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创新能力竞赛试题

上传人:正** 文档编号:41301571 上传时间:2018-05-2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创新能力竞赛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初三创新能力竞赛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初三创新能力竞赛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三创新能力竞赛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创新能力竞赛试题(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三创新能力竞赛试题初三创新能力竞赛试题时间时间 (120(120 分钟分钟) ) 分数:分数:(100(100 分分) ) 一、语文的综合运用与实践(25 分) 1、为下列多音字注音(分) 我国运载( )火箭发射成功的消息将永远载( )入史册。 瓢泼似( )的大雨连续下了大半天,类似( )情况前年也有过。 2、根据拼音用正楷写出相应汉字。 (分) (jin)_苦奋斗 (yu )_ 柔寡断 和(zhng) _共济 惩前(b) _ 后 3、下面一段话中有作者对生活的不少感悟,请你摘抄两个表达感悟的句子。 (分) 不过,我对随时告别人生毫不惋惜。这倒不是生之艰辛或苦恼所致,而是由于生之本质在 于死

2、。因此只有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享受生活要讲究方法。我自认为比别人 多享受到一倍的生活,因为生活乐趣的大小是随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决定的。_ _ 、人民日报曾举办过征集“献给母亲的一句话”活动,请欣赏下面两则获奖作品,并完成 后面的两道题。 (分) 母亲是月台,儿子是那挂长长的列车。 慈母手中那根为游子缝补衣衫的线,是世界上最长的线。 上述两句话运用的修辞方法是_和_ 清你也参与这项活动,为母亲献上一句话,并在括号里指出所用修辞方法。_( ) 5.某班同学准备选编一本自己的文集让我们荡起双浆 。他们对作文进行编辑、分类, 设计了“感受生命” 、 “体会亲情” 、 “走进名人”等栏

3、目,请你再设计一个栏目,要求结构与已 设计栏目一致,内容不重复。 (分)_ 、改写下面句子的划线部分,保留原意,使前后连贯(不超过字) 。 (分) 月亮升起来了,但是云彩把月亮遮去了一半,所以仍然不能朗照。 改:_、根据语境依次填写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分) 服药不当,往往会引起不良_。孟夫子就是孔乙己中的孔乙己的_. 老舍成功的_了骆驼祥子这个典型形象。他多次到三峡一带_,研究那 里的地形地貌。 、反映 原形 刻画 考察 、反应 原形 刻划 考查 、反应 原型 刻画 考察 、反映 原型 刻划 考查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 (分) A:消息又称新闻,一则消息通常所不可缺少的三部分

4、是标题、导语、主体。 :阿长、藤野先生、范爱农、迅哥都是鲁迅回忆性的散文朝花夕拾中的人物。 :学而不厌、讳疾忌医、 、一鼓作气、无人问津四个成语分别出自古籍论语 、 韩非子 、 左传 、 陶渊明集 。D: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莫泊桑和最后一课的作者都德都是法国人。 9、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 分) A:除非你亲自去解释,他就会相信。B:他经常严格要求自己,从不迟 到或早退。 :为了快速发展经济,必须加强与提高科学技术水平。:这次考试不难,但由于他准备 不够充分,差点儿就没及格。 10:填空:(分)下面是两对写“水”的词语,请展开联想,从所学的文言诗文中再找出两对写“水”的句 子。 (

5、2 分) 水皆缥碧 千丈见底 震撼激射 吞天沃日 、远远的街灯明了, 。 天上的明星现了, 。 、莱蒙托夫的帆中点明全诗主旨的句子是 , 。 (4) 、 西江月中写视觉、触觉、听觉的句子是 , 。 (5) 、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表现诗人年老体弱,处境寂寞凄凉却一心只考虑国家安危的 诗句是 , 。 (6) 、 行路难 中表现诗人宏大抱负的句子是 。 二、阅读 (35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题(8 分) (一) 【甲】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 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6、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乙】 浣溪纱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1下面对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念无与为乐者(思念) B 遂至承天寺(于是) C 怀民亦未寝 (休息) D 相与步于中庭(在) 12. 甲文中写景的句子是第 句,其主要内容可以用四个字概括:( )乙文中集中写景的句子是词的( ) ,为我们描绘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明丽春景。 13以上两文都是作者( )被贬到黄州时的作品,并且甲文中的第( )句和乙 文中“ ”一句都抒发了他 的 生活态度。 14翻译“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并说说你

7、对“闲人”二字的理解。 翻译: 。理解: 。 (二) 阅读下面有没有不会死亡的生物后回答。 (10 分) (1)所有生物,包括人,都免不了死亡的结局,这已经是为人们所认可的一种自然现象。 可是,如果我们仔细地研究一下,却可以发现,对于细菌以及大多数原生动物来说,死亡并不 是一个必然的结果,这是怎么一回事呢?生命又为什么会死亡呢? (2)我们知道,生命的本质是遗传基因。由于紫外线、污染等外部因素作用及细胞能不 的变化,基因的结构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定的损伤。通常,这种损伤可以通过细胞的自我修复 功能加以消除,但是损伤达到了一定的程度,修复便无法进行,或者说不能完全修复,这样的 话,就会引起细胞的老

8、化、器官的老化,最终导致生物体的死亡。 (3)既然死亡是一种不可避免的结果,那么,为什么还有不死的生物体呢?原来,所谓的 那些不死的细菌或者原生动物,都有一种很强的自我复制能力。以阿米巴变形虫为例,这种小 型生物体,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通过分裂,大量复制自我,这样,即使有些个体会老化,会 死亡,但其他个体仍然在不断地复制,时事上,只要营养条件允许,他们可以一直复制下去。 (4)任何其他多细胞动物之所以会死亡,是因为在人类和其他多细胞动物的细胞中有组 织无限制分裂的机制,好像一个有效的刹车装置。如果不是这样的话,我们人类简直无法想象 自己会有多么庞大。要是那里的刹车装置失灵的话,那么,那里的细胞

9、就会无限制的分裂繁殖 下去,最终耗尽生物体内的全部营养,这样的细胞,也就成了癌细胞。(选自语文报初中版) 15、请归纳本文的主要内容: 。 16、细菌或一些原生动物不会死亡的原因是: 。 17、第四自然段的划线句子,将人类和其他多细胞动物的细胞中组织无限制分裂的机制比喻为 一个有效的刹车装置,采用了比喻的说明方法。旨在说明什么?18、本文说明生命或终必死亡,或永生,从人们熟悉得到人们不熟悉的,采用的说明顺序是: 19、对照全文内容,第一自然段的化纤句子有逻辑上的语病,请指出来并予以改正。(三) 阅读下文,回答 2027 题 (7 分)读书应有停顿-突然的中断阅读而思考已被阅读的那些东西。当然,

10、一般俗众的阅读,完全 没有必要这样要求。俗众的读书与读书人的读书应作两回事看。前者是一种被动的阅读,是不 费神的,费神就违背俗众阅读的本意了,他们的本意是消遣。而读书人的阅读,固然不能排除 消遣这一层次,但绝非满足滞留在这一层次上.读书人的读书带了联想与思考的痛苦。他们的阅 读快感,不是在被动接受上,而是在接受时不断扩大收获的过程中。这就像两个儿子接受遗产, 大儿子仅仅看到了继承的那部分产业,二儿子却把它继承的那部分产业当成了资本,看到了通资 后的扩大、再扩大的辉煌景象。读书人得有二儿子那种活泛思路与主动精神。 20、解释“停顿”在文章中的意思。21、用自己的话简述读书人读书的特点。 (不超过

11、 40 字)22、为什么说“一般俗众的阅读,完全没有必要这样要求”?24、这个文段的论点是 25、文段在论证论点是,用了哪些论证方法?26、写出论语中孔子说的与本文论点相近的一句话:27、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和前文中的那句话照应? (四)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10 分) 你见过那棵树吗 罗波特S 凯夫 (1)关于那棵树,最初是我的邻居加根太太告诉我的。那天,我坐在后院欣赏着十月的 暮色,加根太太过来问我:“你见过那棵树吗?” (2)他接着说:“就是那边下去拐角的那棵,五颜六色的,漂亮极了,好多车路过都停 下来看,你该去看看才是。 ” (3)我对他说我会去看的,可转眼我就把这事全忘了。三天后,我

12、在街上跑步,脑子里 牵挂着几件小事,昏昏沉沉的,忽然,一片耀眼的桔红色跃入眼帘,一时间,我还以为谁家的 房子着火了呢,但我马上就想到了加根太太说的那棵树。 (4)我朝那棵树走去时,不仅渐渐放慢脚步。这棵树的形状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只是 一株不大不小的枫树。但加根太太说的不错,它的颜色确实奇特。整棵树就象画家手中五彩斑 斓的调色板,树底部的枝丫是鲜艳的梅红色,树的中部则燃烧着明快的鹅黄色和桔红色,再往 上,到了树梢,枝条又缓缓地过渡成绛红色。在这火一样色彩中,流淌着浅绿的叶子汇成的小 溪,深绿的叶子则斑驳点缀其中,竟似至今未曾受过一点秋天的侵袭。 (5)这棵枫树集各种颜色于一身,他张开宽大的枝丫,历数着四季轮回,容纳着五湖四 海,俨然是一个缤纷的地球。深浅错落的叶子,昭示着南半球的春夏,灿黄的叶子和光秃秃的 枝丫勾勒出北半球的秋冬。整个星球就围绕这一时空的交集点和谐运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