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手补天的悲歌

上传人:正** 文档编号:41299547 上传时间:2018-05-2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只手补天的悲歌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只手补天的悲歌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只手补天的悲歌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只手补天的悲歌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只手补天的悲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只手补天的悲歌(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微软用户第 1 页2018-3-26孟伟丽 第 1 页 共 4 页只手补天的悲歌小议诸葛亮之死孟伟丽 摘要摘要 简要分析了诸葛亮失败的原因,并就个人观点提出了简要分析了诸葛亮失败的原因,并就个人观点提出了三国演义三国演义对诸葛对诸葛亮悲剧结局安排的理由,认为亮悲剧结局安排的理由,认为“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的“补天者补天者”的悲壮抗争精神的悲壮抗争精神是诸葛亮名垂千古的重点。是诸葛亮名垂千古的重点。孔明强支病体,令左右扶上小车,出寨遍视各营:自觉秋风扑面,彻骨生寒,乃长叹曰:“再不能临阵讨贼矣,悠悠苍天,曷其有极!”引自三国演义第一百零四回1诸葛亮实际上是历史上一个颇多争议的人物

2、,然而因为一部三国演义,使诸葛亮“羽扇纶巾,鹤氅皂绦”的正面形象深入人心2。他是智慧的象征,借东风,气周瑜,智唱空城计,甚至“死诸葛吓走活仲达”的经典故事更是妇孺皆知,千古传唱。当然,附带地也遭到一些后人的恶评,其中比较有名的如鲁迅先生,他就曾经说过,“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然而,千年已逝,面对历史这位老态龙钟的长者,后人已经实在难以向他求证当时的是是非非。作为一名中文系学生,没有过深涉猎浩如烟海的史籍,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每每引经据典,便捉襟见肘,暗自汗颜。但当我开始磕磕碰碰地阅读四大名著时,第一本通读的就是三国演义,对其中诸葛亮的角色更是推崇不已,16年来竟不离不弃。正因为如此,书中“秋风

3、五丈原”的章节,是我最不愿意翻阅,最不愿意研读的部分。但是我也不得不承认,正是这个悲凉的谢幕,成全了诸葛亮的“只手补天”的形象。清初的小说点评家毛宗岗在注评三国演义的时候,曾这样感叹诸葛亮之死:“死为定数,而武侯有不死之心,何也?曰:念托孤之任重,则不可以死;念嗣君之才劣,则不可以死;外顾敌之未灭,内顾诸臣更无一人堪与我匹者,则又不可以微软用户第 2 页2018-3-26孟伟丽 第 2 页 共 4 页死;不可以死而死,此武侯所以不欲死也。”“念托孤之任重,则不可以死。”诸葛亮悲剧的根源,应该归结到一个“忠”字上。如蒋大器所说:“其最尚者,孔明之忠,昭如日星。古今仰之。”诸葛亮对于刘蜀尽心竭力,

4、对于后主刘禅更是呕心沥血,用他自己的话就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是天下并没有如他所愿的归于刘蜀,究其原因,其一,后主无能。所谓良禽择木而栖,但是诸葛亮没有选择的余地,刘禅是对他有知遇之恩的刘备的儿子,是恩人在病榻上依依相托的王嗣,虽然他永远不会是一个当帝王,成大事的人物。最能说明的就是公元263年,国破投降,司马昭封他为安乐公,刘禅为表感谢,特意登门致谢。司马昭设宴以蜀乐助兴,蜀旧臣们个个黯然伤怀,泪流满面,唯刘禅嬉笑自若。司马昭问他思念蜀地否,后主竟答:“此间乐,不思蜀。”从此留下了“乐不思蜀”的千年笑柄。连敌人都叹息说,“人之无情,乃可至於是乎!虽使诸葛亮在,不能辅之久全。”后世很多人

5、认为这是刘禅韬光养晦的计谋,一些文章拿他和李煜比,云后者因为棱角分明招至杀身大祸3,而刘禅却至少安稳地当了八年的安乐公,直至晋太始七年病逝洛阳。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从小生活在刘备威严的羽翼下,父辈太过耀眼的光芒,掩盖了他本来可能施展的才华,就算刘禅装傻,苟全于敌人怜悯之下,对于山河破碎的蜀汉来说,已经没有太大意义。其二,白帝托孤,托给他的不仅仅是一个襁褓里的婴儿,更是一个国家阴晴未定的命运,从此,刘备毕生为之奋斗的复兴汉室的大任,就像一个沉重的精神枷锁一样,套在他一个外姓人的身上。虽然白帝托孤时,刘备也曾说过“不才,君可自取”的话,但不论这话是真心实意还是“诡伪之辞” (蜀书诸葛亮传注引孙盛曰)

6、,对于饱读儒家经典的诸葛亮来说都不是可能走的一条路,他的面前只有一条路可以选择,那就是忠心向蜀,辅佐后主,以报托孤之重。六出祁山,举兵伐魏,被很多后世的史学家认定为败笔,并以此推论出孔明并不善于用兵。吴人张俨曾在默记述佐篇中论道:诸葛丞相诚有匡佐之才,然处孤绝之地,战士不满五万,自可闭关守险,君臣无事。空劳师旅,无岁不征,未能进咫尺之地,开帝王之基,而使国内受其荒残,西土苦其役调。”4但是,纵观三国,我们可以看出,诸葛亮并不是一个不知天命,不明大局的人,他肯定看到了因为关羽败走麦城丢失荆襄,而刘备为报私怨倾全国之兵攻打东吴,结果被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无奈托孤白帝微软用户第 3 页2018-3-

7、26孟伟丽 第 3 页 共 4 页城蜀国形势已经急转直下。他在出师表中明白无误地说过:“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明知出兵伐魏乃冒险之举,而为什么仍要“逆天”行事并且六出祁山呢?因为在孔明的心中,刘备的知遇之恩,托孤之重,还有他“补天”的理想已经成为一种使命、一种情结时刻让他挂怀。在出师表中孔明说“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这种使命和情结时刻提醒和鞭策着孔明,使其不敢有丝毫懈怠之心,更不敢有些许退缩保守之意,深恐在自己有生之年不能完成肩头之重任。因此,即使面对的是宿命般的失败,孔明依然在一份信念的支撑下与命运甚至与历史作着不屈的抗争。而三国演义写到这里,诸葛孔明的悲剧形

8、象已经跃然纸上,呼之欲出。建兴十二年秋,诸葛亮薨逝于五丈原。临死之前,他于榻上手书遗表曰,“兴师北伐,未获成功;何期病入膏肓,命垂旦夕,不及终事陛下,饮恨无穷!”在生命即将结束之时,诸葛亮所留恋和痛苦的不是生命繁华的褪去而是“补天”理想的未成,“悠悠苍天,曷其有极!”在天下大乱的东汉末年,底层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将大乱的天下复归于一统无疑是一种崇高的使命。诸葛亮就是作为一个补天者的形象出现在三国演义中的。孔明刚出山之际,作者便引古风:“大展经纶补天手”,“龙镶虎视安乾坤”。在书的结尾又引一古风曰:“孔明六出祁山前,愿将只手将天补”。诸葛亮拥有了“补天”的志向与才能,要将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归

9、为统一,但是,“孔明虽得其主,不得其时,”(司马徽语),“将军虽欲使孔明斡旋天地,补缀乾坤,恐不易为,徒费心力尔。岂不闻顺天者易,逆天者劳,数之所在,理不得而夺之;命之所在,人不得而强之乎?”(崔州平语)。而诸葛亮的结局也正是如此。孔明虽才智过人,但最终却被司马懿拖死五丈原。诸葛亮心中那份补天的理想在他有生之年烟消云散,即使其死后也归于泡影。可惜“长星不为英雄住,半夜流光落九垓”(胡曾咏史诗五丈原),可怜“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喜剧虽然风靡一时,却往往被湮没在时间的长河中,不再记起;而悲剧却会跨越千百年的传承,历久弥新。我认为诸葛亮的形象之所以深入人心,不仅仅是因为他会

10、草船借箭,会唱空城计,而更因为他是作为一个“只手补天”的悲剧人物登微软用户第 4 页2018-3-26孟伟丽 第 4 页 共 4 页上历史的舞台。三国的纷争,宗室的兴亡,都会在历史中淘洗中消亡殆尽,但这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补天者”的悲壮抗争精神却能在千余年后依然熠熠生辉。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1 罗贯中三国志演义罗贯中三国志演义MM长沙:岳麓书社,长沙:岳麓书社,1995199522 张冬云,张冬云,三国演义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中诸葛亮“羽扇纶巾羽扇纶巾“ “形象及其人格内涵形象及其人格内涵. .南都学坛南都学坛( (人人文社会科学学报文社会科学学报).). Vo1Vo12626 No.No. 3:3: 64-6664-6633 管维良管维良. .刘禅昏庸说质疑刘禅昏庸说质疑.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重庆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5.5:2005.5: 73-8673-8644 魏明安魏明安. .三世纪的诸葛亮热三世纪的诸葛亮热陈寿三国志成书前几位政论家对诸葛亮的评论陈寿三国志成书前几位政论家对诸葛亮的评论. .兰州大学学报兰州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社会科学版) )第第3333卷第卷第6 6期期:27-35:27-3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