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中药处方设计的几个技术细节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1319735 上传时间:2018-05-29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1.7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床中药处方设计的几个技术细节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临床中药处方设计的几个技术细节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临床中药处方设计的几个技术细节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临床中药处方设计的几个技术细节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临床中药处方设计的几个技术细节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临床中药处方设计的几个技术细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中药处方设计的几个技术细节(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中药处方,由多种药物配伍而成,亦称作方剂。它是中医临床用药的最终落脚点,也是中医临床研究的重要内 容。临床医师要开出一首组方合理、新颖的中药处方,需 要把握好以下技术细节。1.安全2.有效3.可控4.合理5.新颖1.安全:“对症不伤人,蠲疾不损正”。 1.1忌用或禁用“十八反”、“十九畏”及妊娠禁忌药。 1.2慎用或不用中国药典与中国国务院医用毒性药品 管理办法中有毒性的中药品种。 1.3中药处方的药物用量,应按中国药典规定,不可随 意为之。1.4参考现代中药毒理学研究结论。 2.有效:“方求其效,药求其验”。 2.1识病辩证是中药处方有效的基础。(1)有病有症有证:如郁证,气机郁滞;原发性

2、高血压 病,肝气郁结证。(2)有病无症无证:如无症状心肌缺血。(3)无病有症有证:头痛头晕、耳鸣眼花、胸闷胁痛,舌淡脉弦,肝气郁结,气血失和证。(4)微观识病,具体调治。如观察舌象、脉象、二便、痰液等变化。(5)辨识潜在的病机。是指处方治证中虽无相应的症状,在存在于病机中,而且对主证的形成、发展有重要影响的病理环节。(6)同病异证。(7)异病同证。 (8)辩病、辩证、辩人(体质)。2.2正确立法是中药处方有效的关键。(1)治则:治病的总原则。如“寒者热之”、“虚者补之”。(2)治法:广义:指内治、外治、针灸推拿以及服中药等治病方法 。狭义:在治则指导下制定的具体治疗方法。如镇肝熄风 、 和解少

3、阳。(3)立法:在治则指导下,针对不同病情制定具体治法 。是治则与治法密切结合的具体应用。 2.3准确用药,提高中药处方的有效性。(1)熟谙药性:熟知处方中药物的性味、归经、升降浮沉、有毒、无毒、配伍禁忌等。(2)掌握处方中药物的功能。对病的功效:茵陈治黄疸。对症的功效:杏仁止咳嗽。对证的功效:人参治脾胃气虚证。配伍后的功效:黄芪配当归,补气生血。挖掘重要的多重功效:黄芪“逐脏间恶血”、 桔梗“止痛”。 (3)参考现代中药药理学、毒理学的研究结论。灵芝、苦参止咳平喘;苦参治心率失常。灵芝、茯苓具有免疫促进作用。(4)精于配伍:“精于方者,必精于配伍”。四气五味配伍:辛开苦降半夏配黄连升降浮沉配

4、伍:升清降浊半夏配白术虚实补泻配伍:滋阴降火熟地黄配黄柏脏腑虚实配伍:疏肝健脾柴胡、薄荷配伍白术、甘草归经引经配伍:引药入肺经甘草配桔梗药对配伍:已有专著独具特色的方药配伍:君、臣、佐、使成方配伍:已在方剂的配伍方法中讲授(5)用量规范:“量变质变,量效相关”。如人参配伍附子组成的处方。参附汤(人参半两,附子一两,人参:附子1:2)治气阳脱;独参汤(人参三两,附子三分,人参:附子100:1)治亡阴,阳随阴脱;附子汤(人参、附子各等分,人参:附子1:1)温阳健脾,治脾阳虚。又如黄芪、白术、防风组成的处方。玉屏风散(黄芪、白术各二两,防风一两,补、散之比4:1)益气固表止汗,治表虚自汗,虚人易感风

5、邪。白术防风汤(黄芪、白术各一两,防风二两,补、散之比1:1)用治破伤风,服表散药后自汗者。黄芪汤(黄芪、白术、防风各等分,补、散之比2:1)用治伤寒发热有汗,脉微弱,恶风甚者。(6)用法适宜:保证药效的充分发挥。冲服:羚羊粉、三七粉;包煎:旋覆花、车前子;先煎:石决明、牡蛎;后入:钩藤、大黄。 (7)避免用药禁忌:减少中药处方的盲目性。肝病忌桂,木得桂则枯;糖尿病人,不宜用甜味药;腹胀病人,不宜用甘甜药;腹水病人,不宜用甘草;胃病吐酸的病人,不宜用酸性药物,如山楂、五味子 、乌梅等。(8)明确中药处方在不同疾病、疾病不同阶段和不同环节 的疗效定位。主导治疗作用:中药处方为主治疗。辅助治疗作用

6、:发挥增效作用或减毒作用、纠偏作用 。善后治疗作用:即常规治疗后的后续治疗或康复治疗 、 或巩固已取得的疗效。3.可控:“质量可控”、“药贵精专”。 3.1处方名称:(1)不准使用商品名称;(2)不得和已有的中药处方名称相同或相近;(3)应按照国家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颁布的药品命名原则命名。 3.2处方的组成(1)所用的中药应当符合法定的药品标准;(2)所用的中药名称,书写要规范,应按中国药典中药名称书写。多规格要注明,忌用别名、异名。(3)熟知处方中中药药材的基源、产地、采集时间、炮制、用量。 3.3药学方面、药理方面、临床方面,此次不予讨论。 3.4中药处方的功能、主治书写要规范。功能:先写

7、作用后写目的。如:滋阴补肾,滋阴是作用,补肾是目的。主治:应按证症病,或病证症的顺序书写。 3.5明确中药处方的煎服法及汤剂用量。 3.6明确适时的停药标准和时间。 3.7明确调方指征,把握调方时机。3.8明确不良反应、使用注意事项及服药禁忌症。 4.合理 4.1必须遵循“安全、有效、可控”的中药处方原则。 4.2必须在中药处方中,体现理、法、方、药环环相扣的4个 环节。 合格: 优秀: 理明:识病辨证,病机明晰。理精:识病辨证,娴熟精析。 法合:据证立法,证与法合。法活:据证立法,机圆法合。 方对:依法处方,方与法对。方效:依法处方,方效灵验。 药当:深明药性,遣药得当。药准:药无虚设,遣药

8、准确。4.3体现处方疗效与临床应用的针对性。 5.新颖 5.1创制新颖的中药处方,满足目前临床需要。(1)病有千变,方无万能;(2)疾病谱扩大,新的疾病出现;(3)过去关注不够的疾病;(4)西医治疗手段尚不足的疾病或阶段。 5.2创制新颖中药处方的方法(1)成方活用寓有新的内涵:明其理,活其法;体现新的制方理论;治疗新的疾病。 活用方法:保、加、减、加减、改、合、参、化。 保:成方与治证相合,直接应用原方周次清教授用温病条辨清营汤原方治疗风湿病,营 血虚热证。立法:清营凉血,滋阴透热。处方:金银花9g 连翘6g 竹叶3g 水牛角5g 黄连3g 丹参9g 生地黄15g 玄参9g 麦冬9g 水煎服

9、 加:成方治证病机、主症、君药不变,而次症、兼症增加, 随之在原方中加1-2味具有新义的药物。周次清教授用医学统旨柴胡疏肝散加前胡、桔梗,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肝气郁结证。立法:疏肝解郁,行气止痛。处方:柴胡10g 香附12g 白芍18g 枳壳9g 川芎10g 陈皮10g 桔梗12g 白花前胡12g 甘草6g 水煎服 桔梗:“主胸胁痛,如刀割”(神农本草经);前胡 :治“胸痹”(圣济总录)“主心腹结气”(名医别录 )“破癥结,通五脏”(日华子本草) 减:成方治证病机、主症、君药不变,次症或兼症减少,随 之在原方中减少1-2味药。周凤梧教授用三因极-病证方论卷17之胶艾汤去方中川芎治疗妇女更年期月经

10、过多,气血虚弱,血不内守证。立法:补气养血,止血调经。处方:炙黄芪20g 当归炭9g 炒白芍10g 熟地黄12g 阿胶珠10g 艾叶炭10g 炙甘草6g 水煎服胶艾汤,由熟地黄、黄芪、川芎、阿胶、甘草、艾叶、当归、芍药组成。周凤梧教授去方中行气活血之品川 芎,用当归炭、艾叶炭、阿胶珠以增该方止血调经之力,达到气以补之,血以养之,经以固之的目的。 加减:成方所治证病机、主症、君药不变,次症、兼症有增有减,依据病情加减方中药味。周次清教授用东垣试效方卷5益气聪明汤加减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头痛头晕气虚证。立法:益气降压止头痛。处方:生黄芪30g 党参12g 白芍12g 炒黄柏6g 野葛根30g 蔓荆

11、子9g 钩藤(后入)15g 天麻9g 甘草6g 水煎服益气聪明汤,由黄芪、芍药、甘草、炒黄柏、人参、升麻、葛根、蔓荆子组成。周老将方中人参改党参(人参升压,党参降压。);减去升麻(无降压作用,精方减药,去之);加钩藤、天麻(可靠的降压 药,天麻治头痛虚证专药)。 改:其一,依据成方的治证病机,循此深求,引申应用,改治他病。周次清教授以外科正宗卷1,治疗痈疽溃后,血虚疼痛不可忍者之托里定痛散,治疗内科冠心病心绞痛,阴血不足,心脉瘀滞证。立法:养血活血,通脉止痛。处方:熟地黄12g 当归10g 白芍15g 川芎9g 乳香6g 没药9g 肉桂6g 生黄芪30g 生元胡10g 水煎服托里定痛散,由熟地

12、黄、当归尾、白芍、川芎、肉桂、乳香、没药、罂粟壳组成。罂粟壳为有毒之品,目前临床已禁用,以生元胡代之。活血理气之品易伤人之正气,故加生黄芪益气活血(别录载黄芪“逐五脏间 恶”);加肉桂增其止痛之功(别录载其“主心痛”)。其二,改变成方药物用量,显昭新效。周次清教授更改六味地黄丸中药物的用量,并加入温阳 益肾止泻的补骨脂,涩肠敛阴止泻的五味子,则方效更移 ,而成利湿滋阴之方,用治2型糖尿病顽固性腹泻,湿盛 阴虚证。立法:利湿养阴止泻。处方:生地黄12g 山药24g 山茱萸12g 泽泻30g 茯苓15g 丹皮9g 补骨脂12g 五味子9g 水煎服合:数方合用,效用相济,以尽新用。合用成方的治证病机

13、 必须一致,或近似、或有重叠、交叉;或制方思路与所含 诸方中的药物、配伍方法、功效特点一致。其处方结构可 设君方、臣方、佐方、使方。周次清学术经验辑抗心衰方。处方:炮附子6-10g 人参9-12g 肉桂3-6g 白术9-12g 茯苓9-24g 生黄芪30-40g车前子15-30g(包煎) 甘草3-6g 水煎服功能:益气温阳,活血利水。主治:心力衰竭,阳气虚衰证。症见心悸气喘,四肢不温,神疲乏力,下肢浮肿,舌淡胖,有齿痕,苔薄白,脉虚数。 该方药仅8味,由11首成方合用而成。 参附汤:人参、附子益元气、固元阳。 保元汤:人参、黄芪、肉桂、甘草保元气、助元阳。 人参车前汤:人参、车前子益元气、利水

14、湿。 芪附汤:黄芪、附子温卫阳(肺阳)。 术附汤:白术、附子温中阳(脾阳)。 甘草附子汤:甘草。附子温心阳(心)。 附桂散:附子、肉桂温一身之阳(肝、肾)。 分水丹:白术、车前子健脾益气利水。 茯苓白术汤:茯苓、白术健脾益气利水。 六一汤:白术、甘草健脾益气祛湿。 玉屑膏:人参、黄芪益气活血 甘草附子汤:入心,兼作使方之用。诸方合用,共奏益气温阳,活血利水之功。 参:参考成方现代研究的成果。周次清教授参照人参、麦冬、五味子、生山楂等药物的现代研究成果,选用生脉散加生山楂、酸枣仁、佛手、炒谷芽,治疗慢性表浅性胃炎,气阴不足证而获效。处方:党参12g(或人参9g) 麦冬12g 五味子6g 生山楂3

15、0g 石斛10g 沙参10g 枳壳9g 佛手9g 炒谷芽30g 生枣仁30g 水煎服 化:“出神入化”。“化”即是方法,也是要求,上述保、加、减、加减、合 、改、参诸法,有时可以单独使用,有时需要配合应用, 需要灵活圆通,切忌执守死板,达到“化合”的目的,而取 得新效。 (2)自拟处方自拟处方的要求:处方者的素质:整体的眼光、宁静的心灵、清晰的思路、灵感悟性、学识经验。处方具备合理性(见处方合理)。针对中医治疗目标转换到现代医学疾病的临床现实,应融 入现代的科学理念。处方应当既适用于中医的“证”,又针对西医的“病”,治疗效果应是既有“证”的改善或消除,又有“病”好转或康复。符合剂型选择的原则:根据防治不同疾病的需要:依据用药对象的顺应性及生理情况(年龄、性别、体重等);根据药物及其有效成分的性质;根据服用剂量。 例方1:治无症状心肌缺血方(周次清验方)处方:生黄芪30g 野葛根15g 桑寄生15g 紫丹参20g 生山楂9g 川芎6g 肉桂6 g 用法:水煎服。功能:益气扶阳,养血活血。主治:心电图诊断:心肌缺血。(临床表现:无。) 处方分析:处方依据:素问至真要大论:“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有者求之,无者求之。”治证分析:心血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