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滨州市小麦技术考察报告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1314286 上传时间:2018-05-2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滨州市小麦技术考察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4滨州市小麦技术考察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4滨州市小麦技术考察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4滨州市小麦技术考察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4滨州市小麦技术考察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滨州市小麦技术考察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滨州市小麦技术考察报告(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0142014 年小麦生产技术总结年小麦生产技术总结滨滨州市州市农农技站技站2014 年,滨州市小麦生产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支持下,通过全市农业系统的共同努力和一系列惠农政策、工作措施和技术措施的落实,全市 347.02 万亩小麦再获丰收,单产、总产再创新高。现将全市小麦生产情况总结如下:一、全市小麦生产情况和主要特点一、全市小麦生产情况和主要特点(一)生(一)生产产情况情况2014 年,全市小麦生产总体情况:全市小麦收获面积 347.02万亩,单产 484.64 公斤,总产 168.18 万吨。与上年相比,面积增加 18.09 万亩,增幅 5.5%;单产增加

2、21.9 公斤,增幅 4.73 %;总产增加 15.97 万吨,增幅 10.49%。从小麦产量构成看,表现为“两增一减”,即亩穗数、千粒重比去年略增,穗粒数比去年减少。平均亩穗数 39.65 万穗,增加0.12 万,增幅为 0.3%;穗粒数 34.17 粒,减少 0.74 粒,减幅 2.12%;千粒重 42.08 克,增加 2.63 克,增幅 6.67%。22014 年小麦产量结构对比表构成 年度面积 (万亩)单产(公斤)总产(万吨)亩穗数(万穗)穗粒数 (粒)千粒重 (克)2013328.93462.74152.2139.5334.9139.452014347.02484.64168.183

3、9.6534.1742.08同比()18.0921.915.970.12-0.742.63同比()%5.54.7310.490.3-2.126.67(二)主要特点(二)主要特点1、播种质量好。由于机械化在农业生产中的普及,特别是秸秆还田、深耕深松面积的扩大,以及宽幅播种、规范化播种技术的大面积推广,我市小麦播种质量明显提高,加之今年土壤底墒足、播期适宜,小麦基本实现了一播全苗。2、良种覆盖率高。借助小麦良种补贴这一平台,我市加大高产优质小麦品种的宣传推广力度,重点推广了济麦 22、临麦 2、潍麦 8、良星 99 等 12 个优良品种,良种覆盖率达到了91.14%。2013 年我市小麦统一供种面

4、积 299.79 万亩,占播种面积的 83.47%,种子包衣面积 335.32 万亩,占播种面积的 93%。3、冬前苗情好。越冬前气温偏高,光照充足,麦苗生长较好,苗全、苗匀、苗壮。一、二类苗面积增加,三类苗面积减少。一、二类苗面积占总播种面积 87.28%3冬前苗情情况对比表一类苗二类苗三类苗旺苗 苗情年度面积 (万亩)比例 (%)面积 (万亩)比例 (%)面积 (万亩)比例 (%)面积 (万亩)比例 (%) 2012167.4250.9123.0137.437.3213.081.180.03 2013165.5146.08147.9841.244.6912.440.970.02 同比()-

5、1.91-4.8224.973.847.37-0.64-0.21-0.014、小麦返青期间有效积温足,土壤墒情适宜。去冬今春虽然降水偏少,但 2 月 5 号夜间开始的普遍降雪,降水量 4 毫米左右,沉实了土壤,提墒保温,有利于小麦的返青和转化升级;同时,返青期气温偏高,有效积温足,小麦分蘖充足,成穗率高,有利于亩穗数增加。一、二类苗面积由冬前的占总播种面积的 87.28%提高到 89.84%。春季苗情情况对比表一类苗二类苗三类苗旺苗 苗情年度面积 (万亩)比例 (%)面积 (万亩)比例 (%)面积 (万亩)比例 (%)面积 (万亩)比例 (%)春季169.3648.8142.4241.0434

6、.619.970.430.012冬前165.5146.08147.9841.244.6912.440.970.02 同比()3.852.7-5.56-0.16-10.08-2.47-0.54-0.0085、病虫害。小麦纹枯病全市平均病株率为 33.9,较上年同期偏重 45;小麦白粉病:全市平均病叶率为 20;麦蚜全市平均 29.6 头/百穗。由于监测防治到位,均并未造成严重危害。其他病虫害与常年持平。46、优势品种逐渐形成规模。具体面积:济麦 22 号 141.8 万亩、泰农 18 号 49.25 万亩、师栾 02-1 29.44 万亩、潍麦 8 号 28 万亩、济南 17 号 23 万亩,其

7、它品种临麦 2 号、鲁麦 23 等。7、全市小麦“一喷三防”技术全覆盖,有效地抑制了病虫的后期危害。小麦“一喷三防”技术是小麦生长后期防病、防虫、防干热风的关键技术,是经实践证明的小麦后期管理的一项最直接、最有效的关键增产措施。今年我市大力推广小麦“一喷三防”技术,实现了全覆盖,小麦病虫害得到了有效控制,未发生严重干热风危害,为小麦丰产打下了坚实基础。8、收获集中,机收率高。今年小麦集中收获时间在 6 月 8-13日,收获面积占总面积的 93%,收获高峰出现在 13 日,日收割60.17 万亩。今年我市小麦夏收的另一个特点是机收率高,机收面积占总收获面积的 99.7%,累计投入机具 1.056

8、 万台。二、气候条件对小麦生长发育影响分析二、气候条件对小麦生长发育影响分析(一)有利因素1、气温偏高,冬前基础好。 (1)气温:自 10 月份开始,气温偏高,10 月份日均气温 14.8,较常年偏高 0.4,11 月份日均气温 8.5,较常年年偏高 1.8,12 月份日均气温 0.23,较常年偏高 2.13.小麦越冬前有效积温 681.9,较上年多 55.7,较常年多 84.2,对小麦正常生长发育非常有利,促使小麦早分蘖、5多分蘖,个体健壮。 (2)光照:小麦播种后到越冬前的光照时长达536.9 小时,比去年增加 77 小时。光照充足,小麦光合能力加强,光合产物形成较多,有利于分蘖形成,且有

9、利于形成壮孽,提高了小麦抗冻能力,利于小麦安全越冬。 (3)降水:10 月份平均降水量 13.2mm,较上年偏多 2.7mm,保证了小麦出苗后的水份供应;11 月份中上旬降水偏少,对小麦生长发育有一定影响;11 月 24日凌晨到傍晚我市出现了一次降水过程,全市平均降水量 14.9毫米,最大降水量 23.2 毫米,改善了土壤墒情,同时有利于小麦抗寒防冻,安全越冬。10 月 1 日-12 月 15 日气温、光照、降雨情况表气温有效积温光照降水 20138.4681.9536.9 小时35.4 2012 年7.5626.2459.9 小时37.6 距平0.955.777 小时-2.22、春季气温高,

10、光照充足。2-4 月份平均气温 9.41,比去年同期偏高 3.14,光照时长 528.6 小时。有利于小麦春季分蘖的发育,成穗率高,亩穗数增加。春季气温偏高,小麦早发,生育进程加快,延长了灌浆期,有利于增加千粒重。3、灌浆期间气温偏高,昼夜温差大,降水量充足,有利于小麦灌浆。2014 年 5 月-2014 年 6 月中旬,平均气温 22.9,比常年偏高 0.95,气温适宜且昼夜温差大,光合作用强,呼吸作用弱,非常有利于小麦灌浆;雨水充足,有四次比较明显的降水过程。尤其是 5 月 10 日-11 日,平均降水量 53 毫米,相当于给我市小麦普6浇一遍灌浆水。灌浆期间雨水充足,提高了土壤墒情,也降

11、低了发生干热风的几率,有利于延长叶片功能期,对籽粒灌浆十分有利。根据对我市三个高产创建点济麦 22 实际千粒重测量,比理论千粒重增加 10%左右。(二)不利因素。1、今年春季气温高于往年,生长期提前 11-12 天左右。2-4月份平均气温 9.41,比去年同期偏高 3.14。由于小麦小穗分化期气温较高,分化时间缩短,导致今年小麦穗粒数减少。2、春季持续干旱影响小麦穗粒数。小麦返青、拔节关键期的 2-4 月份,全市累计降水量仅为 26.3mm,月均 8.76mm,较常年减少 6mm。对小麦生长造成一定影响,主要表现为穗粒数减少。3、扬花期低温冷害造成部分麦田不结实。4 月 28-29 日,5月

12、5-6 日,两次低于 10的低温天气,均在小麦扬花期前后。低温导致授粉幼胚停止发育死亡,导致部分小麦败育,造成空壳不结实现象。4、5 月底干热风天气对小麦单产造成一定影响。5 月 25 日-6 月 1 日,全市平均气温达 27.7,较常年偏高 5.4,大部分麦田发生干热风,不利于小麦产量的形成。5、6 月初降水过程,平均降水量 34.5mm,加速了小麦根系的死亡和植株干枯,造成小麦早衰、逼熟,影响今年小麦产量的进一步提高。7三、小麦增产采取的主要措施。1、通过安排 20 个小麦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及 2 个整建制乡镇,大力开展高产创建活动,积极推广秸秆还田、规范化播种、宽幅精播、配方施肥、氮肥后

13、移等先进实用新技术,熟化集成了一整套高产稳产技术,辐射带动了大面积平衡增产。2、通过全面实施良种补贴项目,推广了一批增产潜力大、抗逆性强的高产优质小麦品种,为小麦增产打下了良好基础。3、加强了关键环节管理。在小麦返青、抽穗、灌浆等关键时期,组织专家搞好苗情会商,针对不同麦田研究制定详实可行的管理措施,指导群众不失时机地做好麦田管理。4、加强技术指导。通过组织千名科技人员下乡活动、春风计划、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加强农民技术培训,组织专家和农技人员深入生产一线,结合利用现代媒体手段,积极应对突发灾害性天气,有针对性地搞好技术指导,帮助农民解决麦田管理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5、加强病虫害及自然灾害监

14、测预警。及时发布病虫害信息,指导农民进行科学防治,降低病虫危害;与气象部门密切配合及时做好自然灾害预警预防,提早做好防“倒春寒”、防倒、防干热风等准备工作。 四、新技术引进、试验、示范情况借助小麦高产创建和农技推广项目为载体,我市近几年加8大对新技术新产品的示范推广力度,通过试验对比探索出适合我市的新技术新品种,其中,推广面积较大的有:玉米秸秆还田299.74 万亩,规范化播种技术 212.4 万亩;宽幅播种技术 33.8 万亩;深松技术 57.9 万亩,免耕栽培技术 41 万亩, “一喷三防”技术347.02 万亩,实现了全覆盖。从近几年的推广情况看,规范化播种技术、宽幅精播技术、机械深松技

15、术、一喷三防技术、化控防倒技术、秸秆还田技术效果明显,且技术较为成熟,推广前景好;免耕栽培技术要因地制宜推广;随着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农机农艺的结合对小麦的增产作用越来越明显,要加大和农机部门的合作。品种方面我市主推品种为:济麦 22、潍麦 8、师栾 02-1、泰农18、济南 17、临麦 4 号等。五、小面积高产攻关主要技术措施和经验、做法(一)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和做法1、选用良种。依据气候条件、土壤基础、耕作制度等选择高产潜力大、抗逆性强的多穗性优良品种,如济麦 22 号、师栾 02-1 、泰农 18、临麦 4 号等品种进行集中攻关、展示、示范。2、培肥地力。采用小麦、玉米秸杆全量还田技术,同时

16、每亩施用土杂肥 35 方,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保蓄肥水能力,增施商品有机肥 100 公斤,并适当增施锌、硼等微量元素。3、种子处理:选用包衣种子或用敌委丹、适乐时进行拌种,促进小麦次生根生长,增加分蘖数,有效控制小麦纹枯病、金针虫等苗期病虫害。94、适时适量播种:小麦播种日期于 10 月 5 日左右,采用精量播种机精量播种,基本苗 10 万12 万,冬前总茎数为计划穗数的 1.2 倍,春季最大总茎数为计划穗数的 1.82.0 倍,采用宽幅播种技术。5、冬前管理:一是于 11 月下旬浇灌冬水,保苗越冬、预防冬春连旱;二是喷施除草剂,春草冬治,提高防治效果。6、氮肥后移延衰技术:将氮素化肥的底肥比例减少到 50%,追肥比例增加到 50%,土壤肥力高的麦田底肥比例为 30%50%,追肥比例为 50%70%;春季第一次追肥时间由返青期或起身期后移至拔节期。7、后期肥水管理:于 5 月上旬浇灌 40 立方左右灌浆水,后期采用“ 一喷三防”,连喷三次,延长灌浆时间,防早衰、防干热风,提高粒重。8、病虫草害综合防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