未来空白,在社会上还没有一 个稳定的地位,这样的特征就决定了他们对待“星座”文化的态度。 对一些在生活中受到失败和挫折的人来说,迷信是他们精神安慰的鸦片, 是心理自我防御的需要。人由于社会规范的约束而不得不压抑自己的一些欲望, 由于社会条件的局限或本身能力的不足而行为失败,应当说是极其

13、普遍的。然 而,人们并不愿意直接承认自己的失败或无能,于是,就具有了心理自我防御 机制。 “合理化作用”便是这种机制的主要形式之一。所谓 “合理化作用”,是指当人的某种愿望不能得到满足或是某件事情没有做成功时, 会自觉不自觉地用某些“合理的理由”为自己的失败或无能进行辩解,以求得心 理的平衡。常常听到有人在遭受挫折时感叹“自己运气不好”、“命里注定”,就是 这种心理防御机制在起作用,他们期待冥冥中有一个人所不能控制的所谓的“命 运”来把他们所受到的挫折找到合理合法的解释。 把“星座”的预测与自己的理想相结合,用这些说法使自己为了实现理想的 行为找到一个合理化的依据,或者说,年轻的大学生是在为自

14、己的梦想而努力, 在这样一个寻梦的过程中,尤其是对于那些追求一些目标却又信心不足的人来 说,“星座预测”给了这类人一种精神和心理上的支撑和行为依据。那么我们也 可以这样认为,这种行为在某种意义上又不完全是迷信,而是一种自我实现、自我预言、自我印证,它强化了目标意识,使个人会更努力的朝他的理想迈进。 由青年群体的特有的,在生活各个方面的不确定性所造成的,这也是最普遍的 一种心态。青年大学生在今后的生活、学习、爱情、工作等各个方面均还是个 未知数,所以他们追求一些确定的东西,希望可以对自己的未来了解、掌握。 而青年人特有的好奇、追求新事物的行为也会在“星座预测”中找到其合理的解 释。 针对当前的现状,高校应逐步完善两个方面的工作:其一,建立专业化队 伍,强化心理咨询功能。心理咨询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没受过专业训练 的人容易在引导方法上产生偏差,因此建立一支合格的高校心理咨询队伍时不 我待。其二,心理教育课程化、多渠道开展。在大学阶段绝大多数学生碰到的 只是些寻常心理问题,对寻常的心理问题走预防之路远胜过“亡羊补牢”。学校 应根据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针对性地开设相关的课程,同时,通过校刊、 校广播站、校园网等载体,大力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使大学生学会自我心理调 适,消除心理困惑,提高承受和应对挫折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