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中国互联网市场数据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1300010 上传时间:2018-05-29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4.7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中国互联网市场数据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2010中国互联网市场数据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2010中国互联网市场数据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2010中国互联网市场数据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2010中国互联网市场数据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0中国互联网市场数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中国互联网市场数据(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快速熟悉 2007 Office system20102010年中国互联网市场数据年中国互联网市场数据互联网产业生产队互联网产业生产队20112011年年3 3月月广告总体市场格局:预计2012年网络广告营销收入超越报纸数据来源:2010-2011年度中国互联网市场数据报告广告总体市场格局:网络广告市场规模逐年递增数据来源:2010-2011年度中国互联网市场数据报告广告总体市场格局:机动车行业网络广告投放位居第二数据来源:2010-2011年度中国互联网市场数据报告广告总体市场格局:机动车行业网络广告投放增长率位居第三数据来源:2010-2011年度中国互联网市场数据报告广告细分市场格局趋向

2、:搜索引擎广告呈高速增长趋势网络社区将成为最具规模互动营销平台之一 数据来源:2010-2011年度中国互联网市场数据报告广告细分市场格局趋向:搜索引擎广告市场规模呈高速增长趋势数据来源:2010-2011年度中国互联网市场数据报告网络视频走向“大视频时代”数据来源:2010-2011年度中国互联网市场数据报告网络社区页面浏览量节节攀升数据来源:2010-2011年度中国互联网市场数据报告中国主要互联网应用访问时长:社区占比增加,新闻资讯降低数据来源:2010-2011年度中国互联网市场数据报告截止2010年底,网民规模达4.67亿,增长34.8%数据来源:2010-2011年度中国互联网市场

3、数据报告2010年手机网民规模达3.60亿,预计2013年超过PC网民数据来源:2010-2011年度中国互联网市场数据报告智能手机增长迅猛,预计2013年销量超过非智能手机数据来源:2010-2011年度中国互联网市场数据报告手机阅读与手机即时通讯应用最高数据来源:2010-2011年度中国互联网市场数据报告LBSSNS社区及微博应用受到青睐数据来源:2010-2011年度中国互联网市场数据报告用户所关注的与点击和参与的广告形式存在差异数据来源:2010-2011年度中国互联网市场数据报告互联网用户(白领)工作日消费的媒介依次为互联网非视频、互联网视频、手 机、电视、报纸、杂志、广播数据来源

4、:2010-2011年度中国互联网市场数据报告互联网用户(白领)非工作日消费的媒介依次为互联网非视频、互联网视频、 电视、手机、广播、杂志、报纸。休息日网络消费降低,电视消费上升数据来源:2010-2011年度中国互联网市场数据报告中国互联网用户对互联网、口碑、推荐信息、手机媒介接触度高数据来源:2010-2011年度中国互联网市场数据报告互联网用户获取消费信息的途径依次为互联网、口碑及推荐信息数据来源:2010-2011年度中国互联网市场数据报告互联网用户对门户网站、搜索引擎、电子商务网站、电子邮箱、即时通讯客户 端广告的参与度较高数据来源:2010-2011年度中国互联网市场数据报告l20

5、10年6月,中国互联网完成历史性一跃,用户产生的内容的流量超过网站专业制作内容流量,前者页面浏览量占互联 网总量比例达50.7%,后者47.32%。用户创造网络,2.0正式超越1.0,微众时代到来。 lPPC 对UGC的超越,意味着:受众消失,微众来临;成为生产消费者之前,个体首先在自组织网络中实时连接起来;微 众不再是调查统计意义上抽象的某类群体或者大众分众窄众,比niche market更微分,微分到个体;而微众联动又足以脱 离媒体影响,自主完成交流分享、消费决策过程。2.0超越1.0:2010年6月中国互联网页面浏览量PV比例(月度数据) 用户产生内容的PV(UGC) Vs. 网站专业制

6、作内容的PV(PPC)2010中国互联网广告投放行业景气度最高的是汽车行业,其次为电子商务数据来源:缔元信2010年中国互联网广告投放年度报告投放天次从1月起上升,9月达到峰值,9、8、11月最高网络广告下半年投放高于上半年数据来源:缔元信2010年中国互联网广告投放年度报告2010年,行业垂直类网站投放量最高垂直类网站因其专业细分而受到广告主青睐,门户网站因精准稍差一筹受到影响。 数据来源:缔元信2010年中国互联网广告投放年度报告2010年,通栏投放最高,其次是矩形、画中画和网幅;全屏和对联最低数据来源:缔元信2010年中国互联网广告投放年度报告2010年,产品宣传及促销广告占比达78%,

7、品牌宣传仅22%数据来源:缔元信2010年中国互联网广告投放年度报告2010年互联网广告投放中,汽车行业在投放天次、广告主数方面均占比最高数据来源:缔元信2010年中国互联网广告投放年度报告汽车行业广告投放:垂直类占绝对优势,具强烈的销售季节特性数据来源:缔元信2010年中国互联网广告投放年度报告2010年保险企业网络广告投放排行:中国平安保险稳居第一数据来源:缔元信2010年中国互联网广告投放年度报告2010年底,网民总数达4.57亿,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4.3%数据来源: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CNNIC)2010年,我国网民规模继续稳步增长,网民总数达到4.57亿,互联网普

8、及率攀升至 34.3%,较2009年底提高5.4个百分点。全年新增网民7330万,年增幅19.1%。截至 2010年底,我国网民规模已占全球网民总数4的23.2%,亚洲网民总数的55.4%截至2010年12月,手机网民达3.03亿,在总体网民占比66.2%数据来源: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CNNIC)截至2010年12月,手机网民达3.03亿,较2009年底增加了6930万人。手机网民在总体 网民中的比例进一步提高,从2009年末的60.8%提升至66.2%。2010年,手机网民较传 统互联网网民增幅更大,成为拉动中国总体网民规模攀升的主要动力,移动互联网展现 出巨大的发展潜力。

9、 数据来源: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CNNIC)男性网民所占比重进一步提升。2010年,我国网民男女性别比例为55.8:44.2 ,男性群体占比高出女性近11.6个百分点。 数据来源: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CNNIC)网民年龄结构更加优化。2010年,30岁以上各年龄段网民占比均有所上升, 整体从2009年底的38.6%攀升至目前的41.8%搜索引擎成为第一应用;娱乐应用下降;微博、团购初具规模2010年网民整体互联网应用三 大特点: 首先,搜索引擎成为网民第一 大应用。搜索引擎使用率首次 超过了网络音乐,成为我国网 民规模最庞大的应用。 其二,商务类应用用户规模

10、继 续领涨。网络购物用户规模增 幅居于首位,网上支付、网上 银行等商务类应用重要性进一 步提升,更多的传统经济活动 已经步入了互联网时代。 其三 ,娱乐类应用使用率普遍下降 。网民在网络游戏、网络音乐 、网络视频等娱乐类应用的使 用率全面降低,网络娱乐在实 现用户量的扩张之后进入相对 平稳的发展期。 此外,微博客和团购的用户数 已初具规模。截至2010年12 月,我国微博客用户规模达到 6311万,使用率为13.8%;团 购用户规模达到1875万,在网 民中占比为4.1%。 2010年,搜索引擎用户规模3.75亿,用户人数年增长9319万人,年增长率达33.1%。搜索引擎在网民 中的使用率增长

11、了8.6个百分点,达81.9%,跃居网民各种网络应用使用率的第一位,成为网民上网的主 要入口,而互联网门户的地位也由传统的新闻门户网站转向搜索引擎网站。 2010年中国的团购元年2010年是中国团购元年。截至2010年12月,我国团购用户数已达到1875万人。目前团购活动正更 多地向二三线城市扩展,预计2011年团购用户仍将增长迅速。 团购是2010年与微博并行的互联网发展新亮点,团购发展如此火爆的原因有以下两点:一是各大主 流网站的纷纷加入。2010年团购网站发展最初只有较少一些人士运营独立的团购网站,如满座网、 美团网等。随后,我国最大的购物网站淘宝网推出聚划算;门户网站新浪、搜狐、腾讯均

12、已开通团 购服务;之后社区类网站人人网开通糯米网。截止到2010年底,几乎所有中国互联网巨头都已涉足 团购行业。团购网站作为互联网业界盈利与增强用户黏性的有效工具,迅速普及,推动了团购行业 的发展。 二是与团购的特点密不可分。团购存在一些鲜明特点: 一是典型的“轻”公司,不需要考 虑仓储物流等硬性投入,只要有网站和人,既可以做起团购;二是这种商业模式回笼资金非常迅速 ,只要团购成功,即可获得收益。团购的这些特点使得团购的进入门槛较低。三是除了网络购物网 站推出的团购外,其他团购网站推出的种类主要是美容、餐饮、娱乐等,填补了传统网络购物中服 务性消费较少的空白。 数据来源: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

13、展状况统计报告(CNNIC)截至2010年12月,即时通信用户规模达3. 53亿人,增长29.5%截至2010年12月,我国即时通信用户规模达到3.53亿人,比2009年增长8025万,增幅达29.5% 。即时通信使用率从2007年开始下滑,但在今年有所回升,达到77.1%,比2009年增长6.2个百 分点。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手机网民规模继续扩大,手机即时通信的使用率获得较大 提升,继续位列手机互联网应用的首位,从而拉动了即时通信用户规模的增长。此外,随着电子 商务等互联网应用的进一步普及,基于应用的垂直类即时通讯工具发展加速,垂直类即时通信工 具用户规模的增长成为推动整体即时通信

14、用户增长的又一动力。 数据来源: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CNNIC)博客用户规模达2.95亿人,增长33%;在网民中的时用力提升6.7%,达到 64.4%截至2010年12月,博客在网民中的使用率提升了6.7个百分点,达到64.4%,用户规模达2.95亿 人,年增用户7310万人,年增长率33%。 博客的快速增长与即时通信、SNS、微博客等国内社交 网络应用的快速发展密切相关。第一,即时通信的空间日志功能、SNS的博客功能带动了博客应 用的增长。同时,即时通讯和SNS的用户关系基础,使博客正在升级成为朋友之间加深了解,进 行深度交流的重要媒介;第二,微博客对博客写作行为具有一定激

15、励作用。微博客在传播方面的 优势,丰富了博客作者观点的传播渠道,带来了个人博客阅览量的增长,更加满足了博客写作者 希望获得关注和认同的需求。 数据来源: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CNNIC)2010年,微博在网民中的使用率为13.8%,手机网民手机微博使用率15.5%2010年,国内微博客用户规模约6311万人,在网民中的使用率为13.8%。手 机网民中手机微博客的使用率达15.5%,手机微博客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手机 端信息生产和消费行为快速拓展。 2010年是微博客快速兴起的一年。微博 客凭借平台的开放性、终端扩展性、内容简洁性和低门槛等特性,在网民中 快速渗透,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

16、社会化媒体。具体体现在:其一,微博客成 为网民获取新闻时事、人际交往、自我表达、社会分享以及社会参与的重要 媒介;其二,微博客成为社会公共舆论、企业品牌和产品推广、传统媒体传 播的重要平台。 微博客作为快速发展的新兴网络应用,对互联网产业将产生 深远影响。第一,微博客正在发展成为重要的新闻源,使新闻媒体的传播形 态发生变化;第二,微博客与即时通信、博客、社交网站用户的高度重合, 将对其他社交网络应用市场产生较大影响。同时,将加快社交网络的平台化 发展;第三,微博客信息的即时性、碎片化等特征,将加快实时搜索等网络 服务的技术开发和应用。 数据来源: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CNNIC)社交网站用户规模和渗透率均比去年有较大提升数据来源: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CNNIC)截止2010年12月,中国网络交友2.35亿,网民使用率为51.4%。社交网站的用 户规模和渗透率均比去年有较大提升。网络视频数据来源: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