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战略及十二五能源规划建议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1290042 上传时间:2018-05-2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能源战略及十二五能源规划建议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能源战略及十二五能源规划建议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能源战略及十二五能源规划建议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能源战略及十二五能源规划建议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能源战略及十二五能源规划建议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能源战略及十二五能源规划建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能源战略及十二五能源规划建议(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能源战略及十二五能源规划建议能源战略及十二五能源规划建议能源战略及十二五能源规划建议.txt 这世界上除了我谁都没资格陪在你身边。 听着,我允许你喜欢我。除了白头偕老,我们没别的路可选了什么时候想嫁人了就告诉我,我娶你。 本文由sheryl715 贡献pdf 文档可能在 WAP 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 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关于我国能源战略及 “十二五”能源规划的建议中国能源研究会6 月 19 日,中国能源研究会在京举办我国能源战略及“十 二五”能源规划论坛。来自全国能源领域的 300 余位专家和能源 工作者参加了论坛。论坛围绕我国能源战略及“十二五”能源规 划中的若干重大问

2、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在许多方面取得了共识。 现将专家们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一、关于能源发展战略 (一)世界能源发展正面临重大变革 一是世界能源消费开始由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共享市场; 二是世界化石能源的供需平衡, 只能满足全球能源需求的低速增 长,世界化石能源资源进一步趋紧;三是对能源安全、温室气体 排放、以及新的国际竞争力的战略追求,将对传统的世界能源格 局提出挑战,能源利用将进一步向节能、高效、清洁、低碳方向 发展;四是在今后几十年内,世界能源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非 化石能源将逐步成为主要能源; 五是世界各主要国家纷纷调整战 略,能源新技术成为竞相争占的新的战略制高点,以争取可持续 发展的

3、主动权, 我国需要在国际新的能源环境中寻求最优的能源 发展战略和路线。1(二)我国能源发展思路必须进行重大调整 目前的能源消费趋势难以持续。 如果能源消费保持本世纪以 来平均 8.9%的增速,则 2020 年全国能源消耗将达近 80 亿吨标 煤,占目前世界能源消费总量的一半以上。即使我们能够持续实 现每五年 GDP 单耗下降 20%,在 2020 年之后,中国的能源消费 也将占世界的 30%以上。为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对 能源消费提出必要的总量控制目标,统筹发展的速度、产业结构 和消费模式。 一是必须从偏重保障供给, 向科学调控能源生产和消费总量 方式转变;二是必须从严重依赖煤炭资源

4、,向绿色、多元、低碳 化能源发展;三是必须从过度依赖国内能源供应,转向于立足国 内和加强国际合作并举; 四是必须从生态环境保护滞后于能源发 展,向生态环境保护和能源协调发展转变;五是必须从资源依赖 型的发展模式,向科技创新驱动型的发展模式转变;六是必须从 能源品种独立发展,向多种能源互补与系统的融合协调转变。 (三)应加快制定实施新的能源战略 新的能源发展战略, 应坚持六项基本原则: 即坚持科学发展 、 可持续发展;坚持走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坚持节约优先、高效 经济、合理调控供需;坚持环境与经济双赢;坚持有差别地确定 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地域的战略目标与重点,达到总体优化;坚2持依靠科技创新支撑

5、和经济手段调控、建设先进能源系统。 新的能源战略应具有科学、高效、绿色、低碳的特点,至少 应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强化节能优先、总量控制战略。通 过努力, 实现 2020、2030、2050 年能源消费总量分别为 40、45、50 55 亿吨标煤的能耗总量控制目标;二是推进煤炭的科学发展、 洁净高效利用和战略地位调整; 三是确保石油和天然气的战略支 柱地位,把天然气作为能源结构调整的重点之一;四是加快发展 水电和非水可再生能源,逐步提升可再生能源的战略地位;五是 把积极发展核电作为我国能源的长期重大战略选择和新的重要 绿色支柱;六是积极发展中国特色的适应电源多元化的高效、 安 全、智能电力系

6、统。二、关于“十二五”能源规划 (一)必须把进一步强化节能降耗、降低能源增长速度和总 量,作为能源平衡的前提。 用较低能源增长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符合我国科学发展需 要,也具有实际可行性。我国经济面临重大转变,能源消费增长 也要有重大变化, “十二五”要继续制定积极的节能降耗定量目 标,节能降耗指标应坚持 20%,并试行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目标, 加强节能降耗考核,完善经济社会发展考核内容,以进一步统一 认识,用节能降耗实践科学发展,推动科学发展。防止盲目扩大3投资,避免单纯追求 GDP 速度。 (二)煤炭 “十二五”煤炭工业发展,应切实转变观念,改变过去以需 求决定供给的思路。 按照适度从紧的原则

7、, 把区域资源环境约束 、 安全约束放在首位,实行煤炭开发总量控制制度,科学确定煤炭 产能, 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 努力构筑具有中国特色的安全 、 清洁、高效、协调的现代煤炭供应保障体系。 主要任务是: 1、大力促进煤炭的绿色生产和清洁高效利用。 传统的煤炭开采方式对地表水系破坏严重,造成地表塌陷, 村庄搬迁问题突出。必须创新煤炭开采方法,采用回采率高的采 煤技术,实行有控制地开采。在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基本农田、 人口稠密地区逐步实施无生态破坏、无地表塌陷开采。 多联产是煤炭的最佳利用形式。 国家应下大的力气推动煤基 多联产技术的应用, 并且使煤的洁净化利用成为可定量衡量和检 查的指标。

8、2、控制煤矿数量,淘汰一批落后煤炭生产能力,大力推进 大型现代化煤矿建设。 我国现有煤矿 1.5 万个, 但全国 120 万吨以上的矿井只有 469 处,产量 14 亿,占 2008 年当年产量的 53%。应坚持一个矿区原4则上一个开发主体,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加快推进大型煤炭生产 基地建设。通过政府推动、政策支持、市场运作,支持优势企业 兼并重组中小企业,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大型现代化煤矿建 设,推进安全高效矿井建设,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继续关闭 一批小煤窑。在有条件的地区,推进大型现代化煤矿、千万吨级 矿井(坑)和千万吨级工作面建设。 “十五”和“十一五”时期,我国新建煤矿较多,对原有煤

9、 矿的技术改造重视不够。 “十二五”期间,应把技术改造放到一 个重要的方面,分类推进:对山西、内蒙、甘肃等八个重点产煤 省区, 重点是减少工作面, 一井一面或者两面; 对辽宁、 黑龙江 、 江西等十三个省区主要是提高机械化水平; 对福建、 湖北、 湖南 、 广西等不适合机械化的省区主要是提高煤层开采技术水平。 3、大幅提升煤矿安全生产水平。 树立“煤炭科学产能”新概念,有计划地从自然灾害严重的 矿区退出,下决心关闭现存的近 50 个千米大井。 提高机械化和人员素质是实现煤矿安全生产形势好转的关 键举措。应大力提高煤炭开采的机械化水平,2015 年机械化程 度努力达到 75%。进一步加强人员培训

10、,建立面向全体职工的教 育培训体系,推行关键岗位持证上岗制度,改革煤矿职工招聘办 法,提高技术工人整体素质。5(三)电力 电力不但是最重要的二次能源,也是越来越重要的一次能 源。 “十二五”电力发展的主要任务是: 1、优化发展火电 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资源结构决定了在未来相当长时间内, 燃 煤机组仍将是我国主要发电形式,促进大容量、高参数洁净煤发 电技术进步,着力调整煤电内部结构,是燃煤发电发展的重要方 向。 (1)继续提高先进高效大型机组比例。根据电网优化运行 要求,优先调度高效大型机组发电,及时退役中小机组。 (当前 我国 20 万千瓦及以下机组约有 1.4 亿千瓦,10 万千瓦及以下的 纯凝

11、机组仍有 2680 万 千 瓦 。 ) (2)提高热电联产普及率。我国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比例较 低,2015 年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普及率若提高到 50%,需新增热电 联产机组 6000 万千瓦。中小机组有条件的要尽快改造为热电联 供。 (3)进一步加快 700及以上的超超临界技术、IGCC、大 型 CFB 等洁净煤燃烧技术的研发。蒸汽温度 700及以上的超超 临界技术的发电效率可提高到 50%左右,是燃煤机组下一步的发 展方向;IGCC 污染物排放低,易与碳捕获封存技术组合,欧美、6日本已将 IGCC 作为低碳经济中提高能效的主要手段;CFB 锅炉 可燃烧劣质煤,解决煤矸石资源的综合利用和高硫煤利

12、用问题, 大型 CFB 锅炉可采用超临界技术,将发电效率提高 23 个百分 点。 (4)加强煤炭资源丰富的地区能源基地建设的统筹规划, 根据能源需求发展需要, 有序发展现代化煤电化运一体化的能源 基地,及时优化建设能源外输通道。要以多联产为方向发展高效 清洁煤化工产业。国家应从产业规划、项目审批、资源配置、资 金投向、金融税收相关配套政策等方面加强宏观调控,重点有序 扶持规划项目。 2、积极发展核电 (1)我国大规模发展核电已具备条件 从厂址资源看,目前已经具备了在未来 10 年间建设 1 亿千 瓦以上核电的条件。 从装备制造能力看,目前,国内核电制造企业可基本满足每 年同时新开工 7-8 台

13、二代改进型和 1-2 台三代核电机组的建设需 要,到 2013 年以后可基本满足每年新开工 10-11 台二代改进型 和 4-5 台三代核电机组的建设需要。 从铀燃料资源看,经过国产和进口并举努力,铀资源不构成 对我国核能发展的根本制约因素。7(2)核电发展需要高度重视以下三个问题 一是核电安全性与经济性的统一。 核电规模发展的前提是安 全性和经济性的统一。 任何一种发电方式的规模发展取决于能否 让投资者有利可图,不能靠政府补贴过日子。对设计安全性的要 求不能层层加码,否则会影响其经济性。两者需要协调统一。国 外新建核电站面临造价大幅度上涨的问题, 考虑到高端制造技术 仍无法摆脱对国外的依赖,

14、 我国核电业恐怕难以独善其身。 因此 , 核电规模发展面临的真正挑战在于, 能否在保证核安全的前提下 使大批新建核电站在经济上仍保持竞争力。 二是核蒸汽供应系统成套供应问题。美国、法国、日本、韩 国等国家都有核岛设备(NSSS)成套供应商。我国制造集团近年 制造能力虽有长足进步, 但至今尚无一家制造集团能够承担 NSSS 的成套供应。 在这种情况下, 核电工程建设的结果是工程量大增 、 接口界面过多、安全质量控制比较困难。这种工程建设模式也增 加了电力集团进入核电领域的难度。 三是核电与电网的协调发展。 核电和电网的协调发展关系到 核电站和电网的安全经济运行。 核电与电网的协调发展需要解决 以

15、下问题:1)核电机组容量适应性问题,即避免出现“大机小 网”引起的系统稳定问题。2)核电站接入电网的方式问题,这 方面涉及系统潮流、短路电流、电压等级、出线走廊等问题。目8前我国华东电网、 南方电网的短路电流水平已经接近高压断路器 遮断能力的上限,在建的核电站和大型火电厂在沿海一字排开, 短路电流超限可能成为制约因素,这些问题需要及时研究;3) 核电站运行和电网调峰问题。为保证核电经济性,核电站应尽可 能带基荷满载运行,这与电网调峰的要求有矛盾。在电网峰谷差 加大、核电机组在局部电网中比例增加的情况下,核电的满负荷 运行条件将受到限制。国外普遍从管理机制上解决问题,例如韩 国由电力公司统管核电

16、、水电和抽水蓄能。这些经验值得借鉴。 在我国现行的电力体制下, 比较现实的解决办法是允许核电企业 经营抽水蓄能电站,蓄能电站仍由电网统一调度。 (3)加快推进核电体制改革 一是为适应核电规模化发展,必须克服我国制造与设计、科 研分离的体制性障碍,下决心培育我国有竞争力的核岛供应商, 这是推进核电规模化发展的关键。二是加快核电体制改革。放开 核电建设业主领域,让具备条件的电力企业成为核电发展的业 主,形成“专业化、多业主”核电发展模式,依托现有核电企业 , 培育核电设计、核电工程及核电设备制造的专业企业。 3、加快发展水电 (1)水电是传统的可再生能源,未来水电的发展对我国能 源供应和降低碳排放强度都有重大意义,是实现 2020 年我国对9外承诺非化石能源比例的关键环节之一。 (2)继续加快水电建设。我国水电开发程度仅为 36%,而 发达国家已基本完成了开发的任务, 美国等不少国家开发水平已 经达到了 80%以上。要科学制定水电开发规划,采取积极措施妥 善处理好移民安置,加强环境保护措施,按照流域开发、大中小 兼顾的原则,积极开发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