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士论文-文学艺术-电视栏目纪录片的特性探析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1313376 上传时间:2018-05-2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士论文-文学艺术-电视栏目纪录片的特性探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学士论文-文学艺术-电视栏目纪录片的特性探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学士论文-文学艺术-电视栏目纪录片的特性探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学士论文-文学艺术-电视栏目纪录片的特性探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学士论文-文学艺术-电视栏目纪录片的特性探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士论文-文学艺术-电视栏目纪录片的特性探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士论文-文学艺术-电视栏目纪录片的特性探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士论文-文学艺术-电视栏目纪录片的特性探析 电视栏目纪录片的特性探析电视栏目纪录片的特性探析 【摘要】综观今天中国的电视屏幕,可以说是热闹非凡,滚动播出的新闻, 不同档的电视连续剧,群星荟萃的电影,花团锦簇的综艺节目还有电视纪 录片。中国电视纪录片自 20 世纪 90 年代蓬勃发展以来,它的第一个高峰已经 完成,培养了一大批中国的电视纪录片观众和国家电视台的纪录片制作人,更 催生了一系列优秀的纪录片栏目,像生活空间、纪录片编辑室等。然 而 1996 年以后,这一发展从高峰走向低谷,当年的火爆场景大势已去,收视率 逐渐走低。虽然在世界范围内,纪录片的收视率普遍比较低,但是从高到低这 样一个转变

2、还是值得纪录片理论工作者深思的。本文试图对目前我国电视栏目纪录片在题材选择、叙事风格、社会属性等 方面的表现进行分析,进而对我国电视栏目纪录片这种杂糅的新型节目形态的 特性进行探讨阐述。【关键词】电视;栏目;纪录片;特性一、“回到眼前”由远古部落转向现实生活20 世纪 20 年代初,探险电影一直占据重要地位,安德烈巴赞在电影 与探险一文中这样描述当时的探险电影: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即赫伯特邦 丁随斯考特踏上大无畏的探险历程开赴南极拍片 10 多年后,影片永恒的寂静 向观众描述了美丽的极地风光,随即,这类影片纷纷问世,并且获得成功。弗 拉哈地完成于 1922 年的北方的纳努克一直是其中的杰作。不久

3、,大约由于 表现北极地区茫茫冰雪的影片大获成功,一大批“热带”影片和“亚热带”影 片纷纷出现1弗拉哈迪的另两部比较出名的作品:摩阿拿讲述波利尼西亚人的生活, 亚兰岛人描绘爱尔兰人的生活方式,它们都是纪录了离现实生活比较远的 “远古部落”的“异国情调”,这一方面源于卢梭的人本主义,他们信奉“最 原始的及最少开化的人们是最快乐的,他们也是最不会堕落的一群”,他们认 为包括艺术和科学在内的所谓文明,其实是将人类拥有的善良本质毁损殆尽, 所以他们更愿意在纪录片作品中展示异域民族的传统文化,歌颂人类在依靠直 觉和传统中所学习的技巧来生存。2另一方面,当时大众传播还不发达,人们 对外部世界知之甚少,以此类

4、内容来组织影片,比较容易激起观众的兴趣,获 得较好的收视率。这是对纪录电影产生初期的题材选择的简要分析,但是当纪录片遭遇电视 而发展至栏目化,纪录片的题材选择也在发生着变化。当人们习惯了在沙与海中流浪北京,厌倦了在天安门前寻找 彼岸,忽然有一天眼前一亮:咦?邻居大妈怎么出现在了电视上?于是, 这种讲述现实生活中家长里短的琐碎小事的节目一下子吸引了人们的眼球,而 以收视率为支撑杠杆的栏目纪录片不得不迅速改弦更张,将目光从“天涯海角 转到家门口”。纪录片的极大成功出现在 90 年代初,当时社会正处于转型阶段。80 年代 中期以前,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让人与人之间变得没有差别,人们只需要了解 邻居就可

5、以了解到整个国家。而到了 90 年代后期,人们已经开始体会到社会转 型的种种阵痛。中央电视台原纪录片编导刘春认为,90 年代初期的纪录片之所 以会取得成功,在于“购房是从那个时候开始走向商品化的;医疗保险是从那 个时候开始,让大家不再有医疗报销;种种福利制度都是在那个时候表现暧昧 性质的转移,开始从计划走向市场。3这种人心里的普遍仓皇,引起了个人心 里的悲伤。在仓皇和悲伤之中,人们前所未有地关注自己的日子”。所以这段 时期的纪录片更像是观众心理的一面镜子:从他人的生活中折射出自己的状态。 这个时期的“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类型的纪录片正好迎合了老百姓的这种 心理状态。此外,电视这种传播媒介为受

6、众提供了一个相对私人化的媒介环境,在这 种媒介环境中,观众更容易接受那些大众化的、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 而传统的那种具有很高的文化品格的纪录片在电影院里收看会更加合适。所以栏目纪录片创造者纷纷收起长线,把眼光放在自己身边的普通百姓身 上,从这些小人物身上挖掘出有价值的东西,再经媒体抛光、放大,在受众群 中形成一定的影响。这是电视纪录片栏目化以后在题材选择上的主要取向。二、“烹制快餐”由故事转向情节在叙事结构上,电视栏目纪录片更注重叙事节奏和叙事的情节性。栏目纪录片都有一定的时间限制,不能像栏目外的纪录片那样为了表现真 实而把整个故事过程原原本本地展示出来,尤其是短时长的栏目纪录片营销的

7、就是“情节”,而不是“故事”,它要求在相对短的时间内让观众获得最多、 最直接的信息,并尽可能在第一时间内就吸引住观众眼球。“人们不是怀着研 究的目的看电视的。他们是在同家人,同朋友一边聊天或一边用早餐时收看电 视的”。所以电视的观赏方式是那种追求消遣娱乐的软化和放松的单纯游戏过 程。那种单调的长镜头只能被观众的遥控器无情地毙掉。好莱坞的商业制作技 巧开始被中国纪录片编导们不约而同地采用:矛盾的展开、线索的缠绕、不懈 的追查、谜底的揭晓,解说词迅速进入、主持人频频出镜,可能是一个并不怎 么迂回曲折的故事,但在情节的安排上一定要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栏目纪录片的叙事节奏不能过于缓慢。长镜头在栏目纪录

8、片里备受冷落, 一是由于栏目时间长度的限制,长镜头虽然记录了生活的原生态过程,但往往 太过拖沓,不利于故事的叙述;二是因为长镜头容易让观众产生倦怠感和视觉 疲劳。栏目纪录片创作者的制作要求逐渐倾向于“事件必有悬念,而且悬念必须是一个接着一个”。节奏不仅是快慢的问题,而且是与纪录片编导生计紧密 相连的商业性问题。三、“大众口味”由深刻转向普遍电视栏目纪录片的立场首先是迎合大众,这与传统纪录片的精英文化视角 有很大不同。我们说电视栏目纪录片有三个关键词:(一)电视;(二)栏目;(三) 纪录片。电视传播是一种大众传播,它的信息可以扩展到整个社会中去,同时,作 为一种大众传播媒介,电视与其他媒介相比有

9、一个巨大优势:即声画信息的直 观传播。这使得电视迅速赢得了受众的喜爱,而且电视对受众的要求不高,所 以电视具有很强的普遍性。但同时,由于电视具有转瞬即逝、不易保存的特点, 电视不适合传达深度信息,大多数情况下,人们打开电视只是为了消遣和娱乐 看看情景喜剧、肥皂剧、戏剧、音乐电视、电影、体育报道、智力竞赛节 目等,目的是要获得身心放松、心理逃避、享受、愉悦、消遣或诸如此类情趣。 4所以电视的娱乐本性正力图渗透到所有的电视节目领域,电视节目的深刻性 逐渐降低,转而越来越注重大多数人的收视需求。栏目化则更注重纪录片对大众的效果以及商业影响,追求经济效益和社会 效益相统一。所以在栏目纪录片的创作观念上

10、,更倾向于创作一些为多数受众 所喜爱的大众化的片子,叫好又叫座;在题材选择上从远古部落、异域文化逐 渐转移到现实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平凡人物;在叙事方式上着重于“讲述一个 好故事”,满足人们听故事的欲望,而不是电影镜头语言的尽情展现;在主题 定位上更倾向于通过表现平凡生活中的小人物来映射时代的变迁,人们物质生 活和精神面貌的变化。纪录片似乎一下子从天涯海角回到了家门口,人们逐渐 从纪录片身上看到了自己的身影,缺少了一些深度,却增添了一些亲切。而栏目所固有的拍摄周期,也使得一些纪录片达不到该有的深度,那些获 奖的优秀纪录片一般拍摄时间都比较长。有些纪录片甚至拍摄几年、十几年, 这些纪录片的深度很大

11、程度上得力于它们的拍摄时间。而栏目纪录片创作者缺 乏这样的自由驾驭时间的权利。中央电视台的孙玉胜说:“检验栏目纪录片的好坏,应该还给大众,而不 是创作者自己架设的神坛,把纪录片变成观众看的平淡无奇,而创作者却能从 中进行哲学思考的玄学。”追求大众口味,满足大众需求是栏目纪录片的必然发展趋向。四、“委曲求全”由个性化转向标准化纪录片张扬的个性与栏目化整齐划一的风格存在矛盾。纪录片的生命在于 不断地探索创新、在于鲜明的个性特征。风格的多元化和形式上的灵活性对于纪录片的发展至关重要。可是,电视栏目由于具有固定的时长,一定的生产周 期,规范化生产,统一的选题定位与风格定位,固定的板块模式,固定的栏目

12、包装,纪录片要想在栏目中生存就必须去适应栏目标准化的要求,这使得纪录 片创作者在开机拍摄之前就必须要有一个明确地服从于栏目定位的走向把握, 对现实生活素材发展的可能与取向有着明确的态度。也就是说,对现实素材取 舍与结构的安排在开机之前就已经完成,创作者摒弃了对影像暧昧潜质无休止 的追寻和个人化诠释,牺牲了与观众进行平等的分享交流,力求通过全知全能 的叙事结构与“上帝之音”的话语表达来架构影像权威,为受众提供比较单一、 清晰的叙事主题。5传统纪录片充斥着个人化的风格和意义表达,传递创作者个性的思考和观 察方式,是创作者个性的抒发,叙事结构一般是开放式结构,事件结局和结论 不是由作者给定,而是由观

13、众根据作品所提供的事实自行判断、推理、想象。 就像任远所说的那样:“纪录片应当省去的是结论,留下的是思考。”可在电 视产品极大丰富、过剩的时代,人们的审美感知逐渐麻木,他们逐渐放弃必要 的积极思考和主动参与,为此,很多娱乐节目日趋热闹、刺激、搞笑,很多新 闻节目也呈现出信息量大、节奏快的特点。这种传播环境,使得大量的栏目纪 录片转向了封闭性的叙事结构。因为人们在收看电视栏目纪录片时,更倾向于 在十几分钟或几十分钟内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时间、地点、原因、经过和 结果,而不是还要浪费脑筋来猜、猜、猜,所以很多栏目纪录片采用封闭式结 构叙述故事,将事件结局、结论直接表述出来。任何创作者的个性只能向栏目

14、 统一的标准看齐,受众并不想在片子中观看你的个性。另外,栏目化运作容易培养一批固定受众,对于这些固定受众来讲,他们 已经接受并习惯了栏目统一的风格样式,如果创作者一味地要抒发自己的个性, 而破坏了整个栏目的和谐性,就很容易使受众流失。所以,在纪录片遭遇大众 传媒、被商业化再造之后,不得不委曲求全,做出让步,牺牲自己的个性而成 全栏目整体的标准与和谐。综上,电视栏目纪录片首先是一个电视栏目而不是纯粹意义上的纪录片, 它采用纪录片的创作方式,主要运用客观纪录的手法完成对受众的传播,它与 传统纪录片的不同之处在于,电视栏目纪录片虽然力图呈现生活的原汁原味, 但是它不是自然主义的奉行者,而是具有明确传播意图的劝服引导性过程,在 这一过程中,纪录片为符合电视栏目传播特性,不得不对自身进行由内到外的 改革,改革的最终目的是赢得受众青睐,完成传播过程,实现传播效果,收获 商业价值。【参考文献】1约翰格里尔逊.纪录电影文献G.单万里.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1.25.25陶涛.电视纪录片创作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4.5、88.3沈竹.电视栏目纪录片的艺术和社会属性D.硕士学位论文.上海:上 海戏剧学院导演系,2004.4罗伯特C艾伦编.重组话语频道G.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0.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