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课程文化建设与有效教学管理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1313431 上传时间:2018-05-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课程文化建设与有效教学管理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学校课程文化建设与有效教学管理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学校课程文化建设与有效教学管理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学校课程文化建设与有效教学管理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学校课程文化建设与有效教学管理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校课程文化建设与有效教学管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课程文化建设与有效教学管理(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学校课程文化建设与有效教学管理学校课程文化建设与有效教学管理在“全国中小学校内报刊与校园文化建设研讨会”上的讲座教育部教育部“国培国培计计划划”培培训训者示范培者示范培训项训项目主目主讲专讲专家家 肖成全肖成全一、学校课程文化建设一、学校课程文化建设1.什么叫学校文化?学校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学校文化是学校生活方式的总和。一般指的是各级各类学校在其发展过程中所留下的各种遗存。包括学校精神文化、学校制度文化、学校行为文化和学校物质文化等。狭义的学校文化是指在特定学校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反映着人们在生活方式、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上有别于其他社会群体的一种团体意识、精神氛围。一般

2、指的是各级各类学校在其发展过程中所留下的各种精神层面的遗存,即广义学校文化系统中的学校精神文化子系统。例如:学校办学理念、学校定位、学校三风、校训、校歌等。它是维系学校团体的一种精神力量,即凝聚力和向心力。(1)学校文化的结构表层文化、浅层文化、中层文化、深层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文化物质(2)内涵分析学校文化更多的指向是人。其实,学校文化就是指学校的人的思想,人的行为和工作方式及状态的总和。因此,行为文化是核心。(3)促进学校课程文化建设的两大策略个体:课程价值定位+课程行为坚守群体:课程共同取向+课程协同行为2课程改革对学校的挑战(1)校长和班子的课程领导能力 ;(2)学校中层

3、的课程管理能力;(3)教师的课程意识与实施能力;(4)学校的课程文化感召力 。(以上是学校核心竞争力要素之一)学校课程文化重建的三个维度:干部专业发展的新动力课程领导力教师个体成长的新能力课程实施力2学校品牌发展的新战略课程建设力3什么叫课程领导?谓课程领导,就是校长经由各种各样的领导行为,整合各项资源带动教育环境中的相关人员,进行课程规划、课程开发、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以帮助教师有效教学和提升学生学习效果,达成课程目标的系统历程。课程领导力,充分反映校长的教育价值观追求、教育思想理念和学校发展的特色定位,是干部领导力层次高与低的重要标志。课程领导力是现代学校干部专业发展的必备素养,

4、是干部领导力的核心要素。课程是一个学段贯通的系统,在学校课程体系中,实际上有三种基本课程形态:学科课程;综合课程;实践课程。二、课程的共同价值取向如何形成二、课程的共同价值取向如何形成1.共同课程价值取向的建构确立一个组织绝大多数成员的共同的基本信念,行为准则,形成群体的意向价值取向。案例 1:哈佛大学的校训“为增强才干走进来,为服务社会走出去” 。案例 2:河南省实验中学校训异想天开,脚踏实地。案例 3:北京广渠门中学校训 “特别有礼貌、特别守纪律、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有志气、特别有作为” 。案例 4:成都市棕北中学既关注师生的现在,更关注师生的未来。案例 5:北川县海信陈家坝小学校

5、训让责任成为行为;让学习成为习惯。案例 6: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 规定,今后十年我们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分析 1:以人为本,就是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多种培养方式,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1)全面发展的观念(2)人人成才的观念(3)多样化人才的观念3(4)系统培养的观念分析 2:规划纲要对有质量的素质教育做了三个维度的新诠释(1)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2)坚持能力为重。培养三种能力:A.学习能力(学科课程主要研究的基点)B.实践能力(实践课程主要研究

6、的基点)C.创新能力(综合课程组要研究的基点) 学校课程能力发展方向:基于能力目标细化习得的活动课程有效实施研究人的实践成长法则:案例:实践能力培养的游泳法则成长不能代替,发展只能靠亲历。(3)坚持全面发展。做到三个统一:A.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的统一(文德兼备文道兼容)B.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统一(知行一致学做兼容)C.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统而不死同特兼容) 发展方向:学校课程文化建设与学生全面发展需求配置研究;促进中小学生全面与个性发展的多元兼容实践研究。理论:人的精神素养培植的价值道德人格没有价格,但它是价值的富矿,是很多人的宝贵的无形资产。高雅人格的行为体现:做人晶莹剔透诚

7、信光明;做事水滴石穿用心坚持;对人润物无声乐施奉献;对己自我超越勤学多做。三、教师课程能力提升与有效教学三、教师课程能力提升与有效教学1.案例分析当数学科代表与学习成绩的提升。结论:简单的招式作到极致,也可以成为绝招。研讨:学生需求什么?(会学、会考)4需要你用教育发现去点亮孩子的自信需要你用教育道德去震撼孩子的心灵需要你用教育精神去影响孩子的生命需要你用教育技艺去改变孩子的命运过程差异化研究案例提问差异化(1)针对学生的差异化提问:针对 A 等(学困生)提问:是什么,怎样用及注意什么?针对 B 等(中等生)提问:思路、技巧和方法。针对 C 等(优等生)提问:开放、探究与创新。(2)针对时间的

8、差异化提问:课堂前段少提问,课堂后段多提问;上午重启发,促思考;下午少讲解,多训练。针对任务环节的差异化提问针对课型的差异化提问有效讲授的标志性特质:“新”总结的观点新“实”操作的方法实“真”提供的效果真“精”表达的语言精防止用先进的华丽理论性语言掩盖有效经验的实质和精髓。2.课程能力是教师专业成熟的重要标志归因分析:近年各方面都不遗余力推动的课改,但每个计划的成果都不是如预期那么好,这是为什么?原因很多,但是教师的课程能力缺失也是重要原因。科学依据:按照 Goodlad(1979)提出五种不同层次的课程,亦即理想课程、正式课程、知觉课程、运作课程、经验课程。核心问题:从“理想课程”层层转化到

9、“经验课程”之间,涉及一连串的诠释、筹划、决策与实践行动,教师个人的课程素养得以表露与展现。重点聚焦:教师是课程潜能发挥的最活跃因素之一。学科课程理念的定位,课程资源的开发,课程实施效能的评价都有赖于教师的课程行为取向、和个人课程经验的发挥。3.管理权变:变“经营教学”为“经营课程”每一位教师都需要有课程能力5培养理论:这正如课程专家奥利瓦所言, “课程与教学的关系是循环的,意即它们是以连续的循环关系为基础的分离实体。课程对教学产生持续影响,反之,教学又影响课程。 ” 第一步:让教师辨别“课程”与“教学” (二者的区别与联系)课程为有目的的学习而设计的内容教学为达到教育目的而选择的手段教师具备

10、了课程工作者的基本表现为:能够“调整教材” ;能够“补充教材” ;能够“重新开发教材” 。第二步:训练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什么教课程实施?简单地说,就是赋予某种事物教育教学价值意义的过程,就叫课程实施。第三步:将教师由一个教学工作者提升为一个课程与教学工作者中国的教师一直被称为“教学工作者” ,这是对的。但是,一个优秀的“教学工作者”首先是一个出色的“课程工作者” 。四、课程实施的协同行为四、课程实施的协同行为1.如何有效组织“合作研修”?(一) “1+1”课题教研互助案例:基于合作评议的“1+1” 活动方式1.目标明确:短时间、高效率、深认同2.要求具体:每人都说、长话短说(1+1) 、说出新

11、意、不许重复3.合作功能:互动启迪、互补互惠、智慧共享。4.获利简便:是一学就会的操作方式;只要你参与,就会有收获。5.理论依托:朴素理论、人文关怀。合作的四个基本要素有参与主体的意愿;有可以分解的任务;有共享的游戏规则;有互惠互利的结果。 (二) “4112” 群体互助(三) “大校本” 区域互助案例:大校本研修模式的实践6模式理念:以校为本的研修共同体校际互助的研修共同体适用范畴:群体常态持久研修教师的取向:带来个人经验、分享群体智慧培训者的取向:走向资源整合,维持专业落差基本操作“大校本”的研修模式凸显区教师继续教育中心的“组织和协调”功能,打破学校之间的壁垒,以研修主题为核心,以学科组为单位,通过教研员、学校领导和骨干教师的专业领衔,广泛开展跨校际的课程教学改革的研修活动。大校本的主要运作形式:校际联盟;学区论坛;网络研修。案例:网络研修的“三阶段,九个一”做法一阶段:电子备会1.确定一个主题2.遵守一个约定3.开辟一个专区二阶段:电子备课1.提出一条建议2.提供一个课例3.推荐一个细节三阶段:电子交流 1.肯定一个优点2.形成一个经验3.撰写一篇随笔 学校管理发展的三个基本阶段人的管理(人治)人管人管死人制度管理(法治)制度管人管好人文化管理(自我管理)文化管人管高人学校的品味终究体现的是学校中人的品味!学校文化重建是提升学校的品味的根本途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