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高三年级第二次地理单元试卷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1270467 上传时间:2018-05-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2015学年高三年级第二次地理单元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4-2015学年高三年级第二次地理单元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4-2015学年高三年级第二次地理单元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4-2015学年高三年级第二次地理单元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4-2015学年高三年级第二次地理单元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2015学年高三年级第二次地理单元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2015学年高三年级第二次地理单元试卷(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4-2015 学年高三年级第二次地理单元试卷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选准后涂在相应的答题卡上,共 2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计 75 分。) 1.读图,判断下列等值线图,图中表达正确的是( ) 太阳辐射在全球的分布是有规律的,影响太阳辐射总量的因素很多。据此回答 2、3 题。2下列关于太阳辐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太阳辐射随纬度的升高而增加B我国西藏晴天多,太阳辐射能较丰富,拉萨有“日光城”之称C受地形因素的影响,四川盆地为我国太阳辐射的最低值区D影响太阳辐射总量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太阳高度角、海拔、天气状况等3假如你是太阳能热水器的营销者

2、,下列城市中最不适合进行营销的是( )A北京 B重庆 C兰州 D广州4.读地球自转线速度随纬度变化图(下左图)和地球公转线速度变化图(下右图), 左图中 P点的纬度,右图中 N 点对应的月份分别是A.60N 1 月 B.30S 1 月 C.60N 7 月 D.30N 7 月读下图:表示不同地点 6 月 22 日的日落时刻与日照时数(阳光实际照射地面时数)之间的关系,回答5、6 题。5.于南半球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6 甲地日照时数少于乙地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因素 B昼夜长短 C海陆位置 D天气状况下图 1 示意某沿海地区海陆风形成的热力环流剖面图,图 2 为该地区近地面与 600

3、米高空垂直气压差的分布状况。读图回答 13、14 题图1 某沿海地区海陆风形成的热力环流剖面图 图2 近地面与600米高空垂直气压差(hPa)7有关气压分布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气压低于地 B地气压高于地C近地面同一等压面的分布高度地比地低D高空同一等压面的分布高度地比地更高8看该环流为海陆热力环流,下列说法正确的足Aa 的风向为东南风 Bb 为上升气流 Cc 的风向为西南风 Dd 为上升气流 用“立竿见影”的方法可以观察太阳高度的变化。右图为我国某地一天中杆影的变化,OP为标杆,OA、OB、OC 分别为当天三个不同时刻的杆影,其中 OA 为日出时的杆影,当杆影与 OC 重合时,北京时间是

4、11 点 40 分。读图回答 9、10 题。9该日A江淮流域正值伏旱 B黄河已进入汛期C我国昼短夜长 D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 10当我国白昼越来越长时,该地正午杆影的朝向和影长变化分 别是A向北、变长 B向北、变短 C向南、变长 D向南、变 短 下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东半球图。此刻,曲线 MN 上各点太阳高度为 0,MN 与 EP 相交于N 点。该季节,北美大陆等温线向南凸出。读图回答 11、12 题。 11、图文信息可知 A M 位于 N 的西北方向 B 悉尼正值少雨的季节 C 此季节是南极考察的最佳时期 D 这一天甲地日出时刻早于乙地 12 、图示时刻 A 东经 10各地处

5、于夜B 澳大利亚与巴西不在同一日 C 全球属于夜的范围大于昼D 地球位于公转轨道远日点附近 当中国南极中山站(约 69)处于极夜时,甲、乙两地分别于当地时间 5 时 40 分和 6 时20 分同时看到日出。据此完成 13、14 题。13甲地位于乙地的A.东北方向 B.西北方向 C.东南方向 D.西南方向14这段时间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A暴风雪席卷欧洲北部 B澳大利亚东南部容易发森林火灾C好望角附近炎热干燥 D墨西哥湾热带气旋活动频繁 下图为甲地所在区域某时刻高空两个等压面 P1和 P2的空间分布示意图,图中甲、乙两地经度相同。完成 15、16 题。15此时甲地近地面的风向为A东南风 B西南风

6、C东北风 D西北风16若该日甲、乙两地同时日出,则甲地该日A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 B为冬至日C日落时区时为 18 时 D昼夜等长读“2012 年 11 月 20 日 10 时(北京时间)东亚部分地区等压线分布示意图”。回答 17、18 题。17下列关于图中甲、乙两地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两地均为偏西风 B甲地风速大于乙地C甲地位于冷锋锋前,多阴雨天气 D乙地位于暖锋锋后,天气炎热干燥18某一研究性学习小组对照多年统计资料发现,甲地降水量多集中在冬季,而乙地降水量却集中在夏季。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有地形 盛行风 纬度 洋流A B C D下图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

7、19、20 题。19当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移到图示位置时长江三角洲地区都吹东北风 副热带高压南侧洋面处于台风活动期台湾海峡受上升气流影响而多雨 华北地区干燥少雨A B CD20下列诗句描述的降水情景可能出现在图示时期的是清明时节雨纷纷 黄梅时节家家雨 雨滴梧桐秋夜长 清风细雨湿梅花A B C D我国南方某地新建一座水库,某日两个时刻测得水库及其东西两侧气温分布如图所示。据此回答 21、22 题。21由于水库与周围地区存在着气温差异,导致水库与周围地区之间形成了热力环流。关于该热力环流的描述,正确的是A热力环流的方向不变 B水库中心区始终存在上升气流C白天风由水库吹向四周 D晚上风由水库吹向四

8、周22图中与 15 时水库东西方向的高空等压面的剖面线相符的是下图中 图所示区域陆地 地势平坦,图为 图中河流甲、乙 两处的年径流量曲 线。读图回答下列 各题。23图地区:( ) A此时降水较多 B受信风控制 C沿岸暖流经过 D地处北半球 24图中的河流( ) A流量季节变化较小 B秋冬发生凌汛 C此时接受湖泊补给 D西北流向东南25、下图为某区域气压分布略图,图中箭头表示风向。有 关图中甲、乙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地为高压中心,气流下沉,以晴朗为主 B.乙地为高压中心,气流下沉,以阴雨为主 C.甲地为低压中心,气流上升,以阴雨为主 D.乙地为低压中心,气流上升,以阴雨为主 二综

9、合题(25 分)26.如图所示,此时上的太阳高度角为 0,某人正在距离 B 地正南方 2 775 km 的某地肉眼观测北极星,观测到的北极星仰角为 48。据此回答 下列问题:(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纬度), (经度)。 (2)A 地此日昼长约为 小时,日出时间是 (地方时)。 (3)此日西安(约 34N)某楼上的太阳能热水器集热面板倾角调 整为 度时能获得最大的热量。 (4)有一架飞机从 A 点飞往 C 点,先往 方向再往 方向飞行距离最短。27.读北半球部分地区某时刻地面等压线图,回答问题。(1)图中 B、C 两处实际存在锋面的是 请说明判断的理由。(2)比较说明甲、乙两地风的不

10、同特点。(3)判断图中字母 B 或 C 代表的锋面类型名称;描述当锋面天气现象。(4 分)参考答案1 C 2 A 3B 4C5D 6D 5、判断各点是否在南半球要从图中纵坐标“日落时刻”入手,因为 6 月 22 日南半球昼短 夜长,日落时刻在 18:00 之前,所以只有丁日落地方时早于 18 时,即昼长小于 12 小时, 位于南半球,选 D 项。 6:同理可知,丙位于赤道,甲乙位于北半球,且甲纬度高于乙。影响日照时数因素有纬度、 天气、海拔等,6 月 22 日甲地纬度高于乙地,白昼长于乙地,但日照时数却小于乙地,由 此判断不是纬度因素和昼夜长短原因,选 D 项7B 8D7 在垂直方向上,越接近

11、近地面气压值越高,因此当“近地面是低压,高空是高压”时,垂直气压值最小,由图 2 可判断,乙地近地面是低压,甲地近地面是高压,对应高空气压状况正好相反。垂直方向上,气压值越高,等压线向高处凸出,因此只有 C 选项符合题意。8 由上题分析可知 d 为上升气流,b 为下沉气流,风向应结合所在半球分析,所以 AC 说法错误9C 10B9.从日出影子在西北可知日出于东南,太阳直射在南半球,为我国冬季,昼短夜长,C 对;江淮流域正值伏旱为 7-8 月,A 错;黄河已进入汛期为夏季,B 错;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从来没有这一天,D 错。10.当我国白昼越来越长时说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该

12、地从图中可以看出 OC 为正午时的杆影、OB 为日落时的杆影。当杆影与 OC 重合时,北京时间是 11 点 40 分,根据地方时计算可知该地位于 1250E,我国 1250E 分布于东北地区(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影子向正北。离太阳直射点越近影子越短,B 对。11C 12B11:P 点为南极点,顺时针方向为自西向东,所以 M 在 N 的东北方向;北美大陆等温线向南凸出,表明北美大陆气温低,北半球为冬季,悉尼为季风性湿润气候,应为多雨季节;此时南极为极昼期间利于南极科考;甲乙在同一条经线上,越向南日出越早。选项 C 正确。12:由上题分析可知南极为极昼期,则 MN 为晨线,N 的地方时为 0

13、点;图示为东半球,推知 N所在经线经度是 40E。此时地球上有极昼极夜,每一条经线上都有昼和夜;地球上的两条日界线为 180经线和 40E,所以澳大利亚与巴西不在同一日;地球上每时每刻昼和夜范围均相同;此时为冬至日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近日点附近。选项 B 正确13B 14D13:当中国南极中山站(约 690S)处于极夜时,太阳直射北半球(210N 及其以北),也就是 6月前后。甲、乙两地同时看到日出,说明同时位于晨线上。根据日出时当地时间推算,甲地日出在 6 时以前,应是昼长夜短,位于北半球,乙地日出比 6 时晚,应该是昼短夜长,位于南半球。根据太阳直射北半球时晨线在地球表面的分布,应呈东南

14、-西北向,所以甲地位于乙地的西北方向。14:据上题分析,这段时间是北半球的夏季,暴风雪席卷欧洲北部应是冬春季节;澳大利亚东南部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和亚热带湿润气候,气候比较湿润,该时段气温低,不易发森林火灾;好望角附近为地中海气候,此时为温和多雨的冬季;此时墨西哥湾为夏季,热带气旋活动频繁,类似西北太平洋的台风活动。故选 D。15:B 16 D15:从高空等压面倾斜情况看,甲地高空气压低乙地,故近地面气压高于乙地,近地面空气从甲流向乙,即从南向北;图示区域为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右偏,风向偏转为西南风。16:甲、乙两经度相同,若同时日出应为春或秋分日。春或秋分日,全球各地昼夜等长17A 18C17:空气运动总是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区吹向低压区。读图分析,甲、乙两地均为偏西风,A对。等压线越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小,风速越小,所以甲地风速小于乙地,B 错。图示区位于东亚,属于北半球的锋面气旋,所以甲地位于冷锋锋后,距锋线较远,可能没有阴雨天气,C 错。乙地位于冷锋锋后,多阴雨天气,D 错。18:根据海陆轮廓可以判断,图示区甲位于日本海沿岸,位于冬季西北季风的迎风坡,冬季多地形雨,而夏季位于东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乙地位于夏季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冬季风的背风坡,所以冬季降水少。所以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地形、盛行风,、对。纬度、洋流不是主要原因,、错。所以 C 对。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