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社会矛盾三论

上传人:正** 文档编号:41297717 上传时间:2018-05-2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解社会矛盾三论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化解社会矛盾三论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化解社会矛盾三论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化解社会矛盾三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解社会矛盾三论(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化解社会矛盾三论化解社会矛盾三论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09-11-01 13:27:00 作者:孔萍 编辑:studa20摘要:现阶段,中国社会矛盾具有频发性、多样性、复杂性、阶段性特征。正确处理这些矛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与迫切任务。由于社会矛盾的多变性、事物内部条件的不确定性,客观上增加了矛盾的处理难度,我们要有经常地、不间断地处理矛盾的思想准备,要有足够的耐心。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述了化解现阶段中国社会矛盾的三种辩证方法。 关键词:社会矛盾;辩证方法;社会和谐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指出:“目前,中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但是,也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

2、我们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居安思危,深刻认识中国发展的防治性特征,科学分析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及其产生的不和谐因素,更加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的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的减少不和谐因素,不断促进社会和谐。”1为贯彻落实这一精神,我们必须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方法,正确分析和恰当处理各类社会矛盾。 一、化解不同条件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坚持“多样论” 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普遍的、绝对的,但具体矛盾的解决方式,则因矛盾的性质和解决矛盾的具体条件的不同而不同。客观世界是一个错综复杂的多种矛盾的统一体,矛盾的复杂、多样,规定了矛盾解决的形式和矛盾斗争的结果是多种多样的。“当着我们研究

3、矛盾的普遍性和斗争性的时候,要注意矛盾的各种不同的斗争形式的区别。否则就要犯错误。”2当前,中国社会利益关系、社会价值观、社会结构具有多样性、复杂性特征,更加需要我们坚持从解决矛盾的实际出发,针对不同矛盾采取不同的解决方法。 借助社会力量,解决某些社会矛盾。从城乡基层到党政机关党政负责人的选配,应在民主选举的基础上再由组织任命,以缓解群众反映强烈的“少数人任命少数人,被任命人只对上级负责”的干群矛盾。在公路、机场、桥梁、楼舍等重大项目建设上,可采取听证会的方式,公开项目的所有信息,让项目设计方、投标方、发标方、代表方、媒体方、纪检方共同参加听证,以减少领导干部腐败的机会,缓解腐败现象有增无减的

4、矛盾。对于许多利益纠纷与矛盾,可以采取调解方式,使双方或多方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尽力取得矛盾各方当事人基本满意的处理结果。 履行司法程序解决某些社会矛盾。这种方式,就是通过法律诉讼活动,由法院对矛盾纠纷进行审理和判决,最终形成结论性意见并强制执行。这种方式适用于处理某些利益冲突较为严重、调解无效、不服行政仲裁的矛盾(如财产纠纷、离婚纠纷、土地征用纠纷、房屋拆迁纠纷等、劳动工资纠纷等),以及处理某些社会负面影响较大、提起公诉的对抗性矛盾(如制假贩假、走私贩私、贪污受贿、制毒吸毒、杀人、强奸、爆炸等)。 实行新的政策解决某些社会矛盾。从长远看,化解矛盾应从制度建设入手,这可以有效防止处理矛盾中的随

5、意行为。劳动就业困难、贫富差距扩大、社会保障欠缺,这三大社会矛盾都是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带有根本属性的矛盾,解决它们不能耍“小聪明”,必须靠强有力的、权威性的政策,因此要在制定与实施新政策上下工夫。 通过发展经济解决某些社会矛盾。发展是硬道理,它是解决当前中国许多社会矛盾的关键,只有用发展的办法解决矛盾,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才能使社会越来越和谐。从中国社会的现实看,改善弱势群体的生活质量,缩小贫富差距,根本途径就在于发展经济。为此,应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第一,激活创业机制。要大力支持和引导创业,把促进就业、改善就业条件、提高就业待遇当做党和政府的头等大事来抓。第二,切实转变经济增长

6、方式。再也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 GDP 增长,再也不能以浪费自然资源为代价换取经济效益增长。第三,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结构调整一定要以提高城乡居民的经济收入为根本出发点和归宿,一定要坚持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第四,完善收入分配制度。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垄断行业的经济收入,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弱势群体的经济收入;通过税赋改革和转移支付,缩小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通过物价的严格控制,相对提高居民收入的使用价值;将“效率优先”和“兼顾公平”有机地统一起来,真正实现收入分配公平、合理。 二、化解涉及全局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坚持“重点论” 唯物辩证法认为,一个大的复杂的事物是由多种矛盾构成的,在

7、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矛盾以及矛盾的双方的力量是不平衡的。在这些矛盾中,其中必有一种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这就是主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的矛盾,则是次要矛盾。主要矛盾由于处于主导和支配地位,规定和制约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决定着事物的发展方向。因此,要努力找出并解决主要矛盾,主要矛盾解决了,就能推动其他矛盾的解决,促进事物的发展。“这是马克思研究资本主义社会告诉我们的方法万千的学问家和实行家,不懂得这种方法,结果如堕烟海,找不到中心,也就找不到解决矛盾的方法。”2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中国的经济社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也沉积了许多社会矛盾和问题,如,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矛盾;国家、集

8、体与个人之间的利益矛盾;失业与就业之间的矛盾;干部与群众之间的矛盾;先进思想文化与腐朽思想文化之间的矛盾;引进外国技术与自主技术创新之间的矛盾;发展经济与消耗资源之间的矛盾;环境污染与卫生保健之间的矛盾;城市与农村之间的矛盾;劳资之间的矛盾;医患之间的矛盾等。面对上述矛盾,我们只有理清思路,从中找出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突出矛盾与问题,才能找到解决矛盾的根本方法,从而带动一般矛盾的解决。 事实上,中国社会科学院 A 类重大课题“当代中国人民内部矛盾研究”的最终研究成果,已经为寻找现阶段中国社会的重大矛盾或者说主要矛盾提供了捷径,我们不妨直接引用其中有关当前中国社会重大矛盾的研究结论:“从目前来

9、看,新的社会威胁主要集中在就业、穷富差距、社会保障三个方面,很多贫富关系、劳资关系、干群关系方面的社会矛盾问题,也都与这三个问题有关。”4这三个问题,就是现阶段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最为突出、群众反映最为强烈的三大矛盾,因为它们构成了对现阶段中国社会安全的严重威胁。解决了这三大矛盾,其他矛盾便会迎刃而解。 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http:/www.studa. 三、化解新旧社会矛盾自觉坚持“扬弃论” 唯物辩证法认为, “扬弃”就是作为事物发展和联系环节的辩证否定,既是克服、抛弃, 又是继承、发扬。事物的发展总是呈现出周期性,但不是单纯的循环,而是沿着从低级到 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方向前进、上升

10、运动。事物发展总的趋势是前进的,但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呈螺旋式或波浪式。在人类社会领域,这集中表现为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世界上没有什么永恒的东西,一切事物都是暂时的、变动的。任何事物在完成它的历史使 命之后就丧失其存在的合理性,而为新事物所否定。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新生旧死、川流不 息、万古常青的发展过程。新陈代谢是宇宙间普遍的永远不可抵抗的规律。 ”5 坚决放弃人民群众强烈反对的东西,自觉接受新生事物。在当代中国社会,凡是符合 人民群众利益、反映人民群众要求的政策与法规,必然会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与支持,反 之就会遭到人民群众的反对。对人民群众坚决反对的东西,我们必须坚决舍弃,否则就会 站到

11、人民群众的对立面上。由于新生事物是符合客观需要、代表事物发展方向或趋势的东 西,所以我们必须坦然面对、自觉接受。当前,要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看病难、看病贵问 题,必须“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强化政府责任,严格监 督管理,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 ”6 要解决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困难的问 题,必须坚决放弃现行的教育市场化的理念,坚决改革“盲目扩招”的制度,建立“政府提供 岗位+院校定向分配+适量双向选择+鼓励自主创业”相结合的新就业制度。要解决贫富差距 逐年扩大的突出问题,必须由政府强制性地规定垄断行业的工资与福利标准,必须加大对 政府官员隐形收入的查处力度,必

12、须在现行的低保标准基础上适量提高弱势群体(尤其是 贫困阶层)的经济补贴标准,必须坚决废除歧视农民工的地方法规与政府文件。要减少基 层群众上访事件,必须坚决查处对上访当事人管、卡、压的违法违纪行为,教育各级干部 带着深厚的感情接待上访人员,及时反映他们的诉求,尽全力解决他们反映的问题,逐步 建立起利于他们表达意愿、利于快速有效解决实质性问题的新制度。 培养耐心与毅力,不厌其烦地处理矛盾。旧的矛盾解决了,又会产生新的矛盾。局部 性矛盾解决了,全局性矛盾依然存在。某些涉及群众眼前利益的矛盾解决了,但涉及长远 发展的矛盾可能依然存在。在多种矛盾交织在一起的时候,这个矛盾解决了,那个矛盾还 未解决,问题

13、暂时还无法彻底解决。在处理某些群体性事件时,几经努力达成了口头协议, 但制成书面协议时有关方面又拒绝签章了,结果使问题又回复到了原先的状态上述现 象的存在,是由事物发展的复杂性、曲折性所决定的。由于社会矛盾的多变性、事物内部 条件的不确定性,客观上增加了矛盾的处理难度,我们要有经常地、不间断地处理矛盾的 思想准备,要有足够的耐心。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新华日报,2006-10- 09(A1). 2矛盾论,毛泽东选集:第 1 卷(第 2 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337. 3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新华日报,2006-10- 09(A2). 4李培林,等.社会冲突与社会意识:第 1 版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5:13. 5矛盾论,毛泽东选集:4 卷合订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97. 6胡锦涛.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五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N.镇江日报,2006-10- 25(A1). 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ht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