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各论教案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41292831 上传时间:2018-05-29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4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生物各论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微生物各论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微生物各论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微生物各论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微生物各论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微生物各论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生物各论教案(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章第十章 化脓性细菌化脓性细菌 (purulent bacterium) 一、概念:化脓性细菌是一类能够感染人体并引起化脓性炎症的细菌。 二、分类: 1 化脓性球菌:G+,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G-,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 2 化脓性杆菌:G-,大肠埃希菌属,假单胞菌属第一节第一节 葡萄球菌属葡萄球菌属 (Staphylococcus) 在自然界分布广泛,是最常见的化脓性球菌。 模式代表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 (S. aureus) 一、一、 生物学性状生物学性状 1 形态与染色: G+球菌,典型排列方式为葡萄串状,无特殊结构(体外) 2 培养特性 温度:28-38(37);pH:4.5-9

2、.8(7.4) 培养基:普通培养基生长良好.血琼脂平板上生长繁茂并形成全透明溶血环( 溶 血) 菌落:中等大小(1-2mm),圆形,光滑,不透明,各种脂溶性色素 3 生化反应 4 分类 根据色素,生化反应等不同类型,分为三种:主要性状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菌落色素金黄色白色白色或柠檬色 血浆凝固酶 溶血素SPA 甘露醇发酵 致病性强弱无5 抗原结构 (1) 葡萄球菌 A 蛋白(staphylococcal protein A, SPA) 性质:细菌细胞壁的表面蛋白 可与人类、豚鼠、小鼠等多种哺乳动物 IgG 的 Fc 段非特异性结合,结 合后的抗原抗体复合物有以下作用: a.

3、抗吞噬 b. 损伤血小板,引起超敏反应 c. 可用于协同凝集试验 (2) 荚膜:黏附作用 (3) 多糖抗原:存在于细胞壁,为磷壁酸中的组分,分为两群 A 群金黄色葡萄球菌 B 群表皮葡萄球菌 (S.epidermidis) 6 抵抗力 (1) 抵抗干燥,热(80,30min),盐(10-15) (2) 碱性染料敏感(结晶紫,龙胆紫) (3) 耐药菌株迅速增多 二、二、 致病性致病性 (一) 致病物质 1 侵袭力 (1) 表面结构:SPA,荚膜等 (2) 酶类: 凝固酶 (coagulase):能使含有枸橼酸钠或肝素抗凝剂的人或兔血浆发 生凝固的酶类物质。 是鉴别葡萄球菌有无致病性的重要指标。

4、分类:a.游离凝固酶 (free coagulase):分泌至菌体外的蛋白质,作用类似于 凝血酶原物质,使血浆发生凝固(用试管法测定)b.结合凝固酶 (clumping factor) :结合于菌体表面,是菌株的表面纤维蛋 白原受体(用玻片法测定)使菌体凝集。 作用:a. 抗吞噬,保护病菌不受血清中杀菌物质的破坏 b. 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3) 毒素(外毒素) 葡萄球菌溶素 (staphylolysin):损伤细胞膜的细胞毒素,分为 、 等。 溶素性质:a.不耐热的蛋白质 b.对多种哺乳动物红细胞有溶血作用 c.对有吞噬作用的细胞及多种组织细胞有损伤作用 d. 经甲醛脱毒后

5、可制成类毒素 杀白细胞素(leukocindin):攻击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作用部位:细胞膜肠毒素 (enterotoxin):引起急性肠胃炎(食物中毒)性质:a. 热稳定的可溶性蛋白,耐热 100 C,30minb. 抵抗胃肠液中蛋白酶的水解作用表皮剥脱毒素 (exfoliative toxin, exfoliatin)所致疾病:烫伤样皮肤综合征(剥脱性皮炎) 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1(TSST-1)所致疾病:多个器官系统功能紊乱 毒性休克综合征(TSS) (二) 超抗原 (superantigen)概念:超抗原是指那些不经过抗原递呈细胞的处理,便能与 MHC类分子结合, 直接激活 T 细胞增

6、值,使其能释放细胞因子(IL-1,IL-2,TNF 和 INF- 等)的抗原。如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肠毒素。 (三) 所致疾病 1 侵袭性疾病:侵入机体导致化脓性感染 (1) 局部感染:疖,毛囊炎,伤口化脓,肺炎,中耳炎 (2) 全身感染:败血症,脓毒血症 2 毒素性疾病:外毒素引起 (1) 食物中毒(肠毒素) (2) 假膜性肠炎(菌群失调引起) (3) 烫伤样皮肤综合症(SSSS,表皮剥脱毒素) (4) 毒性休克综合症(TSS,由 TSST-1 引起) 三、三、 免疫性免疫性 天然免疫力,患病后也可获得一定的免疫力 四、四、 微生物学检查法微生物学检查法 样品采集:痰(上呼吸道感染)血(骨髓

7、炎,心内膜炎)食物,排泄物,呕吐物(食物中毒)中段尿(膀胱炎)脑脊液(脑膜炎) 1 涂片、染色、镜检(初步诊断) 2 分离培养和鉴定 3 药敏试验4 肠毒素检查和动物试验 五、五、 防治原则防治原则 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 1 1 致病性: 细胞壁外黏质物细胞壁外黏质物血溶素(血溶素() 2 所致疾病:泌尿系感染-急性膀胱炎 细菌性心内膜炎 败血症 术后感染 3 检查与防治 第二节第二节 链球菌属链球菌属 ( (streptococcus) )分布广泛,少数致病,主要致病菌为 A 组链球菌,肺炎链球菌 链球菌分类:链球菌分类: 1 根据溶血现象分类: 甲型溶血性链球菌 (-hemol

8、ytic streptococcus)-产生甲型溶血( 溶 血),草绿色溶血环,条件致病菌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hemolytic streptococcus)-产生乙型溶血( 溶 血),透明无色溶血环,致病菌 丙型溶血性链球菌 (- streptococcus)-无溶血环,一般不致病 2 根据链球菌细胞壁中的多糖抗原不同分群,20 群 对人致病者 90%属 A 群,多数产生 溶血 3 根据对氧的需要分为:需氧,兼性厌氧,厌氧性链球菌 一、一、 A A 群链球菌群链球菌 (一)生物学性状 1 形态与染色 G+球菌,链状排列,无芽孢,鞭毛,早期有荚膜 2 培养特性:兼性或专性厌氧,温度、pH

9、无特殊要求 培养基:营养要求较高,普通培养基生长不良,需补充血液,血清,葡萄糖等。 菌落:微小菌落(直径 0.5-0.7mm),灰白色,表面光滑, 溶血 3 抗原结构 多糖抗原(C 抗原):细胞壁多糖组分,群特异性,分群基础 蛋白质抗原(表面抗原):型特异性,A 群链球菌 M 蛋白与致病性有关 核蛋白抗原(P 抗原):无特异性 4 抵抗力 不耐热,耐干燥,少有耐药菌株 (二)致病性.致病物质:侵袭力:细胞壁成分,胞外侵袭酶类毒力 毒素:外毒素 1 细菌胞壁成分 (1) 脂磷壁酸(LTA):围绕在 M 蛋白外层,增强细菌对敏感细胞的黏附 性 (2) M 蛋白 (M protein):抗吞噬,抵抗

10、吞噬细胞内的杀菌作用,引起某些 超敏反应性疾病 (3) 肽聚糖:致热,溶血小板 (4) 细菌胞壁受体:有利于黏附 (5) F 蛋白 (protein F):有利于黏附 2 侵袭性酶类:(1) 透明质酸酶 (hyaluronidase):分解透明质酸,有利于病菌扩散 (2) 链激酶(SK):耐热,溶解血块或阻止血浆凝固,有利于病菌扩散 (3) 链道酶(SD):降解脓液中的 DNA,有利于病菌扩散 3 外毒素类 (1) 致热外毒素(pyrogenic exotoxin) 性质:a.由带有溶原性噬菌体的 A 群链球菌产生b.人类猩红热的主要毒性物质c.热稳定蛋白质d.具超抗原作用 (2) 链球菌溶素

11、 (streptolysin) 作用:溶解红细胞,破坏白细胞,血小板 分类:链球菌溶素 O (streptolysin O),链球菌溶素 S (streptolysin S)链球菌溶素 O(SLO)链球菌溶素(SLS)有-SH 基团,对 O2 敏感O2 -SH S-S 失去 溶血活性对 O2 稳定对中性粒细胞有破坏作用,对血小 板、巨噬细胞、神经细胞等有毒性 作用溶解红细胞慢于 SLO抗原性强无免疫原性.所致疾病:主要由 A 群链球菌引起 1 化脓性感染:病菌侵入并引起化脓性感染,脓液稀薄,感染易扩散(与葡萄 球菌化脓性感染的不同点) 2 中毒性疾病:与外毒素有关 3 超敏反应性疾病:与 M

12、蛋白有关 (三)免疫性 感染后可获得抗 M 蛋白抗体,抗 SPE 抗体-特异性体液免疫 M 蛋白诱生 -IFN-细胞免疫 (四)微生物检查法 采集标本,直接涂片染色(初步诊断),分离培养与鉴定 血清学实验:抗 O 试验(ASO test)-风湿热的辅助诊断 (五)防治原则 传染源:病人,带菌者 首选药物:青霉素 G二、二、 肺炎链球菌肺炎链球菌 (S. pneumoniae) (一) 生物学性状 3 形态与染色 G+球菌,菌体矛头状,成对排列,无鞭毛,芽孢,有荚膜 4 培养特性 营养要求较高(血平板 ) 菌落:-溶血,光滑(有毒株),后期呈脐状(稳定期产生自溶酶) 5 抵抗力:对消毒剂敏感,抗

13、干燥(荚膜) (二) 致病性 1 致病物质 荚膜:抗吞噬 肺炎链球菌溶素 O (pneumolysin O):类似于链球菌溶素 O(SLO) 脂磷壁酸:黏附 神经氨酸酶:有利于肺炎链球菌在粘膜上定植、扩散 2 所致疾病 成人及儿童大叶性肺炎 中耳炎 (三) 免疫性荚膜多糖型特异抗体 (四) 微生物学检查法 1 标本采集 2 涂片染色(初步诊断) 3 分离培养 4 鉴定:胆汁溶菌,菊糖发酵,奥普托辛 (Optochin)试验 (五) 防治原则荚膜多糖疫苗第三节第三节 奈瑟菌属奈瑟菌属 (Neisseria)脑膜炎奈瑟菌 (N. meningitides)致病菌淋病奈瑟菌 (N. gonorrho

14、eae) 一、一、 脑膜炎奈瑟菌脑膜炎奈瑟菌 (N. meningitides) (一) 生物学性状 1 形态与染色 肾形,G-双球菌,有荚膜,菌毛 2 培养特性 专性需氧,培养基:巧克力培养基,5%CO2 菌落:光滑,透明,不溶血 3 抵抗力 对干燥,热力,消毒剂均敏感 (二) 致病性 1 致病物质 荚膜 : 菌毛 : 内毒素:主要致病物质 2 所致疾病流脑,人是其唯一易感宿主三种临床类型:普通型,爆发型,慢性败血病型 (三) 免疫性:以体液免疫为主 (四) 微生物学检查法 1 标本采集 2 涂片染色镜检 3 分离培养与鉴定 4 快速诊断法 (五) 防治原则流脑荚膜多糖疫苗,治疗首选青霉素 G 二、二、 淋病奈瑟菌淋病奈瑟菌 (N. gonorrhoeae) 性传播疾病性传播疾病淋病的病原体 (一) 生物学性状:类似于脑膜炎奈瑟菌 (二) 致病性1 致病物质 菌毛:黏附,抗吞噬 外膜蛋白:破坏中性粒细胞膜 脂多糖 IgA1 蛋白酶:破坏黏膜表面特异性 IgA1 抗体 2 所致疾病:淋病(性病), 淋球菌性结膜炎(婴儿) (三) 微生物学检查法 (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