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论文-全球化议题与社会学理论的研究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41297677 上传时间:2018-05-29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206.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学论文-全球化议题与社会学理论的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社会学论文-全球化议题与社会学理论的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社会学论文-全球化议题与社会学理论的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社会学论文-全球化议题与社会学理论的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社会学论文-全球化议题与社会学理论的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学论文-全球化议题与社会学理论的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学论文-全球化议题与社会学理论的研究(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球化议题与社会学理论的研究 文 军 内容提要 全球化是当今社会理论的中心议题。在社会学中,社会 学理论对对全球化议题的研究兴趣实际上从古典阶段就开始了,但遗憾的是 这种古典传统并没有在现代社会学阶段得到很好的发扬。在现代社会学阶段, 社会学更多的是表现对民族国家、国家间的比较研究兴趣,这种状况直到当 代社会学阶段才开始发生根本性转变,并由此开创了全球化议题研究的全新 局面。 关键词 全球化 古典社会学 现代社会学 当代社会学 一 如果从广义的角度来看待全球化, 可以认为全球化既不是一个全新的社会 现象,也不主要是一个现代社会现象,它的形态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而 且在人类交往的关键领域,从政

2、治领域、经济领域到生态领域、文化领域等 都有不同的表现形态。虽然全球化的时间节奏在不同领域有所不同,但是全 球化的历史模式不时被巨大的变迁和倒退打断,这在以往的社会学研究中也 有所反映。 如果我们把 15 世纪的地理大发现看作是广义全球化的起点的话,那么, 全球化的启动时间比现代化要早得多。现代性与社会学的诞生也都是在早期 全球化(有人称之为原始全球化(proto-globalization)的背景中形成的, 其主要特 征就是民族国家的式微。但是,社会学自诞生之时起,就开始强烈地关注到了全球化现象,这从社会学古典传统中的有关理论研究中便可以得到例证。 在古典社会学理论阶段,马克思、韦伯、涂尔干

3、、齐美尔等古典社会学 大师(甚至包括社会学的创始人孔德、斯宾塞等)实际上都曾表现出某种对全 球化及其衍生结果的兴趣,都曾把人类社会的整体发展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例如,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分析就采取了全球化的立场,把资本主义生产方 式置于全球社会中来加以认识和分析。在他看来,资本主义是西欧社会内源 发展的结果,但同时又是世界历史的开端。所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本质上 是世界历史性的,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不再仅仅 局限于某一具体的民族和国家之内,而且是全球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每个 民族或国家的近代历史只是这种全球性的基本矛盾运动在这些具有不同历史 背景的社会中的具体反应。总之,

4、马克思有关全球化议题的观点至少包括: (1)全球化是一个进步的过程,无论在技术上还是人类发展阶段上都是如此。 (2)全球化的根本动力是经济发展。(3)全球化造成了各种文明之间的碰撞和交 流。(4)全球化为人类的最终的共同解放奠定了基础。 1此外,涂尔干也曾谈到超越具体民族社会的“国际生活”和“全世界联合 主义” ,并指出 20 世纪将会产生一种关怀,严格地说,它按常规的社会学标 准不属于社会的层面,而是属于文明的或超越民族的层面。很显然,在涂尔干的眼里也存在着某种跨民族国家的“全球化”因素。当然,与当代社会学 家相比,古典社会学家对全球化因素所表现出来的某种兴趣毕竟是十分有限 的,正如罗伯森所

5、说:我们必须承认,全球化是在社会学最关键的制度化阶 段里形成社会学特殊旨趣的环境之一,但当时对全球化的兴趣的确相当微弱。社会学不仅因其不关心社会外(extra-societal)问题而大大受损, 而且现在它探讨社会间(inter-societal)的问题时仍然装备不良,全球化议题就更不用说了, 尽管目前为纠正这一点人们已做出了相当大的努力。的确如此,在古典社会 学阶段,实际上既存在可供人们建立全球化理论的通道,也存在对建立全球 化理论构成障碍的隔墙,尤其在所谓的古典社会学后期阶段,由于民族国家 机构的硬化(hardening)和扩展,民族主义的增强,社会学面临的局面变得特别 复杂了。因而,那时

6、的社会学家实际上是同时面临着“民族化”和“全球化” 这样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现代社会学就是从这种困境中 产生的。 阿尔布劳(M.Albrow)曾经从全球化角度在考察社会学的发展史, 并指出社 会学的发展经历了五个不同的发展阶段:普遍主义(univeralism)阶段、民族社 会学(national socioligies)、 国际主义(internationalism)、 本土化(indigenization)、 全球化(globalization)。从社会学的这五个阶段的划分中,我们可以发现,早 期的社会学实际上是渴望提供一门关于并服务于建立在永恒原理和验证过的 法则之上的人

7、性的科学,并把直接关注作为整体的人类作为一种普遍的原则。 到民族社会学阶段,社会学家们开始强调“知识产品具有民族文化的鲜明特 点” ,并将研究主题放入民族国家的参照系中。二战以后,伴随着民族国家社 会学的崩溃,国际主义社会学又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 ,而在第三世界, 又形成以“本土化”为特色的社会学研究,各种“地方性的”社会学研究明 确地出现在全球场景之中,直到当前社会学全球化阶段的出现都是如此。而 社会学的全球又是“民族主义”和“国际主义”相互作用的直接结果,是所 有以前阶段的间接结果。全球化的原理“来自单个社会学家与地球上所有地 方的其他人一起工作的自由,以及评估他们身处其中的世界性过程

8、,并对其 进行研究的自由” 。很显然,阿尔布劳联系全球化提出的社会学发展史纲,越来越关注世界范围内社会学家之间的关系,而不是关注分析全球状况本身 这个问题。全球化并非单单意味着社会学家之间可以开放地自由交往,而且 还意味着社会学自身的多样化与跨国化,更意味着社会学将要反映的社会现 实的多样化和整体化趋势,而这恰恰是我们社会学研究今后所要面对的主要 任务和根本主题。 二 社会学发展到了现代社会学理论阶段以后,随着民族国家的发展,社会学 家的视野也开始从关注整个人类的某些全球化因素转移到注重某一社会的内 部或社会间的现象研究。最为典型的就是社会学中的“社会变迁”理论,其2主要考察的就是欧洲从农业社

9、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的历史进程,其研究的对象 就是一个个具有相对“封闭性”的民族国家共同体。到 1950 年代后形成的现 代化理论、依附理论、世界体系理论等所谓的发展理论,虽然所考察的对象 和范围有所扩展,但实际上都没有真正跳出“社会(民族国家)”或“社会间(民 族国家间)”的研究范围。直到 1960-1970 年代后期,这种状况才逐渐有所转 变。而社会学家在对作为整体世界的研究中做出的第一次集体性努力,主要 是按照国际关系社会学这种想法进行的。可以说,直至今天仍然有社会学家 是从“国际关系”的意义上来思考超社会(extra-society)或全球化议题的。 其实,全球化议题不仅是现代社会学无法逃

10、避的研究主题,而且它还为 当代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的创新提供了良好的现实基础。社会学在西方一直被 认为处在全球化议题研究的最前沿,正如胡格维特(A.Hoogvelt)所说: “尽 管当今关于全球化的研究已经渗透到了所有社会科学学科,但可能这样说才 是公平的:在使全球化具有严格的、前后一致的理论地位的努力中,社会学 家已经处在最前沿。社会学家关于全球化的论述,有助于我们克服全球化对 话中的局限,而这些局限曾给经济学家和国际关系理论家们带来了很多的困 扰” 。然而,社会学理论要对全球化进行更全面、彻底的研究并非一件容易的事。从已有的研究来看,即使有在文章中论及全球化议题的,其绝大多数 也只是从单一的学

11、科角度来讨论全球化的,其中尤以经济学和国际关系学为 最。社会学理论发展到以帕森斯为代表的现代社会学阶段以后,并未很好地 继承社会学古典传统中对全球化及其衍生结果的理论兴趣,而多半是站在民 族国家范围内对一个个民族国家或几个民族国家进行比较研究。因此,其分 析框架仍然是以民族国家中心论、西方中心论和人类主体中心论为特征的现 代化研究范式。即使有些社会学家的研究已经转向了全球化或跨国研究,他 们通常也不认为全球化是一种真正系统性的变化,不认为全球化正在改变和 超越民族国家体系本身。全球化研究被认为只不过是社会学比较研究的一个 新阶段。其不仅在思维方式上难以突破二元模式,而且在研究范式上也常常 不由

12、自主地固守民族国家中心论和人类主体中心论。 但必须指出的是, 在民族国家体系还没有作为一个主体被超越或取代的现 阶段, 完全放弃以民族国家为分析单元的做法其实并不可取。全球化的发展,既有可能削弱与民族国家相联的民族感情,也有可能增强更为地方化的民族 主义情绪。当社会交往横向延伸并成为全球化过程中的一部分时,我们可以 明白无误地看到地方自治与区域认同正日益增强的势头,这就是罗伯森所指 称的全球地方化(glocalization)现象。因此,在全球化研究中,我们既不能以个别的民族国家的社会变迁作为研究单位,也不宜只以一定的“全球性体系” 作为研究单位。其实,在全球化发展的初级阶段,由现代社会学而形

13、成的“现 代化研究范式”和由当代社会学而促成的“全球化研究范式” ,这两种范式都 不能以偏概全,而应该是相辅相成,互相补充,走向整合,才有助于更全面、 更彻底认识全球化现象。1980 年代以来,全球化的趋势不断加强,其中一个突出特征就是人类社 会的结构正在日益跨国化和全球化,这使得一贯以宏观研究称著的宏观社会 学、发展社会学、比较社会学等现代范式受到了极大的挑战。例如,当中国3社会正试图加速自己向现代社会的艰难“转型”的时候,整个外部的发展环 境已经不再简单地只是如何与其它民族国家发生关联的问题了,而且也包括 着如何与越来越具有经济政治文化上的影响力的跨国力量或全球力量发生 关联的问题。这种情

14、势,迫使许多原有的社会学理论和视角都面临着改造或 转换的压力。如何将现代社会学的研究在理论与方法上体现这种情势和压力, 并实现“创造性的转换” ,是至关重要的。那些以民族国家为中心而形成的现代社会学知识(甚至包括政治学、经济学)中的一系列概念体系、理论观点 再也难以解释诸多全球性现象了。 现代社会学缺乏探讨跨国实践(transnational practices)和全球现实的语汇,人们继续依赖与民族国家相应的术语、概念和 经验数据,使社会学全球化研究范式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可通约性 (incommensurability)。 究其原因, 是因为整个现代社会学知识体系都是建立在 “现代性”基础之上

15、的,是现代化和民族国家的产物,由此决定了其根本使 命与核心主题就是建设“现代性”与推进“现代化” 。因此,当代社会学必须 突破现代社会学知识体系上的局限性,实现由民族国家向跨国体系和全球体 系的转变。这不仅是整个全球化研究的需要,也是社会学进一步繁荣和发展 的需要。 在笔者看来,全球化既不是一种历史现实,也不是一种单一的、固定化的 理想状态(如全球市场、全球文明、全球社会等),它既不是对当前社会事实 的经验概括,也不是指作为社会类型的一种“理想”而提出来的。全球化作 为一种“理想类型”的概念,只表明一种人类社会整体化的发展趋势,是最 接近于全球社会的一种理想类型,而不是全球社会的本身。在全球化

16、议题研 究方面,现代社会学要想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其不仅必须面对这一重要的 研究主题,而且还能比其它任何一门单性学科取得更大的成绩,并将在整个 全球化研究领域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是由社会学的学科性质决定的。 社会学的学科性质具有强烈的综合性特征,这不仅表现为社会学的研究领域 和知识内容全面广泛地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各 个层次,而且表现在学科建设上是其具有十分强劲的渗透性,可以与任何一 门社会科学、人文学科甚至绝大多数自然科学交叉而形成一门新的分支社会 学。社会学的这种综合性特征不仅使它对诸如全球化这样复杂的社会现象的 研究成为可能,而且还可以使其在研究中不断吸收各门学科的知识内容和具 体方法,从而发挥出其它单性学科所不具有的优势。此外,社会学的学科功 能也决定了它必须面对不断变化了的社会现象,而全球化作为一种正在出现 的、并不断变化的重要社会现象,就不能不纳入社会学的研究视野之中。社 会学的生命力就在于关注现实、认识并改造社会。当今世界,全球化已成为 世纪之交发生的各种事件的世界历史背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