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结题报告

上传人:正** 文档编号:41300642 上传时间:2018-05-2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技术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结题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信息技术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结题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信息技术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结题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信息技术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结题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信息技术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结题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信息技术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结题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结题报告(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结结 题题 报报 告告腾冲县北海乡双海第一完全小学2011 年 10 月 13 日2众所周知数字化信息高速、广泛传递的特点,使世界形成了一个没有边界的信息空间,人们的生产、学习和生活方式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当前多媒体数字化技术以及国际互联网技术叩开了学校的大门,作为全新的教学工具与手段走进学校,走进课堂。多媒体课件、互联网主页、网上多媒体教学、教育资源数字化,一波又一波的冲击使我们意识,我们教育形态与学习环境必然要发生一次较为深刻的变化。2000 年 10 月,教育部在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中指出:

2、“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要求广大教师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各地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实现多媒体教学进入每一间教室,积极探索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中小学教学方式的根本性变革。 ”一、课题基本情况一、课题基本情况北海乡双海第一完全小学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课题于 2007 年 8 月上报腾冲县教育局,被定为云南省“十一五”第一批教育技术研究课题。本课题为 3 年连续性试验研究,到 2011 年 10 月结束。自课题立项至今,在市县教育局及学校的高度重视、支持与指导下,

3、课题研究小组全体成员按照课题方案稳步推进课题研究进程,扎扎实实地开展具体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试验效果,特特写出研究报告。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1研究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如何实现教学内容的显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化。2研究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因材施教,使分层教学的思想真正得以落实。3研究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如何更好地发展学生的自主性、合作性、创造性。4研究在信息技术下的网络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基本操作。5研究在信息技术下的网络与学科课程整合之际,如何保持原来学3科的特点。6研究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如何灵活运用各种教育规律、方法、手段。

4、三、课题的研究方法三、课题的研究方法我们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探索在多媒体辅助和网络环境下进行教学的新途径、新方法,使教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方法发生根本的改变,从而促进课堂教学结构的改革,优化课堂教学为目标。以公开课、教研课为研究的形式,突出对公开课、教研课中新的教学方法的效率、作用、并进行集体评价与研讨。具体方法有:1、资料法。搜集、阅读、研究多媒体辅助教学理论和基于网络环境的课堂教学理论及成功的课例,从中借鉴经验,进行积累。2、观摩法。组织观看多媒体辅助教学和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示范课,从中汲取经验,进行思考和创新。3、对比法。以对比研究的形式,组织同年级教师就同一课题以不同的教学方法上

5、研究课,通过对比研究,形成、改进新的教学方法。4、经验总结法。经验总结法。对研究过程中有价值的案例或经验,按要求进行阶段性小结和记载。课题研究结束时进行工作总结,形成结题报告和论文,通过经验总结,概括提炼出具体、有效的教学方法,不断扩大研究范围和影响。5 教研促进法。以学校教研活动和校本培训为途径,加强研究的时效性、针对性。同时,通过交流和评价促进研究的深化。6、案例分析法。对实验教师的成长进行记录,建立个人成长袋。四、课题研究的目标四、课题研究的目标本课题我们将作为学校教育的核心阵地课堂教学中如何结合我校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课程改革与深化的实际,探索并总结利用远程资源和网络资源,形成我校基于

6、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创新的新模式。具体达成以下四个研究目标:1、构建教学过程信息化的课堂教学模式。使教师积极探索开放教学的新路,提高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在课堂中处理好知识与能力的关系,4传授与探索的关系,适应信息时代对教师的要求,努力运用信息技术的网络使师生互动,追求课堂教学的最优化。形成适合学生探究学习的信息,探究课堂教学的互动型模式。 2、研究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角色与地位的转变。变教师“主讲”为“主导” ,学生“被动”为“主动” ,媒体由“教具”为“学具” ,教学过程由“描述”为“流程” 。 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下的网络,发现、提出、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合作精神、探索

7、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3 在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中,充分利用计算机教学突出的交互特点,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师生互动型的课堂教学结构,使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网络与学科课程相结合,改革传统教育形式,实现教育的根本改革,形成课题研究报告,撰写相关的研究论文,使现代教育技术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4、通过信息化的教学,创设主动学习情景,让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强大的认知工具。五、课题研究工作的主要进展五、课题研究工作的主要进展本课题实验周期为 3 年,分四个阶段完成:第一阶段(2008.12009.3)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教育信息化的相关理论,明确落实每个成员的任务,申报并启动课题,按方案

8、制订各学科实验工作计划。第二阶段(2009.42010.7)按计划定期开展课题研究研讨活动,接受上级专家指导,定期进行阶段性小结。形成中期成果。第三阶段(2010.82011.5)对方案进行调查、修改、补充、完善。继续进行研究。第四阶段(2011.62011.10)汇集研究资料,进行全面总结,写好研究报告,形成研究成果专集,接受专家结题鉴定。六、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我校经过三年多的实践与研究,使教师在小学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目的,由原来的“为信息技术而运用”转向“为优化教学方法而运用”5,使教师由原来的“为创新教学方法而创新”转向“为提高教学效率而创新教学方法”并初步取得成

9、效。(一)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信息技术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创新了教学方法,优化了课堂教学过程,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降低教学难度、丰富教学内容、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1、创新教学方法使知识形象化: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其在音、视、声、色、彩等各个方面的优势,动态地显示出知识的演变过程,这样创新出的教学方法让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2、创新教学方法使难点简单化:信息技术使抽象知识直观化、形象化。通过直观演示,将问题中学生难以理解的文字表述转化为图形、影片,变静为动,变无声为有声,使教学难点由复杂变为简单,便于学生的学习。3、创新教学方法使教学进

10、程自由化:信息技术运用于小学课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使课堂教学“个性化” 、教学进程“自由化” ,这种辅助教学形式大面积提高了教学质量。4、创新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探索化:建构主义理论和知识本身都要求教学要创设一种教学情境来帮助学生学习。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知识的探索情境,使他们身临其境,通过观察演示、动手操作的过程,进行思考和探索活动,掌握知识。(二)转变了学生的学习行为信息技术环境的运用,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并且在学习任务的驱动下,初步感受到了信息技术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学到了解决问题的一些方式方法,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创新思

11、维品质。与此同时,拓宽学生获取信息途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三)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创新精神在开展课题研究之初,我们就认识到,实现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方法的创新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有两个,一是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创新问题,二是切实提高师生掌握运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教育技术的能力。6在有了明确认识的基础上,我校把此次课题研究活动作为培养提高教师终身学习能力,培养造就能适应时代要求的骨干教师,探索信息时代全新教学方法,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的有效途径,为此我们在全校范围内积极宣传开展整合课题研究的意义,并在此基础上组建了一支年轻肯钻研的研究队伍。在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我们课题组借助网络、图书广泛查阅资料

12、,了解国内外信息化教育的最新动态,尤其是关注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应用的发展进程;学校还组织课题组成员参加培训,学习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四)积累了利用信息技术环境教学的资料在课题的研究中,探索了“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方法的创新” ,较好地处理了教学新旧方法的转变,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各要素间的关系,做到了创新更要有效。为信息技术环境在小学各学科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有益的尝试,积累了信息技术环境下创新教学方法课程的成功案例和课件。(五)促进了师生教育学习观念的更新,使“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程理念深入人心,加快了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根本转变的实现。广大教师通过实验、反思、再实验,是课堂教

13、学生动有活力。(六) 、开展对比性课程教学实验,研究传统课程教学和信息技术整合课程教学在培养学生积极主动获取信息,合理高效运用信息,提高学习能力方面的差异。我校按照课题计划与研究目标通过实验法、教研促进法、案例分析法并结合具体课例分别对传统课程教学与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的优势与不足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分析归纳总结,得出了如下结果:传统课程教学注重传授系统的科学知识,有助于学生在短时间内形成知识结构与体系。传统课程教学是以“传递接受”为特征,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能充分驾驭课堂,有助于学生思维的集中。传统课程教学不足为:传统课程教学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的需要,在培养目标上,只重视传授知识,不

14、注重发展能力,按一个模式培养学生,不利于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材的成长。在教学内容上,教材是学生的唯一学习内容,是学生知识的主要来源。在教学方法上,是注入式、满7堂灌,只研究教师如“教” ,不重视学生如何“学” ,考试主要靠死记硬背,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形式上,只是课堂一个渠道,单一化、模式化,忽视因材施教和课堂外渠道。在师生关系上,重教师作用,教师是主动的施教者,忽视学生的主动性,学生是知识传授对象,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在这种传统教育指导下形成的思维方式,已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也能让学生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集文字、图案、音乐于一体,通过创设情

15、境,设疑探究,学生主动学习能力能够得到较好锻炼与培养。教学内容得到丰富和发展,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习资源是数字化的信息,它包括了文本、网络视频,网络教学课件、学习工具软件等多种形式。这一点是有限空间、有限时间的其它传统课程教学方式所无法比拟的。多媒体和网络技术能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能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多种感官综合刺激,而不仅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发现、主动探索,还有利于发展联想思维和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能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能够得到更多的关注与激发。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通过研究表明,运用信息技术教学要注意展示的是教学的重点、难

16、点内容,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味地追求使用计算机,过度使用视频图像,或频繁地使用媒体,学生只对生动的信息技术感兴趣,认真思考问题的不多,都会成为教学的干扰。教师应具有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和课堂应变能力,引导学生共同探讨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的学习有目的、有成效地进行。反之,学生学习的自由度过大,就容易偏离教学目标的要求。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的自控能力不强,认真进行学习内容的学生有限,课堂监控有一定的难度。通过研究认为,传统课程教学的优点在某种程度上恰恰是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的不足,而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弥补传统课程教学中存在的缺陷。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与传统课程教学优势互补既不同于纯粹的传统课程教学,也不同于纯粹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其实质是一种在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与传统课程教学整合对接的教学。8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与传统课程教学的优势互补,其本质与内涵就是把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情感激励工具和丰富的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全面地应用到各学科教学过程中,并结合、借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