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抚州市2015-2016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新人教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1319730 上传时间:2018-05-2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9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抚州市2015-2016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江西省抚州市2015-2016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江西省抚州市2015-2016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江西省抚州市2015-2016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江西省抚州市2015-2016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抚州市2015-2016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抚州市2015-2016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新人教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西省抚州市江西省抚州市 2015-20162015-2016 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1下列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2 分) A匿笑(n) 嫌弃 更胜一酬 春花秋实 B啜泣(du ) 山涯 头晕目眩 盘虬卧龙 C贪婪(ln ) 绽放 一丝不苟 玲珑剔透 D玷污(din ) 闲瑕 心旷神怡 繁弦疾管【答案】C(2 分)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 A。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 A。2、下面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 分)A网传天然气要涨价,市民们争先恐后前往燃气公司营业厅购气。

2、B耳朵灵敏的人,能听到弱肉强食处四周的绿叶丛中,蝈蝈在窃窃自语。C我豁然开朗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间堆满杂物的小屋去,推开门,果然就在尘封的什物堆中发见了他。D共同的兴趣爱好使他们两人常常是一见如故。【答案】D(2 分)【解析】试题分析:了解成语,不仅要知道其含义,还要了解其用法和情感色彩,要根据语境从这三个方面判断正误。D 中“一见如故” 初次见面就像老朋友一样合得来。而句子中“常常”,用词不错。不符合句意,固然选 D。考点:正确使用词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 分)A B C D 【答案】C(2 分)【解析】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阅读各个句子,

3、准确判断它们共同表达的中心意思,再分析各句之间的关系,有时也可利用总写分写的写作顺序以及句式特点,注意其中的关联词、次序语、衔接语。本题中举例子承接,固选 C。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5给空缺处选填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好的散文家是旅人。他只是如实地记下自己的人生境遇和感触。_,_,然而,_,_。 A这境遇也许很平凡 这感触也许很普通 这是他自己的 他舍不得丢失 B这感触也许很普通 这境遇也许很平凡 这是他自己的 他舍不得丢失 C这境遇也许很平凡 这感触 也许很普通 他舍不得丢失 这是他自己的 D这感触也许很普通 这境遇也许很平

4、凡 他舍不得丢失 这是他自己的【答案】A(2 分)【解析】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阅读各个句子,准确判断它们共同表达的中心意思,再分析各句之间的关系,有时也可利用总写分写的写作顺序以及句式特点,注意其中的关联词、次序语、衔接语。本题中根据前文,先境遇再感触,故排除 BD是自己的,所以不舍得丢失,故排除 C。选 A。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6、对下面语段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文盲是对缺乏知识文化和基本能力的人的称呼,最初人们把文盲定义为“不识字的人”;后来人们对文盲的定义不断变化,现在常常把文盲分成三类。第一类是不能读书识字的人

5、,即传统意义上的老文盲;第二类,不能识别现代社会符号的人;第三类,不能使用计算机进行学习、交流和管理的人。后两类被认为是功能型的文盲,他们虽然受过教育,但在现代科技常识方面,却往往如“文盲”般贫乏。例如前几年,某市教育委员会对文盲下了新的定义:不会理财、不了解用电常识、不遵守红绿灯信号等的人均被纳入“文盲”范畴。这表明( ) A人在确定事物的标准上起主导作用。 B人的认识随着社会实践的变化而变化。C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 D人的认识是一个反复曲折的过程。【答案】B(2分)【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内容的理解。阅读语,段,把握语段内容,语段中人们对“文盲”的定义的变化。故选B。考点:语言表达

6、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2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题目。(4 分)晚 云梅尧臣黕黕日脚云,断续如破滩。忽舒金翠尾,始识秦女鸾。又改为连牛,缀燧怀齐单。伺黑密不嚣,额额城未剜。风吹了无物,犹立船头看。注释:黕黕(dn):发黑的样子。日脚:指透过云层下射的日光。秦女鸾:指凤凰,是借用秦穆公之女弄玉的故事。连牛,缀燧:指火牛阵,是借用田单的故事。伺黑密不嚣,额额城未剜:写奇兵围城的情景。额额,形容城高;未剜,穴道尚未挖通。7 对这首诗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A开端两句是说,乌云在晚风中舒卷离合,集散不定,犹如支离割裂

7、的河滩,尚未连成一片。B中间六句写残酷的战争场面,表现了诗人对战争的痛恨。C收尾两句,是写诗人为晚云的奇妙景象所吸引的情形。D最后两句补出写景的立足点,点明以上的描述,都属诗人途中所见,从而增强了真切感。8对这首诗写作技巧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A开端两句,写所见晚云的最初形态,并顺手点题。B诗人在这首诗中飞驰想象,借助古代故事,采用一系列复杂的比喻,写出晚云的奇妙变幻,手法是新巧的。C本诗全力描绘傍晚云霞的变幻多姿,色彩鲜明,比喻奇妙,使人耳目一新。D梅尧臣认为好诗要能“意新语工”,“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这首诗正是借助于新奇的夸张和拟人,把晚云的难写之景,展现于人们的眼前。【答案

8、】7B(2 分) 8D(2 分) 【解析】7试题分析:阅读诗歌,把握诗歌的内容,理解诗歌,B 项中间六句写晚云变幻所构成的奇异景色。B 错,故选 B。考点:鉴赏诗歌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8试题分析:古诗中的表现手法都常见就是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此外还在引用典故、烘托和反衬等,了解这些根据诗句内容判断。D 中梅尧臣认为好诗要能“意新语工”,“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该篇正是借助于新奇的比喻和联想,把晚云的难写之景,展现于人们的眼前。D 错,故选 D。考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0 分)邴原泣学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

9、:“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父母)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心中感伤,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9下列画线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于是遂就书。A于 /是 遂 就 书 B于 是 /遂 就 书 C于 是 遂/ 就 书 D于 是 遂 就/ 书10 解释文中加下划线词语。(2 分) (1)舍:( ) (2)徒:( )11 说说“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的意思。(2 分)12 书塾中的老师值得我们敬佩,为什么?(2 分)13邴原为什

10、么“泣学”?(2 分) 【答案】9.(2 分)B 10.(2 分) (1)房屋(1 分) (2)白白的(1 分)11.(2 分)一是因为仰慕他们有亲人, (1 分)二是羡慕他们能学习。 (1 分)12.(2 分)无私、 (1 分)乐于助人(1 分)13.(2 分)因为邴原是个孤儿,非常贫穷,而孤独、贫穷都容易引起伤感:(1 分)加上看到别人有父母能读书,心中更加悲伤,所以就哭了。 (1 分)【解析】9.试题分析:在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判断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分析其结构,按照现代汉语的阅读习惯判断停顿,比如“主谓”之间要停顿,修饰语与中心语之间可停顿。关键是要弄懂句子的意思。本题中“于是”表示转

11、折,停顿。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10.试题分析:先要梳理文字,读懂文章,根据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自己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比较判断各项字词释义。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11.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翻译要要做到三点,原意不能改变,关键字词要译准确,句子要通顺。本题要解释清楚关键词语有:“愿” “羡” , 翻译后要疏通句子。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12.试题分析:分析古文中人物形象,首先要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要从文中人物的言行描写和作者情感的

12、倾向(观察有无评价语)来分析概括其身份、性格、思想品质的特点。文中的私塾老师听了邴原的话,既同情又可怜他,让邴原到书塾读书而没有收学费,可见他的无私,乐于助人。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13.试题分析:疏通全文,把握文章内容,根据文中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父母)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 得学,心中感伤,故泣耳。”可分析作答。考点: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 B。【翻译】三国时有个叫邴原的,他从小失去父亲,家境贫寒。七八岁时,他路过私塾,听到里面传出朗朗的读书声,禁不住号啕大哭起来。私塾的老师跑出来问:“小孩子你为什么

13、要哭?”邴原说:“失去了父亲的人容易悲伤,贫穷的人容易伤感。凡是能进学堂的人,他们都有父母,可我从小死了父亲,没条件上学。我一方面羡慕他们有父母照顾,另一方面羡慕他们有学习的机会。看看他们,想想自己,心中就十分悲伤,所以忍不住哭了。”塾师听了邴原的话,既同情又可怜他,想不到这孩子竟有这样的思想,于是对他说:“如果你真想读书,我就不收你学费。”邴原从此就入了学读书。一个冬天过去了,邴原就会背孝经、论语。(三)古诗文积累。(8 分)(每空 1 分)14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 (1)_,思而不学则殆。 (2)几处早莺争暖树,_。 (3)_,但余钟磬音。 (4)_,天光云影共徘徊。 (5)

14、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_ , _。(6)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明新事物蕴含在旧事物之中这一哲理的诗句是: _ , _。 【答案】 (1)学而不思则罔(2)谁家新燕啄春泥(3)万籁此都寂(4)半亩方塘一鉴开(5)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6)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8 分)【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括号中作品提示回顾作品内容,判断句子,是两连句的,不要把句子写错位。注意易错字的写法:罔、啄、籁、塘、鉴、愠,要根据句子的语境判断汉字,是形声字,根据形旁声旁来判断正确的写法。理解性默写要注意根据题目中的关键信息点选择诗句。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三、现代文阅读(30 分)(一) 阅读下文,完成第后面题目。(17 分)父亲(1) 其实,进城对父亲来说,不是幸福,而是辛苦。记得当初房子刚装修好,我把他从老家接来。刚进门,他眼里闪过一些兴奋的神色。可是,他的兴奋只持续了很短时间,在钢筋混凝土构筑成的空间里,他不快乐。他不习惯进门出门要换鞋,不喜欢吐痰吐口痰要顾虑半天。就连坐在那欧式马桶上,他也感觉极为不畅,以至于便秘。(2)那次,他只在城市里呆了两天就逃回老家。后来,父亲说,住在城市里,如同坐牢,就那两天,让他觉得似乎生了一场病。(3)几个月前,我回老家找父亲。我告诉他自己想到北京去实现梦想。我说,家里那些我心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