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忆先贤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41335530 上传时间:2018-05-29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清明时节忆先贤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清明时节忆先贤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清明时节忆先贤》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清明时节忆先贤(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清明时节忆先贤清明时节忆先贤五(1)班 从浩南严冬在春风中消退,岁月在求索中远去,不知不觉中又是一年清明时。当我们怀着崇敬的心绪齐聚曹禺陵前,阳光下曹禺陵园那巍然庄重的石像,仿佛正引领着我们向远方眺望,似乎是要提醒我们珍惜大好时光勤奋学习,为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而不断奋斗。曹禺,中国著名剧作家,本名万家宝, 字小石,祖籍湖北潜江。1910 年生于天津一个没落的官僚家庭。他自幼天资聪慧,但性格孤僻。他受过较好的启蒙教育,还很早地涉猎了大量的古典小说,并且是个小戏迷,觉得戏剧是“一个美妙迷人的东西”。 1922 年曹禺考入南开中学。首次以“曹禺”笔名发表了小说今宵酒醒何处 。同时,还崭露戏剧表演的天

2、赋。先后演过少奶奶的扇子、 打渔杀家 、 南天门 、 国民公敌等多部戏。1928 年曹禺被保送进入南开大学政治系学习,后又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在清华期间,他仍积极参加戏剧演出,有时还集导、编、演于一身。由于他出色的表演和才能,继钱钟书“清华之龙”后被誉为“清华之虎”。 1933 年,23 岁的曹禺创作了雷雨 ,成为中国剧坛上升起的一颗光芒四射的新星。随后,陆续发表日出 、 原野 、 北京人 。期间, 担任了国立南京戏剧学院教授。 抗战爆发后,前往重庆、江安。1947 年奔向解放区。解放后,长期任文艺界领导职条。1951 年,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成立,担任首任院长。 曹禺的主要艺术成就表现在戏剧

3、创造方面。他是中国话剧史上继往开来的重要作家。在他之前的话剧先驱者们,大都是以话剧作为宣传鼓吹民主革命思想的工具,因此没有机会更多推敲话剧的艺术问题。曹禺继承了先驱者们反帝反封建的民主精神和为人生的艺术主张,同时广泛借鉴和吸收了中国古典戏曲和欧洲近代戏剧的表现方法,把中国的话剧艺术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因此,他的雷雨成为中国话剧艺术成熟的标志 。其后的日出 、 北京人 、 家也都是公认的杰出作品。曹禺的作品,不但提高了戏剧文学的水平,对导演、表演艺术和舞台美术也发生了深刻的影响,使话剧成为真正的综合性艺术,为话剧争取了更多的观众,并使职业剧团得以存在,从而发展提高了剧场艺术。他的作品,特别是雷雨

4、和日出 ,是多年来演出场次最多的剧目,也是各剧团的保留剧目和院校的实验演出剧目,同时被译成多种文字在国外上演。 曹禺的作品除雷雨 、 日出外,还有原野 、 蜕变 、 北京人 、家 、 艳阳天 、 明朗的天 。此外,曹禺还翻译过莎士比亚的名著。 曹禺先生写戏极其严格,一个细节,一句台词,甚至一个字,也要反反复复仔细推敲,真可谓呕心沥血。他的雷雨构思了五年才落笔。因此,他的戏,经得住时间的考验。先生总痛悔自己不够勤奋,浪费了大好的岁月。而其实他这一辈子从没有停止过创作。即使生病住院,仍不停地构思,不停地撰写,又不停地撕掉,他对自己十分苛求。永远不能对自己满意,总为自己没能多留下一些作品给他的读者与观众而遗憾。曹禺先生说过“一时强弱在于力,千秋胜负在于理。 ”他这种治学严谨的态度是我们永远的楷模,让我们一起向曹禺先生致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