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论文初中作文训练应走系统化之路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125157 上传时间:2017-08-1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初中作文训练应走系统化之路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初中作文训练应走系统化之路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初中作文训练应走系统化之路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初中作文训练应走系统化之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教学论文初中作文训练应走系统化之路(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初中作文训练应走系统化之路摘要:目前初中作文教学现状不客观,效率极低,故我们在进行作文训练时可走系统化之路,以初中三年为周期,定好计划,定好训练内容及步骤,并注意在平时的课文教学及课外活动中渗透作文教学,通过这种系统化的作文教学,学生终会有所收获。关键词:系统训练 循序渐进 综合训练 潜移默化1、初中学生写作的现状分析作文教学一向都让教师深感头痛,学生对写作更是谈虎色变,不愿意写。在整个写作过程中看不到学生喜悦的充满成就感的笑意,总是愁眉不展。对待写作总是草草了事,能交就成了。那么造成这种低效写作的因素主要有哪几点呢?1-1、对作文教学不够重视。纵观我们的课程表,课程设置,从来没有安排专门的

2、作文课。学校领导检查作文批改也常是只看是否够数量,是否精批细改满纸红,并不去理会其训练内容,教师视课文教学为重中之重,对作文教学则常常把它放在可有可无的位置,甚至把本该属于作文教学的时间也用于课文教学。这种对作文的忽视直接导致学生对写作的不够重视。每次听见老师布置作文如临大敌,呼天喊地,甚至不交作文。1-2、传统的作文训练随意性过大,没有系统的作文训练计划,没有系统的教学设想、教学目标、训练手法、训练步骤等,初中三年各年级应该达到什么样的训练目的,并不明了。在教学实践中常常没有认真思考与研究,往往是老师“骑驴看唱本走着瞧”,想到今天是时候训练写作了,就随便布置一篇了事,而学生通过这次作文训练该

3、达到什么要求,要有什么样的效果,一概不理。1-3、学生的生活范围过于狭窄。学生在今天应试教育的管制下,学习压力极重,每天都是学校、家庭两点一线之间奔波,无暇管学习之外的事情,不用说看新闻、关注社会问题,就连路边发生的事也懒得去看、去想、 ,变得麻木不仁,如同冷血动物。试想一个对生活缺少热情,缺乏思考的人又怎会对生活有体会?本来写作就源自于生活,试问象他们这种生活状态又怎么会有写作的题材呢?所以他们一到作文写作时就只好照搬作文选的陈年旧事敷衍了事,试问,这样的作文又怎么会有真情实感呢?1-4、教师批改、评讲缺少针对性。有些教师批改很认真,但却缺少针对性,给学生作文的评语面面俱到,无一遗漏,从审题

4、立意到布局谋篇再到语言特色。每次评讲不是围绕某个明确的训练目标进行,而是什么问题都涉及, “眉毛胡子、芝麻绿豆一把抓”,全方位讲评,却什么也讲不深入,结果什么问题也没有解决。2、系统作文训练措施“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正是以上这些因素致使学生面对写作如临大敌,精神高度紧张,头皮发紧,惰于写作,作文水平提高缓慢,甚至裹步不前。那么,以上问题是不是难于解决呢?不是的,古人在论述文章写法时说:“主体则无,大体则有。 ”(金.天若虚文辨 )又说:“学文之事,可授受者,规矩方圆,其不可授受者,心营意造。 ”(清.章学成文理 )我认为教师的作用在于“引路”、 “开门”, “路”通了, “门”开了,登

5、堂入室是学生的事,老师是无法代替的,那么老师该如何去“引路”、 “开门”呢?我认为可以从下面几点入手。2-1、制定整体训练计划。教师应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按照初中三年课文的编排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作文教学规律的教学计划,并认真执行。根据每一阶段、每一年级的目标计划,循序渐进地进行各种专项作文训练。从审题、拟题、开头、结尾、立意、布局谋篇、写作顺序等方面有重点地训练,使教学计划具有可操作性,以满足学生提高写作水平的需要。初一阶段2应以进行记叙、描写类专项训练和分解训练相结合为主;初二阶段应以抒情、说明类专项训练和分解训练相结合为主;初三阶段应以论述类专题和综合相结合训练为主。具体列表如

6、下:年级 训练专项初一1、多读多写,养成习惯 2、诉说真情,突出实感 3、画龙点睛,精心拟题 4、抓住关键,审清题意5、整体构思,确定主旨 6、围绕中心,严格选材7、理清思路,合理结构 8、文从字顺,有条不紊9、倒插叙述,顺乎文意 10、细致生动,精于描写11、展开想象,拓宽思路初二12、写人记事,内容生动 13、开头结尾,虎头貂尾14、工于记实,善于写虚 15、运用修辞,美化语言16、衔接自然,合理过渡 17、抓住特征,解说得法18、说明清晰,有条有理 19、说明结构,分明清楚20、表达方式,多方结合 21、情景交融,借景抒情22、引议联结,有感于读初三上学期23、阐述观点,鲜明突出 24、

7、论证充分,有依有据25、议论有力,论述准确 26、扩读缩改,收放自如27、根据需要,写应用文 28、形散神聚,不拘一格29、托物言志,含蓄隽永 30、文贵创新,突出个性31、借用化用,倾注文化 32、研究佳作,寻找亮点综合训练初三下学期应根据学生接触事物面的顺序合理安排训练内容:1、家庭类、2、校园类、3、社会类、4、自然类、5、成长类、6、情感类、7、哲理类、8、器物类、9、道德类2-2、制定明确的训练步骤。教师每次作文训练必须针对训练目标,精心备课,认真设计训练的步骤。使之更趋于完善。其常有的步骤有:2-2-1、明确作文训练目的。每次上作文课,教师必须让学生明确这节课的训练目标是什么,这样

8、才能有的放矢,做到心中有数。2-2-2、讲授该专题的知识要点。教师必须明确每一个专题的知识要点、基本要求、基本写作技巧,学生才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2-2-3、范文示范。知识点毕竟是抽象的、难以理解的,只有结合具体的范文讲解,才能使学生易于理解。学生天性善于模仿,教师做好示范,学生训练才会得法,才能做到胸有成竹。2-2-4、专题训练。任何没有实践的讲授,都还不能算真正掌握。就如一个人在岸上把所有的游泳技术都掌握了,他还不算会游泳的道理一样。所以作文训练一定要理论结合实践。让学生围绕专题训练目标, “下水”写作,试着畅游作文之海。2-2-5、自评、互评。传统的作文教学注重精批细改,却只是苦了老师

9、。教师每晚挑灯夜战,熬到头发疏白,不能自拔,可学生一点也不领情,作文发下来后,常常只是看看分数、评语就塞进抽屉了之,老师的劳苦却没有换来该有的效果,这正是“作文一笔糊涂账,改不改一个样”。与其这样,不如让学生试做老师,亲自修改或帮助别人修改作文,既可让老师从批改作文的“苦狱” 中解放,又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其知作文之所以然,何乐不为呢?当然,在交给学生自批互改之前,应做好指导工作,教给学生评改作文的方法、给出评分3的标准,并规定修改的符号、明确修改的程序,至于评语可让学生互相讨论再作定论。2-2-6、快速批阅。学生经过互批互改之后,对文章的格式、立意、结构、语言特色等都已基本清楚,但这还不够

10、,教师还要再次检查批改效果,再次批阅,了解情况。教师批阅时主要是围绕训练的目标看学生的写作,看其批改是否达到要求。可以适当修改学生写作及批改上的不足。2-2-7、再评再练。教师在每次批阅后,针对那些还没有达到要求的学生,不妨要求他们再次审阅自己的作文,再次批改,再次写作。这样可以确保其达到作文训练目标。当然教师对这类学生切莫粗暴处理,应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学生易于接受,否则,会令其失去写作的信心,效果只会是南辕北辙。2-3、在平时的课文教学活动中渗入作文训练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要想让学生有扎实的作文基本功,教师除了以上这些专题作文训练之外,还应在日常的教学

11、当中融入作文教学。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写作。2-3-1、如在教学课文时让学生仿写、改写等。如学了春 一文,可让学生也写一段情境交融的春景。学到爱莲说 、 荔枝蜜 ,也可让学生仿写其比喻、象征、托物言志的手法,写写老牛的“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松柏的“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调也 ”的精神,石灰的“粉身碎骨也要留下清白” 的精神。学到紫藤萝瀑布让学生仿写其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修饰语句的方法。2-3-2、让学生展开想象扩写、续写、改写作文。如学我的叔叔于勒 可让学生续写一段于勒与“我”父母再次会面的情景,以深化主题。也可补写芦花荡二菱看了老头子智斗敌人的心理描写,这样即可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可发

12、展学生的想象力并练习描写的方法。2-3-3、在课文教学中可进行口语训练。可让学生复述课文内容,适当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也可进行情景对话,戏剧表演等,通过口语强化训练可促进学生的动笔能力,达到“手口合一”的境界。2-4、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积累素材。学生生活阅历太浅,生活圈子过窄,这严重限制了其写作视野,学生写作常常陷入无材料可选、无话可谈的局面,要打破这种局面唯有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语文源于生活的道理。教育他们多观察生活,多加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多看报刊杂志,关注新闻,关注社会热点,条件允许的话就尽量安排多些社会活动让学生参与,不断促进学生与社会的交流。平时教师还须要求学生摘抄好词好句、优美的文段,并写体会。正所谓“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学生通过不断的积累,不断注入“活水” ,写作才会有材料可写, “巧妇”才不会难为“ 无米之炊”。3、小结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自身”学生写作也是如此。学生在教师系统的“规矩方圆”的专项写作训练基础上自觉多思多写多练多积累,这样循序渐进,潜移默化,才能达到预期的写作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