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工学院校风解释稿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1334347 上传时间:2018-05-2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工学院校风解释稿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河南工学院校风解释稿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河南工学院校风解释稿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河南工学院校风解释稿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河南工学院校风解释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工学院校风解释稿(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校训、校风、教风、学风解释稿校训、校风、教风、学风解释稿校校训训:厚德:厚德 精技精技 求求实实 创创新新校训是广大师生共同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它既是学校办学理念、治校精神的反映,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一所学校教风、学风、校风的集中表现,体现大学文化精神的核心内容。厚德:厚德:厚德载物。“厚德载物”一语出自易经,原文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两句话前后呼应阐述了才能与德行之间的对应关系:前一句“天行健”(苍天高高在上,以强有力不可抗拒的运行法则影响世界),“君子以自强不息”(有才能的人应该不断追求、进取、强壮自己),阐述强者应当通过自身不断的

2、努力具备超凡的济世才能。后一句“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思是说:大地以宽广深厚承载万物,故能以好的品行造福万物无所不包容。“君子以厚德载物”与前一句紧密联系,意思是用大地的宽广厚实来比喻人的胸怀气魄。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相对应,要求有出息的人不但要有与众不同的济世才能,更要有高尚的品德,具有造福社会的奉献精神。厚德:也就是用崇高的道德、博大精深的学识培育学子成才。精技:精技:技术精通。精炼技能,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学生搭建技能成才的平台,培养社会适应度高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求实:求实:实事求是。求实,就是说办事求学必须根据实证,求索真相,踏踏实实,做到“知之为知之,不

3、知为不知,是知也。”求实是处事行事的最好方法,又是一种实事求是的思维方式,更是一种脚踏实地的工作方法。创新:创新:开拓创新。创新,是时代的要求,也是科技和教育发展的规律。要使学校同步于时代,并不断取得进步和发展,必须强调师生2创造力的开发,强调培植创新精神,这样才能新事物,开拓学校发展新局面。校训的内容是互相联系的有机整体。厚德,是我们的思想基础;求实,是师生员工必备的学习精神和工作态度;精技,是我们完成任务、实现梦想的基础保障;创新,是时代的要求,是我们前进的动力。以上四个方面的内容都统一在把我校建设成为一流的现代职业教育大学,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的宏伟目标之中。校校风风:

4、 :团结团结 创创造造 竞竞争争 快快乐乐校风是学校在办学过程中长期积淀而成的具有行为和道德意义的风气,是在校内乃至社会上具有极大影响并被普遍认可的思想和行为风尚。校风是校训的拓宽、延伸和具体化,它是学校办学指导思想和培养目标的集中体现,是培育优良学风、教风的根本保证,是学校品位和格调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学校办出质量、办出水平、办出特色的有力保证。团结团结: :是对校园政治氛围和人际关系的要求,是搞好学校工作的基础。首先是班子团结,然后是各处室、各系部、干群之间、师生之间都要团结,形成团结的氛围。团结起来才有力量,团结出效率、团结出人才、团结出效益,只有团结了,学校的改革和发展才有可能、有希望。

5、创创造:造:是一种指导思想,是一种姿态,也是一种境界。创造的对立面是四平八稳、按部就班、循规蹈矩。我们强调解放思想、大胆改革,强调敢想、敢干,强调超常规走路、超常规发展,任何部门、任何人都要创造性地工作,不断迈出新步子,不断做出新成绩。竞竞争:争:是手段,是方法也是机制。竞争是学校改革和发展的动力。学校要参与社会竞争,参与市场经济的竞争,学校内部要制订各种办3法,采取多种措施,增强大家的竞争意识,在单位与单位、人与人之间开展竞争,使学校增强活力、充满朝气。快快乐乐: :是一种精神状态,目的在于引导师生们保持积极的情绪体验,在不断丰富精神世界的过程中提升生命质量,不断感受到生活是快乐的、工作学习

6、是快乐的,最终实现“快乐人生”的目标。教教风风:修德:修德 爱爱生生 敬敬业业 善育善育教风即教师风范,是教师的德与才的统一性表现,是教师整体素质的核心,是教师道德、才学、作风、素养、治教的集中反映。教风是校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讲,教风也是一个学校崇高的精神旗帜,它对学生可以起到熏陶、激励和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教风好,可以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可以提高学校的社会声誉和社会可信度。因此,教风可以说是一个学校生存和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之源。修德:修德:即修养德行,是对教师品德的要求。要求教师通过学习与道德实践,不断提升道德品质与思想境界,培养高尚的师德,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爱爱生:生:是对教师

7、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也是高效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保证。古人言:“亲其师,信其道”,要求教师和学生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用微笑、问候和贴心的关怀让学生感受到温暖。敬敬业业: :见礼学记:“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敬业就是要注重践行、心无旁骛,恪尽职守、勇于探索、精益求精、甘于奉献。以此引导广大教职工爱岗敬业、乐于奉献、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善育:善育:教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是学生品行修养的雕刻师,良好的教育教学方法是学生成长、进步的关键。要求老师循循善诱,以学生为主体,启迪心智,因材施教。 4学学风风:勤学善思:勤学善思 知行合一知行合一学风是一所大学精神文化的主要体现,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和育人资源。学风一方面体现着学生在校学习生活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精神风貌和行为风尚,另一方面也是教师教风师德、治学态度以及综合素质的全面反映。勤学善思:勤学善思:“勤学”,即学习要珍惜时间,刻苦勤奋。“善思”,即在学习时要敢于质疑,善于思考,勇于提出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倡导学习与思考并重,培育科学的治学态度。知行合一:知行合一:倡导广大师生员工既要追求真理、善于学习,又要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知识与实践要相结合,在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提高、不断创造,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同时,也要笃行诚信,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