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性教案设计《题西林壁》 探究性教案设计《题西林壁》适用年级:小学四年级所属学科:语文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1293342 上传时间:2018-05-2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探究性教案设计《题西林壁》 探究性教案设计《题西林壁》适用年级:小学四年级所属学科:语文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探究性教案设计《题西林壁》 探究性教案设计《题西林壁》适用年级:小学四年级所属学科:语文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探究性教案设计《题西林壁》 探究性教案设计《题西林壁》适用年级:小学四年级所属学科:语文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探究性教案设计《题西林壁》 探究性教案设计《题西林壁》适用年级:小学四年级所属学科:语文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探究性教案设计《题西林壁》 探究性教案设计《题西林壁》适用年级:小学四年级所属学科:语文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探究性教案设计《题西林壁》 探究性教案设计《题西林壁》适用年级:小学四年级所属学科:语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探究性教案设计《题西林壁》 探究性教案设计《题西林壁》适用年级:小学四年级所属学科:语文(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探究性教案设计题西林壁适用年级:小学四年级 所属学科:语文情境 | 任务 | 过程 | 成果 | 资源 | 评估情境:情境:本节课是在上节学习古诗的基础上学习说理诗,能够读懂古诗、理解诗意 并能够结合情景领悟“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的含义。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情境导入”、“自读古诗,读通读顺”“再读古诗,感受诗意”等任务,让学生通过“读”、“问”、“悟”、“说”等活动,完成本节教学 内容的学习。任务:任务:1. 读懂诗句意思,理解古诗内容进而感受庐山的优美风景。3. 领会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富有哲理的诗句。教学重点:理解古诗含义,领会诗歌的意境。教学难点:理解苏轼富有哲理的话,并联系生活

2、从中获得启示。过程:过程:一、 读诗导入:师:孩子们,看看这一幅风景图,是否能唤醒你脑海中的记忆,这是哪里的景色?(生:庐山瀑布)记得李白写的那首诗吗?叫望庐山瀑布。我们一起来背背好吗?庐山的风景不仅仅就是这瀑布,你看这峰峦雄伟的山峰,更是那样的壮丽迷人。大诗人苏轼在游览庐山十多天后,把这里的风景看了个遍,于是在庐山的西林寺写下这样一首诗,一起读诗题。二.自读古诗,读通读顺:1、圈画出节奏线,再读。题/西林/壁,知道诗题的意思吗?“题”是什么意思?2、范读:老师先来读诗,请注意听准字音和这首诗的节奏。这首诗的节奏是怎样的?3、 自读古诗:下面就请大家自已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和节奏。4、 师生共

3、读,师读题,男同学读诗句,女同学读后三个字。5、 理解诗意:师:学习古诗,不仅仅要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更要读出对古诗的理解,下面就请你自已一边读一边结合书中注释来理解一下诗句的意思。三.再读古诗,感受诗意:1、 留恋于庐山风光的苏轼,到底有哪些观察与感受,现在就请你来说说?2、 汇报交流:先说说诗人的观察吧!A:生:“横看成岭侧成峰”:从正面看像是连绵起伏的山岭,从侧成看是威严耸立的高峰。点拨:板画“岭”问:你认为岭应该是什么样的?“峰”又是何种状况?说明庐山的景象怎么样?(生:变化莫测,形态各异,奇形怪状等)怎样能读出你的这些感受呢?岭和峰要重读。B:过渡:除了从正面和侧面看,诗人还从哪些角

4、度去看?请读诗句,生:“远近高低各不同”。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各不相同。请看图片想像:从远处看庐山是。(遮天蔽日)从近处看庐山是(危崖险石)从高处看庐山是(深沟幽壑)从低处看庐山是,(重峦叠嶂)同样的山,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因为观察的角度不同)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景色,这真是(千变万化,变化多端,)让人觉得(眼花缭乱)这就是庐山,让我们把它的特点读出来吧,远高各不同要重读一些。C:过渡:通过看到这些景象,作者又有哪些发现呢?生:“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看不清庐山本来面目,只因为置身于庐山中。点拨:理解缘并指导写法,此山在哪?为什么看不清庐山的真面目呢?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多才多

5、艺,学识渊博,他愿意停留在“不识”上,他问自已,他问山中之人,他问我们在座的各位,可是,我们都身在庐山之中,看到庐山千般面貌,苏轼不禁发出了这样的感慨补充链接:庐山在李白的眼中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庐山在朱元璋的眼中是庐山竹影几千秋,云锁高峰水自流。庐山在毛泽东的眼中是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同样是庐山,不同的人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感受,这就是苏轼所说的D:揭示哲理:孩子们,要想对庐山的风景有一个正确的评价,我们应该怎么办?同样,作者仅仅是在说庐山吗?不知道大家听没听过盲人摸象的故事,故事中的人物错在哪里?要想认清一件事情或一个人,我们应该怎么办?(全面地,客观地对待事物,

6、而且还要有自已的切身感受。)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九百多年过去了,庐山依旧有她自已的风采,请齐读古诗一二句。无论时间怎样流逝,不同的角度总会有不同的看法,读诗三四句。那么,就让我们把这种情感融入到诗中,大声地读出来吧!板书设计:题西林壁岭:简笔画峰:简笔画不识不同.全面地,客观地看待事物 成果:成果:本课内容是以长春版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通过这节课,学生将进一步提高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题西林壁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它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学生结合实际举例说说同样的一件事物,可是在不同的角度却有着不一样的样子,你们有过和作者一样的感受和经历吗?强化难点的突破,变深奥的道理为学生的内化动力。资源:资源:课文插图教学课件1 1、 2 2、 评估:评估:小学生古诗学习评价表年 班姓 名时 间等 级 分 类项 目 ABC参与意识学习兴趣交流合作态 度情绪体验语言、知识技能行 动 纪律表现能 力综合运用语言情况学生评价教师评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