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兴市与区域经济发展规划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1299720 上传时间:2018-05-2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质量兴市与区域经济发展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质量兴市与区域经济发展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质量兴市与区域经济发展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质量兴市与区域经济发展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质量兴市与区域经济发展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质量兴市与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质量兴市与区域经济发展规划(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质量兴市与区域经济发展规划质量兴市与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质量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探讨了政府推动质量兴市活动的重要性,指出政府推动质量兴市活动的关键在于从区域经济可持续快速发展的角度系统规划,最后介绍了质量兴市规划的步骤和主要内容。关键词:质量兴市 名牌 区域经济 持续发展 规划0 引言自 2001 年 10 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对全国开展质量兴市活动取得显著成效的市县进行表彰以来,各地结合先进省市的经验,加快了质量兴市的步伐,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以质量振兴为主要内容的质量兴市、质量兴区、质量兴县、质量兴镇和质量兴业活动,有效地促进了产品质量的提高和区域经济的健康发展,培养

2、了一批质量兴市的先进典型。通过对这些质量兴市的先进典型的分析不难发现,这些城市的经济发展无不是围绕质量这个中心,通过强化质量竞争力来实现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的。正是这些质量兴市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使越来越多的县市开展了或计划开展质量兴市活动,很多地方制订了争创中国名牌和省级名牌的数量指标,但是其中很多县市的质量兴市活动并没有取得明显的成效,无论是各级名牌的数量,还是当地经济效益的改善都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有人因此产生了这样的疑问:质量可以兴市吗?政府有必要参与这样的活动吗?政府如何才能有效推动质量兴市活动?下面,本文将对这些问题一一做答。1 质量可以兴市吗?质量对于一个国家和地区发展的巨大推

3、动作用早已被无数事实所证实。美国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凭借统计过程控制使产品质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逐步树立了世界第一强国的霸主地位;日本之所以能在二战的废墟上发展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依靠的是日本政府确立的“质量立国”的基本国策和日本企业广泛开展的质量改进活动1。我国的一些先进地区同样以强劲的质量竞争力和雄厚的经济实力证明了质量对于区域经济振兴的重要作用。如我国民营经济最活跃的温州市和非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青岛市。青岛和温州两地政府都十分重视质量工作,制定了各项措施推动企业实施名牌战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两地都涌现出了一大批国家级名牌产品和省级名牌产品,在全国现有的 547 个中国名牌产品中青岛和温州分

4、别占有 31 个和 16 个,已远远超过了许多经济欠发达省份全省的数量。这也有力证明了一个地区经济要振兴,无论其当地的经济成分构成如何,只要政府重视、措施到位,脚踏实地提高产品质量,当地经济就可以得到快速的发展。2 政府为什么要推动质量兴市?目前,一些地区的质量兴市活动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其主要原因在于质量兴市流于形式,以为争取几个名牌产品称号、组织几次质量讲座、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就是质量兴市的全部,有些地方把争取名牌称号作为质量兴市的主要目标,有的地方用重奖来刺激企业争取中国名牌和省级名牌,结果是名牌有了,当地经济并未受益,这也从反面证明政府推动质量兴市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避免舍本逐末的做

5、法,作到认真规划、积极推进,切实推动当地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质量兴市是一项涉及当地经济发展的系统工程,涉及到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战略,涉及到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涉及到当地资源的有机整合和效能的最优发挥,这不是个别企业也不是政府个别部门的能力之所及的,因而质量兴市不能单纯依赖企业的自发行为来实现,也不能仅仅依靠当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来推动。一旦一个地区把质量兴市作为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就必须从当地发展的战略高度来组织、规划和实施,要从长计议,把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作为质量兴市的根本目标,不片面追求短期效果,不刻意追求中国名牌产品和省级名牌的数量,只有这样质量兴市工作才能抓出实效。 3 政府如何推动

6、质量兴市活动?目前从全国范围来看,政府推动质量兴市的做法通常是:先由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起草质量兴市的文件;由政府批准发布;组成一个由市(县)长任领导小组组长、分管质量市(县)长任副组长、各相关局局长任组员的质量兴市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质量技术监督局并由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任办公室主任;各地质量兴市的实施方案不外乎质量意识的培育和质量管理的培训、确定名牌培育名单和数量指标以及奖励方法(实际上很多地方的奖励承诺并没有兑现) 、确定通过质量认证企业数量指标、开展打假活动维护市场秩序等等。从诸如此类的实施方案中不难发现许多地方的质量兴市基本上由质量技术监督局来推动,所做工作也基本上没有超出质量技

7、术监督局以往工作的范畴,这种质量兴市的实施的直接效果和最大效果可能就是重视了质量技术监督局的作用,加强了质量技术监督局的工作力度,但往往难以达到通过质量振兴当地经济的目的。要卓有成效地推动质量兴市活动,政府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从发展当地经济、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高度来统筹规划,避免拔苗助长的情况出现,不要以获得“全国质量兴市先进单位”的称号为最终目标(正如当前许多获得全国卫生城市称号的城市其卫生状况难以令人满意一样) ,不搞表面化的形式,不追求短期的效应,真正投入人力、财力和精力,深入探讨质量与当地经济的关系,深入调查和挖掘当地的质量优势,进行质量兴市的组织创新、产业结构创新和质量方法创新。为

8、此,由当地一级政府对质量兴市进行系统规划是质量兴市取得成功的首要一步。4 为什么要对质量兴市进行规划?通过强化质量工作,提高区域产品的质量水平,增强本区域产品的质量竞争力,来实现振兴区域经济的目标,这是质量兴市活动的本质所在。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决不是简单地扶持一下当地的大型企业、争创几个中国名牌和省级名牌就可以达到目的,关键在于当地政府首先要准确识别本地企业的核心质量优势,通过产业结构的优化来进一步增强其质量优势,形成在全国甚至全球市场上具备质量竞争力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以质量优势形成规模优势,从而实现区域经济的振兴。而这些工作已经远远超出了质量技术监督局的工作范畴,必须由政府关键领导亲自参与

9、,由专门机构组织策划和落实。如果政府不对质量兴市进行规划,质量兴市活动就会陷入“千市一面”的境地,无法准确把握当地的主导产业的产品质量水平和质量管理水平在国内的位置,无法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一步强化和利用当地的质量优势,质量兴市也只能是一种口号一种宣传,难以收到实效。即使有企业获得了中国名牌和省级名牌,也容易产生“名牌孤岛”的现象,造成名牌企业得不到当地相关企业的有利支持,使名牌缺乏持续健康发展的氛围和土壤,无法形成强大的品牌拉动和品牌推动效应,使当地经济错失良好的发展机遇。5 质量兴市规划要做哪些工作?政府要推动质量兴市活动,首先应成立质量兴市规划办公室,由市长或分管副市长任负责人,由经贸委

10、、质量技术监督局、科委、计委、工商局、财政局、统计局、税务局等部门的业务专家任组员,聘请行业协会、高等院校的质量专家和管理专家担任顾问。质量兴市规划办公室制定相应的预算方案,由地方财政拨专款支持。质量兴市规划必须建立在对当地企业产品质量和质量管理水平的深入调查的基础之上,全面分析评估当地产品质量的竞争力水平,识别自身质量优势,寻找与主要竞争对手的差距,确立质量兴市的目标,并根据当地的特点,制定质量兴市的政策、策略和实施方案。具体来说,包括以下环节:(1) 利用国家各级统计数据,明确占当地 GDP80%的产品的类别,作为考察的重点2;(2) 通过各级行业协会调研获得当地重点行业的已有的质量资料、

11、主导产品及其质量指标、生产企业;掌握当地产品的总体质量状况、市场占有率情况及其在全国的大体水平;(3) 设计企业产品质量调查表,其中应包括产品实物质量水平及其国内平均水平、国内先进水平、国际先进水平及主要竞争对手的水平,产品符合性质量水平;(4) 设计企业质量管理状况调查表,其中应包括企业领导作用、质量意识、质量培训、所采用的质量管理方法、质量部门的设置、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等等;(4)组织调研小组,到当地主导产业的企业现场进行产品质量状况和质量管理状况的实地调查;(5)汇总调查数据,对当地的产品质量现状分析根据对当地产品质量状况的分析,与国内外主要竞争对手的产品质量进比较,进行产品质量竞争力

12、分析评估,明确当地产品在全国所处的质量地位和竞争优势,为进行质量兴市规划提供依据。(6)当地企业质量管理现状分析发现当地企业质量管理的优势和不足,总结先进经验加以推广,针对不足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克服。(7)提出质量兴市的整体规划方案立足当地产品的核心质量优势,提出质量兴市的目标、策略与实施方案。规划方案中应围绕优势产品拓展产业链,规划产业集群,通过政府的扶持政策和措施,放大当地优势产品的品牌效应,形成通过质量拉动当地经济的良好态势。当质量兴市规划方案确定后,按方案中要求设立质量兴市推进办公室,由质量兴市推进办公室全面负责质量兴市实施方案的贯彻落实。6 结论质量兴市关乎当地经济的健康发展,必须从战略的高度予以科学规划。在政府推动质量兴市的过程中,政府一把手必须发挥其核心领导作用,不仅要亲自参与质量兴市的规划,而且要积极推动规划方案的落实,要为质量兴市提供必要的资源和强有力的支持。只有这样,质量兴市才有可能取得成效,才有可能成为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