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三上第二单元测试题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1327997 上传时间:2018-05-2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三上第二单元测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人教版高三上第二单元测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人教版高三上第二单元测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人教版高三上第二单元测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人教版高三上第二单元测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三上第二单元测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三上第二单元测试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高三上第二单元测试题人教版高三上第二单元测试题第卷(共 45 分) 一、 (18 分) 1下列加粗的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翰藻(z3o) 塑(s))造 磨难(n4n) B神佛(f*) 扼(8)杀 口吻(w7n) C宛(w1n)然 寒砧(zh5n) 单纯(ch*n) D羞窘(ji%ng) 缱(qi2n)绻 抽搐(ch)) 2下面各项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业迹 连缀 情思绵绵 B妨碍 擅长 含混晦涩 C飘零 邂逅 一是无成 D精采 缘故 妍媸毕露 3下列句中加粗的词,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幻想一旦脱离了现实,神话也就不易广泛流传。 B明清人士更以写小说为耻辱,以至许多伟大的作家生活创作

2、条件毫无保障。 C如果想一下取消这种动作,代之以纯现实的,以及是自然主义的做工,那就是取消民 族传统,取消戏剧。 D欣赏诗歌的目的,在于领略诗人抒发的情感,但这并且是最后的目的。 4下列句子中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小说妍媸毕露的写好人的艺术,使中国古代小说的人物描写大大地推进了一 步。 B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式的潜移默化的教育方法,深受学生欢迎。 C你这种一事无成的处理事物的态度,真使人百思不得其解。 D欣赏中国古代诗歌应亦步亦趋,另辟蹊径。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为了提醒和避免广大消费者不要上当受骗,中国消协从 8 月 1 日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 展了“揭谎月

3、”活动,特通过媒体揭露广告“陷阱”。 B对于青年学生来说,学好基础知识,养成实事求是,是十分必要的。 C这种电脑具备其他品牌电脑所没有的许多优点,价钱也比较便宜,特别适于工薪族购 买使用。 D对于西部大开发,要资金开发利用、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建 设山川秀美的新西部。 6依次填入下面两句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语意连贯的一组是 (1)西沙群岛一带,海水显出种种色彩,有深蓝的,淡青的,绿的,淡绿的,杏黄的,_。 (2)紫荆树的每片叶子都毫无例外,是由腰子形的对称的两面合成的, _,把它 折拢起来,简直像一只绿色的蝴蝶,_。于是有人又给它起了一个诨名,叫做“朋友 树”。 一块块一

4、条条地交错着,五光十色,异常美丽 五光十色,异常美丽,一块块一条条地交错着 末端凹了进去 凹进去的是末端 又像两个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又像两个好朋友形影不离 A B C D 二、 (15 分) 阅读下文,完成 711 题。 王充,字仲任,会稽上虞人也。其先,自魏郡元城徙焉。充少孤,乡里称孝。后到京师, 受业太学,师事扶风班彪,好博览而不守章句。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 一见辄能诵忆,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后归乡里,屏居教授。仕郡为功曹,以数谏争不 合去。 充好论说,始若诡异,终有理实。以为俗儒守文,多失其真,乃闭门潜思,绝庆吊之礼, 户牖墙壁各置刀笔。著论衡八十五篇,二十余万言。释物类同

5、异,正时俗嫌疑。 刺史董勤辟为从事,转治中,自免还家。友人同郡谢夷吾上书荐充才学,肃宗特诏公车 征,病不行。年渐七十,志力衰耗,乃造养性书十六篇,裁节嗜欲,颐神自守。永元 中,病卒于家。 注:班彪:汉书作者班固及班昭的父亲。 功曹:汉代官名,州郡的佐吏,掌管考核功绩。 治中:官名,州刺史的助理,掌管文书档案。 7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师事扶风班彪 师事:拜为师 B好博览而不守章句 章句:注释 C终有理实 理实:道理充实 D志力衰耗 志力:心志和体力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9从词序的角度看,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粗的部分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与相

6、同,与也相同 B与相同,与不相同 C与不同,与相同 D与不同,与也不同 10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分别表现王充见解独到,成果卓著的一组是 好博览而不守章句 闭门潜思,绝庆吊之礼 以为俗儒守文,多失其真 著论衡 八十五篇,二十余万言 始若诡异,终有理实 年渐七十,乃造养性书十六篇 A/ B/ C/ D/ 11下列叙述与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王充从小博览群书,却不受古书注释的限制。家境贫寒,买不起书,经常到洛阳市场 的店铺阅读出售的书,为他今后著书立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B王充喜欢议论,他的观点开始看起来好像是奇谲的诡辩,但归根到底道理充分。是有 道理和依据的。 C他的见解独到,在论衡一

7、书中,阐释事物种类的同异,匡正当时世俗的偏见。 D他一生勤学,在年近七十,心志和体力逐渐衰弱和耗尽的情况下,戒除嗜好,节制欲 望,保养精神,仍写就了养性书十六篇。 三、 (12 分)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 1215 题。 雪村、周星驰当红时尚流行还是文化颓势 近来,娱乐文化有两个相映成趣的现象惹人注意,一是雪村的一首东北人都是活雷锋 , 在网络的传播下无人不晓;二是周星驰的“无厘头”搞笑秀居然作到了北大,并使无数北大 学子拜倒在星爷的脚下。而此前,两种现象均曾被斥为“文化垃圾泛滥”。是高雅文化与通 俗文化之间互动与变迁的现象?还是恶俗文化渐成主流的颓势? 著名艺评人韩师庵指出,这两种现象中都蕴

8、含了两种共同的特质,一是一个多元的社会里, 当有一份开放的心态,雪村和周星驰的作品都是将日常生活简单化。 “活雷锋”和“月光宝盒” 穿过时光的隧道把一种理想中的愿望和现实生活联成一个时空,并用一种喜剧的方式带来, 给人们以心灵的快慰。再有就是雪村和周星驰的表达,带给人们一种语言的新鲜感,使之 由此领略到都市文化的新奇与大众文化的魅力。在我们遭遇后工业文明带来的支离破碎的 生活时,用轻松搞笑营造一种梦境,是处在这一时期人的心理需求。而他们的作品正是用 智慧的搞笑揭示了我们在当下生活中身不由己的矛盾,给人一种身心的抚慰。毋庸讳言, “活雷锋”和“大话”的走俏,为我们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本来我们还

9、可以有比“活雷锋” 和“大话”更棒的作品风靡,可它们又在哪儿呢? (据 2001 年 12 月 4 日工人日报张楠/文) 12对文中概念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两种现象”在文中两次出现,表达的是相同的概念。 B “两种现象”就是指代雪村“活雷锋”的流行和周星驰“无厘头”在北大的风光。 C “两种现象”是指两种娱乐文化现象,雪村和周星驰只不过是具体的个例。 D “两种现象”的本质是一样的。 13根据原文意思,对“活雷锋”和“无厘头”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它们将日常生活简单化。 B它们是一种喜剧的方式。 C它们代表现实生活,和“月光宝盒”一起,穿越时光隧道去追求理想中的愿望。 D它们是都市文化和大

10、众文化。 14对第三段中“支离破碎的生活”理解最贴近文意的一项是 A是说生活的节奏太紧张。 B是说现时的人们为了生存,经常会出外闯荡,家庭生活不完整。 C工业文明带来的环境恶化,打破了人们宁静的生活,容易使人焦虑。 D这是后工业文明带来的一种精神现象,许多人感到身不由己,自己不能控制自己的生 活。 15符合本文作者意思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雪村、周星驰现象是一种文化颓势。 B多元化的社会,必然会有多元化的文化,而面对多元化的文化,需要一份开放的心态。C本来我们还可以有比“活雷锋”和“大话”这样低档次的作品风靡,但目前却没有。 D在“给人身心一种抚慰”这一点上,不可能有比“活雷锋”和“大话”更棒的

11、作品。 第卷(共 105 分) 四、 (18 分) 阅读下文,完成 1619 题。 世界散文精华序(节选) 季羡林 自从有了文学史以来,散文就好像受到了歧视。一般人谈论起文学类别来,也往往只谈诗 歌、小说、戏剧这“老三样”。即使谈到散文,也令人有“敬陪末座”之感。 这是非常不公平的,然而有其原因。 一般讲到散文的应用,不外抒情与叙事两端。抒情接近诗歌,而叙事则邻近小说。散文于 是就成了动物中的蝙蝠,亦鸟亦兽,非鸟非兽。在文学大家庭中,仿佛成了童养媳,难乎 其为文矣。 不管是抒情,还是叙事,散文的真精神在于真实。抒情要真挚动人而又不弄玄虚;叙事不 容虚构而又要有文采,有神韵。可是有一些人往往是为

12、了消遣而读书。文学作品真实与否, 在所不计。即使是胡编乱侃,只要情节动人,能触动他们灵魂深处的某一个并不高明的部 位,使他们能够得到一点也并不高明的快感,不用费脑筋,而又能获得他们认为的精神享 受,那么工作之余,在飞机上,在火车中,一卷在手,其乐融融,阅毕丢掉,四大皆空。 散文担当不了这个差使,于是受到歧视。 倘若把文学分为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的话,散文接近阳春白雪。真要欣赏散文,需要一定 的基础,一定的艺术修养。虽然用不着焚香静坐,也要有一定的环境。车上、机上、厕上, 不是适宜的环境。 你是不是想把散文重新塞进象牙之塔,使它成为小摆设,脱离广大的群众呢?敬谨答曰: 否。我只是说,文学作品都要能

13、给读者一点美感享受,否则文学作品就会失去它的社会意 义。但是,美感享受在层次上是不尽相同的。散文给予的美感享受应该说是比较高级的美感享受,是真正的美感享受。它能提高人的精神境界,洗涤人的灵魂。像古希腊的悲剧, 它能使人“净化”,但这是一种性质完全不同的净化。 写到这里,我必须谈一谈一个对散文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问题:身边事问题。在中国文学史 上,一直到近现代,最能感动人的散文往往写的都是身边事。真实地写真实的身边事,能 拨动千千万万平常人的心弦,能净化他们的灵魂。宇宙大事,世界大事,国家大事当然能 震撼人心。然而写这些东西,如果掌握不好,往往容易流于假、大、空、废“四话”。四话 之出,真情必隐,又焉能期望这样的文章能感动人呢? 在这一点上,外国散文也同中国的一样。 16作者是怎样评价散文的?(4 分) _ _ 17请分别解释下列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6 分) 第 1 段中的“一般人”指的是_ 第 4 段中的“消遣”一词的意思是_ 第 5 段中的“这个”指代的内容是_ 18结合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4 分) 第 4 段中连用两个“不高明”,这显然是作者的一种客气说法。如果不客气该怎样说? _ 第 7 段结尾的“性质完全不同的净化”一句,所指的内容是什么?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