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安全管理、1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41299701 上传时间:2018-05-2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科安全管理、1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儿科安全管理、1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儿科安全管理、1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儿科安全管理、1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儿科安全管理、1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儿科安全管理、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科安全管理、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儿科病房安全管理儿科病房安全管理 熊吴燕熊吴燕儿科病房收治的对象为心理、语言、行为发育不够成熟的小儿,患儿年龄小,病情变化快,症状不典型,意外事件多,护理技术操作难度大,护士工作量大,容易发生差错事故。针对儿科服务对象的特殊性,我们应善于识别潜在的和客观存在的各种不安全因素采取相对应对策,使护理安全风险防范于未然1、影响儿科病房护理安全的因素分析1.1 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岗位职责是工作的指南,是护理的法宝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直接影响儿科病房护理安全。实际工作中,少数护理人员责任意识欠缺,诸如查对不严,交接班不认真,违反操作规程,巡视患儿不及时,导致打错针,发错药,抽错血,为

2、患儿抽血或静脉穿刺后忘松止血带等现象的产生。值班时未体现慎独精神,不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从而延误治疗和抢救时机。1.2 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儿科护士不仅需要具备一般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还需要具备儿科护士特殊的素质要求,要求护士具有爱心、耐心、同情心。由于护士超负荷工作,加上社会地位相对较低,使护士身心疲惫,工作质量下降,易发生差错事故。个别护理人员对业务不熟练,观察病情不到位。服务态度不好,解答问题语言生硬,或不予解答,不能和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甚至与家长发生冲突。这些因素容易影响儿科病房护理安全。1.3 带教因素:由于护生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熟悉程度欠缺,基础理论薄弱,操作能力较差,必须在带

3、教老师指导下进行工作。带教老师的指导十分重要,直接关系护生业务能力的提高和责任心的加强,从而影响儿科病房护理安全。1.4 病房管理因素:病房是患儿治疗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应当加强管理。特别是上呼吸道感染和肠道感染的流行季节,患儿多,房间拥挤,恢复期和急性期患儿共处一室,如果不能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易发生交叉感染,这些也会成为影响儿科病房护理安全的因素。1.5 用药安全因素:小儿在用药上特殊性强,用药剂量小,个体差异大,加药程序复杂,新药品层出不穷,药物的商品名称繁多,剂量复杂,不易掌握,易发生配错药,剂量换算错误等。家长不遵医嘱给患儿服药。由于儿童血管壁薄,通透性高,在输液过程中使用对血管有刺

4、激性的药物,穿刺部位常出现皮肤苍白,渗出肿胀,甚至坏死等,给患儿带来痛苦。这是影响儿科病房护理安全的重大隐患。1.6 患儿及家长因素:患儿年龄小,不配合治疗,一些家长缺乏医学常识,不遵守医院规章制度,不配合治疗和护理,经常住院患儿家长的依从性差等。这些行为也给儿科病房护理安全带来影响。2 、针对影响儿科病房护理安全因素的护理对策探讨2.1 加强护理人员责任心:由于护士的工作有章有循,通过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护理行为达到安全和满足患者的需求,提高和保障护理质量3 。应严格履行岗位职责,遵守护理工作制度,执行各种护理操作常规,真正用制度约束自己,用制度来管理自己。护士的责任要具体化、明确化,要求

5、每个人要到位尽职,第一次就把工作做到位,对工作负责,对患儿负责。要熟练掌握儿科护理技术操作,减少患儿的痛苦和不必要的伤害,将护理隐患消失在萌芽状态。2.2 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重视专业理论学习和技术操作训练,尤其是对急救技术的培训,通过培训,护士的专科理论水平得到提高,熟练掌握护理抢救知识和抢救技术,能做到反应速度快、稳、准。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才能得到家长的尊重和理解。提高自律性,尤其倡导值班护士的慎独精神,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准则,不要侥幸某次用污染的针头给病人注射没有引起感染,也不能轻视值班时减少巡视病房次数的做法,要学会换位思考,加强与家长和患儿的沟通,增进理解,使他们有安全感

6、和信任感。儿科病房陪护家长频繁更换,面对每一位家长的提问应心平气和,耐心地用通俗易懂,符合个性化的语言向家长说明,杜绝护理纠纷的发生。2.3 加强护生的带教和管理:加强对护生的带教和管理是儿科护理安全的一个重要环节。分配到本科室的护生首先要接受护理安全方面的教育,了解护理对象的特殊性,熟悉本科的环境,疾病护理常规,儿科特殊的治疗和护理,使他们明确自己的职责范围。工作中应有带教老师正确引导,全程监督,严格执行各项护理操作规程,同时要求带教老师加强责任心,做到放手不放眼,耐心讲解、示范,因人施教,带教期间在保证护理安全的前提下,要让护生学有所获,完成实习进修计划。2.4 加强病房管理:改善患儿的就

7、医环境,分流患儿,分室收治不同时期,不同病种的儿童,减少探陪人员,做好消毒隔离工作,地面湿式打扫,病室内每日空气消毒 2 次,每日开窗通风23 次,保持病室内空气清新,保持温湿度适宜。每月对空气、无菌物品、工作人员的手、物品、消毒液进行检测。做到一婴一用一消毒,控制示教人数,加强医护人员手的消毒,避免交叉感染4 。2.5 确保患儿用药安全:组织护士学习保障用药安全的重点内容,如通过收集药品说明书,组织业务学习,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无菌操作原则等。儿科用药根据公斤体重计算药量,具有用药量小,用药种类多,间隔时间短,护士在配药时要精确计算,忙而不乱。再者小儿输液量小,需严格控制输液速度,有条件的尽量

8、使用输液泵、推注泵。经常进行技术操作培训,提高护士的技术水平,力争“一针见血”,尽量使用留置针,如病情需要可实施 PICC,密切巡视注射部位,观察局部皮肤颜色、温度,有无渗漏、肿胀,如有渗漏、肿胀立即更换注射部位,并对渗漏部位给予 25%硫酸镁湿热敷,减少对患儿的伤害,确保护理安全。向家长宣传安全用药知识,让家长了解药物使用的目的,服药注意事项,如钙剂不宜与牛奶同服,铁剂不易与含有鞣酸成份的食物同服,宜与含维生素 C 等酸性食物同服,促进吸收,维生素 A、D 等脂溢性维生素宜与脂类同服有利于吸收等。2.6 做好健康宣教:对患儿应给予关心爱护、抚摸、微笑,经常给他们激励性的语言,让他们配合治疗和

9、护理。针对一些家长缺乏安全意识,以及医学知识缺乏,对治疗护理不了解所存在的问题,采取不同的健康教育方法,指导他们:患儿应有专人看护,睡眠时应睡在有床栏的一侧,开水瓶放进生活柜内,不能带患儿到户外输液,不能擅自调整滴速,静脉留置针的保护方法,遵守医院规章制度,不得私自换床,不得带患儿擅自离院等。3、结论儿科护理人员要做好安全隐患的防范,消除不安全因素,提高专业理论水平和护理技术操作水平,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认真执行各项护理常规和操作规程,加强对儿科病房的安全护理管理,确保护理安全。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以患儿为中心,把患儿的生命放在第一位,为患儿提供安全、满意的优质服务。儿科安全护理常规来源

10、:考试大 2008年3月3日 【考试大:中国最优秀的考试信息平台】 1.儿科护理人员,应特别严格执行各项查对制度,加强无菌观念,坚持正规操作。精力高度集中,切忌粗心草率,以免发生差错事故。2.随时注意患儿安全,操作完毕后,必须立即关牢床栏,以免坠床,并注意勿挤伤患儿手足。3.患儿在治疗台上时,应在旁守护或正确使用约束带,慎防跌伤。4.热水、热饭、电插座等,勿让患儿任意接触。必须由护理人员妥为安排照顾。患儿不可进入杂用室内及开水房,以防意外或烫伤。5.一切针类及玻璃用品,如别针、大头针、图钉、玻璃球、接管、试管等,不可遗留在病床上或其周围。住院患儿不得携带刀、剪刀等锐器。应避免吃瓜子、花生、豆类

11、等,以防吸入气管引起窒息。6.接触患儿的玻璃用具,如注洗器、滴药管、饮水管等应加橡胶头。7.测量婴儿体温时应始终以手扶持。注射时应固定好患儿,以防断针。8.患儿户外活动及游戏时,应有专人带领,防止跑失、跌碰或其他意外,必须保证患儿安全。9.婴幼儿给药时,应当用水剂。粉剂及压碎的片剂须经水溶,由护理人员亲自喂给,切勿捏鼻灌药,以免呛入气管造成窒息。10.非治疗需要,患儿不得进入治疗室。药品应严格管理,坚持加锁,以防患儿误服。11.置有氧气筒的病室内,应加强管理,严防患儿或陪员扭动,以免发生意外。12.注意对陪员的卫生教育,协助做好安全护理。目的 讨论儿科患者护理安全管理的措施。方法 通过分析儿科

12、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 患,提出确保儿科患者护理安全的对策。结果 有效提高了儿科护理安全管理能力,取得了 理想的护理效果。结论 通过实施儿科患者护理安全管理工作,能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和 减少护患之间的纠纷。 【关键词】 儿科 患者 护理安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医疗服务的期望也变得越来越高,家长对儿科护理 的技术水平与服务质量的期望值也变得愈来愈高,而护理服务水平与医疗需求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大,而儿科护理具有十分特殊的特点,也就是相当一部分患儿往往难以准确而完整 地表述自身的症状与护理的需求,这就造成儿科护理工作更为复杂、更为容易发生纠纷, 从而使儿科成为了一个高风险科室。所谓护理安全,是

13、指在开展护理的全过程之中,病人 不发生法律法规所允许范围之外的心理、肌体结构或者功能上的损害、缺陷乃至于或死亡。 儿科患者的护理安全问题已成为护理工作者所共同关心的热点问题。因此,采取合理有效 的安全管理措施,对于防范儿科的护理纠纷,能够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1 儿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1.1护理人员方面存在的安全隐患目前,儿科护理人员的护理安全防范意识还不够强,一小部分护理人员思想较为落 后,服务意识好不够强,不仅漫不经心,而且缺乏耐心与语言强硬等。患儿家属的较高期 望值就和较低的护理服务意识之间产生了极大的反差。随着病人家属维权意识的增强,护 理人员在法制观念和护理工作一旦存在疏忽,家属

14、就会立即投诉。因此,护理人员一定要 学法、懂法、知法和守法。目前,护理人员方面存在的隐患有:专业知识水平不高,对儿 科患者疾病的用药特点及常规护理要求等掌握得还不够全面;儿科护理文书的书写不够规 范;儿科护理记录的内容不够全面与及时等;护理技术的操作水平还不够高;儿科患者静 脉穿刺的一次成功率偏低,而反复操作又会极大地增加患儿的痛苦。1.2管理方面存在的安全隐患鉴于各所医院儿科护士普遍严重缺编,护士群体的工作负荷太重,思想压力过大, 而每年新护士的进入,也为儿科护理管理造成了很多新问题。护士长对于护理质量缺乏严 密监控,对护士实施规章制度考核的力度也不够大。1.3患者及社会方面存在的安全隐患目

15、前,儿科患者中绝大部分为独生子女,家长们对于护理工作的要求变得愈来愈高, 比如,静脉穿刺均要求护士能够一针见血,尤其是在市场经济下,因贫富差距悬殊而造成 了一部分家长的心理处于不平衡状态,通常会表现利用就医发泄其心中的怨气,甚至会出 现偏激的行为。而社会舆论却常常把看病难和看病贵问题的责任全部推向医院,对医院的 形象造成了不良的负面影响。如此一来,家长往往对儿科医疗护理的要求很高,而儿科医 疗护理是十分严谨的过程,受当前医疗技术水平之限制,并非所有儿科疾病都能顺利治愈, 有鉴于此,家长往往会把矛盾转到护理人员身上。2 确保儿科患者护理安全的对策2.1树立护理安全新理念要积极提高儿科护士的服务质

16、量意识,充分培养其具备爱岗敬业的精神,尤其是要 强化护理人员的思想教育,非常注重患儿的安全及工作周边环境的安全。要积极引导护理 人员树立起安全意识,努力实现护理工作的制度化与常规化。要针对儿科患者的特点做好 服务与质量管理,并最终实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服务宗旨。要认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各 项安全法规、知识,召开护理缺陷案例的分析研讨会议,从深刻的教训之中吸取经验,强 化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从而将护理缺陷尽量扼杀于萌芽状态。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2.2 建设护理安全管理网络要在护士长的领导下建立起安全管理小组,各护理小组均由护士长亲自负责,主要 抓的是护理安全,护士长应当对护理安全管理负完全责任,并全面地开展工作,制定落实 相应的防范举措,以确保病人的安全。要在儿科进行各类护理安全隐患的排查,并依据排 查的结果制定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加强监督落实,同时还应对护士强化安全意识教育。2.3 实施全员培训要通过对护理人员开展全员培训,普遍提高护理人员队伍的各项综合素质。要采取 理论学习、继续教育与外出进修等各种丰富多彩的形式,不断优化护理人员群体的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