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期末复习指导及考试说明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41294140 上传时间:2018-05-29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1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教育技术期末复习指导及考试说明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现代教育技术期末复习指导及考试说明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现代教育技术期末复习指导及考试说明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现代教育技术期末复习指导及考试说明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现代教育技术期末复习指导及考试说明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教育技术期末复习指导及考试说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教育技术期末复习指导及考试说明(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现代教育技术期末复习指导及考试说明现代教育技术期末复习指导及考试说明第一章第一章 综合练习题及答案综合练习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 1、( )在 1946 年所著的教学中的视听方法一书中提出了“经验之塔” 的理论。 A、戴尔 B、普莱西 C、加涅 D、斯金纳 2、贝罗的传播模式中把传播过程的要素分解为( )四个基本要素。 A、信息源、信息、通道、接受者 B、学生、教师、媒体、信道 C、信息源、媒体、通道、接收者 D、信息源、信道、效果、接收者 3、1954 年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发表了学习的科学和教学的艺术一书,推动了 当时的程序教学活动的发展。 A、斯金纳 B、华生 C、贝罗 D、普莱西 4历

2、史上有三种教育实践既相互融合,又各自发展,为形成教育技术这样一个独 特的领域,奠定了基础,这三种教育实践是( )。 A、视听教学、程序教学、掌握学习法 B、程序教学机器、工业化社会、电化教育 C、合作学习、系统方法、教育传播 D、视听教学、程序教学、教学系统方法 5、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实际上也构成了一种媒体的分法,这种分类方法的依 据是( ) 。 A、媒体所呈现信息的抽象水平 B、媒体所呈现信息作用于学生的感觉通道 C、媒体的先进程度 D、媒体接受学生反馈信息的能力 6、教育技术是关于( )学习的过程与资源的理论与实践。 A、开发、应用、购置、建构、设计 B、组织、设计、实验、管理、辅导

3、C、设计、开发、应用、管理、评价 D、远程教育、电化教育、学习管理、开发、评价二、简答题 1、写出教育技术的五个领域。 2、写出历史上对教育技术的形成影响重大的三个教育实践。参考答案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 1、A 2、A 3、A 4、D 5、A 6、C 二、简答题 1、 五个领域分别是: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设计包括教学系统设计、 讯息设计、教学策略、学习者特征。开发包括印刷技术、视听技术、基于计算机的 技术和楚合技术。应用包括媒体应用、革新技术推广、实施和制度化、相关的规章 制度。管理包括项目管理、资源管理、传递系统管理和信息管理。评价包括问题分 析、标准参照测量、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

4、评价。 2、 一是视听教学运动,它推动了使用各类学习资源来促进和优化学习;二是程序 教学,它推动了心理学与科学技术在个别化教学中的应用,促进了个别化教学与应 用信息技术的组合与早期教学设计的形成;三是系统方法在教育中的应用,它推动、 奠定了教育技术解决教育教学问题基本方法的形成和基础,促进了教学设计的发展。第二章第二章一、单项选择题 1、1948 年,( )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中,提出用五个问题 (谁、说了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产生什么效果)描述传播行为的方法。 A、拉斯韦尔 B、香农 C、施拉姆 D、贝罗 2、在( )的传播模式中,传播被描述为一种直线性的单向过程,包括了 信息源、

5、发射器、信道、接收器、信息接受者以及噪声六个因素,其中发射器和接 收器起到了编码和译码的功能。 A、贝罗 B、香农一施拉姆 C、拉斯韦尔 D、香农一韦弗 3、伊利认为系统方法包括 5 个基本过程,分别是:分析确定问题、确认目标;选 择和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 );实施与控制具体的解 决问题的过程。 A、评价和修订解决问题的方案;发展解决问题的方案 B、发展解决问题的方案;尝试、评价和修订解决问题的方案 C、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修订解决问题的方案 D、评价和修订解决问题的方案;总结性评价 4、教育技术有四个理论基础,它们分别是( )。 A、机械论、进化论、教育哲学、工具论B、系统论、控制论、

6、信息论、教学论 C、教育传播学、学习理论、教学理论、系统论 D、视听教学论、程序教学论、教育传播论、媒体论 5、第一个传播过程的模式是贝尔电话实验室的( )提出的。 A、施拉姆 B、香农 C、韦弗 D、拉斯韦尔 6心理学家( )提出把学习分解成八个阶段,即动机阶段(期望)、 领会阶段(注意)、习得阶段(编码)、保持阶段(记忆)、回忆阶段(提取)、概括阶段(迁 移)、操作阶段(反应)、反馈阶段(强化)。 A、加涅 B、奥苏贝尔 C、伊利 E、布鲁纳 二、简答题 1、写出传播过程的五个要素和相关内容。 2、写出伊利关于教学系统方法的五个过程和流程图。参考答案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 1、A 2、D

7、3、B 4、C 5、B 6、A 二、简答题 1、传播过程通常都包括五个基本要素:传播者、信息、媒体、接受者和效果。 (1)、传播者 传播者的任务 影响传播者传播能力的因素 (2)、 信息的符号 信息的编码、译码 (3)、媒体 (4)、接受者 (5)、效果 2、曾经担任美国教育传播和技术协会主席的伊利认为,教学系统方法本身应该包 括 5 个基本过程,分别是: 分析确定问题、确认目标; 选择和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 发展解决问题的方案; 尝试、评价和修订解决问题的方案; 实施与控制具体的解决问题的过程。 整个过程的各个步骤之间的关系是非线性的,注意过程与过程、步骤与步骤之 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在运用当

8、中的创造性与启发性是这一系列过程的指导思想和重 要特征。第三章第三章 综合练习题及答案综合练习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 1、正常人的听觉器官所能听到的声音频率是( )Hz(听域)。 A、1620000 B、529000 C、2030000 D、1543000 2、人的听觉是一个复杂的物理一生理一心理过程,常用( )三种量来描述, 这三种量是人对声音的主观感觉的要素。 A、响度、频率、音色 B、响度、音调、音色 C、音调、频谱、音律 D、普通音响、立体声、音色 3、音调是人耳对声音调子高低的主观感受。人耳的音调感觉与声音的()相对应。 A、强度 B、泛音 C、频率 D、回声 4、音色是人耳听觉的一

9、种感受特性,代表人耳区别相同响度和音调的两类不同声 音的主观感觉。人耳对音色的感觉决定于声音中( )的数量、相对强度关 系和分布。 A、高频部分 B、泛音各分量 C、低音部分 D、和谐音 5、立体声技术是利用听觉的( ),在放音时重现各种声源的方向及相对位 置的技术。 A、方位感 B、灵敏度 C、分辨力 D、听力曲线 6、传声器是一种将( )转换为电能的能量转换器件。俗称话筒、麦克风。A、机械能 B、热能 C、内能 D、势能 二、判断题 1、将人耳感觉器官能听到的各种频率声波的最低的声压值连成一条曲线,称为闻 阈曲线;对各种频率声波所能忍受的最高声压值并连成一条曲线叫最大可听闻,将 人耳对于响

10、度过大以至难以忍受的各频率声波的声压值同样连成一条曲线,称为痛 阈曲线。比它再强的声音就要引起痛觉。( ) A、完全正确 B、完全错误 C、无错误,但不完备 D、部分错误 2、对不同频率音响的人耳听觉响应是不同的,频率越低或越高,响度感觉越差, 而对中高频率(1kHz5kHz)的声音相对比较灵敏。人耳听觉的频率响应不是平直的, 而且声压级不同时,听觉频响也不同。( ) A、完全正确 B、完全错误 C、无错误,但不完备 D、部分错误 3、音调是入耳对声音调子高低的主观感受。人耳的音调感觉与声音的频率相对应。 频率高,音调高,声音听起来“尖” ;频率低,音调低,声音听起来“低沉” 。在复 合音中,

11、音调决定于基频频率。但是,音调的高低感觉与声音频率之间不存在线性 的对应关系,而是呈一种对数曲线的对应关系。( ) A、完全正确 B、完全错误 C、无错误,但不完备 D、部分错误 4、人耳对音色的感觉决定于声音中泛音各分量的数量、相对强度关系和分布,当许多不同乐器同奏一曲时,尽管它们所发出声音的基频频率相同,人们还是能分辨 出各种乐器的不同声音特色,这正是由于其它频率分量(或泛音各分量)的多少和大 小比例不同的缘故。( ) A、完全正确 B、完全错误 C、无错误,但不完备 D、部分错误 5、人们是用两只耳朵同时听声音的,当某一声源至两只耳朵的距离不同时,此时 两只耳朵虽然听到的是同一声波,但却

12、存在着时间差(相位差)和强度差(声级差), 它们成为听觉系统判断低频声源方向的重要客观依据。由于到达两耳处的声波状态 的不同,造成了听觉的方位感和深度感。这就是常说的“双耳效应” 。( ) A、完全正确 B、完全错误 C、无错误,但不完备 D、部分错误 6、在便携式立体声装置中,由于两扬声器距离较近,影响立体声效果,此时可利 用界外立体声原理加入立体声展宽电路,将左、右两个声道的信号各取出一部分, 通过一定的相移和延时后,再相互交叉地输入到另一声道,这样可以获得了比两扬 声器距离更为宽阔的声音感觉效果。( ) A、完全正确 B、完全错误 C、无错误,但不完备 D、部分错误 三、简答题 1、音调

13、。 2、音色。 3、电容传声器、动圈式传声器的工作原理。 四、论述题 1、简述听觉媒体教材的设计过程与录制方法。 2、试述听觉媒体的教学应用。 3、听觉媒体的教学方法。参考答案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 1、A2、B3、C4、B5、A6、A 二、判断题 1、A2、A3、A4、A5、A6、A 三、简答题 1、音调是入耳对声音调子高低的主观感受。人耳的音调感觉与声音的频率相 对应。频率高,音调高,声音听起来“尖” ;频率低,音调低,声音听起来“低沉” 。 在复合音中,音调决定于基频频率。但是,音调的高低感觉与声音频率之间不存在 线性的对应关系,而是呈一种对奴曲线的对应关系。为了适应听觉的这一特性,表

14、示频率的坐标常采用对敷刻度。同时,人耳对于音调的感觉还会受到声波振幅的影 响,与响度有关。一般情况,响度增加时,会降低人耳对于音调的主观感受的灵敏 度,尤其对低频声波的这一情况更为明显。2、音色是人耳听觉的一种感受特性,代表人耳区别相同响度和音调的两类不 同声音的主观感觉。人耳对音色的感觉决定于声音中泛音各分量的数量、相对强度 关系和分布,当许多不同乐器同奏一曲时,尽管它们所发出声音的基频频率相同, 人们还是能分辨出各种乐器的不同声音特色,这正是由于其它频率分量的多少和大 小比例(或泛音各分量的数量、相对强度关系和分布)不同的缘故。音色与声音信号 的频谱相对应。实际上,人们听到的各种声音通常是

15、由多种频率声波组成的。其中, 每一种声音都有一基本频率,称为基频或基音,同时还有与基频成倍数关系的许多 不同倍频的频率,称为谐波或泛音。基本频率决定了声音的音调,而谐波成分则决 定着声音的音色。 由于听觉对音色的感受是根据声音的各频率成分及其分布特点来区别,若要听 觉媒体设备的重放声音保持原有的音色,就应有足够宽的频响范围,以便不丢失信 号中的频谱成份,不改变频谱中各分量之间的强弱关系,也不产生多余的频率分量。3、电容传声器是靠电容量的变化而工作的。它的结构主要由振动膜、极板、 电源和负载电阻等组成。振动膜是一块质量很轻、弹性很强的薄膜,表面经过金属 化处理,它与另一极板(振动膜)构成一只电容器。由于他们之间的间隙很小,虽然 震动面积不大,但仍可以获得一定的电容量。它电容传声器的工作原理是当膜片受 到声波的压力,并随着压力的大小和频率的不同而振动时,膜片与极板之间的电容 量就发生变化。与此同时,极板上的电荷随之变化,从而使电路中的电流也相应变 化,负载电阻上也就有相应的电压输出,从而完成了声电转换。 动圈式传声器的工作原理是当人对着话筒讲话时,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